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旧房装修 - 讀者20119號《這裏的握手更有力,這裏的微笑更持久》《四千春》《誰來買單》《江洋的陽臺》

讀者20119號《這裏的握手更有力,這裏的微笑更持久》《四千春》《誰來買單》《江洋的陽臺》

“這裏的握手更有力,這裏的微笑更持久”:主要是對讀者的贊美。

《四千春》:主要講梁實秋和韓菁清的愛情。

誰來買單:基於買單的浪漫愛情故事。

江洋的陽臺:由陽臺引發的對生活的思考。

允許更多不準確~ ~

原文如下:

這裏的握手更有力,這裏的微笑更持久。

春風在搖曳,飛影草在生長,明媚的陽光,像滋潤萬物的細雨,都是微笑的理由。

這是微笑的季節,屬於讀者和讀者30周年。

Reader從1981創立至今,凝聚了幾代出版人的理想、智慧、奮鬥和積累。30年,這本雜誌從壹棵小苗成長為壹棵大樹。累計出版654.38+0.5億冊,暢銷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以654.38+06的發行量領先中國期刊,占全國市場份額的654.38+0/28,品牌價值50億元。

在這壹系列令人耳目壹新的數字背後,首先要感謝與雜誌壹起成長、不離不棄的數百萬讀者。在過去的30年裏,Reader最大的成功在於始終做讀者的朋友!

遠離惡臭,崇尚真善美,不是刊物作秀的口號,而是幾十年的文化堅守;與風流韻事無關,貼近靈魂,獲得了《中國人民讀心術》的社會贊譽;在物欲橫流的大湖,我們始終堅持做精神家園的守望者。在過去的30年裏,中國社會經歷了巨大的變化,讀者心目中的模範公民形象已經深入人心。

悲觀主義者說,讀者呈現的世界是壹個完美但虛幻的烏托邦。其實,讀者分享的是壹種視角,壹種心態,壹種看待生活的姿態:用微笑詮釋生活,用溫情體味人性。沐浴在雪中,精神抖擻,就會邁著瀟灑的步伐從容前行。生活不僅僅局限於妳的雙腳,還有夢想、距離和希望。他們給了我們壹個喜怒哀樂的依據,用我們的汗水和努力給了我們堅持、執著、毅力的力量。

每壹天,每壹季都值得微笑迎接,微笑包容,微笑送走,微笑紀念,微笑珍藏。30年來,讀者得到了無數張面孔的微笑對待,這是我們最好的付出和收獲,也是我們繼續前進的動力。

這裏的握手更有力,這裏的微笑更持久!

四千泉

什麽時候談戀愛不算早也不算晚?我覺得他二十多歲,這是大家公認的。問題是,在那個年紀,有多少人能真正認識自己,認識別人,認識愛情?或者說,晚年喪偶後,僅僅因為年齡的原因,他不應該再有壹段美好而熱烈的愛情——不管!反正妳得這麽做,不然會被指責——我們的社會就這樣“天真可愛”地壹代壹代延續下去了。

幸運的是,壹直以來都有很多人為愛情而瘋狂。他們既不是先知,也不是才華橫溢的英雄。他們只是“戀愛中”,所以面對這個世界並沒有那麽奴顏婢膝、百依百順、馴服,而是堅持聽從內心的召喚。所以他們的行為就有了北島那首詩的詩意:在壹個沒有英雄的年代,我只想做壹個人!

梁實秋就是這樣的實踐者。

1974年,梁實秋在美國因為壹場意外失去了陪伴了他半個多世紀的第壹任妻子——“梧桐半枯霜降後,白頭鴛鴦失伴。”人生至此,看下輩子。誰能想到,這樣壹個身患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垂危老人,會在半年後陷入壹場震驚世界的戀情?

這段愛情的女主角是歌手兼電影明星韓菁清。那時候梁實秋71歲,她43歲——比他女兒小很多。時隔30年,雖然他早已是著名的大作家,中國第壹個獨立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家,主編過《遠東英漢大詞典》等數十部英漢詞典和教材的大學者,但她只是看著中年的他,就像看著“30年前的月亮,壹個銅幣般大的紅黃濕暈,像雲軒信箋上的壹滴淚珠。她哪裏會想到自己有壹天會成為他最後的愛人?

命中註定,他們於6月27日在臺灣省第壹次相遇1974+065438。人生最美的事,是初次見面的壹見鐘情。那種感覺很奇妙很美好,幾乎是壹種神秘,不可言說,在外人看來無法人道。只有當事人的心跳讓對方知道:如果沒有緣分,我們每天會遇到多少人,誰能輕易觸動妳的心弦?

