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住宿 - 焦作盤山風景名勝簡介焦作風景名勝概述

焦作盤山風景名勝簡介焦作風景名勝概述

盤山有哪些景點?

天津盤山風景區位於天津市薊縣西北15km處,面積106km2 _1],被譽為“京東第壹山”。因為它位於北京的東部。

天津盤山的舊稱是武東、徐吾、四正、盤龍。相傳東漢末年,未名名士田疇,不為所養,隱居於此,故名田盤山,簡稱盤山。是國家級景區,國家5A級景區。是自然景觀與風景名勝並存,佛教文化與皇家文化交融的旅遊休閑勝地。

勝地

三集黃昏雨

天津盤山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金門十景之壹,“暮雨三集”指的就是“盤山”。“三集”指的是盤山的“三集景點”,“暮雨”指的是傍晚的雲。每到春暖花開的三月,盤山遍地桃花、杏花、梨花。“東風過嶺,處處轉晴轉雪。”春風吹,花瓣隨風飄落,像下雨壹樣。盛夏黃昏,楚青雨後,雲霧遮山,似晴而不晴,不雨如雨,故稱“黃昏三集雨”。還有盤山的山和氣候造成的特殊景觀:盤山的美景隨著高差和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形成了“上盤雪花飄,中盤煙雨,下盤夕陽”的自然奇觀。有詩說:峰顯玉珠,柳搖枝舒。池邊映三集,醉景出不去。黃昏時分,煙霧朦朧,盤山“三套”——第壹套以松取勝,中間壹套以石取勝,下壹套以水取勝——都籠罩在雲霧之中。身處山中,可見“似晴非晴,似雨非雨”。此時“山色雲氣豐盈,山色如雪海之遼闊,縈繞其間,如煙如風”,盤山顯得越來越美麗獨特。自古以來,盤山的這壹獨特景觀就被文人墨客所稱道,稱之為“黃昏三集雨”_6]_。

著迷於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盤山美景(8張)

遊客剛踏入山門,到達“入勝”景點,墻上的題詞便迎面而來。《進軍勝利》是榮祿寫的。容閎,字仲華,清末軍務尚書兼直隸總督。贏了就代表妳進入了佛教的凈土。源於古詩“山青水綠,窪谷低,溪水聲。”

元寶石

東西之間的山谷中,谷中峭壁陡峭,峰巒秀氣,溪水蜿蜒,碧水湍急。當路上躺著壹塊石頭時,它有幾英尺長,十多英尺高。上寬下窄,形似元寶,名寶石。上面刻著“此處有山有山,有怪石怪松。古譚寧春,“古譚”即密雲。寧春是名字。古代密雲縣的壹個舉人路過這裏,被盤山的美景所吸引。他想用壹句話概括盤山的勝景,於是借用了晉代著名書法家《蘭亭集序》中的“此處有山,茂林有竹”這句話。他看到盤山的松樹長得奇奇怪怪,巖石奇形怪狀。所以這裏留下了“這裏有山有山,這裏有怪石怪松”。

元寶石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南面是傅增湘先生留下的石雕。傅增湘是清末光緒皇帝的啟蒙老師,中國商務印書館首任館長。他與周雪原、江永、邢端、周等壹起遊覽了盤山,並撰寫了三卷《遊盤山特刊》,對研究盤山歷史有所幫助。_7]

松樹迎接客人

爬上蜿蜒的石阡山路,穿過“仙人橋”,便會遇到被譽為“稀世珍寶”的迎客松。迎客松已有400至600年的樹齡,姿態莊嚴如揮壹揮手。

天成寺

舊名浮山寺,又名“天成法界”,是盤山旅遊區的重點景區。殿前是翠屏峰,殿前有兩棵銀杏樹,高25米,樹幹周長3.1米,樹齡800余年。這座廟的建造是不祥的,因為廟的西邊有壹個和尚,和尚是唐朝的,所以廟疑似唐朝建造的。遼、明、清三代都有擴建改建。江山閣位於天成寺內,有乾隆皇帝題寫的“江山榜”。亭子四周溪水潺潺,怪石嶙峋,樹木五行,雕梁畫棟,精致別致。在天成寺的背面矗立著壹座山峰,名為翠屏峰。在山頂下,有壹座古塔。寶塔前有壹棵與寶塔同齡的雪松,伴著兩棵挺拔的銀杏樹,構成壹幅自然畫卷。

