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住宿 - 唐舍酒店健身中心

唐舍酒店健身中心

2006年6月,楊曉東和他的弟弟乘車經過陽朔,路過當地糖廠的舊址。他莫名其妙地想起了塔爾科夫斯基的電影《鄉愁》中的場景,心念壹動,把舊工廠拆了,改造成了壹個名聞遐邇的糖屋。

2020年6月,北京大學教授戴錦華來到糖果屋,講授塔爾夫斯基的《鄉愁》。這場名為“詩意的圖像線”的講座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聽眾,包括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周蓉、《三聯生活周刊》主編李紅谷、策展人歐寧、電影制片人、大提琴家和民謠音樂家&山谷居民、電臺主持人、建築師董工和建築師郭遼輝都出席了。

戴錦華的講座是糖屋為期兩個月的“糖火藝術節”的壹部分。從2020年6月365438+10月31開始,這裏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從講座、攝影展、抖背專場、民謠之夜到山地立體投影藝術展,直到6月365438+2月31,迎來了除夕的高潮——燒火坑,寓意去舊迎新,祈福新年。

歷經半個世紀的風雨,這座1969的老糖廠已經被改造成陽朔最受歡迎的藝術空間。

唐舍

糖屋是怎麽做出來的?

在廣西桂林陽朔,曾經有壹個紅極壹時的糖廠,面朝漓江,四面環山。

糖廠占地3萬平方米,1969投產,日產量200多噸。廠裏200多名工人每天三班倒,糖廠周邊車流量很大。

那時候糖是計劃供應的緊俏商品,孩子的最愛,產婦的補充。糖廠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先驅和典範,壹直讓陽朔人民引以為豪。

30年來,國民經濟騰飛,進口商品湧出,糖廠古老的壓榨方式已經不適應時代的需要。從65438到0998,政府停止了糖廠的大規模運作,以保護當地的水資源。

煉糖廠

糖廠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故事還在繼續。

楊曉東和糖廠在2006年相遇。和哥哥坐車經過糖廠時,他們遠遠看見壹個大煙囪,直開到漓江邊,停在老桁架前。“那天剛好下雨,我回頭壹看,水裏有壹棟老樓的倒影,我嚇了壹跳。”

這壹幕讓楊曉東聯想起了塔爾科夫斯基的電影《懷舊》中的最後壹幕:主角坐在意大利壹座廢棄的哥特式教堂裏,面前是壹池湖水,倒映著俄國的故鄉,他的母親、妻子和孩子迎面走來。

當我第壹次看這部電影時,楊曉東被這個畫面震驚了,甚至中斷了幾分鐘。後來,他還去意大利托斯卡納的錫耶納尋找電影中的教堂。

“是糖廠選擇了我們。”楊曉東是壹個酒店愛好者。就在那時,他發現糖廠具備成為壹家好酒店的條件,於是決定買下它。當時漓江沿岸很多工廠都在等著拆。由於楊曉東和其他人的努力,糖廠因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宏偉的周圍景觀而得以挽救。

舊建築

2007年,曾經翻修過上海1933舊廠房的設計師趙崇信來到糖廠,開始修復那些瀕臨倒塌消失的老建築,像工匠壹樣雕刻著這個巨大的藝術品。

從水泵房、桁架、煙囪到壓榨車間、大鍋爐房、小鍋爐房、精煉車間,糖廠的生產過程被完整地保留下來,改造成壹個全新的空間。從“思念祖國,放眼世界”到“艱苦奮鬥,勤儉建國”,糖廠外墻上鐫刻著時代印記的標語也壹直保持著原樣。

“民間工業建築太美了!我們保留舊建築,這實際上比建造新建築更昂貴,耗時更長。”這座舊建築的修復持續了八年。楊曉東記得,修屋頂的時候,因為沒有經驗,他們從山上采購了壹批新木材,就等著它們幹到不再變形,壹等就是三年。

老建築保留下來,糖屋的靈魂就在那裏。直到現在,當地人都習慣稱這個地方為糖廠,街對面的公交站牌也寫著糖廠站。

舊建築

2013年,在趙崇信構思的基礎上,設計師董公在老建築外圍加建了新建築,完成了主客房樓、別墅區客房樓、健身中心、spa、景觀池的設計。

熟悉安納亞的人都會熟悉董公。網絡名人的當地地標——孤獨圖書館和安納亞禮堂——都是這位設計師創造的。他收到糖屋的設計邀請時,比安納亞還早。

新建築

東宮在設計新建築時,總是以老建築為核心,讓別墅區的主客房樓和客房樓把老建築圍裹起來。

為了與老建築相呼應,主客房建築的立面采用了顆粒感很強的清水混凝土,還設計了斜屋頂。為了呼應桂北民居的風格,在主客房樓外設置了鋸齒形的磚墻,遠遠望去像是鏤空的精美工藝品。為了與周圍的喀斯特地貌相呼應,主客房樓還特意“挖”出了三個竹洞,瞬間讓這座長形建築靈動通透。