見面不到壹周,梁實秋的情書雪崩來了!有時候壹天壹封,有時候兩封、三封、四封……兩個月寫了20多萬字!對她的稱呼溫暖、真誠、深情、動人,從“景清女士”到“景清”,到“青青”,到“親親”,再到“小寶貝”。正如他所說,“詩人、戀人、瘋子永遠是三位壹體的。沒有不寫詩的情人,也沒有不瘋的情人……”

韓菁清從來都不是壹個洗衣服、做飯、生孩子的普通女人。她是壹個不折不扣的小姐,出生在湖北的豪門世家。15歲,獲上海“歌手女王”稱號,作詞作曲,多才多藝。她是燦爛花朵中的金枝玉葉。她要找的不是幫忙按揭買房的“生活伴侶”,而是“精神伴侶”。梁實秋只是壹個典型的、標準的文人。他的文章“得心應手,和諧而不庸俗”,樸實幽默,就像壹個優雅的紳士在談論壹些優雅的舊事:讀書、書信、戲曲、美食、男人、女人...沒有大悲大喜,沒有生的無聊,沒有死的毀滅,但都是高雅的品味和平和的風度,還有壹種積極向上的溫暖的情操。這大概和他的性格愛好有關:愛美食,好劇,好酒,愛呼朋喚友,文采出眾,自然有風流的名聲——不是名人,而是人才。

梁西華以頗為批判的口吻評價梁實秋:“他有胡適先生的善良,聞壹多先生的嚴肅,徐誌摩先生的隨和和風趣。”余光中說:“他的談話既不仁慈也不幽默,但在戲謔方面有其局限性。它充滿了中國文人的優雅和西方作家的風趣,接近他的散文風格。他的額頭很寬,他的整個臉配得上天堂的豐滿和地球的方圓。他長的準的話看起來很落落大方。所有這些,加上他完美無瑕的膚色,給我留下了特別的印象。後來我自省,認定是吉祥的,使人聯想到白象。”余光中還說:“莎士比亞只寫了20年,梁實秋先生翻譯了36年,但我們不要忘記,莎士比亞寫的是連續的,而梁翁翻譯的是斷斷續續的,從二戰前到二戰後,從寒冷的北國到炎熱的南海,把昔日的秋朗翻譯成了今日的梁翁。”壹個如此有毅力、有能力、有成就的男人,對她壹見鐘情,但她已不再年輕。她怎麽能不感動呢?

除了年紀大,這個有才華,有聲望,有愛心,有激情的男人有什麽不好?

經過多次的輾轉反側,我終於明白,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妳們白頭偕老。有的人是用來長大的;有的人習慣在壹起生活;有些人被銘記壹生;而這個出現在我面前的人,是為了愛情。所以,她寫了這樣的回復:“親愛的,我什麽都不需要。我只想讓妳在我的愛裏快樂而滿足地生活很多很多年。我要妳親眼看到,皺紋慢慢地加在我的臉上,我的牙齒慢慢地壹顆壹顆地抖動,妳還是用妳第壹次見到我時那種好奇的眼神打量著我。”這才是愛情的真諦吧?”——雖然早早就沈浸在復雜多變的娛樂圈和名利場裏,但這個女人骨子裏還是浪漫多情的。她愛上了那個有才華的人,也愛上了那個有才華的人...

壹對跨越近30年的男女,彼此相愛,即將步入愛情的天堂。沒想到“社會”退出了!

“社會”是誰?是無數人生,熟,生疏,是非,管別人的事。1975臺灣省,因為梁實秋和韓菁清的戀情,在全市引起軒然大波。報紙先發制人,類似“教授和電影明星之間的暮光之戀”這樣的新聞標題頻頻出現在報刊雜誌上。大多數文章認為,讓壹個娛樂圈的死明星韓從此嫁給壹個“國寶級”大師是壹種褻瀆。梁的學生成立了“教師保護團”,梁的朋友也認為“壹棵梨樹打壹棵海棠”令人發指。他們說她是“收屍集團”的成員,嫁給梁教授是為了他的錢。他們敦促他懸崖勒馬,介紹他們認為適合他的女性...可想而知這場“新聞風暴”給當事人帶來了怎樣的折磨!

曾經被魯迅罵過的梁實秋,已經嘗到了“秋高氣爽”的滋味。他哪裏能明白人、事、愛的境界?面對鋪天蓋地的喧囂,他只是淡淡壹笑。他說:“我只是壹個凡人——我有感情,除了感情我壹無所有。”我不想成佛!我不想當聖人!只要能用就想和小寶貝談戀愛。戀愛中的人都是神仙佛聖人!"

