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住宿 - 生於銀行卡,死於移動支付,銀行數字化加速後ATM還有未來嗎?

生於銀行卡,死於移動支付,銀行數字化加速後ATM還有未來嗎?

曾經ATM布滿大街小巷成為金融領域壹道亮麗的風景線,銀行業以ATM機的市場占有率為業務輻射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大眾則以能夠隨時存取現金為樂。

銀行ATM的快速發展起源於金融 科技 的發展,即隨著信用卡和銀行卡的廣泛應用而實現快速擴張,但同樣因為金融 科技 的發展特別是以掃碼支付為主的移動支付的普及,現金的應用度大大降低而逐步萎縮,真的是生於銀行卡而死於掃碼支付。那麽,未來的ATM機還有未來嗎?

首先,伴隨著移動支付的崛起,我國銀行的營業網點和ATM機呈現出大的收縮格局,雖然說ATM機退出 歷史 舞臺還為 時尚 早,但已經呈現出下滑的勢頭

伴隨著銀行營業網點的收縮,銀行的ATM機也大大地收縮了防線,從擴張性布局轉為收縮防守,根據央行最新公布的《2020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截至2020年末,ATM機具為101.39萬臺,較2019年末減少8.39萬臺。全國每萬人對應的ATM數量7.24臺,同比下降7.95%。

更重要的是,2020年ATM機下滑的數量呈現加劇之勢,壹季度末、二季度末、三季度末的季度環比分別減少1.47萬臺、3.09萬臺、2.31萬臺。

與銀行營業網點收縮和ATM大大裁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銀行非現金支付業務的增長。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銀行***辦理非現金支付業務3547.21億筆,金額4013.0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16%和6.18%。

而目前的結果是銀行業和第三方支付的移動支付業務連續高速發展的後果,央行數據顯示,自2015年末至2019年末銀行業移動支付筆數增長6.3倍,從138.37億筆增至1014.31億筆,金額從108.22萬億元增至347.11萬億元。非銀支付機構網絡支付筆數增長7.76倍,從821.45億筆增至7199.98億筆,金額從49.48萬億元增至249.88萬億元。

既然已經不需要現金或者現金需求量和需求場景大大壓縮,那麽以現金為載體的ATM就已經形同雞肋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次,ATM機的崛起是由於我國的“金卡工程”後銀行卡的廣泛應用,而目前ATM機的跌落也因為掃碼支付時代的沖擊

ATM機曾經是銀行替代人工並實行24小時服務的新型服務方式,以自動取款機、存取款壹體機和自助查詢機為典型代表。美聯儲前主席保羅·沃爾克甚至說過“銀行業唯壹有用的發明是ATM機。”

從 歷史 的進程看,ATM機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生逢其時、死於時代。

ATM機的發展有兩大因素:壹是現金時代;二是銀行卡的廣泛應用。世界第壹臺ATM機是在1967年6月27日由英國巴克萊銀行恩菲爾德支行投入使用,我國國內第壹臺ATM則是在1987年由中國銀行珠海分行引進。但我國ATM機的真正快速發展,卻是1993年我國啟動以電子貨幣應用為重點的“金卡工程”之後,隨著銀行系統經過電算化改造和銀行卡的廣泛應用,為ATM的廣泛使用提供了前提和可能,央行發布的支付體系運行報告顯示,2005年末我國ATM保有量為9.5萬臺,2015年末我國ATM保有量達到86.67萬臺,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ATM銷售市場,壹臺臺自動取款機成就了ATM廠商的“印鈔機”。

而由於ATM機的發展,銀行網點走進了酒店、飯店、超市、商場甚至街道、社區,目前ATM機仍然是人們存取現金的重要場所,並為人們帶來了便利。

所謂盛極而衰,金融 科技 的發展創造了ATM機的盛世;同樣金融 科技 的進壹步發展同樣為ATM機行業帶來了“掘墓人”即移動支付。

2015年是ATM機的整體的分水嶺,此後雖然數量並沒有明顯減少,但是已經呈現出強弩之末的態勢。2015年春節微信牽手春晚開啟的全民搶微信紅包,2016年支付寶接棒春晚紅包集五福,移動支付的勢頭更是無法阻擋而壹發而不可收,各種移動支付特別是掃碼支付快速覆蓋著我們生活的幾乎全部場景,從而顛覆了ATM生存和發展的現金基礎,人們不再大量使用甚至可以不使用現金了。

科技 是唯壹可以顛覆銀行商業模式的力量,這個世界沒有什麽是 科技 無法改變的。移動支付已經滲透到了幾乎所有的日常交易活動,購物、掃碼乘車、掃碼租充電寶、電商、餐飲、 汽車 、房產、醫療、 旅遊 等等。在我國最常見的移動支付,主要是人們熟悉的二維碼支付、閃付、第三方客戶端支付等等。其中,掃碼支付是應用最早、運用最廣的存在、大眾最熟知、使用率最高的方式,在移動支付中的使用率最高達到93%。不再需要和使用現金後,ATM機還需要嗎?

