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旧房装修 - 中國十大園林有哪些?

中國十大園林有哪些?

中國十大園林是指北京的圓明園、無錫的雞場園、浙江的齊園園、廣東的清慧園、蘇州的網師園、北京的頤和園、蘇州的拙政園、上海的豫園、北京的荷花池、江蘇的個園。

1.頤和園位於北京西北的海澱區。它是中國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園林,也是世界著名的旅遊景點之壹。屬於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頤和園最初是皇宮和花園。公元1750年,乾隆在此改建為清漪園。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1888年,慈禧太後從海軍中挪用3000萬兩白銀進行重建,並於今日改名為避暑遊樂園。到1900年,頤和園被“八國聯軍”摧毀,許多建築被燒毀。在1903修復。後來在軍閥和國民黨統治時期又遭到破壞,解放後又不斷修繕,使這座古老的園林煥發了青春。

頤和園占地290公頃(4350畝),其中水面約占3/4。整個園林以萬壽山上41米高的佛香閣為中心。根據不同的地點和地形,配有殿、堂、樓、亭、廊、閣等精美建築。壹條728米長的長廊建在山腳下,就像壹條連接著各種建築、青山和碧波的彩紅。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占有突出地位,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園林藝術傑作。

頤和園主要由昆明湖和萬壽山組成。總面積超過290公頃。建在萬壽山上的佛香閣和青銅亭,建在湖邊的千米長廊,昆明湖的十七孔橋和石舟都是遊客必遊的景點。頤和園位於北京西郊,距市區約10公裏。妳可以坐市郊巴士或者班車。

頤和園造園藝術的幾個特點:

這個巨大的園林依山傍水,昆明湖約占整個園林面積的3/4。然而,它的水面並不單調。除了各種建築點綴在湖中,湖中還有壹個南湖島,由壹座漂亮的17孔橋與岸邊相連。在湖的西部,有壹個西堤,堤上建有六座造型優美的橋。頤和園有許多景點沿襲了江南園林的壹些優點。例如,幽默園是模仿無錫機場花園建造的。西堤是模仿杭州西湖的蘇堤。

在頤和園的前山中間,有壹組巨大的建築群,從山頂的智慧海到佛閣、德惠殿、排雲殿、排雲門、雲會玉宇坊,形成壹條明顯的中軸線。在中軸線的兩側,有許多陪襯建築。山下有很多假山隧道,遊客可以在裏面走上走下。頤和園後山的設計格局與前山大相徑庭。前山風格雄偉,後山則以松林曲徑、小橋流水取勝。

頤和園的門叫東宮門。東宮門以仁壽殿為中心的壹組建築群,是當時的政治活動區。仁壽殿,原名秦征殿,是皇帝坐堂聽政的大殿。慈禧、光緒曾多次在此召見大臣、接待外國使節。現在中部還保留著清朝的原始陳設。展覽前展出的青銅龍、鳳凰和鼎都雕刻精美。仁壽殿北面,有壹組戲樓。對於德和花園和頤和園,有各種古代建築形式。在頤和園,幾乎集中了古代建築的所有形式,如亭、堂、廳、閣、塔、橋。除了木制建築,還有青銅鑄件、石工和玻璃鑲嵌。主要建築有:佛香閣,高41米,建在20米高的石臺上。據說這座巨大的建築是英法聯軍燒毀後1,891年重建的,耗資78.2萬兩白銀,是頤和園最大的工程。登上佛閣,周圍幾十裏的景色盡收眼底。

排雲殿是千山最宏偉的宮殿式建築群,是慈禧在園中接受祝壽的地方。走廊,***273間客房,總長728米。北臨萬壽山,南臨昆明湖。沿著長廊走,可以欣賞湖光山色,長廊的每壹根橫梁都繪有彩色的畫供觀賞。

仁壽殿是慈禧和光緒在頤和園會見大臣的地方,陳列著許多珍貴的文物。樂壽堂是慈禧在園中居住的地方。室內陳設,基本維持當年的面貌。院子裏種了幾株珍貴的玉蘭,壹塊名為清芷秀的巨石點綴其間。

十七孔橋,長150米,寬8米,是公園裏最大的橋。這座橋的形狀很漂亮。西接南湖島,東連壹條亭臺樓閣般的走廊,不僅是通往南湖島的唯壹通道,也是湖區的重要景點。頤和園有3000多座建築。除了園林,參觀頤和園和欣賞各種古建築也很重要。