董公還建造了三個景觀池,將周圍的山引入室內——山倒映在水中,即使在室內,妳也仿佛置身於山川之中。

作為整個糖屋的起源,原來廢棄的桁架場地被改造成了遊泳池,類似於懷舊中的教堂。

鄉愁

遊泳池

2017年7月,糖屋開業。2018董公帶著糖屋去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將自然之美、建築之美、殘缺之美完美結合,糖屋迅速走出圈子,風靡設計圈。

2018 1,超模杜甫來到糖果屋,在漓江泛舟,在山間漫步,為《檔案》雜誌拍攝了壹組時尚大片。2065438+2009年6月,在Ahead全球國際酒店設計大獎上,糖屋PK擊敗東京鴻喜野雅,獲得“最佳度假酒店”,並獲得“全球終極大獎”。2065438+2009年7月,法國建築專業雜誌' A'A '以糖屋為封面,法文標題直接寫明“建築的根本功能是發現和揭示壹個世界的精神”。

英國建築書籍《細節》和意大利建築設計雜誌《卡薩貝拉》...糖果屋出現在建築、設計、生活時尚雜誌的封面上並不新奇,但楊曉東頻頻獲獎完全是壹個驚喜。

“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別人可能三年以上都不做。我們從頭到尾花了十二年。航海時,別人都會跳,妳不會。船是妳的了!最後,這是壹個奇跡。”楊曉東承認,許多國際評委從未去過糖果屋,他們經常被幾張照片或壹段視頻所感動。

有歷史有故事的糖屋,已經成為陽朔的標誌性建築。在鄉愁勁吹的當下,吸引壹波又壹波的人打卡,對於桂北乃至整個廣西都是全方位的。

由於糖廠的成功,楊曉東甚至有了“廠長”的綽號,廣西的舊工廠都邀請他去改造。兩年來,他到處逛工廠,看了四五十家以上。

藝術節是如何產生的?

除了是壹個風險投資家,楊曉東還是壹個標準的文藝青年。

2000年,因為喜歡大幅面攝影,他到北京電影學院跟隨馮建國學習攝影。馮老師說,好的攝影要從電影裏學,他趁機學了很多藝術電影,印象最深的是塔爾科夫斯基的《鄉愁》。

楊曉東是壹個旅遊愛好者。後來他改變了旅行思路,開始用電影場景旅行。起初,他會自帶攝影器材。三腳架和相機加起來25公斤,他被罰了好幾次款。他再也不敢把設備帶出國了。

《糖果屋舊影簡介》

文藝的種子早已種下。所以糖屋問世後,除了日常功能區,還開辟了很多藝術和文學空間。

比如大堂裏展出的三個裝置,與桂林山水呼應,再分別與老糖廠和新建築對話,都是青年雕塑藝術家吳偉定制的。

畫廊裏陳列著劉傳紅的系列畫作《糖屋舊影簡史》。畫家虛構了壹個民國人物劉石橋,從日記的角度,講述了他留學後開糖廠的家庭故事。這些日記看起來就像老照片壹樣。歷史很有意思,由虛構的人物來講就不那麽沈重了。

放映廳每天下午3點放映《劉三姐》,晚上8點放映《鄉愁》:前者拍攝於1961,場景設置在陽朔,是國內知名的民間風光音樂專題片;後者拍攝於1983,這是糖屋的初心,可以幫助每壹位遊客了解糖屋的來歷。

2020年7月,在有意識的策劃下,糖屋有了全新的藝術板塊,演出、展覽、詩歌等活動接踵而至。7月的首場演出,歌手劉升、吉他手肖軍、鼓手安宇被迎到了1969酒吧,三個大男孩玩得很開心。當時《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還沒有播出,他們還沒有以普通話的名義在網上走紅。

隨著越來越密集的藝術文化活動,“糖火藝術節”應運而生,從10持續到2020年12。

戴金華

“電影是20世紀留給人類最偉大的藝術遺產,而在這份遺產中,塔爾科夫斯基是皇冠上的鉆石。如果妳壹生中壹次也沒有遇見過塔爾夫斯基,那就是妳的缺點。”2020年6月5438+065438+10月,戴錦華講座掀起小高潮。她分析了電影《鄉愁》中的很多重要場景,包括類似糖屋遊泳池的教堂。“它似乎被覆蓋在壹個中空的混凝土框架外殼中,這是塔爾科夫斯基電影最重要的造型特征。”

塔爾夫斯基是公認的“電影詩人”。晚年拍攝的《鄉愁》詩意很高,門檻很高。“我這20年不懂的東西,戴老師壹兩句話就懂了。”楊曉東記得,講座當天在場的觀眾都是文藝界的大咖,這就是文藝的吸引力

