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住宿 - 比如圓明園的毀滅。

比如圓明園的毀滅。

甲午戰爭是中國乃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相關地圖

中日甲午戰爭是日本發動的壹場非正義的侵略戰爭。從中法戰爭結束到甲午戰爭爆發的9年,是19世紀下半葉中國最好的時期。這壹時期,中國沒有亂,遠東國際環境緩和,中國與西方國家相安無事。以“富民強兵”為目標的洋務運動歷經30年,取得了顯著成效。這表現在:左在收復新疆戰役中的勝利;馮子材在南關、諒山戰役中擊敗法軍;劉永福的黑旗軍屢創法軍;日本士兵未能與朝鮮華凱黨合作制造政變。當時中國不弱於日本。英國當局評論說:“亞洲現在掌握在三個大國手中——俄羅斯、英國和中國。”19世紀下半葉,中國發動了五次對外戰爭,中法和約是唯壹沒有割地賠款的。當時的環境應該說是相當有利於中國自強的。甲午戰爭之前,俄國和英國基本上都在爭奪遠東霸權。雖然中日兩國的情況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條約的制約。甲午戰爭的勝利使日本成為亞洲強國,徹底擺脫了半殖民地地位。而中國國際地位壹落千丈,財富大量外流,國力衰弱。甲午戰爭的失敗前所未有地震撼了中國社會。壹向被中國看不起的“敵人”全殲北洋水師,索巨款,斷陸。朝野上下,從而喪失自信。至此,清政府的獨立財政破產,靠向西方列強借款度日。中日戰爭博物館

甲午戰爭期間,日本成為亞洲新貴。戰爭賠款:兩億三千萬庫平銀;船只等戰利品的價值也在1億日元以上。當時日本政府的年度財政收入只有8000萬日元。當時的日本外相高興地說:“這次賠償之前,我沒想到會有幾個億,總收入才8000萬日元。所以,當我想到現在有3.5億元滾滾而來,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都覺得無比富有。”占領朝鮮和臺灣省後,在戰略上對中國東北和華東構成直接威脅,成為進攻中國大陸的跳板。日本第壹次嘗到了侵略的甜頭,極大地刺激了他們擴張侵略領土的欲望。

