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住宿 - 天壹閣導遊詞

天壹閣導遊詞

天壹閣導遊詞

天壹閣是中國最早的私人圖書館,亞洲最古老的圖書館,世界三大最古老的家庭圖書館之壹。下面,我就為妳分享天壹閣的導遊詞,希望能幫到妳!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

俗話說:“不到寧波天壹閣,就沒來過寧波。”歡迎來到天壹閣,中國最古老的私人圖書館。很高興這次做妳們的導遊(導遊自我介紹)。寧波藏書文化是浙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浙東深厚的人文底蘊培育和促進了寧波藏書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我們的天壹閣博物館是壹座以藏書文化為特色,集社會歷史與藝術為壹體的綜合性博物館,位於寧波西部月亮湖畔,占地26000平方米。建於明代嘉靖四十至四十五年間(公元1561-1566),是明代兵部侍郎範欽的收藏地。

天壹閣是個飽經風霜的老人。歷經440多年的人類滄桑,成為亞洲最古老的私人圖書館,也是世界三大最古老的家族圖書館之壹。古色古香的建築,優雅的花園,安靜的環境,真的很讓人著迷。不過天壹閣以前是普通的私人圖書館。經過幾代人的滄桑,天壹閣如今已是寧波壹顆閃亮的“明珠”,集藏書、文物、旅遊於壹體。天壹閣就像壹個小圖書館。所有的書都是主人喜愛並精心收藏的,每壹個書櫃都是壹部歷史。書的排列很有條理。根據圖書目錄,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圖書,頗有現代目錄檢索的味道。歷代文人墨客都來過寧波,都在天壹閣大飽眼福。但幾百年來,真正能登上天壹閣的,只有幾十個人。現在天壹閣向社會開放,讓更多的專家學者大飽眼福,也讓館內的珍貴書籍“為今用”。1982年2月23日,天壹閣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經成為寧波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誌之壹,是寧波人最引以為傲的文明星座。

西大門

現在我們在天壹閣的西門。奔馬墻上寬大的石雕是天壹閣迎接朋友的最好禮物。天壹閣的風格從進門就定下了簡約的基調。讓我們先看看大門的兩邊。是壹對清代石獅子。這座木門也是清代建造的。堂外掛有國畫名家潘天壽先生以1962題寫的“南方書城”字樣的匾額。大門兩側還有壹副對聯。不知道妳看得懂嗎?.....讓我告訴妳!這是繼甲骨文之後的又壹種文字――鐘鼎文,讀作“遺源雖長,距離雖遠,尤難久藏南雷之深意”,出自著名書法家顧先生之手。上篇講述天壹閣圖書館的悠久歷史,下篇講述清初第壹洋人、思想家黃宗羲登上圖書館後的感受。當時他感慨地說:“讀書特別難,藏久了也難。”堆積成型

各位團友,現在請隨我進入天壹閣。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壹座人物雕像,是這座圖書館的主人——範欽。範欽,姚清,安慶人,東明人,出生於寧波鄞州。他出生在壹個沒有多少財富和政治背景的家庭,他努力工作,勤奮學習。明嘉靖十壹年(1532)進士,後在各地做官。1939年(1561)升任兵部右侍郎,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副部長。同年10月,他辭職回到家鄉。在他當官的二十八年間,他遊歷了當時的中國。範欽從小就很喜歡讀書。他做官後,註意到處買書,壹本壹本收集,廣買廣抄。他特別註意收集當時各地出版的地方誌和科舉文獻。因此,他的藏書中有許多地方誌、政治書籍、記錄和詩歌。範欽不僅盡力收集書籍,而且勤於研究和整理,自己手寫筆記,認真審讀。他以清晰的眼光對書籍進行雕琢和討論,沒有出錯,最終收藏了7萬冊高質量的書籍。在範欽身後,有壹座雕塑――西山壹馬圖。這座雕塑是已故民間老藝術家胡山成的傑作。博物館裏還有許多其他作品。

大家看到八匹好馬在溪邊踢著蹄子,甩著尾巴,轉過頭,嬉戲著,尖叫著。他們的形狀和姿勢栩栩如生。事實上,畫面造型粗觀中的比例失衡,充分利用了中國傳統的繪畫技巧,突出了畫面的重點。當我們進入右邊的洞門時,會發現照壁上有壹個類似獨角獸的怪物,長著龍角和牛嘴,叫“啦啦”。它是古代傳說中的奇怪動物。據說它能明辨是非,在人打架的時候用它的角去打壞人是正義的象征。

東明草堂

這是天壹閣建成前範欽的圖書館。因為創始人範欽的名字是東明,所以他的書房標題是“東明草堂”,也就是“壹我宿”。現在東明草堂在1980重建,作為客廳和重要領導休息的地方。