經過這次煉獄般的考驗,相愛的兩個人更加堅定了牽妳手的信心和勇氣。從少年開始就在娛樂圈遊蕩的韓菁清,越來越清楚地知道,歷史是屬於別人的,傳奇是屬於別人的,世界上嘈雜的低語不過是別人在自說自話。她,壹個遇到真愛的女人,只是在傾聽自己內心的呼喚,將愛進行到底!

1975年5月9日,梁實秋和韓菁清結婚了。新房子位於韓菁清的家——韓菁清,他從來不缺錢。唱歌壹晚上的收入比梁大學生壹個月的收入還高。人家光在臺北就有好幾套房子!這樣的女人能看上他壹個讀書人的血汗錢?當然,這樣的女人是不可能住在他的“雅宅”裏的,更何況他當年把房子賣給了西雅圖,現在在臺北沒有房子。有現成的豪宅,何必在意什麽形式?他們兩個的結合本來就是超越世俗物質層面的。當晚,高度近視的新郎因為不熟悉環境,不小心撞到了墻上,新娘立即上前抱起新郎。梁實秋笑著說:“現在妳是‘舉人’了。”新娘也幽默地回答:“妳比我強,既是秀才(諧音近視),又是狀元(諧音撞墻)。”兩個人互相嘲笑...幽默、俏皮、輕松的背後是壹種高深的學問和超凡的境界,那是同等水平的人才會有的心。

抱著美女回來,秋郎似乎找到了公園的青春。錢鐘書說,老人們的愛情就像著火的老房子,救不了——為什麽要救這麽溫暖的青春之火?讓它燃燒吧!燒了它!有多少人壹生中從未被這麽喊過、燙過壹次!他對她說:“我就像壹根垂死的樹幹,插在壹棵強壯的大樹上,突然葉子茁壯成長,也許我會開花結果。”寶貝,妳給了我新的生活。妳知道嗎?妳知道嗎?妳知道嗎?妳知道嗎?我曾經喜歡的顏色是憂郁。妳讓我看到了天空,妳讓我看到了世界上絢麗的色彩。"

這個美麗可愛的小寶貝,就像宋人畫中的斷枝牡丹,只與富貴人間相遇。多才多藝的她還有壹手好廚藝,讓人覺得香。婚後的梁實秋心胸寬廣,身材肥胖,八個月胖了五公斤。外界也註意到,寫作已久的梁實秋又開始創作了。他每天早上專心讀書寫字,壹天寫5000字。1979年6月,梁實秋完成《英國文學史》和《英國文學作品選》,前者約100萬字,後者約120萬字。後來兩人都獲得了“文學貢獻獎”。為了讓丈夫勞逸結合,她在74歲時教他跳舞。月色如水,兩人相擁而舞。亞熱帶的春天,花落桐廬,柳來順風。到處都是杜鵑花,鮮艷的紅葉壹直長到窗前...

而她也是幸福的。他喜歡花,喜歡做飯,喜歡彈鋼琴,喜歡唱歌,他覺得她穿的壹切都很美。在他眼裏,她的腰肢婀娜,眼神明亮,長長的手臂如波浪般起伏。壹個從未被男人如此深愛過的女人,是體會不到如花般的柔美綻放和如絲般的細膩愛撫的。他寬厚的笑容就像他的手掌,供她的靈魂在上面自由地舞蹈,“舞低了柳樓心,唱低了桃花扇。”半個愛人半個女兒的感覺真的很奇妙很甜蜜。

雖然他們每天都見面,但他們仍然來回寫情書。在無數署名“秋秋”的信件中,有些是渴望回來的,有些是不安了四年的。只有那些寫信的,聊家裏瑣事的,把日程安排得妥妥當當的——因為梁實秋的花之高明筆,才有梅花的別樣。

以熱烈的愛情,無比的激情,無限的包容,無盡的留戀為佐證,梁實秋在與韓菁清度過了13年的優質婚姻後,於84歲駕鶴西去。彌留之際,他用盡全身力氣喊的最後壹句話是:“青青,我對不起妳,我怕我不能陪妳”——他愛這個女人,直到生命的盡頭!

在愛情的陽光下,他們度過了四千多個春天!

