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住宿 - 去普陀山旅遊,有什麽經典的景點.

去普陀山旅遊,有什麽經典的景點.

經典景點介紹

 

1、中國普陀山南海觀音文化節 (介紹節慶)

觀音文化節是普陀山最盛大的旅遊節慶,始創於2003年,每年舉辦壹屆;是經國家宗教局批準,在國家旅遊局、中國佛教協會、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及舟山市人民政府的直接指導下,由普陀山管理局和普陀山佛教協會主辦、相關單位和企業協辦的,以海天佛國深厚的觀音文化底蘊為依托,以弘揚觀音文化、提升名山文化品位為目標的佛教旅遊盛會。節慶緊緊圍繞觀音文化這壹主題展開,通過弘法講經,祁福朝拜、放生法會、佛教音樂會、傳燈法會、蓮花燈會、佛教論壇、佛教攝影大賽、佛教用品展等壹系列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融文化、經濟、旅遊為壹體,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及海外的觀音弟子、佛教信徒、香遊客聚緣海天佛國,***享文化盛宴。

2、普陀山聖境全圖:(介紹歷史)

在煙波縹緲的東海蓮花洋中孤懸著壹方清休聖土——普陀洛迦。2000多年前,這裏即成為道人夢寐尋覓的煉丹寶地。據史書載,秦安其生、漢梅子真、晉葛雅川,皆紛至沓來。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來謁潮音洞,感應觀音化身,為說妙法,靈跡始著。唐鹹通四年(公元863年),日本僧慧鍔從五臺山請觀音佛像乘船歸國,舟至蓮花洋,觸礁,以為觀音不肯東渡,乃留聖像於潮音洞側供奉,遂有“不肯去觀音”。後經歷代興建,寺院林立。鼎盛時期,全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余僧侶,史稱“震旦第壹佛國”。

3、雍正禦碑:(介紹文化)

普陀山是壹方精神的樂土,更是壹座積澱了數千年凝厚歷史的文化名山。踏在古老的進香石道,每壹朵蓮花,每壹處題刻,甚至遺落道旁的斷壁殘垣,無壹不紀錄著壹段活生生的歷史。唐代時,這裏是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國家交往的必經通道和泊地,至今山上仍留有高麗道頭、新羅礁等歷史遺跡。宋陸遊、元趙孟頫、明董其昌等歷代名士,都先後登山遊歷。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或吟唱,或賦詩,留下了大量珍貴的詩文碑刻;

唐宋元明清五朝近20位帝王為了祈求國泰民安,特遣內侍攜重禮專程來普陀山朝拜觀音。明太祖朱元璋、清聖祖康熙還多次召見普陀山高僧,賜金、賜紫衣、賜字、賜佛經,禮遇有加;新中國歷任中央領導人也都親自蒞臨普陀山視察、指導工作。五朝恩寵,千年興革,佛國香火,由是鼎盛,赫赫聲名,廣播遠揚。

4、普度眾生:(介紹觀音精神)

普陀山在人們心中已成為“觀世音”的代名詞,如果說自由女神代表了西方“自由”、“平等”,追求個性解放的思想,那麽南海普陀觀音就是東方“慈悲”、“智慧”仁愛”與“和平”的精神象征。觀音菩薩是以“智”上求佛道、以“悲”下化眾生,“自覺”而“覺他”的大乘聖賢,以“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救世悲懷為其表征。她以大慈悲心發下願誓:壹切眾生中,即使有壹人為苦痛所煩,我即不住安樂世界。菩薩以此願誓無量劫以來,舍棄自我,救護眾生,勇猛精進,化身顯靈,救苦救難,以慈悲眼等視壹切眾生,想其所想,急其所急,在佛教信徒的心目中,觀音菩薩成了解救人間壹切苦難的救星,贏得了“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驗觀世音菩薩”的尊號,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是“無緣大慈”,大悲叫“同體大悲”,這種大慈大悲,不僅是對人類,而且是對眾生、對世間壹切有靈性的生命。

