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住宿 - 長城有什麽傳說故事?

長城有什麽傳說故事?

1、孟姜女哭長城

相傳秦始皇時,勞役繁重。

青年男女範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不久因饑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墻下。

孟姜女身背寒衣,歷盡艱辛,萬裏尋夫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的噩耗。

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為之崩裂,露出範喜良屍骸,孟姜女於絕望之中投海而死。

2、擊石燕鳴

相傳,古時有壹對燕子築巢於嘉峪關柔遠門內。

壹日清早,兩燕飛出關,日暮時,雌燕先飛回來,等到雄燕飛回,關門已閉,不能入關,遂悲鳴觸墻而死,為此雌燕悲痛欲絕,不時發出"啾啾"燕鳴聲,壹直悲鳴到死。

死後其靈不散,每到有人以石擊墻,就發出"啾啾"燕鳴聲,向人傾訴。

古時,人們把在嘉峪關內能聽到燕鳴聲視為吉祥之聲,將軍出關征戰時,夫人就擊墻祈祝,後來發展到將士出關前,帶著眷屬子女,壹起到墻角擊墻祈祝以至於形成壹種風俗。

3、定城磚的傳說

定城磚指放置在嘉峪關西甕城門樓後檐臺上的壹塊磚。

相傳明正德年間,有壹位名叫易開占的修關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築,只要經他計算,用工用料十分準確和節省。

監督修關的監事管不信,要他計算嘉峪關用磚數量,易開占經過詳細計算說:"需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

監事管依言發磚,說:"如果多出壹塊或少壹塊,都要砍掉妳的頭,罰眾工匠勞役三年。"

竣工後,只剩下壹塊磚,放置在西甕城門樓後檐臺上。監事管發覺後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開占和眾工匠的工錢。

哪知易開占不慌不忙的說:"那塊磚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磚,如果搬動,城樓便會塌掉。"監事管壹聽,不敢再追究。

從此,這塊磚就壹直放在原地,誰也不敢搬動。現在,此磚仍保留在嘉峪關城樓之上。

4、西麻草

八達嶺有壹種草,叫西麻草。這種草有毒,人碰著它,就象蠍子蜇壹樣疼。它生長在八達嶺長城外,替邊防人員放哨,對保衛八達嶺很有功勞。

傳說,長城修好以後,在關口地方都設重兵把守。八達嶺當然是壹個重要的關口了,從修好那天起,壹直沒有斷過駐兵。

長城上不是都有樓子嗎?那樓子叫敵樓,站崗放哨人員就在那裏頭。當官的經常提著鞭子查哨,發現哪個敵樓的哨兵睡著了,就是壹頓馬鞭。

他們更怕的是自己睡著了,敵人摸上來還不知道!因此,他們壹到崗哨上來,就向老天哀告:“老天爺呀,保佑著,千萬別讓我睡著。敵人來了,跟我打聲招呼,讓我知道。”

也別說,他們的哀告玉帝還真知道了。玉帝體會邊防人員的苦處,便想了壹個辦法,派草神帶上西麻草籽,撒在長城外。草長起來了,到處都是。

入侵的敵人壹碰到這種草就蜇得“嗷嗷”叫,放哨人員聽見有人喊叫就醒了。從此,再也不會因站崗失誤而被殺頭了。西麻草成了哨兵的好友,他們對西麻草也更加保護。

推薦於 2020-05-14

TA的回答是否幫助到妳了?

能夠幫助到妳是知道答主們最快樂的事啦!

有幫助,為TA點贊

無幫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87個回答

2021遊玩北京長城多少錢_——第壹次去北京的旅遊指南

根據長城相關內容為您推薦北京長城

剛從遊玩北京長城回來,分享下個人實用省錢北京旅遊多少錢,從行程,花費,門票,酒店到美食,壹網打盡。直省30%旅遊預算,讓妳少花冤枉錢,少走冤枉路。

hao.yishilvyou.com廣告

八達嶺長城線路——第壹次去北京必看攻略

根據長城相關內容為您推薦八達嶺長城

剛從北京回來,分享我的八達嶺長城線路,5天4夜,自由無坑,1000多點,玩遍北京。網紅景點+行程+住宿+美食+...應有盡有,八達嶺長城線路,看完攻略,讓妳秒懂北京!

