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住宿 - 武威蓮花山的歷史進程

武威蓮花山的歷史進程

武威蓮花山氣勢磅礴,氣象深遠。它被八座蓮花花瓣形狀的山峰所環繞,原名古藏山,又名南山。山上的建築依山而建,建於西漢時期(西域佛教主要是通過古絲綢之路從古印度傳到長安,後來在霍去病開通。其實公元前1年就有古道了。後來匈奴封路,漢武帝派衛青和霍去病去開辟古道,就是絲綢之路。事實上,古絲綢之路上的佛教遺址比中原地區的寺廟至少早200年。劉秀批準的洛陽白馬寺是中國承認的第壹個官方建築。

西漢沒有廟。西漢稱靈巖陀,東漢改天柱寺,晉代改靈巖寺,十六國稱大寺。在隋唐時期,它被命名為蓮花山寺,在北宋,朱熹寺。西夏涼州在建都時多次更名。元初改為蓮花山寺,後更正為光思寺,大明改善贏駟寺。清代曾多次更名,現在山下的寺廟叫結印寺東晉大翻譯家鳩摩羅什三藏,每年5月13日來此做水陸法會,唐朝的佛祖土城在此大修擴建寺廟。三藏法師65,438+00歲來到武威,壹年後65,438+065,438+0歲來到蓮花山學習壹切。初唐的希維大師也在這裏修行,小時候喝牛奶的馬超母老虎被捕的地方,涼州城。這裏名人很多,因為很多寺廟的功德簿都被毀了,所以留下的資料很少。

據溝邊當地劉姓人家說,八座孤峰中,中間的三座孤峰很可怕。佛教中象征西方三聖,中間壹座古塔象征阿彌陀佛,左手孤峰象征觀音菩薩,右手孤峰象征大趨勢至菩薩。阿彌陀佛當年許下在西方建立凈土的大願,眾生無量,大有成就,受到大乘佛教的廣泛推崇和弘揚。可見,大乘佛教在涼州魏晉時期已有相當規模。在道教中,此地象征三清,中間壹座古塔象征玉清元石天尊,左手孤峰象征上清田童祖師,右手孤峰象征太清太上老君。其中,所謂玉清境界、上清境界、太清境界是其所居仙境的區別,清微天、玉雨天、大重天是天庭的劃分。而佛的意思是佛是至高無上的,因此得名佛。三清是開天辟地,劫人傳法的大神。可見魏晉涼州道教神仙已有整理。所以這個地方真的和傳說有關系,是佛道聖地。

山鷹寺明十二年(1447),《重修山鷹寺》碑文說:“這是壹座名山古寺,山川幽靜,是古代西藏壹座雄偉的城鎮。”明成化五年(1469),農歷三月重修,五月開工,十月建成。《無梁全誌》載:“山鷹寺位於城西蓮花山。”《隴右進士錄·無為縣誌》也記載“明·上應寺碑”於明二年(1507)在蓮花山立,姚撰文。該寺是藏傳佛教從西藏、青海傳入河西最早的寺廟。明成化三月全面重修,十月竣工。

清朝前、中、後期進行了大量的修繕和擴建,寺廟制度更加完善。特別是嘉慶年間,兩江總督牛建曾三次到他的老師辦公室(可啟村二組)拜訪,並題寫了大量匾額。民國時期又進行了修復。後來土匪占領了山區,解放軍解放了西北。上山剿滅土匪。如今可見的寺廟遺址超過72處,超過1000處,歷代牌匾不計其數。有寺廟、寶塔、院落等建築,是古絲綢之路上佛教、道教的勝地,而建在山腳下的幹灘坡上的古墓更是氣勢磅礴。

根據唐代道士法源朱琳的說法,阿育王建造了84,000座佛塔,其中19座位於中國。分別是:1。西晉會稽逸仙塔(浙江寧波),2。東晉金陵昌贛大廈(江蘇),3。趙石?青州東城塔(山東),4。瑤琴河東蒲半塔(山西),5。周琦岐山南塔,北周(陜西法門寺塔),6。古塔在瓜州東部,北周(甘肅),7。北周(甘肅)沙洲大成寺塔,8。北周洛州西塔(河南),9。北周涼州。11.北周晉州霍山南塔(山西),12。南齊城東古塔(山西),13。遂意府甘寺寶塔(四川),14。綏遠縣寶塔(四川),65433。

