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旧房装修 - 世界上最高的建築有多高?

世界上最高的建築有多高?

/group/photoshow.php?照片id = 756854 & ampgroup_id=772

/group/photoshow.php?照片id = 756849 & ampgroup_id=772

/282/2003/09/05/64 @ 1399 . htm

1931五月1當時世界第壹高樓紐約帝國大廈剪彩。

/歷史/5.1/6.htm

世界最高的酒店“迪拜塔”將竣工。

世界最高的酒店“迪拜塔”即將拔地而起。

迪拜所有的阿聯酋航空公司表示,將建造世界上最高的酒店,以容納來自海灣國家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越來越多的遊客。

竣工後,迪拜塔將成為世界上最高的建築。就連553米高的多倫多電視塔與之相比也會成為“矮子”,上海、紐約正在規劃的超高層建築也會相形見絀。

這座集居住和購物於壹體的綜合建築將至少有700米高,包含65,438+0,000套豪華公寓。大約有4000名工人和100臺起重機被動員來建造這個酒店。

大樓的具體高度仍然保密,壹方面是因為投資者擔心競爭對手會奪走“最高獨立建築”的頭銜,另壹方面建造更高樓層的技術可能在2008年就已經成熟。

來自迪拜的建築師表示,他們希望迪拜塔至少有800米高,僅建造這座塔就需要至少1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建造大型購物中心、湖泊和略矮的塔的費用。

“這壹設計將觸及科技所能達到的頂峰。在那之前,沒有任何建築能建得那麽高。人們不得不開發能夠適應這個高度的新電梯。”迪拜塔業主的銷售經理納曼·阿塔拉在參觀工地時告訴記者。

迪拜塔由美國咨詢公司設計,底座周圍采用富有伊斯蘭建築風格的幾何圖形——六瓣沙漠之花。

這些設計方案展示了壹個具有挑戰性的單體結構,它由管狀多塔組成,具有太空時代風格的外觀。這個形象曾經出現在新時代音樂風格的專輯封面上,這在20世紀70年代的現代搖滾樂隊中很常見。

迪拜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中盛產石油的壹員,2004年間接接待了540多萬遊客,比2003年增長了9%。到本世紀10年,遊客數量預計將增加兩倍。

世界上現存最高的古代木制建築

-山西應縣的木塔

楊洪勛考古研究所

壹座建於900多年前的木塔矗立在山西省應縣。應縣原名應州,在馮靜恩平城(今山西大同),遼國首都。該塔是由當時信奉佛教的遼興宗統治者盧野宗鎮(1016—1055)下令修建的。完成於清寧二年(公元1056)。它體現了中國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創造力。木塔是佛宮寺(原名包公寺)的主體建築,本名“薩迦塔”。塔的平面為八角形,底部二級臺階(遊廊)前檐柱對面約25米。塔的外觀是五層六檐(最低壹層是重檐),二、三、四層有平座,所以整個塔實際上是九層。塔高67.31米,從地面到塔尖,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古代木結構建築。這座木塔經受了雁北近千年的風雨雪和劇烈地震的考驗,依然巍然屹立,成為我們民族文化的驕傲!

佛公寺最初位於廖瑩地區的中部。我們現在看到的城墻是明朝洪武年間(公元1368年至1398年)改建的。西、北墻移城壹裏,廟在城西北。寺廟位於城市的中心,說明它作為精神統治的工具,受到當時統治階級的高度重視。在城市的立體輪廓線上,土紅色的薩迦塔巍然屹立在城內低矮的灰色房屋中央,構成了當時潁州城的特殊面貌。

這座木塔是壹座亭子形的塔,保持了民族的傳統特色。自漢末佛教傳入中國後,出現了佛寺建築。其實佛寺和傳統的豪宅、辦公室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佛教特色明顯的建築以塔為主。木塔是在中國固有亭臺樓閣的基礎上,吸收了印度寶塔的特點而創造的。早期的木塔比較低矮。例如,洛陽伽藍記載的三國時期建造的浮屠廟是由安裝在漢代流行的方形重型建築上的塔閘組成的。南北朝時期,隨著高層木結構技術的發展和佛教的興盛,木塔越來越高。北魏洛陽永寧寺名塔,高數十米,是這壹時期亭式木塔的代表作。

現在的應縣木塔是永寧寺塔的進壹步發展。這座木塔壹改隋唐以前的方形平面,做成八角形,使應力分布更加均勻。同時改變了中心柱的方法,采用內外槽柱連接組成的圓柱形框架結構,既爭取了中心空間,方便了佛像的擺放,又提高了抗彎抗剪能力,使塔身更加牢固。這是古代木結構發展的壹大進步。

木塔的結構和構造如下:全塔建築在夯土芯的磚石底座上,底座分上下兩層,下為方形,上為八角形。八角形平臺的底座上設有內槽柱、外檐柱和次前檐柱。所有的柱子都用橫梁連接起來,形成壹個管狀框架。塔底外檐的內槽和角柱都是雙柱,都是砌在壹米厚的土坯墻內。墻體下部為磚裙墻,裙墻與土坯墻交接處墊壹層木板,防止受潮。在轉角處加壹根立柱,既能減小梁枋與柱頭鋪(鬥)連接處的剪力,又能增加框架的穩定性。用厚壁填充柱子可以防止框架扭曲,提高牢固度,保證結構的穩定性。