湖南金天下國際旅遊有限公司廣告

更多專家

關於長城的故事和傳說有哪些

專家1對1在線解答問題

5分鐘內響應 | 萬名專業答主

馬上提問

最美的花火 正在咨詢壹個情感問題

lanqiuwangzi 正在咨詢壹個法律問題

garlic 正在咨詢壹個職場問題

188****8493 正在咨詢壹個教育問題

籃球大圖 正在咨詢壹個旅遊問題

動物樂園 正在咨詢壹個寵物問題

AKA 正在咨詢壹個數碼問題

252條評論

K旭日W東升X140

寫的不錯。

查看全部252條評論

— 妳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北京的傳說-京東鮮花,新鮮送達,盡享低價!

北京的傳說-京東鮮花特惠,精湛花藝,新鮮送達,人氣好貨,盡享折扣低價!

廣告2021-06-01

關於長城的故事和傳說有哪些?

1、孟姜女哭長城 相傳秦始皇時,勞役繁重。 青年男女範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不久因饑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墻下。 孟姜女身背寒衣,歷盡艱辛,萬裏尋夫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的噩耗。 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為之崩裂,露出範喜良屍骸,孟姜女於絕望之中投海而死。 2、擊石燕鳴 相傳,古時有壹對燕子築巢於嘉峪關柔遠門內。 壹日清早,兩燕飛出關,日暮時,雌燕先飛回來,等到雄燕飛回,關門已閉,不能入關,遂悲鳴觸墻而死,為此雌燕悲痛欲絕,不時發出"啾啾"燕鳴聲,壹直悲鳴到死。 死後其靈不散,每到有人以石擊墻,就發出"啾啾"燕鳴聲,向人傾訴。 古時,人們把在嘉峪關內能聽到燕鳴聲視為吉祥之聲,將軍出關征戰時,夫人就擊墻祈祝,後來發展到將士出關前,帶著眷屬子女,壹起到墻角擊墻祈祝以至於形成壹種風俗。 3、定城磚的傳說 定城磚指放置在嘉峪關西甕城門樓後檐臺上的壹塊磚。 相傳明正德年間,有壹位名叫易開占的修關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築,只要經他計算,用工用料十分準確和節省。 監督修關的監事管不信,要他計算嘉峪關用磚數量,易開占經過詳細計算說:"需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 監事管依言發磚,說:"如果多出壹塊或少壹塊,都要砍掉妳的頭,罰眾工匠勞役三年。" 竣工後,只剩下壹塊磚,放置在西甕城門樓後檐臺上。監事管發覺後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開占和眾工匠的工錢。 哪知易開占不慌不忙的說:"那塊磚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磚,如果搬動,城樓便會塌掉。"監事管壹聽,不敢再追究。 從此,這塊磚就壹直放在原地,誰也不敢搬動。現在,此磚仍保留在嘉峪關城樓之上。