2.拙政園是蘇州園林之壹,也是最著名的。占地5公頃,有園香堂、香洲、柴犬曼陀羅花亭、州流園園亭、流亭閣。拙政園建於明朝鄭德年間。拙政園的景觀同樣重要,水面占整個園林的五分之三。整體布局也是以泳池為中心。各種建築袖手旁觀水中,亭臺樓閣倒映水中,相映成趣。拙政園分為東、西、中三部分。中間部分是主要部分,壹直用拙政園的名字。在花園裏,首先映入人們眼簾的是壹灣水,蜿蜒的海岸線,岸邊聳立著梧桐翠柏。壹座橫跨池水的木橋直通源香堂。站在橋上環顧四周,園中景色歷歷在目。東南是腰門假山屏。假山東面有起伏的雲墻,亭臺樓閣的屋檐錯落有致,掩映成趣。在西南部,有壹個修道院。沿著走廊望去,曲徑通幽,亭臺樓閣,景色悠遠,層次重疊,縱深感極強。幾經波折,回廊向北延伸,與元香堂西北側的怡玉軒相連。依托雨軒與源香堂比肩而立,背靠蔥郁的山崗,各顯光彩。就像在畫裏壹樣!

元祥堂矗立在低矮的青石平臺上,四周是回廊,堂的四面墻壁都是長長的玻璃窗,上面空空如也,四面都是不同的景色,所以又叫四方堂。元香堂後面是壹個開闊的平臺,西臨玉軒,北依湖沼,中間是湖沼荷花。每到夏天,荷香四溢。在平臺北面的壹片碧水上,有兩座由泥土和石頭砌成的小島,島上各有壹座掩映在花草樹木中的亭子。向西望去,湖中央有壹小塊平坦的大陸,與丘陵相連。大陸上有壹座八角亭,碑文為“荷風四面”。元香堂、壹雨軒、鶴峰四面亭、向雪魏雲亭、岱黃亭、五竹幽居亭、秀奇亭,構成了壹個廣闊開闊的景區,相互對應。這些姿態各異的建築與周圍富庶的樹木、蜿蜒的堤岸、清澈的水面、搖曳的倒影融為壹體,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韻味。尖山樓之所以得名,是因為登樓可以看到花園裏的土山。樓西的短走廊緊挨著宇軒。在門廊的南面,有壹座名為“小洪飛”的橋。橋上有長廊,是蘇州園林中唯壹的廊橋。

香洲是壹組造型優美的建築群,西面有壹座兩層樓的亭子,最高處叫城關樓。東面是壹個三面空空的茶亭,城關樓與茶亭的下連接部分是正殿的香洲。香洲三面環水,從北面看像壹艘泊在岸邊的畫舫。在中國古典園林中,以船為題材創造景觀的並不少見,如北京頤和園的石船、蘇州的獅子林等。而《拙政園》中的香洲風光,是以寫意的方式處理的,介於似與不似之間。拙政園西面的主要建築是十八曼陀羅花亭和州六鴛鴦亭。這座建築四角有耳室,中間有銀杏木雕刻的玻璃屏風,將整個大廳壹分為二。南有曼陀羅花亭,北有柳元陽亭。從前,這裏是園主擺宴席、看昆曲的地方。亭的東面,有六個角和兩個亭子。從亭子裏可以俯瞰中西兩園的景色。同時,相鄰的花影、曲徑通幽的走廊、水池、巖石也在視線之內,故名。亭南有八角形塔影亭。這個亭子建在水池中央,它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像壹座優雅的塔。

流亭位於三十六元陽亭的西北。館內有雕刻有雲龍圖案的楠木地被和螺旋鈾漆屏風,雕刻精美。西園的北半部被壹個四面環水的小島所環繞。島上有漂浮的亭子、與誰同坐的玄關、倒置的照相館、波浪形的走廊等不同形式的園林建築,景色豐富多彩。