其三,ATM機走下神壇,當人們不再使用現金時,ATM機還有未來嗎?

實際上,ATM目前的囧況不僅僅是由於移動支付,盡管移動支付的發展,確實導致了人們現金支付的大幅度減少或者下降。2016年我國非現金支付合計達到1251萬億元, 2017年非現金支付達到了1362.14萬億元,其中電子支付在非現金支付中的占比達到了68%。掃碼支付只是改變了人們的支付方式,並顛覆了人們使用現金的生活方式,據此,說我國正從壹個傳統的現金 社會 轉向移動支付主導的無現金 社會 並不為過,而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沖擊了對ATM機的使用。

另外壹個比較大的沖擊因素是銀行自己沖擊了自己的ATM機應用,那就是網絡銀行的大力發展。 面對移動支付和掃碼支付的沖擊,銀行不可能坐以待斃,但銀行也不會去發展各種掃碼支付,銀行的反擊是網絡銀行的發展,並以手機銀行、網絡銀行為主體形成網絡移動支付的整體場景取代現金的支付和使用。

2013~2015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網絡支付交易額約為每季度310萬億元,2015年後每個季度達到了560萬億元左右,2016年壹季度超過了700萬億元。銀行通過網上支付、手機銀行移動支付大大的降低了櫃臺業務的操作頻率和規模,導致銀行內部出現大量的業務離櫃現象,目前銀行業務離櫃率大部分超過90%,有的銀行業務離櫃率超過95%。銀行業務的離櫃自然會對沖對ATM機的使用率和使用需求。

目前網絡銀行客戶可以辦理開戶、查詢、對帳、行內轉帳、跨行轉賬、信貸、網上證券、投資理財等傳統服務項目,成為互聯網時代的虛擬銀行櫃臺。根據數據顯示,2018上半年中國網上銀行用戶規模已經達到4.17億人,在整體網民中有52%的比例已經成為網上銀行用戶, 2018年第2季度中國網上銀行客戶交易規模達到478.6萬億元人民幣。數據顯示,我國銀行業移動支付的筆數從2018年的605.31億筆,直接飆升至2019年的1014.31億筆,上漲409億筆;我國銀行業移動支付交易金額從2015年的時候的108.22萬億元,到2019年已經達到347.11萬億元,上漲三倍多。

ATM機面臨尷尬的境地:要麽改進功能提升現實的適應力,如業務展示、網絡支付的演示和其它新功能的需求;要麽就面臨被淘汰的命運,二者必具其壹。ATM機有未來嗎?肯定有。關鍵是取決於ATM機自身的升級換代能力。

無論是銀行營業網點的關停和收縮,還是ATM的大量減少,從根本上都只會加劇銀行網點和ATM的轉型,銀行雖對銀行網點進行動態調整、撤並,卻同時加大了自助設備的布放和升級。銀行目前對銀行網點進行輕型化、智能化、特色化轉型升級,同時加速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客服中心等線上服務平臺升級叠代,從而通過金融 科技 手段提升了銀行的網絡化服務流程和服務效率。這就要求ATM設備主動適應商業銀行機構和網點向輕型化、智能化、場景化方向轉型的需要,對傳統的ATM機進行升級改造,從而升級為更加智能化的自助設備,這才是未來ATM機的出路。

從現實看,我國銀行業對自助設備的投放並沒有減少,而是還有加大的趨勢,根據相關數據資料,2018年末銀行業布放自助設備***計103萬臺,其中創新自助設備2萬臺;2019年主要是加大智能櫃臺機、回單打印機等的投放。

可見,是傳統的ATM機沒有未來,而不是ATM機沒有未來,而ATM機在面對銀行超級智能化的競爭時,只能通過智能化應對銀行智能化和金融 科技 發展的未來,以農業銀行為例,截至2019年6月末超級櫃臺已覆蓋全行2.2萬個網點,對櫃面業務的替代率達94%以上。超級櫃臺是智能化客服務渠道和平臺,由“軟件”+“硬件”+“後臺”構成。這可能才是ATM未來的發展取向。

這個 社會 唯壹不變的是變化,ATM機曾經的崛起是遇到了 歷史 的發展機遇,而目前遇到的問題也是必須面對的現實,但任何變化中有危當然也會有機,至於ATM能否抓住機會那就看升級的能力和智能化的未來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