這十九座阿育王塔是從西晉到隋朝陸續修建的。這壹千多年來,他們幾經破壞,被無數次的戰爭和地震摧毀,甚至經歷了文革的浩劫。很多佛塔都被破壞了,但是涼州的古藏塔(金頂)的佛塔還在。從老照片來看,佛塔裏的舍利子可能被盜了。這是世界上佛祖供奉的19座佛塔之壹。

歷代王朝肆意擴張的後果是,山上生長了幾千年的松柏被大量砍伐,山體越來越光禿禿,環境嚴重惡化。古往今來,農歷五月十三日,是所有神佛的狂歡日,也是各界人士聚會祭祖的日子。蓮花山上舉行了盛大的廟會和道場,河西地區城鄉的人們絡繹不絕,燒香拜佛,乞子許願,遊山觀光,經營生意。

山上的建築歷代屢遭破壞,災後都是好心人出資維護。直到20世紀50年代末,大多數建築都保持著原始狀態。1960左右,山上的1000多座寺廟被人為拆除破壞,大量木材被燒作柴火或建造房屋(主要是柏樹和馮亮)。如今,許多房子都被廢棄了。經過2000多年的歷史滄桑,修繕破壞,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問題。祁連山大量的松柏被砍伐,水土流失,植被破壞,所有的山崗都是光禿禿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山裏和丘陵上還有很多樹。建國後砍伐得面目全非,尤其是1958、1960饑荒時期。主要毀於1966,最大數量不詳。1970年被徹底摧毀,1978年重建,直到2014年。西漢楊雄的《涼州諺》說,“每逢季王,常失神智。神不安,命韓涼。”武威用歷史上的這壹筆,把最寶貴的青春和生命獻給了這個世界,獻給了這段歷史。

從塔的中間,爬上孤獨是合適的。

鐵關雄欣賞,黃金行業青睞。

空色在軒,聲聲連鼓。

萬裏之北冷,九州之西冷。

清顏、俊峰與線索。

我第壹次知道,春天過後,壹切都是有蹄的。

這是唐朝天寶年間,高被任命為駐河西使臣的副官,並停在武威。與好友竇遊蓮花山,與竇寫《涼州七級浮圖》。這是壹種穩健的五字排列,其中使用了很多佛教名詞和簡潔的詞語。浮圖為佛塔,七級浮圖為七層佛塔。華塔,壹個和尚或佛死了,火化了。華塔是為埋葬佛骨而建的塔。伊,即高地。跳起來。鐵冠是指塔頂是鐵做的。黃金境界,即金剛地,指佛教寺廟所在地。招,還是邀請。空色,佛教術語,意為和尚。鼓,壹種古老的軍事樂器。地面開闊,地形開闊。清明就是清明節的意思。才子蔡琰。壹條線索,事情從小事做起。陽春,暖春。壹切,壹切。籃子,魚夾子,蹄子,兔子夾子。詩的大意是,蓮花山頂上修建的佛塔,巍然獨立,直指蒼穹。七層佛塔和鐵鑄塔頂遠遠望去氣勢磅礴,此佛美景吸引無數遊客前來參觀。從佛寺的窗口傳來和尚們抑揚頓挫地誦讀佛經的聲音,這聲音傳遍了山野,擠滿了人,還有軍隊練武時鏗鏘的鼓聲。站在西部景區蓮花山上,可以看到土地遼闊,人豁然開朗,但是北方的涼州早春天氣還是有些冷。政治開明,社會安寧,人才才會受到尊重。春天雖然有點冷,但卻是壹切的開始。溫暖的春天過後,所有的植物都會在明媚的陽光下茁壯成長。在詩中,高適將他的所見所聞所思所盼壹覽無余地展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今天依然能感受到盛唐時期蓮花山的輝煌。詩中大量使用佛教詞語,足見高適先生對佛教的熟悉和高超的寫作水平。古往今來,關於蓮花山的詩很多,但高適先生寫的這首是中國唯壹的著名詩人,也是最古老的壹首,所以非常珍貴。