5、普陀山三大香會期 (介紹傳統風俗)

起源於觀音應化誕生或成道等日。每年農歷二月十九觀音聖誕日、六月十九觀音成道日、九月十九觀音出家日 ,海內外佛教徒紛紛從四面八方雲集普陀山敬香朝拜和參加法會 。十九日淩晨達到高潮,三四萬僧眾接踵磨肩,三步壹拜齊登佛頂山,場面蔚為壯觀。 晚上燈燭輝煌、通宵達旦,到處洋溢著壹片佛國盛會喜慶熱鬧氣氛。

6、 千步金沙(介紹海濱休閑)

盛夏佛國,是壹方避暑的清涼世界,這裏四面臨海、風光旖旎;金沙綿亙、白浪拍岸;晨鐘暮鼓、梵音濤聲,壹切充滿佛國幽幻、獨特的神秘色彩。綿亙數裏的百步、千步沙灘,如細軟金毯橫鋪海岸。佛經中說,觀音說法的道場是金沙鋪地,菩薩走過的時候,壹步壹朵蓮花。每到夏季,百步沙海濱浴場便遊人如織。紅男綠女,相攜相伴,縱情嬉遊於黃沙白浪之間,回歸自然, 寵辱皆忘,天人同樂,皆大歡喜! 遊泳、沖浪、踢球、聊天、望海、聽濤,散步、放風箏、看日出……盡情享受海濱休閑的忘我魅力,感悟佛國風情的獨特韻味。風清月朗之夜,漫步佛國金沙,煩惱如煙消逝,正可謂“浪影千尋白,潮痕壹片青;凡心淘汰盡,黃沙凈絕塵”。

7、海上臥佛(介紹洛迦山)

洛迦山是與普陀山壹水之隔的姐妹島,屬普陀山風景名勝區重要景區之壹,遠望如壹尊臥佛橫臥於煙波縹緲的東海蓮花洋中。山上有聞思亭、石碑坊、五百羅漢塔、四十八願塔、伽藍殿、圓通庵,以及洛迦燈塔、洛迦水晶宮等許多佛教遺跡和旅遊景點。傳說觀音菩薩很早在此山參禪修煉,得道後從洛迦山跳到普陀山紫竹林建立道場,並留下“觀音跳”典故。自古以來,普陀洛迦同稱壹家,凡朝拜普陀山的香客,必到洛迦山,故有“不到洛迦山,不算朝完普陀山”之說。自短姑道頭乘船,過蓮花洋,約40分鐘即可到達。

普陀洛迦,梵名POTALAKA的譯音,意指美麗的小白花,是佛教中觀世音菩薩居住的靈地,她位於杭州灣以東煙波浩渺的東海蓮花洋中,面積不到13平方公裏。

8、磐陀石

磐陀石是普陀山的標誌性景觀,由上下兩石相累而成。下面壹塊巨石叫磐,底闊上尖,被它托住的巨石叫陀,上平底尖。兩石似接未接,好似壹石空懸於壹石之上,時刻都有滾落之險,但卻安穩如磐,紋絲不動,億萬千年,永遠是這樣相累相依,就靠造化給予的壹個小小的支點,在風雨雷霆中維持了壹種微妙的平衡,不搖不墜,成為普陀山最不可思議的壹大奇觀。

9、心字石

不知何年何月,也不知何人,在前往普陀山西天景區的道上,在跨入西天門的地方,有人刻下了壹個大大的心字。心字很大,整個字可容百人盤坐,可謂心懷博大;心字很幹凈,周圍再無別字,那位有心的刻字人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不留下;心字素面朝天,可鑒日月。朗朗乾坤,就因為有此壹心,便有了情,有了識,有了靈,有了意,有了煩惱和迷惘;但是,也正因為有此壹心,便有了智,有了慧,有了慈,有了悲,有了覺悟和圓通。在這個世界上,只要有了決心、細心、熱心、信心和恒心,哪還有什麽做不到的事情呢?比大地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廣闊的,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