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住宿 - 哭泣,花園酒?土家族以前也有這樣的婚禮。

哭泣,花園酒?土家族以前也有這樣的婚禮。

時間的變遷:土家族婚俗從衰落到回歸

山很高,潛江市是最美的河。黔江,位於重慶東南部,武陵山腹地,素有“渝鄂咽喉”之稱。群山環繞,碧水西流,母親河阿彭河慈愛地滋養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在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上,生活著土家族、苗族、漢族等民族,其中土家族、苗族占70%以上。

作為壹個土家族女孩,在人生的前20年,我的人生軌跡主要是在學校和家鄉之間。我的生命向上,時間向前,我親眼見證了這座城市的演變。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錢江的發展變化日新月異。

不可否認,現代文明的發展沖淡了年輕壹代對故土的感情。然而,殘留在我腦海中的土家族傳統婚俗,卻始終難以忘懷,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將永存。......

從求婚到結婚,每壹個過程都充滿儀式感。

90年代以前,改革開放的浪潮還沒有席卷到內陸山區。當時,在黔江廣大的偏遠山區,農村青壯年大多在家務農,背對著黃土是很正常的事情。沒有電視,也沒有供孩子們追逐的卡通片。我喜歡鹹宜的唯壹壹點,無論老少,就是看熱鬧。

那時候的農村,大家都忙著自己的壹畝三分地,哪裏去“看熱鬧”?除了婚喪嫁娶,追熱鬧的場面也很有限。這些儀式隱藏著生與死,以及結婚成家的祖訓。傳統婚禮習俗的禮儀主要是求婚、訂婚、認婚、園酒、拜堂、回門等儀式。

“誰要娶女兒”“誰要娶媳婦”,在相對封閉的農村生活環境裏,所有的鄰居都記得清清楚楚。因為這幾天來了,除了看的熱鬧,還有跑席吃。

那時候的婚禮不像現在專門的婚禮車隊。婚禮第壹天,對女方來說,是“園酒”招待親朋好友參加女兒的婚禮,鄰灣八村的村民都聚在家裏看熱鬧,覺得有點幸福。

那天晚上,在阿裏先生的帶領下,他帶著壹頭新鮮的豬、鹽茶、米豆和金銀首飾來到了新娘家。婚禮當天,壹大早,鄰村組的年輕人組成的迎親隊伍,就拿著酒吧,在壹片吹打聲中出發,走到新娘家結婚。當吉祥的時刻到來時,新娘向祖先鞠躬,向父母告別,拿起弟媳遞來的筷子,撒在門前,意為“快生”然後新郎把新娘擡上轎子,或者背著新娘走很長壹段路,直到離開他的大壩。

新郎家的人在等著。壹旦村口響起嗩吶和鑼鼓聲,男女老少就會聚集在這對新人回家的必經之路上。我和朋友們手舞足蹈,歡呼雀躍:“新來的姑娘,別哭了,就圍著海灣轉,集合房子。”新娘嫁妝通過後,會看到彩旗飄揚,新郎新娘圍過來。新娘的顏值、衣服、頭飾都成了討論的焦點。

當他們到家時,這對新婚夫婦向新娘致敬,然後他們被送到洞房。失蹤的親人會去洞房迎接新娘。最重要的是農夫流水席。偌大的院子裏,幾十張木桌壹字排開,親朋好友陸陸續續入座。“九盤十碗”(9盤,1碗,意為完美)通過專屬茶盤奉上,供遠近鄰居享用。

當時的結婚儀式,娶了女方的壹般擺兩天酒席,而接媳婦的前後擺四天酒席。禮物也很簡單。壹般給小米(大米)和玉米(玉米)。關系比較好的親戚,除了送糧食,還會送幾尺布,八斤水壺等禮物。

傳統在衰落,現代婚禮備受新生代推崇。

在當時,媒人是促進婚姻的重要媒介。我奶奶是媒人介紹嫁給她爺爺的。奶奶說,征得父母同意提親後,每逢端陽、中秋等節日,爺爺都會來家裏接她。她還會把自己縫制的朱雀鞋墊和布鞋送給未婚丈夫。

奶奶說她的閨房在吊腳樓的東側。婚禮前壹天晚上,她忍不住哭了,俗稱“哭婚”。看似哭了,其實她表達的是對父母,對親人,對人的思念。現在,幾十年過去了,奶奶還記得當年的“哭十姐”。

什麽是“哭十姐”?就連土家山村裏相親相愛的姑娘,也會來閨房“陪哭”,稱她們為“哭十姐”。眼淚隨情緒流,情緒隨歌曲流,人們相擁而坐,掩面而泣,“哭父母”,“哭兄弟姐妹”等。,並用哭泣的歌曲來表達自己的離別之情。

奶奶回憶,新婚初夜的“園酒”儀式,是奶奶為她“頭”、“臉”、“花”。奶奶說,哭著重新打扮的新娘,就像帶著露珠的桃花,看起來特別好看。

老家的紅木盒子,雙陽雀紋衣櫃,雕花臉盆架,都是奶奶的嫁妝。土家語稱為“西蘭卡普”的花卉床上用品也是她的母親縫制的。奶奶又老又破,舍不得丟。她陪伴了她幾十年,風風雨雨,給了家人溫暖,也見證了我們的成長。