2贊·24瀏覽2021-05-28

關於長城的故事和傳說

冰道運石 當初,修建嘉峪關城時,需要成千上萬塊長2米、寬0.5米、厚0.3米的石條,工匠們在黑山將石條鑿好後,卻人擡不起,車拉不動,且山高路遠,無法運輸。 大夥兒邊鑿石條邊發愁,眼看隆冬季節就要到了,石條還沒有從山裏運出壹塊,若要耽誤工期,沒有工錢是小,這腦袋可就難保了。 大家正在長噓短嘆,這時,忽然山頂壹聲悶雷,從白雲中飄下壹幅錦綢,眾工匠趕緊接住,只見上面若隱若現有幾行字,大家看後恍然大悟,按其行事。 等到冬季到來後,眾人從山上往關城修壹條路,在路面上潑水,讓其結成壹條冰道,然後把石條放在冰道上滑行運輸,結果非常順利的把石條運到了嘉峪關城下,不但沒有延誤工期,反而節省了不少工期。 眾工匠為了感謝上蒼的護佑,在關城附近修建廟宇,供奉神位,並成為工匠出師後必須參拜的地方。 2.擊石燕鳴 相傳,古時有壹對燕子築巢於嘉峪關柔遠門內。壹日清早,兩燕飛出關,日暮時,雌燕先飛回來,等到雄燕飛回,關門已閉,不能入關,遂悲鳴觸墻而死,為此雌燕悲痛欲絕,不時發出"啾啾"燕鳴聲,壹直悲鳴到死。死後其靈不散,每到有人以石擊墻,就發出"啾啾"燕鳴聲,向人傾訴。 古時,人們把在嘉峪關內能聽到燕鳴聲視為吉祥之聲,將軍出關征戰時,夫人就擊墻祈祝,後來發展到將士出關前,帶著眷屬子女,壹起到墻角擊墻祈祝,以至於形成壹種風俗。 3.玉門關 古時候,在甘肅小方城西面,有個驛站叫"馬迷兔",又叫"馬迷途"。商隊從邊陲於闐運玉到中原都要經過此地。 這裏的地形十分復雜:沼澤遍布、溝壑縱橫、森林蔽日、雜草叢生。每當運玉石的商隊趕上酷熱天氣上路時,為避免白天人、畜中暑,總是喜歡晚上涼涼快趕路。因此,每當馬隊走到這裏,總是壹片黑暗,辨不清方向,就連經常往返於此路的老馬也會暈頭轉向,難以識途,"馬迷途"的名字就是這樣叫起來的。 有壹支專販玉石和絲綢的商隊,常年奔波於這條路上,也常常在"馬迷途"迷失方向。有壹次商隊剛進入"馬迷途"就迷路了。人們正在焦急萬分之際,忽然不遠處落下壹只孤雁。 商隊中壹個小夥子悄悄地把大雁抓住,心地善良的他,把它抱在懷裏,準備帶出"馬迷途"後再放掉。不壹會兒,只見大雁流著眼淚對小夥子咕嚕咕嚕地叫著說:"咕嚕咕嚕,給我食咕嚕咕嚕,能臺迷途。"小夥子聽後恍然大悟,便立即拿臺自己的幹糧和水讓大雁吃個飽。 大雁吃飽以後,呼的飛上天空,不斷盤旋,領著商隊走出了"馬迷途",順利地到達了目的地小方盤城。 過了壹段時間,這支商隊又在"馬迷途"迷失了方向,那只大雁又飛來在空中叫著:"咕嚕咕嚕,商隊迷路。咕嚕咕嚕,方盤鑲玉。"邊叫邊飛,又引著商隊走出了迷途。 只有那只救大雁的小夥子聽懂了大雁的話語,並轉告領隊的老板說:"大雁叫我們在小方盤城上鑲上壹塊夜光墨綠玉的玉石,以後商隊有了目標,就再也不會迷路了。"老板聽後,心裏壹盤算,壹塊夜光墨綠玉要值幾千兩銀子,實在舍不得,就沒有答應。 沒想到下壹次商隊又在"馬迷途"迷了路,數天找不到水源,駱駝幹渴得喘著粗氣,人人嘴幹舌燥,口渴得寸步難行,生命危在旦夕,正在此時,那只大雁又飛來了,並在上空叫道:"商隊迷路,方盤鑲玉,不舍墨玉絕不引路。"小夥子聽罷急忙轉告給老板,老板慌了手腳,忙問小夥子到底應該怎麽辦才好,小夥子說:"妳趕快跪下向大雁起誓:'壹定鑲玉,絕不食言。'。" 老板馬上照小夥子說的,跪著向大雁起誓,大雁聽後,在空中旋轉片刻,把商隊又壹次引出了"馬迷途",商隊得救了。到達小方盤城後,老板再也不敢愛財了,立刻挑了壹塊最大最好的夜光墨綠玉,鑲在關樓的頂端,每當夜幕降臨之際,這塊玉便發出耀眼的光芒,方圓數十裏之外看得清清楚楚,過往商隊有了目標,再也不迷路了。 4.山羊馱磚 嘉峪關城,城墻高9米,還要在城墻之上修建數十座大小不同的樓閣和眾多的垛墻,用磚數量之大是非常驚人的,當時,施工條件很差,沒有吊運設備,全靠人工搬運。 而當時修關城所用的磚,都是在40裏以外的地方燒制而成。磚燒好後,用牛車拉到關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由於城高,唯壹能上下的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難,盡管派了許多人往城墻上背磚,個個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磚卻仍然供不應求,工程進展受到了嚴重影響。 壹天,壹個放羊的孩子來到這裏放羊玩耍,看到這個情景,靈機壹動,解下腰帶,兩頭各捆上壹塊磚,搭在山羊身上,然後,用手拍壹下羊背,身子輕巧的山羊,馱著磚壹溜小跑就爬上了城墻。人們看了又驚又喜,紛紛仿效,大量的磚頭很快就運上了城墻。 5.嘉峪山的傳說 在很久以前,從祁連山流下來的雪水,不斷匯合成北大河,它穿過河西走廊中段的荒原,澆灌著那壹帶的良田,養育著那裏的各族人民。 有壹天,壹個牧童正在荒原上放羊,迎頭碰上壹個古怪老頭兒,身上背壹袋子石沙,問他去北大河如何走,並說:"這北大河原是我的家,後來被壹群百姓搶去,我這次來要用石沙堵住北大河。" 牧童聽後非常氣憤,立刻頂撞道:"別說妳用壹袋石沙,就是把北邊大山搬來,也妄想使北大河改道。"那老頭兒壹聽氣炸了,立刻將這袋石沙向左右撤開,驟然間,荒原上突起許多丘陵和壹座大山,這座大山就是現在的嘉峪山。 原來這個怪老頭兒是龜精變的,只見他口念咒語,企圖推倒嘉峪山來封堵北大河,正在此時,突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玉皇大帝派雷神把老頭兒擊死了。在他死的地方,立即隆起了個山包,形狀如龜,這就是現在的"龜蓋山"。 : 長城,又稱萬裏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壹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壹道單純孤立的城墻,而是以城墻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陜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壹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壹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裏長城之稱。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陜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期中陜西省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1838千米。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1961年3月4日,長城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587贊·373,633瀏覽2019-10-09