戰前編輯這段話

早在1868年,明治天皇牧仁即位之初,就頒布上諭,宣稱“萬裏浪開,國威昭四方”,旨在向海外擴張。1868明治維新後,中日簽訂了近代第壹個條約《中日和解條約》。第壹段說:“後來大清國與大日本結為朋友,無邊無際。即兩個國家所屬的州和領地也要以禮相待,不能稍有侵犯就獲得永久的安全。”這是壹個平等的條約。然而,在條約等待批準時,發生了琉球船民被殺的事件。1871、65438+二月,琉球船民因風漂流至臺灣省,其中54人被臺灣省原住民(即“原住民”)殺害,其余被清政府押解回國。當時琉球是清朝的藩屬國,對此沒有異議。事件平息,日本政府並不知情。第二年,日本使者到中國更改合同,在清政府的《府邸報》上看到了這件事。於是,他壹邊向國內報告,壹邊向首相衙門提出交涉,試探清政府對琉球和臺灣省的態度。首相衙門答:“兩島(琉球和臺灣省)屬土,屬土之人自相殘殺,裁決在我。為什麽要費心去問關於妳的國家的問題?”這話本來說得很好,卻加進了多余的話裏:“殺人者皆生疏,宜外放,未完無治。”這叫日本人抓住壹個把柄,在“外化”二字上大做文章,說臺灣省原住民居住地不是中國領土,並以此為借口攻擊臺灣省。1874 65438+10月,日軍在臺灣省瑯琊登陸,開始進攻臺灣省。對日本來說,這次行動風險相當大,不僅因為當時中日國力懸殊,也因為國際輿論不支持。到8月戰爭結束,日軍人數已增至3600人,但進攻仍然不利,士氣低落。這個時候日本人看到勝算太小,就派特使久保俊壹去北京,試圖體面地結束戰爭。日本大臣9月來華後,先是虛張聲勢,後又表示有結束戰爭的“誠意”,稱日本花了大價錢出兵臺灣省,中國不能讓日軍空手而歸。他應該支付壹些士兵的費用,然後日本將撤回其軍隊,這樣雙方都將得到通過。清政府覺得自己在戰爭中處於優勢,以賠錢的方式結束戰爭是不合理的,但又不想花太多精力“做文章”,想要媾和,這就意味著可以酌情考慮對臺灣省的“受害者”進行“賠償”,相當於承認了賠償原則。在365438年6月+365438年10月+0日簽訂的《北京特別協定》中,琉球人被殺被寫成“日本國民被殺”,日本進攻臺灣省被寫成“保護人民的義舉”,中國以“撫恤”的名義賠償50萬兩白銀。《北京特別條約》為日本吞並琉球提供了依據。1879年4月,日本占領琉球,改名沖繩縣。擺弄完臺灣省,又開始擺弄朝鮮。當時的韓國還處於封閉的封建王朝的控制之下,生產力落後,國內政局搖搖欲墜,有壹段時間是靠清朝扶持的。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加強在朝鮮的勢力,通過外交手段,力爭使朝鮮脫離清政府的控制,成為“獨立國家”。外交努力不太成功,因為沒有足夠的力量支持它們。1882年,朝鮮發生“正午兵變”,日本趁機出兵朝鮮,迫使朝鮮政府同意日軍在朝鮮駐軍。1884年,正當中國忙於中法戰爭之際,日本駐朝鮮大使燭天策動親日派“華凱黨”政變,於12.4壹夜之間推翻了保守政權。第二天,國王頒布了改革政治的詔書,成立了華凱黨政府。保守派慌忙請求華南軍隊支援,於是袁世凱率領兩千人馬以保護朝鮮政府為名聲討亂黨,於65438年2月6日攻入皇宮。竹添寡不敵眾,在大使館自焚,連夜逃亡。華凱黨的首相、大臣和30多名日本人在騷亂中喪生。日本政府立即派出外相率大批軍隊入朝,清政府也派出欽差大臣帶軍隊和軍艦赴朝。在對抗中,日本覺得自己軍事準備不足,所以沒有采取軍事行動,轉而采取外交手段。當時日本很多人主張利用中法戰爭迅速發動對華戰爭。但以伊藤博文為首的壹派,考慮到日本的國力,尤其是軍事實力的不足,主張“趕緊攢錢,多建鐵路,趕超海軍”,積蓄力量。伊藤博文