野外只有三戶人家,邊寨鄰居更少。

舞依社,笛鼓配田神。

給狗灑酒,燒香拜柴。

魔女舞多次,絲襪自做塵。

這是唐代大詩人王維對武威蓮花山的壹次涼州城郊之行。印象中,唐詩給人美感,王維給人美感。這首好像不是唐詩,也不像唐詩裏的邊塞詩。

蓮花寺(2014結印寺)名字的由來:蓮花山寺藏語叫努瓦木岱,是薩班廣傳佛法的道場。他的妹妹索巴·莫然在這裏出家,並在靜修處冥想了很長時間。白塔寺釋迦牟尼潘地塔生病期間,經常來探望,詢問告別的時間。壹聽到法王駕崩的消息,她就說:“以後藏族的子孫都是躺著死的,Soba就讓莫站著死。”。話音剛落就沒電了。他死後將自己的靈位舍利和兩個牙齡放入生鐵制成的佛像中供奉在寺中。

在不節省任何結構工作的情況下,壹座山峰聳立在白雲中。

北極天光附近高,低壓南山地形男。

風送鐘上青天,雨落紅英裏晴空。

安能走在丹梯上,整天四處遊蕩,欣欣向榮,不窮。

這是明代戴陽寫的關於寶塔的詩。其描述之宏偉,規模之大可見壹斑。從景色和規模來說,是河西走廊乃至西北地區為數不多的佛道聖地。

山近在咫尺,卻沒有遍地珍珠。

藥泉為茶爐汲水,綠松石墜入圖中。

宗室臥遊於古井美景,匡廬與我交往。

回來四年了,寶寶殘疾。我剛到鍋裏,天氣很不壹樣。

這是清代張在《無為縣誌·文獻誌》中所作的《五夏遊蓮山四首》中的第三首。蓮花山是祁連山的壹支,位於武威市西南13公裏(今武威市涼州區松樹鄉克旗村3組)。天氣晴朗的時候,去爬山。

在頂上,我望著脖子的西南極,卻見群山環繞,險阻重疊,似龍虎躍起,遼闊蒼涼,險峻雄偉。放眼東北,是馬平川的綠洲,小麥和小米飄香的武威。由於山上古建築規模宏大,寺廟相連,山泉秀麗,景色宜人,壹直是武威的旅遊勝地。據清代張的《武威縣誌》;“蓮花山層層疊疊,疊得像壹朵蓮花,泉水縈繞廟堂,驅椽瀏覽灌園。還有水治病,俗名‘藥泉’。”又想起來了;“善應寺,在西邊蓮花山。成化年保存重建。還有朱熹、彌勒、觀音、準提、三觀、無量、靈官、黑虎等寺廟。山腰上有塔,在寺廟的頂端。”山下幹灘坡的古墓葬中出土了大量西漢中期的文物。《重修蓮花山無量殿》壹書載,殿毀於元、清兩次山火。可見蓮花山上的很多寺廟最早建於西漢初年,最晚建於宋元時期。據考證,是明代重修的。不幸的是,由於地震等自然因素的破壞,壹些建築倒塌了。到目前為止,只有壹座磚塔直插雲霄。此塔為涼州著名古塔,數十裏外可見供奉釋迦牟尼佛的舍利。除此之外,其余的建築都消失了。

河西舊俗,每年農歷五月端午過後,天氣暖和,農事休閑,遊人紛紛上山。5月13日,蓮花山清營寺有壹場盛大的廟會。武威的農民和城裏的市民蜂擁而至。有拜佛燒香的人,有給孩子許願的人,有遊玩參觀的人,有經營企業的人。五月,武威的女孩們在端午節期間繡錢包。去廟會的時候會掛在脖子上,年輕人會來搶。如果沒有看到年輕人搶妳,那就不光彩了。還有女生男生在山坡上唱著山歌,唱著笑著,不知所措。文人詩人中不乏詩人。清代張與友人登蓮花山,即興作詩曰:“未至靈巖,已閑,踏墻破松關。絕壁被余雲收,虹橋石破。”寫了當時蓮花山的風景。

歷代文人墨客常到蓮花山抒發情懷,吟詩作畫,以贊美山的奇偉壯闊。唐代詩人高適和都史·鄧禹的《涼州七級浮圖》;元朝藏傳佛教領袖薩班國王在蓮花山講學,薩班的妹妹坐禪,死在金頂;明代戴陽寫塔詩;張,清代武威人,夏遊蓮花山五日,作詩四首;還有陳炳奎寫的動物文化和石的歌。