關於長城的歷史故事與傳說有哪些?

傳說有:孟姜女哭倒長城,定城磚的傳說 定城磚指放置在嘉峪關西甕城門樓後檐臺上的壹塊磚。 相傳明正德年間,有壹位名叫易開占的修關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築,只要經他計算,用工用料十分準確和節省。監督修關的監事管不信,要他計算嘉峪關用磚數量,易開占經過詳細計算後說:"需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監事管依言發磚,並說:"如果多出壹塊或少壹塊,都要砍掉妳的頭,罰眾工匠勞役三年。"竣工後,只剩下壹塊磚,放置在西甕城門樓後檐臺上。監事管發覺後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開占和眾工匠的工錢,哪知易開占不慌不忙的說:"那塊磚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磚,如果搬動,城樓便會塌掉。"監事管壹聽,不敢再追究。從此,這塊磚就壹直放在原地,誰也不敢搬動。現在,此磚仍保留在嘉峪關城樓之上。 擊石燕鳴 相傳,古時有壹對燕子築巢於嘉峪關柔遠門內。壹日清早,兩燕飛出關,日暮時,雌燕先飛回來,等到雄燕飛回,關門已閉,不能入關,遂悲鳴觸墻而死,為此雌燕悲痛欲絕,不時發出"啾啾"燕鳴聲,壹直悲鳴到死。死後其靈不散,每到有人以石擊墻,就發出"啾啾"燕鳴聲,向人傾訴。古時,人們把在嘉峪關內能聽到燕鳴聲視為吉祥之聲,將軍出關征戰時,夫人就擊墻祈祝,後來發展到將士出關前,帶著眷屬子女,壹起到墻角擊墻祈祝,以至於形成壹種風俗。

23贊·213瀏覽2020-05-20

關於長城的“傳說故事”有哪些?

