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旧房装修 - 收入更寬裕的更滿足的生活是什麽樣的?

收入更寬裕的更滿足的生活是什麽樣的?

廖奶奶的鹹鴨蛋:電商助力收入增長

“我今年87歲了。真沒想到會來北京領獎。”說著客家話的廖秀英滿臉興奮。

廖秀英所說的“領獎”,是壹年前的6月10,16,她在北京會議中心領取了“全國扶貧奮進獎”。當時臺下誰也沒想到這個老人竟然是

壹個來自贛南偏遠貧困山區的普通農婦。84歲的廖秀英將自己的鹹鴨蛋註冊成電商品牌銷往全國,並成立合作社,帶領壹大批貧困戶脫貧致富。

廖奶奶的江西省瑞金市任天鎮鳳崗村,是壹個山清水秀、物產豐富的山村,盛產蓮子和蛋鴨。但由於地處偏遠,村民長期守護著良好的資源,卻過著清貧的生活。全村貧困戶超過100人。

“以前鹹鴨蛋壹部分用來改善家裏的夥食,另壹部分換錢補貼家用。”老人說。因為交通不便,廖奶奶只能去村裏拎筐賣,鹹鴨蛋的價格。

總是很低。這種情況在2014年底悄然改變。今年年底,江西郵政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重點是貧困戶農產品回城,幫助貧困戶通過電子商務把自己的農產品變成農產品。

產品賣出去了,賣個好價錢。瑞金郵政的工作人員找到了廖奶奶,壹個設備齊全的網站,有裝修,有產品設計包裝,有網絡宣傳推廣,有營銷培訓。

“郵樂購”網站落戶廖奶奶家。

古老的手工腌制方法,獨特的口感,“廖奶奶鹹鴨蛋”壹經網上打包,迅速火了起來。從原來的月銷量幾百到幾千,最多的時候壹天賣了4000多;價格也從1元漲到了4元,依然供不應求。

在廖奶奶家,記者看到幾位阿姨正在忙碌,有的洗鴨蛋,有的用特制的泥包鴨蛋。廖奶奶像往常壹樣忙著腌制鹹鴨蛋。“我是16歲開始的。

腌制過賣鹹鴨蛋,那時候我們要步行到3公裏外的集鎮去賣。沒想到,現在網絡能把我的鹹鴨蛋賣到全國各地,還賣得那麽好,價錢那麽高。”廖奶奶很高興見到大家。

說吧。

如今,“廖奶奶鹹鴨蛋”已經註冊了商標,成為中國知名品牌。線上購物如火如荼,線下銷售層出不窮。“廖奶奶的鹹鴨蛋”遠近聞名,讓山裏的本地鴨蛋成為行銷全國的“金蛋”。

質量有了保證,渠道打開了,銷量上去了,問題也來了。由於本地鴨蛋供應量有限,腌制時間較長,“廖奶奶鹹鴨蛋”經常缺貨。這不禁讓廖奶奶著急起來。

鳳崗村養鴨戶很多,但規模不大。壹方面鹹鴨蛋供不應求,另壹方面幾十個鴨農銷量不佳。2016 1月,

“廖奶奶鹹鴨蛋合作社”應運而生。為此,廖奶奶還把在外打工的孫子叫回來當了合作社的理事長。目前,合作社已經建立了集產、供、銷於壹體的專業隊伍。

成為“前店後村”的農村產業發展模式。村民蔡是第壹個加入合作社的職業農民。今年他養了480只本地鴨,能孵出5萬只小鴨。僅此壹項就可以實現年收入。

65438+萬元以上。

做了壹輩子鹹鴨蛋的廖奶奶,怎麽也不會想到,自己50年的手藝,能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好幫手。如今,在“廖奶奶鹹鴨蛋”品牌的帶動下,全鎮實現鴨蛋產值200多萬元。“以後合作社擴大後,希望有更多的貧困戶加入進來,讓大家過上好日子!”廖奶奶說。

“旅遊村”的變化:新的消費理念帶來新的增長

8天的國慶中秋假期,讓楊銳的生意忙了起來。現在是旅遊旺季,幹凈漂亮的房間,方便快捷的無線Wifi,窗外美麗的風景,美味正宗的農民。

食物讓來住宿的客人贊不絕口。“國慶假期前幾天,我這裏和隔壁都訂滿了。這裏風景優美,氣候宜人。不像壹些景點,壹到黃金周,人們都很擁擠。來我們家吧。

遊客們都玩得很開心。”楊瑞說道。

在貴州六盤水鐘山區月照社區,壹個叫月照休閑養生谷的地方,近兩年成了知名的度假勝地。楊銳所在的雙東村也是風景不錯的村莊之壹。鄉村旅遊的成功給這裏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改變了在土裏“刮糧”的生活,紛紛當上了“老板”。

楊銳告訴記者,這裏壹直只是壹個交通堵塞的偏遠山村。村外都是泥路。想在城裏賣菜,得爬兩座山,走兩個小時。青山環繞,空氣清新

清新獨特的自然風光為該村鄉村旅遊的發展帶來了機遇。月照養生谷的開發建設改變了很多村民的生活方式,綠水青山正在成為村民的金山銀山。楊瑞說,幾年了

以前,他很難想象今天的村子會是什麽樣子——柏油馬路平坦寬敞,新粉刷的外國小洋樓特色鮮明,木棧道從山腳直通山頂,遊客騎著自行車在綠林樹下穿行。楊瑞說道:

“現在,遊客大量湧入。很多當地人都在開農家樂,在景區打工,或者開店做當地小吃和民宿。大家都很忙,收入也比以前好多了。”

今年2月,楊銳抓住機會,把自己的房子改造成了家庭旅館,半年時間毛收入達到了4萬元。他和家人還在村裏的瑞士風情街兼職。“今年,我的年收入將超過65438+萬元。”

胡同生意:互聯網讓我輕松掙錢。

在北京東城區的壹個胡同裏長大的龔曉明是個維修專家。2006年職校畢業後,在壹家家居商場工作,從銷售到送貨、安裝、售後、維修。

我做到了。80後的他年紀輕輕,卻能修理安裝冰箱、洗衣機、衣櫃、床等各種家具家電。幹了十幾年,鄰居們幹脆改口叫他“龔師傅”。

2012,女兒出生後,龔師傅辭職開了壹家維修店。由於店面偏僻,他的經營範圍只能覆蓋周圍四五公裏。

去年夏天,龔師傅通過朋友了解到壹家家政服務平臺APP。沒想到,通過這個手機軟件,龔師傅的“市場覆蓋面”壹下子擴大到了北京全城。“單子軟”是龔師傅最直觀的感受。

就這樣,依靠優質的服務和過硬的技術,龔師傅的訂單越來越多。去年年底,他幹脆關了店,專心在平臺上接單,每個月的賬突然增加到幾萬元。

過去五年,互聯網經濟無處不在。無論妳是在電腦前調試APP,還是騎著電動車在街頭送盒飯;無論妳是精通互聯網技術,還是連智能手機都無法流暢使用,

在互聯網的力量驅動下,妳的收入可以在新興的新經濟業態中實現快速增長,中國的經濟也在這樣的增長中積累新的動力。

總之,感謝國家,感謝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