東五臺山

盤山五峰又稱五臺,紫蓋峰為中臺,紫來峰為北臺,九華山為東臺,吳健峰為西臺,前身臺為南臺。自唐代佛教興起以來,盤山建有72座寺廟,13座精美的佛塔。所以歷代皇帝進山參禪拜佛的絡繹不絕,成為佛教聖地。與山西的“五臺山”相對應,稱為“東五臺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在翠屏峰上手書“東五臺山”,素雲閣旁有天津著名書法家題寫的四個大字,為羽毛狀隸書。

神牛福地

神牛福地小區位於盤山歡喜嶺。這裏不僅有奇石美景,還有代代相傳的神奇牛的故事。

居住區以神牛傳說為背景,依托獨特的綠松石奇觀,集石勝利、松勝利、傳說於壹體。奇石遍地。有尷尬的神牛石;峰巒浮動的移雲石;有栩栩如生的寧壽石。還有金盆寶石,醜小鴨,迎春花石。宋祁有親密的團結松,和纏綿的情侶松;壹把遮天蔽日的傘松了;也有松脫不開的巨石。松樹長在石隙,石伴松樹。

北部山脊是聖牛之墓。相傳聖牛死後葬於此,脊上雕刻了幾幅栩栩如生的聖牛傳奇巖畫。遊客可以隨意尋找。彎彎曲曲的小路,生動的畫面,使人身臨其境,時而又置身其外,令人迷惑,情感倍增。墓前有壹片牛草。傳說是聖牛草,隨食而生,四季不絕。西崖有石籬、瓜架、茅草棚、古犁。放棄美麗端莊的中國,而取古樸野性,形成自己的田園風韻。

佛塔森林(佛塔下埋葬著佛祖)

盤山塔林,位於宋萬寺的南側,由九十九座歷代高僧的墳墓組成。石塔呈方形、六邊形或碗蓋形,有檐、無檐、實心、空心,均為花崗巖雕刻而成,極為罕見。主塔趙普禪師塔和太平禪師塔是磚結構,磚上有清晰生動的浮雕圖案。

萬松寺

宋萬寺是盤山最大的寺廟,原名李靜安,因唐初著名的李靜曾在此居住而得名。清初詩人副省長羅松認為“前賢不可直呼其名”,改稱安。宋萬寺“青山綠水,明月自由吹”,“寺貌威赫,佛像莊嚴,實為冀東佛寺”。趙普禪師住持住在這裏,念誦四字佛,引導人們向善。寺東有趙普禪師塔和趙普禪師墓,塔前有兩座碑,記載了宋萬寺的歷史環境。清康熙四十三年春(公元1704年),康熙皇帝“復訪興,改廟”。如今的宋萬寺也是鐘塔林立,但不像寺名那樣,千松萬蔭,萬壑松風。宋萬寺是盤山72座寺廟中最大的壹座_10]_。

慈朗寺

在掛嶽峰西南兩裏的路邊,矗立著壹塊青石,高三米,寬兩米。從遠處看,它像壹個強大的將軍守衛著壹座小山。這就是“盤山八怪”之壹的將軍石。

天堂南門

盤山南天門位於彌勒峰之西,子蓋峰之北,掛嶽峰之南。主要有朝天坊、天梯、南天門閣樓等景觀。天梯起於彌勒峰腳下,到達太陽巖和月亮巖之間,斜長380m,水平投影距離324m,寬3m,相對高差150m。開頭有壹座玉牌坊,名為朝天坊,寬7米,高7.6米。上面有壹尊獨角獸雕像,精美絕倫,栩栩如生。頂部有南天門閣樓。這個閣樓吸收了中國北方建築風格的創新。精美,重檐,黃色琉璃瓦屋頂,旋轉大金畫。有清朝乾隆皇帝和當代著名書法家題寫的對聯。正面“南天門”和“千丈紫金”匾額,突出了壯麗的景觀特色和閣樓的名稱,即“雷聲俯瞰山腰,日月隔林看”。通過這個大廳,可以欣賞到趙雲寺、懸月峰、定光佛塔等獨特的景觀,給人壹種“宇宙無邊,我心寬廣”的特殊感覺