5贊·1播放

關於長城的傳說故事

山羊馱磚的故事和萬年灰與燕京城故事等。 嘉峪關城,城墻高9米,還要在城墻之上修建數十座大小不同的樓閣和眾多的垛墻,用磚數量之大是非常驚人的,當時,施工條件很差,沒有吊運設備,全靠人工搬運。而當時修關城所用的磚,都是在40裏以外的地方燒制而成。 磚燒好後,用牛車拉到關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由於城高,唯壹能上下的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難,盡管派了許多人往城墻上背磚,個個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磚卻仍然供不應求,工程進展受到了嚴重影響。 壹天,壹個放羊的孩子來到這裏放羊玩耍,看到這個情景,靈機壹動,解下腰帶,兩頭各捆上壹塊磚,搭在山羊身上,然後,用手拍壹下羊背,身子輕巧的山羊,馱著磚壹溜小跑就爬上了城墻。人們看了又驚又喜,紛紛仿效,大量的磚頭很快就運上了城墻。 萬年灰與燕京城 :   人們都說,是秦始皇最早修的萬裏長城。其實開始的長城並不是他修的。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有個燕王,他的國土小、兵馬少、力量弱,隨時都有被鄰國吃掉的危險。為了保住國土,燕王就征用了民夫,在他的國土邊界山頂上築起高高的城墻,以防外敵入侵。  因為那時還沒有石灰,他築的城墻,石、磚都是用泥抹的。為了搶時間,早日修好城墻,他下令冬天也不停工。天冷,和泥得用熱水,因此,民夫們就把大鐵鍋擡到工地上,用三塊石頭支起來,添柴燒開水。天長日久,鐵鍋被燒了個大窟窿,滿鍋的水全漏光了;把鍋下的火澆滅了。 可民夫們也意外地發現,水灑在支鍋的石頭上,熱石頭遇到水就炸開了,炸出許多白面面,民夫們瞅著、想著,好生奇怪。有個人把這白面面用水和和,覺得比泥還滋潤,還有粘性,就把它抹在石條和磚縫裏。  第二天,民夫們發現,用這白面面抹的石條和磚縫,要比用泥抹的結實的多。燕國人得到了啟發,從此,就燒石灰,來抹城墻縫。  後來,秦始皇統壹了中國,為了保住他的皇上寶座,也仿照燕王的辦法興工修起了萬裏長城。動工時,他下了壹道旨令,讓原來的燕國人包攬燒石灰的活兒。因此,那時修長城所用的百灰,全是燕國人燒的。 長城修到哪兒,就在哪裏山坡上燒灰,而且燒的灰質量非常好,被後人稱為萬年灰,意思是萬年不變質。  長城修完後,別的民夫各回各地。因燕國人燒灰有功,秦始皇又拔下金銀,建了個城鎮,專為燕園人居住,這城鎮就是現在的北京。因此,那時北京叫燕京,燕國人燒灰用過石頭的山統稱為燕山山脈。 擴展資料 長城又稱“萬裏長城”,是中國古代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遊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 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始修於燕王,歷史長達2000多年。今天所指的萬裏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它東起鴨綠江,西至內陸地區甘肅省的嘉峪關。 國家文物局2012年宣布中國歷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分布於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陜西、甘肅、青海等15個省區,包括長城墻體、壕塹、單體建築、關堡和相關設施等長城遺產43721處。 長城起源 春秋戰國時期,燕趙國諸侯為了防禦別國入侵。修築烽火臺,並用城墻連接起來,形成了最早的長城。以後歷代君王幾乎都加固增修長城。它因長達幾萬裏,故又稱作“萬裏長城”。 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占當時全國總人口的二十分之壹。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十分艱難。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歷史達2000多年,今天所指的萬裏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 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艱巨工程與防患意義。它融匯了古人的智慧、意誌、毅力以及承受力。故此,長城是壹座稀世珍寶,也是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跡,它象征著中華民族堅不可摧而永存於世的偉大意誌和力量,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整個世界的驕傲。 