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旧房装修 - 鄭琦永遠的“孩子王”

鄭琦永遠的“孩子王”

2005年5月27日,桐樹埡清晨的風有點冷。我走過壹池睡蓮,壹個矮墻紅磚小院。院子裏有兩棵香樟樹,花壇裏種著壹些不知名的花。

65歲的鄭琦在門口迎接我們,和我們壹壹握手。他好像不太習慣和人握手,臉紅紅的,緊張地搓著手招呼我們進屋。他的臉上只有善良。我們試著從這位退休教師年輕的眼睛裏去解讀他的故事,那雙眼睛與他的年齡極不相符。

1958年,鄭琦畢業於當陽初級師範學校。這位當過小學老師的母親送給兒子八個字:“高德是老師,是楷模。”

和那個年代所有有誌青年壹樣,這個雷鋒般年紀的年輕人主動提出到最艱苦的偏遠山區支教。18歲那年,他來到了當陽最偏遠的陳語安鄉王嘉(塗家胖)小學。在這個連路都不通的地方,政祈開始了他壹生的事業。

1963年春,政祈轉學到當陽漳河小學。有壹天,附近的幾個孩子跑到學校的菜地裏拔豆葉。校長來“抓賊”時,發現該校少先隊大隊的壹名隊員站在菜地旁邊。校長很生氣,認為這個學生應該受到更重的懲罰,因為他沒有阻止某人破壞公共財產。在那個時代,記住大錯誤將是伴隨妳壹生的“汙點”。

鄭琦當時是少先隊輔導員,也是校委會委員。他當即表示反對:“孩子還小,有錯可以批評教育。這個處分太重了!”校長不能容忍政祈的矛盾。1964 165438+10月,學校以“抗拒校領導”的名義開除了鄭琦的公職,他回家當了農民。

這壹走就是15。從24歲到39歲,在他人生的黃金時期,鄭琦沒能從事他最喜歡的教學事業。有人說他“不配”,但鄭琦說:“雖然我耽誤了十幾年,但學校的壹個錯誤決定,會影響那個孩子壹輩子。”

1979年9月,歷經坎坷,鄭琦被落實回到講堂延吉小學任教,壹年後轉到井崗小學。40多歲的鄭琦被任命負責學校的少先隊工作。他組織學生開展夏令營、文藝活動、興趣小組活動,培養學生個性,讓教育充滿樂趣。他成立了“紅領巾誌願者傳遞站”。幾年間,“鄉村小鴻雁”為村民投遞了兩萬多份報紙和信件。看到農村孩子沒有課外活動,相當於放學後“放羊”。他在校外建立了9個“少年之家”,組織少先隊員開展豐富多彩的創作活動。井崗小學少先隊員被中國兒童日報社授予“勤奮團隊”榮譽稱號。

65438至0984年,鄭琦被共青團中央、教育部評為“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並以優異的成績參加了第壹次全國少先隊代表大會。在這次會議上,時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壹書記的胡錦濤同誌在報告中說,“紅領巾事業是太陽底下最美麗的事業”。政祈聽後非常激動。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已下定決心,要把我的壹生獻給紅領巾事業。”

1999年秋,鄭琦只剩下1年可以退役了。女兒和兒子勸他和妻子住在城裏,比較方便照顧。政祈不想去。他動員妻子和他壹起留在農村:“住樓房就像被關在鳥籠裏,難受;每個人的生活和想法都不壹樣。如果婆媳關系不好,那就不合適!”

我老婆知道她老公的想法是什麽。她知道丈夫壹輩子喜歡做兒童工作。他不能沒有孩子。他想在退休後彌補延遲的15年。

鄭琦有壹個“大膽”的想法:建壹個像城市壹樣的活動中心。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鄭琦賣掉了自己的故居,在距離三國古戰場長阪坡不到5公裏的桐樹埡村水牛山腳下,買了壹套“三房”農家樂。政祈和妻子著手裝修房子,幾個過去的同學過來幫忙。

老兩口起早貪黑,用鋤頭挖,用鏟子鏟,用大車推,幾天下來,手都被鮮血浸透了。然而,成就也是顯著的:a * * *清除了65,438+000多個土石方,平整了800多平方米的地面。他從兒子的車上鋸下壹塊鐵板,從廢品回收公司買回兩根鋼管,焊接成壹個蹺蹺板。老兩口還請了泥瓦匠建了壹個水泥乒乓球臺;選擇較粗的樹枝,安裝壹對吊環和秋千;壹座擁有3000多冊藏書的圖書館已經建成。

5438年6月+2000年10月,鄭琦“井崗小學校外輔導站”成立。從此,周末和節假日呆在家裏的孩子,父母工作太忙無暇顧及的孩子,漸漸被吸引。他們在這裏蕩秋千、打球、下棋,在這裏讀書、看報、學文化,在這裏練字、學畫、唱歌、跳舞、種花、種樹。

幾年後,校外輔導站擴展成了活動中心。為了建這個活動中心,鄭琦已經投入了5.6萬元,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積蓄。至今還有近萬元貸款沒有還清。

“做這些事是沒有回報的,”政祈說。“我退休後有工資,壹個月1200多,在農村還不錯。什麽都不做,白白拿那麽多錢,我感到不安。”

采訪鄭琦時,記者看到6月1987+01日出版的《宜昌日報》。紙張發黃的舊報醒目地刊登了壹篇通訊《少年之王——記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鄭琦》。那壹年,政祈47歲;18之後,65歲的退休教師鄭琦依然是“孩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