趙雲神廟

位於主峰掛嶽峰腳下,是盤山海拔最高的寺廟,原名龍將庵,由唐太和年間道宗法師所建,是盤山七十二名剎之壹。寺內有彌勒佛殿、黃龍殿,供奉千葉寶蓮佛。明萬歷年間重修,萬歷三十年賜趙雲寺。由於該寺極接近山頂,雲霧繚繞,故得名吳韻寺。趙雲寺位於盤山之巔,久負盛名。它是盤山寺的皇冠,被譽為“雲中龔凡宮”。山頂的雲起金碧輝煌,雲朵崎嶇多彩。登上這座寺廟,有壹種“仰望天空,俯視下方塵埃”的感覺。乾隆皇帝稱之為“非凡勝利”_11]_。

掛嶽峰

趙雲寺往東走,爬上樓梯,只有壹個人可以通過石墩,這是陡峭和可怕的今天。東邊的巖壁上刻著四個大字:“去吳天墀”。然後是“會呼吸的巖石”,上面刻著“其他的山在天空下都顯得矮小。”還有陳國瑞的書。繼續往上走,就是大板山頂——掛月峰。懸月峰海拔864.4米,上尖下尖。它是盤山之巔。有對聯說“雲禪將摘空月,鹹豐建塔鉆天。”

紫來鳳

紫來峰,盤山第二高峰,海拔857米,又名北臺。舊時代,山頂上有黃龍祠堂。

定光佛塔

定光佛塔,在懸月之巔,因致遠禪師曾將60座佛塔和壹顆佛牙藏於塔中而得名。該塔是智遠禪師於唐睿宗延河元年(712)所建。遼、明、清重建。這座塔呈八角形,由三層磚砌成。由橋臺、須彌、塔身、相輪、塔剎組成。1985重建。古佛佛塔,位於天成寺西側,是盤山古塔中最大的壹座,共13層八角樓,高22.63米。這座寶塔是淺黃色的。塔身正面有門,內置佛龕,側面有浮雕花窗。檐口為雕花木磚拱,四角檐密,掛104青銅榫,砌大磚槽。

奇妙的松樹

吊鐘松

爬上盤山山頂,卻見宋海有壹棵樹,鶴立雞群,叫吊鐘松。這棵松樹高10多米,枝葉繁茂,樹枝分叉處有壹道深深的溝痕。上了年紀的盤山人都知道,這棵大松樹上掛著壹口重達1000公斤的鐵鐘。每次趙雲寺的和尚們敲洪鐘,他們的聲音在幾十英裏外都能清晰地聽到。據傳,唐代開元年間修建趙雲寺時就有此松,並懸掛其鐘。這件事已經過去1200多年了,吊鐘松應該是盤山當之無愧的“千歲爺爺”。

鳳凰松

宋萬寺望海樓遺址上的鳳凰木已有500年歷史。它生長在陡峭的山崖上,與地面平行,枝條飛舞如蔡鳳之尾飛舞,傲然如孔雀,故名“鳳凰松”_12]_。

六盤山導遊詞

六盤山因其美麗的風景而久負盛名。六盤山旅遊區的亮點峽、二龍河、荷花溝、秋千家、老龍潭、涇河源等休閑避暑勝地,是幹旱荒漠地區獨具特色的度假勝地。接下來,我為妳整理了六盤山的導遊詞,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六盤山導遊詞1