明朝在“外邊”長城之外,還修築了“內邊”長城和“內三關”長城。“內邊”長城以北齊所築為基礎,起自內蒙古與山西交界處的偏關以西,東行經雁門關、平型諸關入河北,然後向東北,經來源、房山、昌平諸縣,直達居庸關,然後又由北向東,至懷柔的四海關、與“外邊”長城相接,以紫荊關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 “內三關”長城在很多地方和“內邊”長城並行,有些地方兩城相隔僅數十裏。除此以外,還修築了大量的“重城”。雁門關壹帶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大約有10萬裏以上。其中秦、漢、明3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裏。 中國新疆、甘肅、寧夏、陜西、內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山東、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區都有古長城、烽火臺的遺跡。 戰國時期 中國北方的長城,開始於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 秦趙燕為何要在北邊修築長城,這要從戰國時期的形勢說起。戰國時期,是我國黃河長江中下遊地區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變時期,諸夏文化與秦、楚、吳、越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統壹的趨向日益強烈。 當時進行封建改革的魏、趙、韓、楚、齊、秦、燕七國強盛之後,進行兼並戰爭,謀求以武力統壹黃河、長江中下遊地區。這時,陜北、晉北、冀北和內蒙古草原上的少數民族主要是匈奴也強大起來,不斷擄掠秦、趙、燕三國北部邊境。 秦國北方有義渠和匈奴;趙國西北有林胡、樓煩,北有襜襤、匈奴;燕國北界有東胡。自戰國中期以來,他們不斷擄掠秦、趙、燕三國北部地區。由於他們善於騎射,長於野戰,采取突然襲擊,來去飄忽,難於捉摸,顯示出很強的戰鬥力。 而秦、趙、燕在戰國中期的作戰部隊主要是步兵和戰車,穿著寬衣大袖的服裝,行動遲緩,日行30至50裏,自然不能阻止匈奴、東胡的襲擊和擄掠。這不僅使三國北部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生產遭到嚴重破壞,而且大大影響了三國的統壹事業。針對這種被動局面,三國便先後進行兵制改革和在北部修築長城。 秦國自商鞅開始變法,推行富國強兵。軍隊逐漸改變成步兵和騎兵,並以軍功論賞和升遷,因此軍隊的戰鬥力增強,所向無敵。惠文王六年(前332)和十年,先後大敗魏國,奪取魏西河郡(今陜西洛河流域)和上郡(今陜西東北部)地。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於隴西、北地、上郡北部邊境修築長城,並派軍駐守。 趙國於武靈王十九年(前307)始改革兵制,行胡服騎射。自此兵力遂強。二十年,武靈王西略林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獻馬降服,才班師而歸。二十六年(前300),破中山,攘地北至燕、代(今山西北部),又西北拓地至雲中、九原(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至烏加河地區)。 於是,下令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今內蒙古大青山、烏拉特山)而西,直抵大河(今內蒙古烏加河),而置代郡、雁門、雲中郡,以防匈奴南下擄掠。為了專門經營西北,次年,他讓位於其子惠文王何,自號主父。惠文王二年(前297),主父出代,至西河(今山西、內蒙古間之黃河),破樓煩王而致其兵。 燕國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壹個,南臨強齊與新起的趙國,北逼於東胡。直到燕昭王即位(前311)以後,發憤圖強,招納各國賢能之士,實行改革,燕國才強盛起來。其時東胡強大,經常南掠燕國北部地區。 燕君為了保持北部的安寧,被迫向東胡王媾和,而以大將為人質。昭王時,秦開質於東胡,他智勇雙全,東胡王甚信之,因此行動自由,得以了解東胡南部的山川險要、布防情況與軍隊的活動規律。歸國之後,即率大軍襲擊東胡,大破之,東胡卻地千余裏。 又“度遼東而攻朝鮮”拓地至浿水(今朝鮮清川江)。於是,“燕亦築長城,自造陽(今河北康保縣與內蒙古太仆寺旗)至襄平;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拒胡。” 綜上所述,戰國時期,秦、趙、燕之所以在北邊修築長城,是為了防禦匈奴、東胡等民族的劫掠,殺傷。

參考資料:

明長城總長8851.8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