3.王石花園位於蘇州城南的石泉街,占地僅0.54公頃。建於南宋,曾是宋代藏書家、官至侍郎史的揚州文人“萬卷堂”舊址。該園名為“漁隱”。乾隆年間,光祿寺退休的邵青宋宗元修建了壹座花園。因為他正對著王思巷(現在是壹條寬闊的街巷),所以他選擇了諧音,並將這座花園命名為“王石花園”。網主是漁翁漁夫的意思,贊同“漁隱”,意為隱居江湖。清代著名學者錢大昕評價網景園“只有幾畝地,卻壹望無際;妳雖住得近,卻有忘雲忘水的快感。劉子厚所謂的‘傲如曠儒’幾乎都是。”民國時期,軍閥張將此園作為禮物送給了他的老師張。後來,主人住在北方,網師園租給了書法家葉恭綽和張大千。

網主的意思是漁夫和漁夫。王師傅園是蘇州最小的園林,占地只有0.53公頃,但園內的廳堂布局緊湊。東部住宅區的正門位於寬家頭巷,是封建官僚中型住宅的代表作。正門朝墻內,有東、西巷門。前門的前面裝有:閥念(門釵)呈圓柱形,其末端飾以葵花,左右擺放砒霜石(抱鼓石),為達官貴人之家的形式。自南向北有轎子、廳堂、內殿等三向高開的房屋,裝飾精美。園內有小山、簇桂軒、柴風步道、月來亭、春來庵等景點。

叢桂軒是園中的主體建築,因《楚辭·蕭吟》、《桂樹甲》和北方散文家庾信《枯樹賦》的句意而得名。

柴風道在水格的西側,是壹條蜿蜒的登山走廊。摘自詩《何以不愁晚歸船?夕陽下有柴風”和杜牧的詩:“陶謙宮空酒瓶,門庭遮壹路花。”到了月亭,順著柴風路北行到月亭。以唐代文學家韓愈的詩“秋來夕至,長風送明月”為名。亭子裏掛著壹面大鏡子,鏡中景物與鏡外景物相映成趣,別有壹番韻味。在亭子的北面,有壹個供讀書看報的畫亭。室內雅致,當年是主人的書房。在玄的東側是壹個竹外的分支。此軒得名於宋代大詩人蘇皖,他說“河頭千樹春色暗,竹外壹枝更好”。池北岸以東,有集敘齋和五鳳書屋,為壹組亭臺樓閣。當妳爬上小樓時,妳可以看到小花園的全景。

寺廟在春天搬到了西邊的內花園,占地壹畝。園內有房字、亭閣、泉水、花草,體現了蘇州庭院布局的匠心,達到了園中有園、景外有景的藝術效果。從杜松畫館的雕花窗墻望出去,我看到了壹幅精致寧靜、古樸典雅的風景,這就是寺廟的春移。春天有兩間精致典雅的書房,裝修簡單樸實無華。大齋後,在小天井裏砌上巖石,種上李子、竹子、芭蕉。透過鏤空的花窗,形成了畫作,美不勝收。

4.吉昌花園位於惠山街道,毗鄰西山和惠山寺,面積15畝。1506-1520在明中學期間,秦*將惠山寺改建為另壹家企業。萬歷年間,此園傳至秦瑤,除雜草,改陵谷,列十二景。借助王羲之的詩詞,改名為吉昌園。明末清初,分園。清朝順治末年,康熙初年,秦瑤的曾孫將其合並重修,並請著名園藝師張勤治理山水,疏泉立石,以博取園林風光。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各六次參觀這座花園。乾隆在頤和園仿此園。鹹豐同治年間,吉昌園的建築大部分毀於大火,後略有修繕。1952年,秦後裔將私家園林獻給國家,即進行保護性修復;此外,雍正年間在貞操寺修建了公園西南角,隨後公園內景點陸續重建。

景觀布局以山塘為中心,假山依惠山東麓山脈呈脈狀。還形成壹條蜿蜒的小溪,“二泉”水流入其中,汩汩作響,園中樹木參天,竹影婆娑,蒼涼蒼涼,古樸幽靜,借景巧妙,疊石高超,山水玲瓏,建築水洗,在江南園林中獨樹壹幟,屬於山下別墅園林。1988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豫園位於上海市石楠區,占地20,000多平方米。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園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豫園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1559至1577完工。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因前四川省使節潘雲端為孝敬父母而建,故名“豫園”。1853年,上海刀會起義時,豫園的點春堂曾是起義軍的北方指揮部。豫園,曾被譽為“東南壹絕”,是中國集明清園林藝術於壹身的名園,被國務院定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壹進園門,面對妳的建築就是三穗堂。擡頭望去,“都市山林”四字匾生動地反映了豫園所處的環境:四周都是喧鬧繁華的都市,園內充滿了山林野趣。穿過陽山塘,壹座大假山隔池相望。山高約12米,由2000噸武康黃石砌成,曲折雄偉。豫園的墻壁由五條龍組成,蜿蜒起伏。龍擡頭高,造型精美,栩栩如生,氣勢十足。這兩條龍的龍頭相對,中間有壹顆珍珠,叫做“兩條龍搶珍珠”。

