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住宿 - 韓翃關於春天的詩句

韓翃關於春天的詩句

1. 關於韓翃的詩句

關於韓翃的詩句 1. 關於韓翃的詩句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 韓翃《寒食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 韓翃《寒食 》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

—— 韓翃《章臺柳·寄柳氏》曉月暫飛高樹裏,秋河隔在數峰西。 —— 韓翃《宿石邑山中》浮雲不***此山齊,山靄蒼蒼望轉迷。

—— 韓翃《宿石邑山中》何用別尋方外去,人間亦自有丹丘。 —— 韓翃《同題仙遊觀》星河秋壹雁,砧杵夜千家。

—— 韓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長簟迎風早,空城淡月華。 —— 韓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山色遙連秦樹晚,砧聲近報漢宮秋。

—— 韓翃《同題仙遊觀》向來吟秀句,不覺已鳴鴉。 —— 韓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仙臺下見五城樓,風物淒淒宿雨收。

—— 韓翃《同題仙遊觀》節候看應晚,心期臥亦賒。 —— 韓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

2. 關於韓翃的詩句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 韓翃《寒食 》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 韓翃《寒食 》

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 韓翃《章臺柳·寄柳氏》

曉月暫飛高樹裏,秋河隔在數峰西。 —— 韓翃《宿石邑山中》

浮雲不***此山齊,山靄蒼蒼望轉迷。 —— 韓翃《宿石邑山中》

何用別尋方外去,人間亦自有丹丘。 —— 韓翃《同題仙遊觀》

星河秋壹雁,砧杵夜千家。 —— 韓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

長簟迎風早,空城淡月華。 —— 韓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

山色遙連秦樹晚,砧聲近報漢宮秋。 —— 韓翃《同題仙遊觀》

向來吟秀句,不覺已鳴鴉。 —— 韓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

仙臺下見五城樓,風物淒淒宿雨收。 —— 韓翃《同題仙遊觀》

節候看應晚,心期臥亦賒。 —— 韓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

3. 韓翃的詩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官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譯文] 暮春時候長安處處飄絮又飛花,寒食節日風吹皇家花園柳枝斜.夜色降臨宮裏忙著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裏.

[賞析]

寒食是我國古代壹個傳統節日,壹般在冬至後壹百零五天,清明前兩天。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按風俗家家禁火,只吃現成食物,故名寒食。由於節當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為遊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說過:“人間佳節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詩人竇叔向有《寒食日恩賜火》詩紀其實:“恩光及小臣,華燭忽驚春。電影隨中使,星輝拂路人。幸因榆柳暖,壹照草茅貧。”正可與韓翃這壹首詩參照。 此詩只註重寒食景象的描繪,並無壹字涉及評議。第壹句就展示出寒食節長安的迷人風光。把春日的長安稱為“春城”,不但造語新穎,富於美感;而且兩字有陰平陽平的音調變化,諧和悅耳。處處“飛花”,不但寫出春天的萬紫千紅、五彩繽紛,而且確切地表現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時節,裊裊東風中柳絮飛舞,落紅無數。不說“處處”而說“無處不”,以雙重否定構成肯定,形成強調的語氣,表達效果更強烈。“春城無處不飛花”寫的是整個長安,下壹句則專寫皇城風光。既然整個長安充滿春意,熱鬧繁華,皇宮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見了。與第壹句壹樣,這裏並未直接寫到遊春盛況,而剪取無限風光中風拂“禦柳”壹個鏡頭。當時的風俗,寒食日折柳插門,所以特別寫到柳。同時也關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賜近臣”的意思。 如果說壹二句是對長安寒食風光壹般性的描寫,那麽,三四句就是這壹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兩聯情景有壹個時間推移,壹二寫白晝,三四寫夜晚,“日暮”則是轉折。寒食節普天之下壹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許可,“特敕街中許燃燭”(元稹《連昌宮詞》),才是例外。除了皇宮,貴近寵臣也可以得到這份恩典。“日暮”兩句正是寫這種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畫面。寫賜火用壹“傳”字,不但狀出動態,而且意味著挨個賜予,可見封建等級次第之森嚴。“輕煙散入”四字,生動描繪出壹幅中官走馬傳燭圖,雖然既未寫馬也未寫人,但那裊裊飄散的輕煙,告訴著這壹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燭煙的氣味,聽到了那得得的馬蹄,恍如身歷其境。同時,自然而然會給人產生壹種聯想,體會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風光無處不同,家家禁火而漢宮傳燭獨異,這本身已包含著特權的意味。進而,優先享受到這種特權的,則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聯想到中唐以後宦官專權的政治弊端。中唐以來,宦官專擅朝政,政治日趨腐敗,有如漢末之世。詩中以“漢”代唐,顯然暗寓諷諭之情。無怪乎吳喬說:“唐之亡國,由於宦官握兵,實代宗授之以柄。此詩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見意,唐詩之通於春秋也。”(《圍爐詩話》) 據孟棨《本事詩》,唐德宗曾十分賞識韓翃此詩,為此特賜多年失意的詩人以“駕部郎中知制誥”的顯職。由於當時江淮刺史也叫韓翃,德宗特禦筆親書此詩,並批道:“與此韓翃”,成為壹時流傳的佳話。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形象大於思想”(高爾基),此詩雖然止於描繪,作者本意也未必在於譏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讀者意會到比作品更多的東西。由於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沈浸在打動了自己的形象與情感之中,發而為詩,反而使詩更含蓄,更富於情韻,比許多刻意諷刺之作更高壹籌。

