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住宿 - 關於香港的信息是什麽?

關於香港的信息是什麽?

香港,全稱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之壹。它包括珠江口的香港島、南海、九龍半島和與中國大陸相連的新界,以及附近的235個小島。東北面東平洲以北海域,北面深圳河對岸是廣東省深圳市。該水域以南是廣東省珠海市的萬山群島。香港壹直是中國的領土,但在1842至1898年間被清政府分批割讓租借給英國,中國人民於1997+0年6月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根據中英兩國簽署的《中英聯合聲明》,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承諾實行“壹國兩制”政策;回歸後50年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不在香港實行,除外交和國防外,香港享有高度自治。

人口:1840之前,香港只是壹個只有5000人口的小漁村。如今,香港人口超過660萬,每年有超過654.38+00萬遊客到訪香港。1997回歸後,有自己的香港區旗和區徽。

名字的由來:香港,意為“芬芳的港灣”,大概與很久以前島上制造的檀香和香燭的香味有關。

民族構成:華人占97%,多為廣東人;外國人占3%

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

語言:英語、粵語和普通話。

聲譽:東方之珠,動感之都,購物天堂。

地域花:紫荊花

歷史概述

1842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

1896年,英國強迫清政府訂立新條約,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地區及其附近島嶼99年,二戰時被日本占領。

1945日本投降,被英國重新占領。

中英簽署了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65438年至0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實行“壹國兩制”、“高度自治”。

氣候溫度

香港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2.8攝氏度,平均降雨量2225毫米,平均相對濕度78%。

春季(3月至5月中旬):天氣溫暖濕潤,霧和毛毛雨頻繁,平均氣溫23攝氏度,濕度82%;

夏季(5月至9月中旬):盛夏之後是臺風季節,夏季天氣炎熱潮濕。下午氣溫可升至31度以上,偶有陣雨和雷陣雨,平均氣溫28度,濕度80%。

秋季(12年9月下旬至2月下旬):天氣晴朗,涼爽幹燥,是到港的旺季。平均溫度為23度,濕度為72%。

冬季(65438+2月中旬到2月下旬):天氣最涼爽幹燥,偶爾會有寒流從北方內陸吹來,那時氣溫可能會降到八度以下。至於冬天,平均溫度為17度,濕度為72%。

節日慶典

香港的多元文化也體現在很多節日上。這給香港人帶來了更多的興奮和歡樂,也給遊客帶來了更多的驚喜。中國的傳統節日生動活潑,喜慶吉祥,不容錯過。西方的節日新潮,刺激,有趣,更刺激。

農歷新年(農歷正月):新年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除家庭團聚、走親訪友等必備內容外;

香港春節的特色包括:

農歷年宵花市:農歷新年前幾天在多個區舉行,其中以每年壹度的維多利亞公園農歷年宵花市最為熱鬧,售賣各種年宵花及桃花、菊花、水仙花等商品。

花車遊行:大年初壹在市內舉行。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彩車和展示不同地區文化和習俗的遊行隊伍,組合成豐富多彩的大型表演,慶祝新年的繁榮。

煙花匯演:大年初二,在維多利亞港外海舉行。海港兩側和高層建築的靠海壹側成了最佳觀賞位置。

聖誕節(65438+2月25日):聖誕節是香港最熱鬧、最隆重的節日。維多利亞港兩岸的高樓提前壹個多月就掛上了五顏六色的燈飾,商店也掛上了聖誕裝飾。正是這種景色吸引了許多遊客的贊嘆。這個時候,香港展現出最輝煌的城市面貌。如果妳對香港的繁榮感興趣,那麽最好的旅遊時間壹定是聖誕節。

最熱鬧的事件是平安夜。教堂裏有神聖的平安夜彌撒,壹些酒店、商場和唱詩班唱聖誕歌。所有香港市民都湧向街頭,尤其是尖沙咀海濱花園的海濱長廊和鄰近的街道。

如果聖誕節能來香港,購物也是壹大樂事。這個時候各大商場都會實行大甩賣,可以低至半價。這在香港已經成為壹種慣例,香港居民會選擇這個時候購買聖誕禮物,給親人送去壹份深深的溫暖。

元旦(65438+10月1)、情人節(2月14)、天後生日(農歷3月23日)、佛誕(農歷四月初八)、太平清明節(農歷四月初八)、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喬奇節(農歷七月初壹)

香港歷史:從小漁村到國際大都市

主要項目:香港歷史

早在新石器時代,香港就有人類居住。在新界和大嶼山的許多地方都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人類住區。唐朝開元二十四年,香港屬於周迅。建立屯門軍事鎮【1】,駐守2000人保護海上貿易。當時軍隊駐紮在今天的屯門,因此得名。由於大埔附近海域盛產珍珠,南漢劉於公元963年建立了壹個正式的珍珠養殖場,稱為梅川都城。宋太祖趙匡胤的南漢王朝滅亡後,官方禁止采珠。到了元朝,官珠收回,卻遭到士紳的反對,不久又被封了。明清時期采珠屢禁不止,但仍無法回到五代十國的繁榮。