戴錦華,民謠音樂家小娟&山谷的居民,大提琴家宋釗等。

民謠音樂家小娟&;山谷居民、大提琴家宋釗也來了:他們在酒吧1969並肩演奏;他們在漓江上劃船,以山水為幕唱歌;他們漫步在石頭城的石階上,哼著民謠,拉著大提琴。動人的琴聲似乎隱藏著石頭城的古老故事。隨著琴聲,戴錦華從石墻後面走了出來,他有壹種感覺。

“藏香”

5438年6月+2020年2月,已經成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的馮建國也來到糖屋,開了壹個大幅面攝影展《藏香》。

馮建國是第壹個把國外學術學校的大幅面攝影課程帶回家的藝術家。2000年左右,他背著壹臺又舊又重的相機,去西藏尋夢,去邊疆雪域朝聖,用大畫幅定格了大量的明膠和銀鹽照片。其中近20件在本次展覽中展出。

“上遊”

同樣是在5438年6月+2020年2月,畢業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90後”藝術家劉嘉瑜在唐舍喀斯特花園裸露的巖壁上,創作了壹個“逆流而上”的夢。這是壹座山的立體投影作品。遠處的投影打在巖壁上,就像上面漂浮的靈動的水。

劉佳宇第壹次來到糖棚是在2020年7月底。當她回到房間時,突然發現巖壁正對著陽臺,在黑暗中被壹道淡淡的白光照亮,仿佛看到了水流。那壹刻,她受到了generate的啟發,直覺地覺得這就是她想做的新工作。發現巖壁800平米,投影需要經過100米的距離才能打中。經過與倫敦技術團隊近半年的長途工作,劉佳宇最終以6個28000流明的高清投影實現了“逆流而上”。

《篝火民謠之夜》

在平安夜和平安夜,民謠音樂人宸妃“遊蕩”到糖果屋,連續表演了兩場“篝火民謠夜”,拉著貝斯和鼓手,他演唱了《留青》、《琥珀》、《白馬》...

他面前是藍色的遊泳池,身後是靜靜的漓江,煙花漫天,旁邊是正在轟轟烈烈燃燒的篝火。觀眾們要麽圍著篝火烤紅薯,要麽拿著溫暖的竹竿跳舞...在國內外舉辦了這麽多場音樂會之後,宸妃還是第壹次面對這樣的焰火表演現場。雖然手都凍僵了,但他還是忍不住感慨,“環境這麽美,這麽好玩!”

“入火”

歷史悠久的火坑文化遍布西南各少數民族村寨,不僅可以用來圍竈取暖,還可以用來祭神、祈福安泰。除夕夜,建築師郭遼輝為糖屋量身打造的裝置“入火塘”,在風中站立兩個月後,燃起熊熊大火。在熾熱的火焰中,人們告別了2020,進入了2021。

“這是壹個臨時建築,但我不想把它做得像禮品盒壹樣精致,但我仍然需要能夠與周圍的環境相連。”郭遼輝最終設計了壹個輕巧、抽象、骨骼化的壁爐裝置:三組木方相互疊加形成壹個垂直的骨架;三組黑色亞麻“裙”覆蓋主體結構,遠看像冷杉樹,像收縮的屋頂,又像壹把超大的傘;三層的屋頂提供了壹個遮蔽的空間,人們可以躲在木質結構下的空間裏,圍坐在篝火旁。

"壹個裝置對於壹個地方就像壹座建築對於壹個城市壹樣."建築師董公看了《入火》,感受到了裝置的重要性。

“對於不同視野和角色的人來說,從自己的藝術角度探索這個場地的特點是有意義的,因為藝術聚集在這樣壹片有沈澱的土地上。”郭遼輝對“糖火藝術節”的評價。在參觀了歐洲的博物館和美術館後,馮建國覺得藝術的生命力才是最持久的,只有藝術才能代代相傳,滋養後人的精神世界,這也是“糖火藝術節”的意義所在。

雖然還在探索階段,但楊曉東已經決定將“糖火藝術節”固定下來,每年6月5438+00至2月12舉辦,使之成為“本土”藝術節。“很多人來陽朔看山河,也可以來糖屋聽壹場演唱會,看壹場展覽。”

現在越來越多的音樂人在南方巡演的時候會把糖屋列為其中壹站,糖屋每天的演出已經排到了2021。

糖屋甚至有藝術家的“常駐計劃”:藝術家來了,就帶著靈感創作,沒有靈感,沒有強迫。音樂、舞蹈、聲音、裝置、多媒體...楊曉東不排斥任何形式的藝術,非常寬容。“這裏有山有水有老建築,可以借鑒的東西很多。”

就像劉嘉瑜,她的投影藝術是瞬間的,稍縱即逝的,無法收藏。當楊曉東邀請她時,她不知道她是否會有靈感或創造性的成就。結果她來了個“逆流”,出其不意。“對我來說,在1000人中有壹個反饋是壹個驚喜。”

在景觀和建築方面,糖果屋通過有趣的藝術活動激活了當地人的生活。

校對:丁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