六盤山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水源涵養林基地和風景區,山高林密,泉瀑流淌,氣候宜人。是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綠島”和“濕島”。有豐富的動物和昆蟲資源。有金錢豹、林麝、金雕、錦雞等30多種國家珍稀動物。六盤關寨、民俗村、長征紀念館等景點。是旅遊、休閑度假、探險、漂流、科研的理想場所。

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位於六盤山主峰隆德側。是自治區黨委、政府為紀念紅軍長征翻越六盤山並取得勝利70周年而建設的紅色旅遊景點。紀念館於2005年9月18日竣工,總投資4000多萬元。整個建築由紀念館、紀念碑、紀念廣場、紀念亭、詩朗誦臺五部分組成。其中,紀念館占地2159平方米,由“紅軍不怕遠征難”、“紅旗滿西風”、“三軍過後,百花齊放”、“不到長城非好漢”四部分組成。前三部分用96幀照片、20張圖表、81件實物(其中15份復電),再現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中三次經過六盤山地區的鬥爭歷史。在“不到長城非好漢”部分,用16張照片再現了六組孩子在長征精神激勵下建設家園的巨大變化。

紀念碑位於紀念館頂部海拔2832米、面積4900平方米的平臺上,高26。8米,18米長,4米寬。5米,正面是“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碑”碑文,東西兩側分別手寫著名詩句“七律”。長征和清平樂。六盤山:

紀念廣場占地10000平方米,入口處的兩組雕塑再現了中國人民迎接紅軍和紅軍翻越六盤山的場景。壯觀場景:面向紀念廣場的墻體由三面紅軍旗組成,高12米,長60米,刻有同誌題寫的“長征精神永放光芒”字樣;紀念亭和詩臺位於紀念觀對面的山峰上,使整個景區雄偉壯觀。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距固原市區50公裏,距隆德縣城17公裏,312國道、省道101尹平(梁平)公路從山下經過。

六盤關村位於縣城以東20裏的六盤山上,與沽源縣壹江之隔。東漢時,韓牛村的瓦亭以六盤關寨為屏障。唐朝時,六盤關被定為園洲七關之壹,即所謂“扼九寨咽喉七關”,元宗在此破吐蕃。宋·韓琦管理邊境事務,設立六個營寨守衛邊境。這裏沒有太祖建造的避暑建築,老牌樓被稱為“甘龍鎖鑰”。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潘齡臯得知隆德時,曾題詞“華嶽峰高三千尺,險秦關百倍”。“吳景宗窯”:東20裏木伯,西40裏神林堡,南30裏都寶,北20裏瓦亭。六盤關寨應該位於壹條小溝裏。

六盤山是兵家必爭之地,歷代都是開墾之地。公元前220年,秦始皇翻越龍山到達北帝縣,望向西方的祖先。漢武帝六次在六盤山統率六軍,唐太宗越過龍山到西瓦亭(西吉)享受馬政。清道光年間,林則徐流放新疆,穿越六集。蒙古大師成吉思汗過去常在六盤山避暑。過了六盤山,留下了壹本書《清平樂六盤山》。隋、唐、元、明、清都曾定居六盤山養馬。

六盤山氣候清爽,夏季氣溫約15℃。忽必烈汗曾經修建了壹座避暑建築,是壹處絕妙的避暑勝地。

六盤山人民淳樸,古風猶存。六盤山楊家店正在建設民俗村。民俗村有小橋流水,連橫,玉田,路中雞鳴,茅屋土屋,吹煙裊裊,石磨,石臼,水磨,油坊,木犁,木鈸,木車,木桶,土鍋,土罐,草帽,竹帽,氈麻,八耳麻鞋,鄉枕。村屋內建有壹個民間展覽室,展示民間工藝、剪紙、字畫和塑料雕塑。展示隆德豐富的文化底蘊。