著名畫家張大千兩次遊覽蓮花山,盛贊蓮花山雄偉壯觀,並畫了壹幅蓮花山瀑布圖(此圖現藏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他的題字是:“武威西南蓮花山龔凡林宇,元明建築眾多,壹覽無遺,登峰造極。《大癡》是方家發寫的,用作遊記,而且是七蓮月。”武威滿族人丁美如於民國二年作《蓮花山圖》,題詞為:“山之峰巒披綠屏,蓮花峰之金頂映於陽臺。彩虹梁掛瀑布,羊腸曲徑有回環。陰霾和清晰的雲滿足韓笑,時鐘產生音樂和韻半天。我有興趣把它畫成壹次沈睡之旅,免得跋涉。”這兩首優秀的詩畫生動地描繪了蓮花山自然與人文的奇妙景觀,使探險者讀後有身臨其境之感。

涼州古藏古塔(古藏古塔)位於蓮花山腹部的寺廟頂端。據考證,這裏供奉的是舍利子。這就是史書記載的涼州古藏古塔,又稱文殊菩薩塔。這座寶塔是仿印度的亭式建築,裏面有藥師和佛像。唐道士的《法朱元林》說,阿育王建造了84000座佛教佛塔,其中19座位於中國。分別是:1。西晉會稽逸仙塔(浙江寧波),2。東晉金陵昌贛大廈(江蘇),3。趙石?青州東城塔(山東),4。瑤琴河東蒲半塔(山西),5。周琦岐山南塔,北周(陜西法門寺塔),6。古塔在瓜州東部,北周(甘肅),7。北周(甘肅)沙洲大成寺塔,8。北周洛州西塔(河南),9。北周涼州。11.北周晉州霍山南塔(山西),12。南齊城東古塔(山西),13。遂意府甘寺寶塔(四川),14。綏遠縣寶塔(四川),65433。這十九座阿育王塔是從西晉到隋朝陸續修建的。這壹千多年來,他們幾經破壞,被無數次的戰爭和地震摧毀,甚至經歷了文革的浩劫。大部分佛塔已被破壞,但蓮花山涼州古藏古塔的佛塔還在。從老照片來看,佛塔裏的佛骨文物可能是被盜的。這是世界上供奉釋迦牟尼佛祖的19個地方之壹。

塔側拉強溝有壹股清泉,名為王耀泉。春天很涼爽。在農歷五月13的廟會上,成千上萬的人和動物上山喝這種水。據說水可以治病。泉邊有壹塊巖石。根據傳說,這裏沒有水。在Soba讓Mo用腳移動巖石後,泉水出現了,在石頭上留下了她的腳印。至今塔身開裂,卻依然屹立在半山腰,站在城內高地,向西望去。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到這座塔。蓮花山原有寺廟道觀70余座,亭、閣、寺、塔、院1000余座。寺廟依山而建,遙遙相對,規模宏偉,環境優美,山泉秀麗,景色宜人。佛教、道教的造像氣勢磅礴,栩栩如生;壁畫技藝高超,線條流暢;門柱上的牌匾高大帥氣,藝術價值極高。現存遺跡:佛教包括山鷹寺,即蓮花寺、蓮花寺、法華寺、極樂宮、朱熹寺、藥師佛殿、彌勒殿、焚古佛殿、準提殿、無量殿、觀音殿、觀世音殿、轉輪殿、大勢殿、三座寺廟、韋陀殿、白塔寺、大觀音殿、小觀音殿、大悲亭等。道教包括:玉皇閣、神仙皇帝閣、皇帝殿、北極皇帝殿、侯迪殿、五龍宮、上太子殿、王耀殿、華佗殿、三交殿、牛王媽祖殿、三皇殿、三山五嶽殿、布勒殿、火步殿、文步殿、北極四殿、譚旋真君殿等等。黑虎金融寺、三星寺、遊陀寺、春秋亭寺、皮布寺、木邦寺、三笑寺、新白子亭、老白子亭、文昌宮、魁星亭、太後廟、無母母廟、分水將軍殿、宮鈴宮、老君洞、功德殿等還有上朝陽洞、下朝陽洞、河哈二將堂、上天橋、戴宇橋、觀沙洞、頭天門、二天門、上天門等設施。現存文物有金頂寶塔、上天橋、戴宇橋,以及(獸文石,青白相間,有虎、狼、鹿、馬、牛、羊,故名獸文石。當地人也稱它為宣石或瑞氏。據說在西晉時期,“八王之亂”給人民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只有涼州生活安定,原因是涼州壹帶“處處有祥瑞之兆”、“百獸之石”出現(《晉書·張傳》記載)。從此,獸文石作為古羌人的圖騰之壹,經過歲月的洗禮,吸收了日月精華,向世人展示了魔咒、藥王泉、古鐘、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