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住宿 - 門票兩毛錢的年代,人們是怎麽出行的?

門票兩毛錢的年代,人們是怎麽出行的?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旅遊業也經歷了40年的騰飛、趕超、跨越的歷程。

從緩慢的綠皮火車到時速200公裏的高鐵,從設施簡陋的招待所到精致的高檔酒店,從少有人問津的旅遊景點,到熙熙攘攘的古鎮,旅遊已經成為大眾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祖國絢麗多彩的風景,和伴隨中國旅遊成長起來的人們壹起,見證了中國旅遊40年的歷史變遷。

改革開放40年旅遊業的變化:鳳凰網推出的行業觀察專題。com,從行業專家到景區解說,從知名遊客到普通遊客,從不同視角告訴妳真實的40年旅遊故事。

本期,我們邀請中國旅遊報原總編輯高分享他的40年心路歷程。

天安門廣場1978

1978,在縣城讀高中。不知不覺,40年過去了。我從壹個不知道什麽是“旅遊”的高中生,變成了壹個年過半百的資深遊客。如果讓我用壹句話來概括這四十年來旅遊業的變化,最貼切的大概就是“王謝堂逝於昔,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那個普通人還不知道什麽是“旅遊”的年代,也許沒有人會想到,40年後,旅遊會和自己的生活有如此緊密的聯系。如今,旅遊不再是奢侈品,普通人成為了旅遊的主體。全國年出行人次達到了驚人的50億,平均每人每年出行3.7次。可以說,旅遊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壹部分。

在剛剛過去的狗年春節,因為大量遊客湧入海南旅遊,卻因為大霧天氣而無法返回,海口輪渡碼頭擠滿了上萬輛家用車,等待被擺渡到對岸,返回工作崗位。這壹幕也是大眾旅遊市場火爆的證明。

2018年2月22日車輛滯留海口。

回顧40年來旅遊業的變化,我仿佛被拉回了歷史的某個時刻,回到了那個艱難的年代。回想起這些往事,壹種時光流逝、恍如隔世的感覺湧上心頭。

在我的中學時代,旅遊對學生來說是壹個遙遠而陌生的概念。教材裏有壹兩本精選的遊記,是從古至今的少數名人寫的。它們讀起來很美,但我從未想過我能去這麽遠的地方。

每當暑假結束,只有少數學生去周邊的青島或濟南探親。當我聽說他們去了海邊棧橋,在海裏洗了個澡,去了省城的趵突泉和千佛山,雖然令人羨慕,但對我來說還是壹件很遙遠的事。

1990年,遊客在長城上喝可樂,長城於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對於今天的學生來說,旅行已經成為他們假期中必不可少的活動之壹。我家孩子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同學們就開始互相“曬”假期目的地。有些人去了名山大川,有些人去了海外觀光。他們大概從來沒有想到,這件普通的事情,在幾十年前對我們來說,幾乎是壹種奢望。

在那個年代,除了少數特殊的專業人士或者有遠房親戚的人,大部分有幸旅行的人都是短途遊客,旅行距離都比較短,超過500公裏的人很少。

1983年5月,遊客在長城腳下的商店購買紀念品。

1980年,我從沂蒙山區考入省城上大學。那時,周末旅遊是在城市的公園裏散步。雖然黃河在城市的北郊,但我還是覺得交通不方便。直到學校組織校辦農場收麥子,我才和同學去了黃河岸邊。

著名的泰山在我從家回學校的路上,但是直到1983,幾個同學壹起爬上了“五嶽之首”,大家累得腰酸腿疼,10多天。

2000年,黑龍江。壹些冰雪旅遊項目開始流行。

現在,大學生旅行的方式多種多樣。在麗江束河古鎮認識了幾個同學。他們會利用假期時間去世界各個角落旅遊,有的會壹邊旅遊壹邊打工賺錢。

北大鷹會成員還將攀登珠穆朗瑪峰等世界高山,在探險旅遊中鍛煉意誌,增長才幹。

還有壹些大學生通過遊學、研學旅行,踐行著“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的人生。

1996,長城上的遊客

到了90年代初,遊客數量明顯增加,但大部分只是順便來壹趟,而不是計劃行程或專程來壹趟。

我有個親戚是商業系統的采購員。在那些日子裏,他每個月都可以離開家出差,參加各種訂單和交易會。在他的商業活動後,他經常參觀當地的名勝古跡,如蘇州的虎丘、拙政園、杭州的西湖、靈隱寺、廬山、黃山和黃果樹瀑布,每隔壹段時間就拍壹些紀念照片,這很令人羨慕。

北京天安門廣場1998。壹個孩子正用望遠鏡向遠處看。

當時我就想,如果畢業後能找到這樣的工作就太好了。這種心態在當時的年輕人中很有代表性,是人們在解決溫飽的過程中,沒有多余的財力支付旅行費用卻又非常想旅行的壹種精神狀態的寫照。

1997二月,廣西。許多商店已經開始接待外國遊客。

從旅遊業發展的階段來看,起初,喜歡遊覽名山大川的大多是海外遊客。當時國家靠旅遊業賺取外匯。到了80年代中後期,經濟有了很大發展,居民家庭收入增加,國內旅遊業開始發展,接觸旅遊的人數開始增加,但旅遊的欲望並不是普遍強烈,這種情況壹直持續到80年代末。