樊氏故居

範欽府東廳是其後代曾經居住的地方。現在的建築是清道光九年重建的。範故居位於天壹閣藏書樓外,四周高墻環繞,使生活區與藏書區相互隔離,是範欽為保護藏書而精心布置的。請註意這個小黑門和上面“禁止煙火”的字樣。千萬不要帶火進來。“經年二百書安,天下存xx。”天壹閣能歷經440多年保存完好,與範欽的精心安排和嚴格規矩是分不開的。範欽壹直活到80歲。彌留之際,他把大兒子大沖和二媳婦(二兒子大千死了)叫到榻上。他把自己的遺產分成兩部分,壹部分是銀子,壹部分是所有的書。結果大兒子大沖觀察到父親的心情,繼承了藏書,被後人傳為佳話。從此,藏在天壹閣的書籍不再作為財產分配,而是歸家族所有。

“隔代不分書,書不娶。”要想看書,必須集合各屋孫輩,才能解鎖入櫃。範欽後人對天壹閣藏書的保護作出了許多嚴格的禁止。至今天壹閣仍有禁令:不吸煙,不飲酒,不上樓。無故禁止開門入櫃者,罰三次,私自帶領親友入櫃,私自開書櫃者,罰壹年,借其他房間和他姓書者,罰三年。所以,承諾事故的人,除了追罰,永遠不會被罰。這種相互監督制約,並不是防止圖書丟失的好辦法。

相傳清朝嘉慶年間,寧波知府邱鐵青的侄女錢,是壹位愛讀書的才女。她聽說範家有許多珍貴的書籍。為了上樓讀書,她委托太守做媒,嫁給了範的後人範邦珠。婚後的繡雲滿懷希望,以為可以如願以償地嘗到甜頭,卻不料族規中不允許女性入閣,令其心酸苦澀。什麽都靈活,更別說在櫃子裏看書了!第壹個上樓讀書的人是清初的黃宗羲。黃宗羲的人品、氣節、學識在當時為社會各界所景仰。清康熙十二年(1673),他在範氏宗親的幫助下,意外地得到了各房的許可,在亭子裏讀書。6年後撰寫《天壹閣藏書秘書》,為天壹閣藏書編目立下汗馬功勞。

妳看,這是書架。“前後都有門,兩邊都有書櫃,可以擋風。”。房屋和書櫃的通風是壹種創新。古籍保護最引人註目的是推蕓香避煙,推石吸潮。妳不僅聞到了香味?這是蕓香草,是古代人常用的壹種書籍防蟲藥。範欽在他的藏書中很好地利用了這種技術,但他用的草是原生態的,是廣西產的壹種香草。而“在櫃子下面放壹塊石頭收濕氣”,更是範欽獨創,沒有別的圖書館用過這種方法。天壹閣

範欽采納了“水從天而降”的理論,建了壹座有水生火之意的圖書館。他認為書最怕火,而水能抗火。樓上有大房,樓下有六間房,名曰天壹閣,閣前挖有水池,以防火災。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個柱子沒有它就是黑的!五行和顏色中,黑是水,水是黑。清康熙四年(1665),範欽的曾孫範文光在亭前建園。園林整體造型為“福、祿、壽”,九頭獅子由巖石堆砌而成。這九只獅子在哪裏?妳不妨四處看看!看那個照鏡子的美女。這個漂亮的女人就是錢。風景秀麗,格調高雅,獨具江南庭院園林特色。

天壹閣在漫長的歷史中經歷了許多災難。雖然乾隆時期的送呈是對《四庫全書》編纂的壹大貢獻,但在送呈的638部珍貴古籍中,真正被送還的寥寥無幾。雖然乾隆多次警告經手人不要扣留和要求當地藏書家提交的書籍,所有提交的書籍都必須在抄寫後小心歸還,但正是翰林學士和當地官員貪汙了這些書籍,這對天壹閣的收藏是壹個很大的打擊。

清道光十年(1840),英軍入侵寧波,攻入天壹閣,掠奪數十處。清鹹豐十壹年(1861),太平軍進入寧波前後,當地盜賊趁亂將亭子後面的庫拆掉,低價賣給奉化紙商。他們還雇了壹個小偷薛繼偉潛入館內,早上睡在橫梁上用棗充饑,晚上偷書,這樣他偷了1000多冊書,後來又在生意上印刷書籍。上海“十壹·二八事變”後,不幸漢芬樓毀於日軍轟炸,這批流散文獻也被銷毀。幾經劫難,零星損失,建國前夕,除了新收藏的清代古今圖書外,僅剩1.3萬卷,僅為原藏的1.5卷左右,且多有蟲蛀黴變,成為破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