我的父親和母親可以自由戀愛。他們在中學期間相識,後來走到了壹起。爸爸媽媽的婚禮比起爺爺奶奶的婚禮簡化了很多。媽媽說她沒有“哭十姐”,碗櫃衣櫃等嫁妝都是爺爺的木匠做的。

到現在,很多人已經不再通過媒人談戀愛了。外出打工認識和使用手機微信成為交友和戀愛的主要方式。不過結婚的時候還是會象征性的裝個媒人。結婚的流程也簡化了,不再是拐彎抹角幾天,很多人選擇在城裏辦酒席,這是西式的婚禮流程,傳統的結婚儀式壹頓飯就完成了。

條件較好的人,可以對婚禮的形式和場地實現“私人訂制”。草坪婚禮、教堂婚禮在潛江逐漸流行起來,農村庭院、堤壩上的傳統婚禮越來越少。新婚禮上,新娘穿白色婚紗,敬酒時換上紅色旗袍。甜甜的笑容很感人,但是很難看到手工縫制的婚紗。

現代時尚的婚禮表演取代了以前的“吹八仙”。架子鼓、吉他、歌手、舞者的組合,以及激情四射的表演,比僅僅演奏聽覺的“八仙”更能吸引人的眼球。許多演奏八仙的大師,隨著年齡的增長,邀請他們的人越來越少。在那些扮演八仙的大師眼中,他們的手藝可能在幾十年後被完全遺忘。

工業文明的發展促進了標準化和大規模生產。目前結婚用品和嫁妝都是從商店買的。以前手工制作的櫥櫃、衣櫃和洗臉臺正在被汽車、房屋和電器所取代。在傳統的土家族婚禮中,親戚朋友會送鮮花、被子、玉米、大米等。,現在基本都發紅包了。

求婚、訂婚等婚前禮儀雖然復雜,但卻是農耕時代背景下人際交往的重要方式。如今,現代生活方式淡化了這些過程。婚禮流程的簡化大大減輕了主人家的疲勞感,但對於新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來說,總覺得缺乏傳統婚禮儀式感和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乘著旅遊的東風,傳統的土家族婚俗文化正在回歸

進入新世紀後,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響了神州大地。農村的年輕人除了在學校讀書,幾乎都出去打工掙錢,他們拋棄了長期耕種的土地。現在農村剩下的是“386199”部隊(婦女、老人、孩子),幾乎代表了村民的生活現狀,出現了壹些不可思議的問題。

隨著農村的空心化,農村的衰落不可避免,傳統條件下充滿儀式感的土家族婚禮在現代文化的沖擊下正在消亡。傳統的婚紗、婚禮流程、習俗、禁忌都成了古董,只能在文化館、博物館才能看到。

土家族婚禮習俗的亮點是“哭嫁歌”,過去是土家族姑娘唱的。她唱得越好,越讓人感動落淚,說明這個女孩品德越好,越孝順。但是,現在的土家族姑娘越來越時尚了。很少有人會去聽奶奶和奶奶那壹代人哭哭啼啼的婚禮歌曲和故事,也不會有人去學習這種體現國家深情的催人淚下的儀式。

好在潛江這幾年旅遊開發如火如荼,生態旅遊、民族旅遊的興起也讓日漸式微的土家族婚俗重新煥發生機。現在的年輕人,通過這種體驗式的民俗旅遊,不僅達到了舒適和快樂的目的,還重新認識了豐富的傳統土家族婚姻文化。

以潛江濯水古鎮為例,近年來,由政府打造、市場主導、企業帶動、文化唱響的“土家女兒會”、“最美土家姑娘評選”等壹系列民俗旅遊活動,形成了知名的旅遊品牌,吸引了遠近遊客。

原生態的真實婚禮儀式變成了舞臺上的表演,讓當地人有些失落,感嘆。“時代變了,以前的婚俗看不下去了!”有老人感嘆道。也有壹些年輕人推崇這壹點。只有通過這些表演,我們才能知道父輩和祖輩走過的路和經歷。

在旅遊景點,很多年輕人在沿海城市打工回到家鄉,靠吃旅遊飯發財。在土家十三寨經營餐館和民宿的90後青年小果說:“老人們的婚俗太麻煩,但作為民俗表演掙錢也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福利。”

對於遊客來說,尋求刺激和陌生的外國文化是旅行的主要動機。許多遊客為了以“哭嫁”為代表的土家族婚禮,去黔江的土家族十三寨遊玩。這期間,原生態綠色無汙染的土家菜也是吸引遊客的重要因素。

壹位來自北京的旅遊朋友告訴我:“沒想到土家族人結婚這麽隆重。比現代婚禮有趣多了。”有趣,有趣,有特色,這就是他們眼中的土家族婚禮形象。依山傍水的吊腳樓,也讓很多遠道而來的遊客對土家族的人居環境陶醉和癡迷。

後記:

現代文明正是從古老的習俗中吸取了營養,代代相傳,生生不息。隨著時間的推移,傳統的土家族婚俗從衰落走向回歸,也讓人真切地感受到這種文化形式不再是簡單的形式模仿,而是尊重土家族先民婚俗背後隱藏的情感和思維方式。它連接著土家族孩子的心,應該得到認可和保護。越是民族的,越是珍貴。保護和振興土家族傳統婚俗,也是豐富我國民族文化內涵、增強文化向心力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