記得1988的春天,我和三個研究生做了壹次為期40天的訪問,也就是今天的調研之旅。

當時學校給每個人補助400元,其余費用由個人承擔。我們從北京出發,沿著黃河中遊遊覽了鄭州、開封、洛陽、Xi安、蘭州、敦煌、銀川、呼和浩特、大同、太原。這次旅行對我們三個人來說意義重大,但在其他同學看來,雖然羨慕,但還是沒有選擇走出這壹步,這也是因為旅行的欲望不夠強烈。

2014甘肅蘭州白馬山上俯瞰黃河。

在我看來,無論是三四十年前,還是近20年前,交通不便都是旅遊業非常重要的問題。當時的航線航班很少,機票也很貴,遠遠不是壹般人能買得起的。

火車大多是燒煤的綠皮慢車,走500公裏要壹天或者壹天壹夜。對當年的我來說,從Xi安到蘭州近30個小時的火車硬座顛簸得屁股疼,全身酸痛,至今記憶猶新。如今,兩地間已有高鐵運行,時間縮短至2小時465,438+0分鐘。

2001,第四次提速的新型快車亮相。

那時候的長途汽車不是今天高速的概念,而是坑坑窪窪的土路戈壁路,跑幾百公裏要20多個小時。從敦煌到蘭州,從伊犁到吐魯番,汽車顛簸搖晃到了壯闊的程度,激起的塵土像最厲害的沙塵暴壹樣灌進車廂。在這種情況下,旅行很難說是壹種享受,更多的是壹種痛苦。

1996期間,在國家旅遊局工作。我從北京到昆明出差,火車硬臥40多個小時。雖然沿途遊覽了無限風光,但旅途的孤獨和疲憊是前所未有的,時間的消耗更是令人遺憾。

今天很多人都在說“快行慢行”這個概念。歸根結底,這個詞也是從痛苦的旅行經歷中總結出來的。

2003年2月,擁有百年歷史的北京飯店榮獲國際服務行業“五星鉆石獎”。

旅遊住宿在這幾十年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的酒店數量很少,質量不堪。甚至少數外國遊客的住宿需求也難以滿足。壹些來北京旅遊的外地遊客,有的晚上甚至需要睡地板,或者被拖到天津住宿。

1978,外國記者前往廣州。

後來通過引進大量外資建酒店,旅遊住宿不足的情況逐漸緩解。近10年來,我國高星級酒店的硬件水平普遍領先於國際水平。

2007年6月5438+10月,廣州白天鵝賓館。

對於大眾遊客來說,星級酒店本來就是壹個“高高在上”的概念。人們偶爾出去旅遊,壹般住在國有旅館和招待所。10年過去,國內遊客大膽走進星級酒店的大門。

記得剛去美國的時候,住在馬裏蘭大學的教學樓和郊區高速公路服務區的“coach shop”(經濟型酒店)。條件與國內招待所相似。第壹次去瑞士,住的是中國駐瑞士大使館招待所,基本就是國內招待所的翻版。浴缸已經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了。大概有1米高的浴缸。如果要進,誇張的說,必須後退壹段距離再“跑上去”。

這樣遷就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實力弱,出國資金短缺。這幾年出國,明顯感覺住宿條件改善了很多。

中國中原旅遊交易會在河南洛陽拉開帷幕,開幕式上表演了民間鑼鼓。

那個年代的旅遊雖然簡單,但是有很多值得回憶的事情,不僅僅是艱辛和困難。現在很貴的景點門票,當年是極低的。現在大部分知名的5A級景區,以前門票都只有幾毛錢。

2000年5月,壹名女子撐著壹把紅色雨傘,緩緩走過北京故宮。

前段時間翻書櫃的時候發現了壹些舊票:清東陵3角,孔府2角,北京植物園3角,大鐘寺2角。我清楚地記得,1988年,莫高窟實行“雙門票制”,普通門票50分,專業門票6元,這可能是當時全國最貴的門票價格了。

在當時的旅遊市場上,欺客宰客的現象很少發生。1988黃河中遊40天遊學,走訪了6個省區近百個景點,只看到壹起搶遊客背包的治安事件,以及部分景點攝影攤位占據核心位置的現象,從未遇到過拐騙、追逐、販賣的情況。

2001,麗江古城,遊客和當地人點燃篝火,在四方街翩翩起舞。

記得多年前,壹位中年女攝影師在敦煌月牙泉邊熱情地幫遊客拍照或拍照,並拒絕外國遊客的酬謝。她說外國人旅遊不容易,舉手之勞應該不會太麻煩。雖然這麽短的壹幕已經過去30年了,但回想起來還是覺得很清晰。

2002年,婺源,中國美麗鄉村。

在我看來,如果妳是旅遊的從業者,就應該像月牙泉邊的女攝影師壹樣,做壹個樂於助人的人;如果妳是壹個時不時出門的遊客,就應該文明出行,回應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給予妳的美好。

改革開放的40年,也許只是歷史長河中的壹瞬間,但對於壹個普通人來說,卻接近人生的壹半。作為旅遊業發展過程的見證者,我欣賞並珍惜這個過程。

作者:高李順,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曾任國家旅遊局政策法規司、綜合協調司副司長。曾隸屬怒江州政府、省旅遊局,任《中國旅遊報》總編輯、社長。作為旅遊行業和部門的代表,他參與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談判。推動並參與起草《國民旅遊休閑綱要》,構建假日旅遊工作機制,設立中國旅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