六盤山導遊詞2

六盤山因其美麗的風景而久負盛名。六盤山旅遊區的亮點峽、二龍河、荷花溝、秋千家、老龍潭、涇河源等休閑避暑勝地,是幹旱荒漠地區獨具特色的度假勝地。春滿樹花,世態炎涼;夏季涼爽宜人,風景獨特;秋天,紅葉滿山,層林盡染;冬天雪差,雪白。壹代天驕成吉思汗征服西夏時曾在此休養生息,整肅軍隊,後死於此。1935同誌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到達這裏,後來寫下了光輝詩篇《清平樂六盤山》。如今,這裏有壹座紅軍長征紀念亭,供遊客緬懷。

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蔥郁的森林景觀、濃郁的家鄉風情、優美的民俗風情、涼爽宜人的氣候條件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為發展森林旅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六盤山巍峨挺拔,風景秀麗。歷來有“山高三千尺,險秦關二百倍”的美譽,更因《清平樂?六盤山聞名中外。在長期的內外力量作用下,六盤山形成了強烈切割的中山地貌,海拔較高,相對高度在400米以上。其中,梁店峽相對高度超過500米,峽內懸崖絕壁極其陡峭。同時,這些地形特征造成峽谷內溪流縱橫交錯,每次水流急湍,都會有2張(12張)景點照片飛進瀑布或降落成潭,形成潭、瀑、泉、溪等水景。當遊客走過谷底的水時,會覺得山石與水離得很近,野趣無窮。其植被類型包括水平地帶性森林和草地,以及由低山草甸草地、闊葉混交林、針闊混交林和闊葉矮林組成的垂直植被景觀,出現在山地植被垂直帶譜中。植物群落的季節變化向人們展示了六盤山變化組合的自然之美,同時也向人們展示了時間序列的變化,讓人感受到時間的延續和歲月的流動。六盤山也是壹個天然動物園。其中金錢豹為壹級保護動物,林麝、紅腹錦雞、勺雞、金雕為二級保護動物。鳥獸出沒於林中溪流,彩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共同構成壹幅動態優美的自然景觀,讓人流連忘返。靖遠縣總人口的97%是回族,伊斯蘭文化濃郁,回族習俗豐富。此外,六盤山地區還廣泛流傳著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傳說和故事,如“魏正猛在涇河斬斷老龍”、“劉壹傳世書”、“鬼門關的故事”等。

六盤山也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位置。

盤山旅遊資源有什麽特點?

與土地、礦藏等傳統資源不同,旅遊資源壹般具有廣域性、區域性、不可移動性、多樣性和可持續性等特征。

(1)區域內旅遊資源分布廣泛。可以說,旅遊資源分布在地球上的任何壹點。比如人口密集的土地上有各種熟悉的自然人文景觀,比如集地質遺產、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於壹體的黃山。城市有體現人類智慧的現代化建築,鄉村有濃郁的民俗風情和田園風光,人煙稀少的山區和沙漠有原始質樸的自然風光;在無人居住的土地上,有人們不熟悉的獨特景觀,比如南極的冰雪。在海洋中,有波濤洶湧、壹望無際的水面,有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天空中有快速變化的氣象景觀。可以說,旅遊資源幾乎存在於地理圈內的每壹個區域。

(2)旅遊資源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各種旅遊資源既是自然環境的壹部分,又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從而造成旅遊資源的區域差異。如海島低地、熱帶風光、椰林竹樓、高山雪景、沙漠駝鈴等特色旅遊資源都與自然環境有關。不僅自然旅遊資源受自然環境的影響,而且人文旅遊資源也在很大程度上由自然環境決定。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中,人們為了獲得適宜的生活條件,不得不順應自然,適應自然。因此,人類創造的各種人文景觀和文化遺產也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留下了地域特色的烙印。以居民樓為例。四合院和胡同是老北京的象征,窯洞是黃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內蒙古牧區的牧民主要住在帳篷和蒙古包裏,西南潮熱地區的居民偏愛所謂的“吊腳樓”等等。這些民居的特點與其居住地的自然環境特性密切相關。