誰來付賬

上海有壹對結婚60多年的老夫妻。多年來,他們堅持在同壹家餐廳(他們第壹次約會的法國公園附近的餐廳)吃晚飯,用餐發票已經積了厚厚壹疊。有壹次我開玩笑地問老人:“這麽多年都是妳買單嗎?”他瞇著眼睛看了壹眼95歲的老伴,她有阿爾茨海默病,說:“為女人付出到九十歲也是壹種福氣!”

我聽過的最浪漫的女人為男人買單的故事,是香港壹位在華語文壇頗有名氣的大作家的故事。

20世紀60年代,他受到惡勢力的威脅,面臨婚姻危機。當晚與家人發生激烈爭吵後,他憤然離開,流浪街頭,突然狂風暴雨。他漫步走進壹家小餐館。年輕的女服務員看著他像是失去理智渾身濕透的樣子,溫柔地勸道:“無論如何妳得吃頓熱飯!”他匆忙離開,沒有帶錢包。女服務員讓他用幹毛巾擦幹頭發,笑著說:“這頓飯我來付。”今晚又是新的壹天,壹切都會好的。“當然,她不知道這個目光呆滯、孤獨的人是文壇上的大作家。讓她沒想到的是,第二天她收到了壹大束鮮花,壹個半高的娃娃,壹段持續了40多年的幸福婚姻!

江洋的陽臺

在我們這個有幾百戶人家的社區裏,沒有封閉的陽臺,沒有室內裝飾,只有江洋先生壹家。

逢年過節,領導、親戚朋友到楊先生家拜訪,往往會帶些鮮花、盆景作為節日禮物。因為房間裏有暖氣,花很快就會枯萎,很可惜;外面太冷,不能養在露天陽臺上,楊先生就把花送給了鄰居。封閉的陽臺適合花卉生長,可以維持較長的花期,所以家家戶戶都把陽臺當成了溫室。楊先生每次送花,總會給壹個解釋,對接受者表示感謝。好像不是他把美給了別人,而是別人幫了她很多。我們就住在楊老師的對門,所以受益最大。

楊先生對花的熱愛讓我們非常感動。我們曾經問過楊先生“為什麽不封陽臺?”楊先生回答得很幹脆:“為了坐在房間裏看壹片藍天。”

楊先生家的客廳也是她的書房。房間中央有壹張大桌子。平時,楊先生坐在書桌前讀書寫文章。楊先生已經100多歲了,仍然每天學習,堅持寫作。寫字臺對面,西墻旁邊有兩個沙發,是專門用來接待客人的;東面和北面,靠墻整齊地擺放著書櫃;南面有明亮的玻璃窗,中間有壹扇門通向陽臺。楊先生正坐在書桌前讀書或寫字。當他累了,他擡起頭,透過玻璃窗可以看到藍天。如果陽臺是密封的,藍天會被陽臺的天花板遮住,只能看到對面樓的屋頂。我家就是這種情況。

聽了楊先生的回答,我們不禁後悔不已。藍天,多麽珍貴!妳為什麽壹開始就沒想到呢?

我記得給朋友的壹首詩。在回憶了許多難忘的青春記憶後,詩人寫道:

妳是否經常從忙碌中擡起頭來,

望著窗外的藍天而陷入沈思?

從忙碌中擡起頭,對著藍天沈思,是幾乎每個人都有過的經歷。這是壹種多麽愉快的感覺啊!藍天融進了我們無數難忘的回憶,寄托了我們的感情。然而,如今的忙碌的人們卻忽略了擡頭,冷漠和藍天!

楊先生的健康長壽可能與她對藍天的熱愛有關。當她仰望藍天時,排解了煩惱,調整了心情,獲得了創作靈感。那壹刻,生命也必須與藍天融為壹體,進入壹種忘我的狀態。

陽臺,也叫陽臺或曬臺,是為住在樓上的人設計的,讓他們足不出戶就能接觸到室外的陽光和空氣。當初封閉陽臺主要是因為房源緊張。為了增加室內空間,用來存放雜物甚至人,這無可厚非。但是住房面積擴大了,夠用了之後,陽臺還是封閉的,這樣壹個可以和藍天、陽光方便相親的小空間就被荒廢了。這無疑是陽臺功能的異化。當很多人的陽臺都貼著彩鋼窗的時候,楊先生的陽臺卻總是毫無遮掩的露在外面,顯得有些荒涼,與周圍的環境不協調,但這是壹個實實在在的陽臺,成為了小區裏的壹道別樣的風景。

與此同時,楊先生本人也成了壹道風景:坐在書房的書桌前,桌面上放著壹本打開的書或壹疊稿紙,時而歪著頭,出神地盯著戶外的藍天。

希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