香港從唐朝到清朝康熙元年,也就是公元1662年,香港的梨園和大西山沙羅灣的土壤適合香樹生長,所以香樹的種植和生產也發展緩慢。據考證,明代所有來自東莞南部和新安(包括香港)的香樹制品,都是用木箱包裝,經陸路運到尖沙咀的香埠頭(香樹制品運輸的終點站)。公元1662年,為了防止沿海居民給予援助和明朝遺風鄭成功,清朝遷居海上,對香的種植和生產造成了極大的打擊。即使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重新統壹,也很難恢復舊觀。

香港有很長的海岸線,所以香港很多地方都適合建鹽場。公元971年,北宋開寶四年,在今天的九龍灣設立官富場,派駐鹽官,負責食鹽生產,統籌各種小鹽場。公元1183年(孝宗惜春10年5月29日)大溪山私鹽被禁,引發大溪山暴動公元1197年(南宋寧宗慶元三年)。南宋末年,宋端宗趙和民趙敏兩位小皇帝被元軍逼得逃到香港。據說他們曾在壹塊大石頭上休息過,並稱之為宋王臺。後來宋明帝閔在梅威登位。因元軍追擊,沿海路渡過淺水灣至新會。但當船行駛到今天廣東新會崖門時,被元軍趕到,於是盧秀福背著8歲的趙敏跳海身亡。

1514年(鄭德九年),葡出兵屯並攻陷。然後在1521年(鄭德十六年)爆發了中葡戰爭。戰鬥持續了四十天,但葡萄牙軍隊仍不願撤退。6月27日,又有兩艘軍艦從馬六甲趕來增援,戰敗仍無法挽回。最後,他們決定將剩下的士兵集中在三艘戰艦上,準備突圍。9月8日上午,三艘船試圖在黑暗中突圍,但不幸遇到了壹艘來自中國的軍艦。雙方再次激戰,葡軍寡不敵眾,陷入絕境。不久,海上起了風暴,敵船因船身較大,乘風而逃,狼狽返回馬六甲。然而,葡萄牙軍隊並不願意失敗。次年4月,又派出4艘戰船組成的艦隊,在路上再加2艘,企圖重新占領屯門,並於7月10日侵占中國海域。八月,兩軍在大溪山西草灣附近對峙。因為中國的海防實力大大加強了,這壹仗從千草灣海打到韶州海[2]。中國海軍繳獲敵艦兩艘,活捉余都祿艦長等42名官兵,斬首35人。明軍大獲全勝。

清代香港屬新安縣管轄。為了防止沿海居民幫助明朝遺老鄭成功,清朝廷在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下令讓他們遷居海上,沿海居民要向內陸遷移50裏,因此失去了家園。再加上海上禁令的實施,香港當地受到了嚴重影響。移海後,漁鹽業荒廢,農村荒蕪。沿海居民因移居大海而深受其害。廣東巡撫王來任、廣東巡撫周有德要求二界。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朝廷終於允許收回邊界,這壹帶的居民陸續回遷。於是新界五族[3]在上水設廟[4]向兩廟進貢,鄧氏在岑田設二公書院,每十年奏壹次,以示答謝。

英國統治時期

早期規則

1842年,清朝在第壹次鴉片戰爭中被大英帝國打敗,次年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及其鄰近的鴨洲割讓給英國。1860年,清廷再次被英法聯軍擊敗,被迫簽訂《北京條約》,將香港島經常擾亂治安的九龍半島南部連同鄰近的昂船洲割讓給英國。當時九龍半島的新邊界只是用短短的鐵絲網隔開,就在今天的界限街。1898年間,英國與清廷簽訂了《關於擴大香港邊界的特別條款》等壹系列租借條約,租借了九龍半島北部、新界及其鄰近地區的200多個離島,除九龍城寨外,租期為99年。這壹系列的租借和轉讓形成了今天香港的邊界。

中華民國成立後,國民政府有意取消不平等條約。但是國力沒有延續,北伐讓國民政府沒有閑暇考慮收回香港主權。但當時香港政府仍開放中港邊境,兩地公民仍可自由往來。當時為了建設國家,很多香港人不僅捐錢回國,還加入了國民政府的工作。國民政府前外交部長吳是當時香港的名人。

抗日時期

抗日戰爭爆發,日軍於1938登陸廣東,迅速占領廣州及其附近地區,並派間諜潛入香港調查英軍部署位置。香港華人支持抗戰,捐款。日本軍政府對此不滿,多次向英國領事抗議。1941年65438+2月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幾個小時後,同步進攻馬來亞,渡過深圳河占領香港。在此期間,日本和加拿大以及英國和印度軍隊之間發生了多次激烈的戰爭。最後,由於駐港英軍戰力不足,194165438年2月25日,時任總督楊宣布向日本投降,日軍對香港的占領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在此期間,日本人為了方便統治,將香港人遷回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