4. 韓翃的詩《寒食》有壹句的意思

1. 傳蠟燭:寒食節普天下禁煙火,但權貴寵臣可得到皇帝恩賜而燃燭。《唐輦下歲時記》“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寒食節,傍晚暮色降臨,百姓家壹片漆黑,唯獨皇宮及權貴寵臣裏閃出燭光,詩人諷刺帝王的特權和偏寵。

2. 《寒食》是唐代詩人韓翃的壹首七言絕句。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3. 譯文:

4. 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家花園的柳枝。夜色降臨,宮裏忙著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裏。

5. 寒食 韓翃的詩意

這是壹首諷刺的詩,寒食節禁火,然而受寵的宦者,卻得到皇帝的特賜火燭,享有特權。

詩是譏諷宦者的得寵。全文: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譯文:春天,長安城處處飄飛著落花;寒食節,東風把禦園柳枝?斜。

黃昏時,宮中傳出禦賜的燭火,輕煙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寒食》是唐代詩人韓翃創作的壹首七言絕句。

此詩前兩句寫的是白晝風光,描寫了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和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景象,生動地畫出了壹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全詩用白描手法寫實,刻畫皇室的氣派,充溢著對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對盛世承平的歌詠。

韓翃,唐代詩人。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

是“大歷十才子”之壹。天寶13年(754)考中進士,寶應年間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後隨侯希逸回朝,閑居長安十年。

建中年間,因作《寒食》詩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為中書舍人。

6. 韓翃代表作是什麽

韓翃代表作是什麽?

《寒食》

韓翃(hóng),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唐代詩人。是“大歷十才子”之壹。天寶13年(754)考中進士,寶應年間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後隨侯希逸回朝,閑居長安十年。建中年間,因作壹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賞識,晉升不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韓翃的詩筆法輕巧,寫景別致,在當時傳誦很廣泛。著有《韓君平詩集》。

寒 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希望能幫助到妳

7. 關於寒食節的古詩

壹、《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3616239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二、《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三、《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節原發地是山西介休綿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歷史(比端午節的發生早358年)。據《辭源》、《辭海》“寒食節”釋義:春秋時,介之推歷經磨難輔佐晉公子重耳復國後,隱居介休綿山。晉文公重耳燒山逼他出來,子推母子隱跡焚身。晉文公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後為冬至後壹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節。

關於寒食節起源於介子推在介休綿山被焚的記載,最早見於西漢桓譚《新論·卷十壹·離事》,後陸續載於《後漢書·郡國誌·太原郡》、《後漢書·周舉傳》、曹操《明罰令》、《晉書·石勒傳》、酈道元《水經註·汾水》、北魏《齊民要術·煮醴酪》、南宋周密《癸辛雜識》、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等典籍。

寒食節源於春秋時,介之推被焚於介休綿山。晉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唐代時已形成全國性法定節日,後與清明節合二為壹,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形成最早的節日。寒食節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期間各歷史時期、節日期限不等,先後有五日、百五日、壹月、三日和二、五、七日,最後變為壹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