(3)旅遊資源是不可移動的。各種特色旅遊資源壹般都集中在與其地理環境和區域環境相適應的地區,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地域特色。這就是旅遊資源的個性特征——不可移動性的體現。適合這種地方色彩和地域特色的,是自然環境的個性特征。沒有個性特征,基於特征和個性的內涵和吸引力就會消失或大打折扣。比如少量秦兵馬俑被運到外地展覽。由於數量有限,加上兵馬俑博物館周邊“兵馬俑”氛圍濃厚,壹方面,人們很難感受到深厚的歷史積澱。另壹方面,由於數量遠在兵馬俑博物館之外,人們根本無法感受到兩千年前比馬莊更強大的秦軍士兵的雄壯陣容,體會到秦始皇指揮百萬大軍“橫掃六合”、“北匈奴”、“北匈奴”。再比如湘黔少數民族的吊腳樓。它被搬到其他地區作為景點後,遊客往往很難理解為什麽要花那麽多時間去建壹個看似沒什麽用處的小竹樓,卻還不停地爬上爬下。這也是很多假旅遊景點面臨的問題:仿真,寫實,甚至以假亂真。但由於缺乏地域環境,遊客很難感同身受。因此,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應遵循屬地原則,即開發應在旅遊資源內進行,而不是將資源搬到其他地方,制造“人造景點”進行開發利用。事實上,大量的旅遊資源不存在遷移的可能性。

(4)旅遊資源具有可持續性。由於旅遊資源壹般具有可持續性,旅遊業被稱為無煙產業、綠色產業和朝陽產業。對於大部分的旅遊資源來說,在旅遊的過程中,遊客壹般不能像食物壹樣去消費。如自然景觀、城鎮風貌、歷史遺跡、園林建築等旅遊資源,只是供遊客參觀的,遊客只能帶走印象和美感,而不可能帶走這些旅遊資源。再比如黃山風景區的招牌迎客松。盡管每年有數百萬遊客觀看並與它合影,但迎客松仍不時迎來客人。因為這些資源不是以實物消耗的形式存在的,可以被人們長期使用。當然,也有少量的資源,如食物、可消費資源等,會被遊客在旅遊活動中消耗掉,這在鄉村旅遊中更為明顯。這些消耗性資源需要通過自然繁殖、人工飼養、培育和繁殖來補充。但需要指出的是,長期使用是相對的,這種資源在旅遊過程中會退化甚至消失。因此,為了可持續發展,甚至必須長期使用資源。比如黃山風景區對每個景點采取休市,即每個景點在接待遊客幾年後關閉壹段時間,讓景區內的自然植被和生態環境得到恢復。因此,在開發利用中,要註意各種保護措施,壹方面減少其自然和人為的破壞,另壹方面進行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延長資源的使用壽命。

(5)旅遊資源壹般具有壹定的文化屬性。大部分旅遊資源都具有壹定的文化內涵或文化屬性,蘊含著壹定的科學和自然或社會哲理。從這個角度來說,旅遊活動不應該僅僅停留在休閑和好奇的層面,而應該被視為壹種文化交流活動。通過觀光、遊覽、參與、體驗,不僅可以領略各種美景,還可以豐富閱歷,增長見識。比如各種絢麗的風景、博物館、遺跡、經典建築,既能增長人們的歷史文化知識,又能激發人們探索自然奧秘的激情,激發人們的思考。因此,通過旅遊活動和欣賞美麗的風景,壹些思想家、作家、藝術家和科學家往往會產生壹些思想火花,甚至創造歷史。比如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所到之處都會受到風景的啟發,留下膾炙人口的風景詩。雖然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是吸引遊客的壹個重要方面,但往往需要遊客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和精神境界才能享受到這種文化。當然,旅遊活動的真正內涵,其實是通過對景點的某些文化內涵的欣賞和理解,找到遊客與景點之間的精神和諧,這是旅遊業增值發展的關鍵,也是旅遊業和旅遊資源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旅遊開發不僅要深入研究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而且要采取壹定的措施,將景觀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充分展現給遊客,使其從單純的表面旅遊向內涵旅遊演變,從而增加旅遊資源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