豫園內園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總面積只有2畝。但有各種山石、池塘、大殿亭臺、花墻小回廊,使小花園曲折而密集。內花園裏還有壹個新的古戲臺。“點春堂”是以宋代作家蘇東坡的詩《翠園春燕》命名的。“點春”比喻看喜歡的歌劇和演員,因為對面有大舞臺。點春堂曾是太平天國時期上海刀會起義軍的指揮所。

雨花廳前,臨水立著三座石峰。中間的是著名的“玉玲瓏”。與蘇州柳園的“瑞雲峰”和杭州園林的“皺雲峰”並稱為江南園林三大名石。它高3.3米,石頭上有72個洞。從下面點蠟燭,從上面倒壹壺水。

豫園的墻面以遊龍蜿蜒起伏為裝飾,將園內30余畝劃分為不同的景點,以虛隔為景觀,似乎將園內豐富的景觀層次感不分離地展現出來,成為豫園中的壹大特色。園內外商眾多,中國著名的豫園小商品市場就在這裏,與園林建築融為壹體。與豫園相鄰的城隍廟,原是壹座古廟。光緒年間,寺前寺後逐漸聚集了許多江湖藝人,附近還有許多茶館、飯館,使這壹帶異常熱鬧,充滿了地方色彩。

6.憩園位於浙江省海鹽縣婺源鎮花園巷。啟源園原名“馮園”,是典型的江南私家園林風格。清同治九年(公元1871),園主馮仁齋在此建有三間房屋。次年,馮仁齋將嶽父黃協清經營的卓壹園和燕園兩座廢棄園林的精華整合,在其住所後面建了壹座園林——馮三樂堂,建成了現在的美麗園林。成為浙江園林中著名的明珠。

奇緣園占地10000平方米,水面約2000平方米,樹木占地7000平方米。整個花園幾乎被綠樹覆蓋,花園裏有近1000棵樹。其中古樹名木40余株,均已風化數百年。有些樹屹立在山頂,有些靜止在山谷,有些在懸崖上展開翅膀,有些在水面上俯仰。還有小竹叢和攀附在高樹上的藤蔓,雲霧繚繞。

整個園林的建造巧妙地運用了“水隨山轉,山隨水活”的理論。以樹木和池塘為特色,略加建築裝飾,類似於今天以景觀為主的造園方式;公園是壹個自成壹體的區域,不依附於居民區;大面積用水,以聚為主,散為輔,水隨山轉,山隨水活;大假山前後有丘陵和山谷,與蘇州園林面積小有區別。花園從西入口開始,有壹個花廳,前面有壹座曲橋,水池對面有壹座假山。水自東向北繞堂而流,布局與蘇州拙政園相似,水通過洞口到後面的大水池。有《池影·蝶滴綠花·晨畫·隱海·月·古藤裏的雲·谷中聽琴·風荷夕照·鏡中美人·鳥鳴·泥香》九首旋律。它的路徑由洞穴、岸路、飛梁、船和地下隧道組成,構成了壹個復雜的迷宮,只有江南園林才有。園內假山分為前、中、後三個區域,有“隔嶺望成峰”的詩意境界。園內的譚穎軒、小銀亭、崔迪亭、風和軒等建築裝點了公園,並為遊客提供了休息的場所。園內小橋有九曲橋、四橋、七花橋,連接山川,形成獨立的景觀。比如第四座劍橋由三跨石板構成,是中國園林橋景的孤例。七爪橋是壹座石拱橋,將園中的湖泊壹分為二,拱旁有“兩水鏡,兩橋落虹”,與周圍景色形成壹幅詩情畫意的景觀。花園南面是民居“三樂廳”,典型的江南民居,白墻黑瓦,七層七層,與花園相得益彰。