底層以上設置平座夾層,其次是二層,二層設置平座夾層,以此重疊至五層。各層柱相連,各層檐柱與其下的扁座柱在同壹軸線上,比下層檐柱向塔心後退半個柱徑左右。平座層的外柱立在下鬥支撐的稻草(梁)上。這樣既創造了塔體優美的曲線,又不超過結構的合理極限。整體來說,上大下小,這正是結構的穩定性所要求的。至於內槽柱,不存在外輪廓的問題,所以只按照力學的要求,上下柱放在同壹軸線上,八軸略向塔心傾斜。這座塔是結構、構造和建築造型統壹的典範,在今天的建築設計中可以給我們寶貴的啟示。

中國木結構技術的發展,從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榫卯長屋遺存算起,至少有近7000年的歷史。通過歷代工匠艱苦智慧的建造實踐,逐漸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掌握了壹些木結構的規律性。到了遼宋時期,高層木結構的設計和建造已經相當成熟。對於高層木結構的設計,風力是壹種不可忽視的水平活荷載。對於這壹點,遼宋時期的工匠有著清醒的認識。與應縣木塔相似的宋代汴京(今河南開封)開寶寺木塔,是由當時傑出的能工巧匠俞灝設計監造的。考慮到西北風比較大,他將塔架稍微向西北方向傾斜,以增強其抵抗相應方向彎矩的能力。像應縣木塔這樣的高大建築,尤其是建在常年蒙古風吹的空曠地帶,風的荷載系數是不能忽略的。這種木塔在結構和建造上最大的成功就是合理的解決了水平荷載的問題,從而經得起這麽長時間自然力入侵的考驗。為了抵抗風和地震剪切波的推力,防止水平位移和扭轉,傑出的古代工匠使用了大量的斜撐來固定組合梁。撐桿與組合梁的組合在性能上可分為兩類:壹類是使平座的內槽體系和外檐體系分別增加穩定性;另壹種是保持內外兩層系統的相對位置。因為這些撐桿的連接,形成了壹個完整的空間體系,壹旦受力,所有的構件就可以共同作用。

平座夾層結構是由斜撐、梁、柱組成的平行桁架環梁。在這個圈梁的內環上,疊加了壹個由四層方組成的幹透的圈梁。整個夾層實際上是壹個牢固而剛性的箍。在五層樓高的塔內,四個剛性的環箍間隔均勻分布。在外觀上,夾層被巧妙地處理成了每層樓的腰檐。

結合建築處理,在塔的五個正式樓層上,內槽柱內的中央空間是供奉佛像的,內槽與外檐柱之間有供人通行的空間,所以沒有斜撐。塔壁的四個正方向,每邊有三個開間,中間有壹扇門。在墻外,平座設有欄桿,形成壹個環形平臺,供人們照看。在四個斜向,兩次之間的柱間原有剪刀撐用京巴抹灰墻密封。這既是出於結構的需要,也是出於建築構圖的需要,與四正的門窗、隔扇形成對比,也是相當得體的。可惜後來維修時換了門、窗、隔扇,嚴重破壞了塔的結構,以至於塔身向東北方向扭曲。

考慮到垂直交通的實際要求和合理的結構,設計了塔內自動扶梯的布局。因為樓層比較高,為了讓扶梯坡度不至於太陡,每層都分成兩折,用平座夾層作為休息板。在夾層,斜撐不能放在樓梯處,造成結構薄弱。為了分散弱點,每隔壹面放置壹個扶梯,采用沿塔身螺旋上升的方法。

對整個塔的細部構造的處理也是難能可貴的,比如構件的比例,榫卯的搭接等等。就鬥拱而言,由於因地制宜的變化,整個塔采用了60多種風格,看起來極其豐富多彩。這說明了古代工匠技藝的熟練程度,也使我們能夠學習到正確的創作方法。他們沒有機械地照搬前人的規則,而是根據不同的結構、構造要求和材料的經濟使用靈活地設計制造,使這些水桶不僅承擔了構造任務,還起到了裝飾、美化建築物的作用。

這座塔每層中間都有泥塑佛像,底層有壁畫。為了渲染宗教的神秘氣氛,底部的厚墻只在南北兩側打開。在內墻中央,有壹尊高約11米的釋迦牟尼佛坐像。由於塔的深度比較大,自然光無法直射到佛像上,只能通過微弱的間接光微弱地顯示出來。佛像全部塗金,在陰影下閃閃發光。上面的樓層四周都有燈光,所以比底層亮。每層中間有壹組佛像,內槽柱之間設欄桿,劃分空間。在那些日子裏,信徒和遊客可以在欄桿外遊覽,向佛陀致敬。所有佛像大概都是遼代的真跡,但經過後世反復的粉妝,表面顏色庸俗,已經面目全非。

總的來說,應縣木塔不愧為古典高層木結構的代表作。它是古代文化的優秀遺產,可供我們的建築設計借鑒。中國是使用木結構建築時間最長的國家,積累了豐富的木材使用經驗。這座高大的古代木結構建築,在900多年的荷載下,真是不可多得的材料力學資料。因此,它也是我們科學研究的珍貴標本。

解放以來,按照黨的文物政策,這壹不朽傑作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成立了專門機構對其進行保管。

參考資料:

/Design/d 01/d 01001/d 01001a/d 01001a-038 . 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