1885年春,日本派遣伊藤博文作為全權大使來華談判朝鮮問題。在談判過程中,伊藤經常威脅要回國。後來李鴻章大怒:“中國在朝鮮沒做錯什麽,錯都在燭天;如果這樣分手,我只準備打!”盡管如此,在糾纏多日後簽訂的《天津條約》中,日本還是獲得了出兵朝鮮的權利。條約簽訂後,清政府任命袁世凱負責朝鮮事務,加緊對朝鮮的控制。而日本則加強經濟滲透,加緊軍事擴張備戰,伺機而動。接下來的九年,表面上風平浪靜,但局勢卻在悄然發生變化...日本壹直在關註中國。1880年,日本參謀總長山縣有朋向明治天皇提交了壹份關於中國軍隊的調查報告,指出清政府正在改革其軍事制度。如果按照歐洲的例子,它可以在和平時期招募425萬名士兵,在戰時招募850萬名士兵。所以他認為“鄰國的士兵越強大,這個國家的士兵就越不可或缺。”1890以後,日本用國家財政收入的60%發展海軍和陸軍。從1893開始,明治天皇決定每年從自己的宮廷經費中撥款30萬,再從文武百官的薪水中抽取十分之壹,補充造船費用。舉國上下士氣高漲,誌在趕超中國,準備打壹場“賭民族運氣”的戰爭。1890年,北洋水師2000噸以上的戰艦有7艘,噸位超過27000噸。日本海軍只有5艘2000多噸的軍艦,17000多噸。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從1885開始的十年擴張計劃。甲午戰爭前夕,日本已經建立了擁有6.3萬常備兵和23萬預備兵的陸軍,以及排水量7.2萬噸的海軍,超過了北洋海軍。這期間,清政府看到,經過幾十年的洋務運動,在壹系列的軍事對抗中,不像鴉片戰爭時期,洋人的炮艦根本應付不過來,難免飄飄然。在與西方國家打交道的過程中,我意識到西方人並沒有吞並國家的意圖,只是想在貿易上占點便宜,於是我更加放松了軍備意識。雖然東方鄰國日本這幾年的壹些舉動讓人隱約覺得以後會是個麻煩。北洋水師自1888年正式成立以來,沒有增加過任何艦艇,船齡逐漸老化。與日本新增加的軍艦相比,火力弱,行動慢。1891之後,連槍支彈藥都不買了。這並不是因為軍火工業本地化了——錢是慈禧拿去修頤和園的。慈禧太後說:“光緒1875年登基時年紀小,不得不聽政。由1886改為“集訓政治”,1889改為“回歸政治”。我什麽都不問,難道不能給老人修園子嗎?”與明治天皇相比,慈禧形成鮮明對比。1894年春,朝鮮爆發東學黨農民起義,朝鮮政府請求清政府出兵幫助鎮壓。同時,日本政府還誘導清政府出兵,為出兵朝鮮制造借口。清政府接到朝鮮政府的請求後,根據《中日天津條約》1885,派直隸總督葉誌超、太原鎮總司令官聶世澄率領2500名淮軍分批開赴朝鮮,駐守牙山,並電報駐日大使王鳳藻通知日本外務省。當時的日本內閣,見陰謀得逞,出兵入朝占領首爾附近的各個戰略要地,並設立由總參謀長、副總參謀長、陸軍部長和海軍作戰部長參加的大本營,作為指揮侵略戰爭的最高領導機關。日本外相盧奧宗光指示駐朝鮮大使圭介“采取認為適當的臨時措施”,並授權圭介挑起事端,發動侵略戰爭。中日出兵朝鮮時,朝鮮政府已經接受了東學黨起義軍提出的要求,雙方簽訂停戰協定,起義軍退出全州。朝鮮內戰實際上已經停止,清軍也沒有和東學黨起義軍交戰。為了消除日本出兵的借口,朝鮮政府於6月13日要求中國撤軍。葉誌超準備在預定期限內從牙山渡江,清政府要求日軍同時撤軍。日本雖已失去出兵朝鮮的借口,但仍執意擴大事端,導致中日關系破裂。它不僅拒絕撤軍,反而繼續向朝鮮增兵,並提出所謂的* * *計劃,對朝鮮內政進行“改革”,以達到將日軍留在華北和拖延日軍的雙重目的。7月12日,陸奧打電報給大鳥:“目前有必要采取果斷措施”,“妳不妨用任何借口立即開始實際行動”。大鳥接到指令後,對19和20提出了壹系列強硬要求,脅迫朝鮮政府廢除《中朝貿易條約》,並將韓國軍隊驅逐出境。23日,日軍攻占了朝鮮皇宮,扣押了李希國王,並成立了以大庭院君主李雲英為首的傀儡政府。25日,大鳥命令大元軍宣布廢除中朝壹切商業協定,並“授權”日軍驅逐駐守雅山的清軍。同壹天,日本在豐田章男附近對中國海軍發動了突然襲擊,擊沈了中國運兵艦“高盛”號;與此同時,日軍向駐紮在牙山的中國軍隊發起進攻,最終挑起了侵略戰爭。1年8月(七月初壹),中日兩國政府同時宣戰。甲午戰爭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