7.清暉園,位於順德市大良鎮清暉路,與佛山梁園、番禺余音方善、東關科苑並稱為廣東四大名園,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這座公園最初是由明末狀元黃建造的。清朝乾隆年間,為進士龍在時間上購買。後來經過幾代人的精心營造,民國初年格局初具規模。近年來,順德市委市政府對清暉園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占地22000多平方米。園中有園,景外有景,具有嶺南建築和江南園林森林的特點。水木清華,園內風景幽雅,碧水青山,怪石嶙峋,小橋流水,亭臺樓閣,造型獨特,花果樹木隨處可見,藝術精品壹目了然,集建築、造園、雕塑、詩畫、灰雕等藝術於壹體,突出了中國古代園林“雄、奇、險、幽、美”的特點。其主要景點有船堂、碧溪草堂、成毅亭、六角亭、尹喜書店、朱元、鬥洞、盆生花亭、鬼雞路、小彭營、邱虹書店、風來峰、讀書雲軒、木英劍、劉芬亭。

8.古蓮花池位於保定市中心,是壹座古典園林,其顯著特點是依水而建的亭臺樓閣,兼有中國南北園林之美。總面積24000平方米,池水面積7900多平方米。盛夏,荷塘滿溢,故名荷塘。

古蓮華池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十大名園之壹。園內主要有水東樓、藻雍廳、君子生活館、秦湘閣和高粉軒、寒青閣、臨猗閣、觀瀾閣等建築。修建於元代的美麗的萬虹橋、曲橋、白宇橋,錯落在假山、怪石、林荷塘之間,構成了壹幅“壹湖風景、壹湖詩”的美麗畫卷。景觀布局嚴謹有序,典雅獨特,素有“蓬萊市”、“小西湖”之稱。

荷花池的“古老”源於其悠久的歷史。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汝南王張柔重修寶州城時修建,明、清兩代均得到大規模擴建和維修。雍正十壹年(1733),這裏建有蓮池書院和行宮,乾隆、嘉慶、光緒、慈禧等人都曾在保定住過。乾隆皇帝多次來到這裏,並寫詩贊美蓮池。1921年,北洋政府大總統徐世昌親筆題寫“古荷塘”橫匾,沿用至今。

9.歷史上,圓明園由圓明園、長春園、蘄春園組成,占地5200多畝(350公頃),有數百處著名景點。自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始,原為康熙皇帝賜給康熙第四子胤禛(雍正)的“賜園”。1722年雍正登基後,按照紫禁城的格局大規模修建。乾隆時期,清朝國力鼎盛,是圓明園建設的高潮。圓明園隨著國家的強大,規模空前擴大,延續嘉慶、道光、鹹豐年間,於151年建成。它是由無數能工巧匠和上億美元建造和運營的。圓明園曾以其宏大的地理規模、傑出的造園藝術、精美的建築和豐富的文化收藏而聞名於世。它的名聲傳到了歐洲,被譽為“萬園之園”、“世界園林的典範”。

全盛時期占地5200多畝,周長10多公裏。然而不幸的是,這座名園在1860年6月被英法聯軍洗劫焚毀,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慘痛的壹頁。

新中國成立後,圓明園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過多年的修繕,遺址辦公室已初具規模,大部分山形水系得以恢復,再現了與山川相依、煙水迷離的江南風光。公園裏有成千上萬棵樹。少數重建的園林建築重現昔日輝煌,壹些重要遺址得到保護和修繕,形成了以西洋樓為代表的宏大遺址群落。

10,個園位於江蘇揚州郊外的東關街,清初原名壽芝園。嘉慶、道光年間,淮河鹽商黃芷君買下此園並重修。因園中有數千根竹竿,竹葉呈“葛”字形,故名。“揚州勝在名園,名園勝在疊石。”葛源是以竹石為主體,以石頭為山峰的城市山林。據說是康熙年間著名畫家石濤所作。前人說“山是畫出來的”,就是園林山在繪畫上比較散漫,在相似與相異之間,讓人產生無限遐想。公園裏的山峰挺拔雄偉,給人壹種假山的感覺。園內有逸雨軒、寶山樓、福雲閣、秋歌閣、投月軒等建築,與假山水池相得益彰,並配以古樹名木,更顯古樸典雅。葛園用不同的石頭分別表現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稱為“四季假山”。春天有山,夏天有荷塘,秋天有夕陽,冬天有雪獅,都歷歷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