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旧房装修 - 如何走出虛無

如何走出虛無

第四周(3月24日)

看了陳老師的《愛“圖書館”也愛“運動場”》,突然覺得很慚愧。陳老師那麽用心地關註隊友們的學習與生活,真是壹個大愛大美之人。而我也被她美美地表揚了壹番。但是,實在當不起這個贊美的。

其實,最近兩天,我陷入巨大的虛無之中。這壹周影響我心情的事件有三:壹是看西哲,二是看詩經聽詩經解讀,三是家裏搞裝修。

看西哲對我的消極影響最大。西哲之中,中庸解釋學提出:沒有真正理想的對話情境,沒有絕對意義的解放,沒有完全脫離傳統的解放;真理,只有臨時性***識。雖然早就知道這些道理。但是,這回再讀,卻有壹種觸目驚心之感——因為我壹直想要追求壹種絕對的真理並想以此真理來指導人生。可是,現在這理想破滅了。中庸解釋學,破除了我的理想,讓我陷入巨大的虛無之中。我壹時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和意義了。

壹直以來,我都明白自己是壹個“理勝於行”的人。我太追求“道”或“理”了,我很有些輕視“術”或“情”。重道輕術,讓我有些虛無;重理輕情,讓我有些冷漠。可能,我還重古輕今,重書輕行,重疑輕信,重己輕人。

重疑輕信,是的,我有太重的疑心,太少的信心。本質上,我是壹個懷疑論者。

另外,我似乎老是在談自己的事,而少關心別人。那分明又是壹個“自我中心主義者”。我甚至對這樣的自我也產生了憎惡。我怎麽能成為這樣壹個自私淺薄的人呢?

我發覺,我走向了死胡同,或者說陷入惡性的循環。重道重理——輕術輕情——行動力差***情力差——自我中心——自怨自艾——重道重理以自我救贖。

我突然明白,我的問題也許出在這裏——我太想以道理來指導行動了。在我的頭腦中,道理>人,道理>我。我陷入道中,卻看不到道的盡頭;陷入理中,喪失了人情的樂趣。於是,痛苦油然而生。我甚至不知道活著有什麽意義了,雖然我壹直在探尋這個意義。“生有何歡,死有何懼。”雖然現在我不會想著死,但是,生有什麽可歡樂的呢?

羅振宇說,進化沒有方向。可是,我不滿意這樣的答案。也許,自然界的進化是沒有方向,可是,人生怎能沒有方向呢?我要為自己找壹個方向啊,正如畢淑敏所說“人生本來沒有意義,但我們要為自己找壹個意義”。可是,我活著的意義何在?我現在倒越發糊塗了。

按理,我在群裏不應該發出這樣的沮喪的話,我應該更積極些。可是,這些問題不想清楚,我又怎麽可能積極呢?我始終是壹個以道理來指導行動的人。

我又想起壹個故事。科學家做了壹個實驗:把幾只蜜蜂裝進玻璃瓶中,然後,把瓶底對著陽光,瓶口是敞開的。結果,蜜蜂全對著瓶底飛,當然,結果是怎麽飛也飛不出去。然後,換幾只蒼蠅做同樣的實驗。結果,這些“沒頭蒼蠅”亂飛亂撞,不壹會兒就飛出去了。

這個實驗的結果,給我以很大震撼:原來,壹味遵循理性,結果只有死路壹條啊。

這也讓我明白存在主義的非理性的存在價值。可是,我能接受“沒頭蒼蠅”壹樣的沒有方向的生活嗎?

還在高中時代,我就杜撰了自己的人生格言“生活隨意就是創造”。可是,我終究不是隨性之人,壹隨意我就會失去方向,結果隨意就變成了散漫。於是,我又重新回到理性的軌道,但是,過不了多久,我又會懷疑理性的意義和價值。

就這樣,我壹直徘徊在理性和非理性之間,我無所適從了。

今天早自習,我向李榮豐老師談起我最近陷入“巨大的虛無”。他勸我少研究哲學,或者說不能以哲學為主攻方向,他認為我陷入了“體用不分”的迷茫中。他認為“體”比“用”重要,日文中就有“體言”和“用言”的語法區別。體言就是主語,用言就是謂語,主語永遠比謂語重要,即“體”比“用”重要。看來,我是過於關註“用”而忽略“體”本身了。我老是關註自己“有什麽用”,我太功利了。我應該關註自己的本體而非功用。

李榮豐老師是老中專生,學的是機械專業,有很強的理科工科背景。所以,他的思維很實在。他對“真理”的理解和我的理解太不壹樣。他眼中的真理,是科學真理是科學規律,是實實在在有跡可尋的。現在,他主攻音韻學。雖然他只是壹個中學語文老師,但是,他的研究範圍很廣,梵文、日語、西夏文、各種方言,都在他的研究範圍內;而他研究的漢字語音的流變,研究水平恐怕沒幾個音韻學教授比得上。他沈浸在音韻規律上的新發現中,每有新的收獲,他都高興地向我們宣布。雖然他不看重哲學,但是,我明白他比我更明道。他是真正活在興趣中的人,他活在自己的天性中,他活出了天命。他不講究“用”,他活出了“體”或者性、命。

和他比,我很容易自卑,雖然自己也看了些書,但遠比不上他的博大精深。我的自卑根源在於沒有找到自己的方向。我太愛玄想了,太易沈浸在古代或歷史上了,我想從以史為鑒。我老是提醒自己,要關註現實,要學以致用。我在玄想和現實中徘徊,正是這樣內在沖突,導致我很痛苦。

和沈老師比,我似乎又不夠積極,不夠實用。沈老師是想到就要做到的知行合壹的人。網師的老學員中,這樣的人也不多見。沈老師有很強的組織力、行動力、感染力。這來源於她的獨立、積極、樂觀。而我壹直太過悲觀了。為什麽悲觀呢?也許,正是因為行動力弱啊。我的“以理論指導行動”的想法,可能正是因為行動力不夠啊。不相信自己能行,所以才寄希望於理論的指導。也許,這就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看來,我欠缺的倒是實踐的智慧或經驗了,因此才會不斷陷入虛無。

但是,我還想找到生命的原動力。我為什麽老是糾結於這個問題呢?也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我自己生命力孱弱不足吧。真是身體決定壹切啊。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為什麽不成?不正是因為秀才們欠缺力量進而欠缺膽氣嗎?突然想到這壹點,真不知該為自己高興還是悲哀。

看來,首先還得強健自己的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啊。

努力鍛煉身體,讓自己的生本能推動自己前進吧。

寫完自己的慚愧,再說說我的收獲吧。

壹是最近幾天聽《流沙河講詩經》,壹下子拉近了與詩經的距離。流沙河的分析很有生活的氣息,他還原了詩經的生活場景,還原了詩人的處境和心境。他帶著溫度去解讀詩經,就讓詩經活了過來。當然,女主播的聲音也很是悅耳悅樂。我突然悟到,感性的東西,才能讓生命充盈。生活,離不開詩歌、音樂、繪畫、體育等這些感性事物的。

二是家裏搞裝修,因為廚房下水道堵塞了,水從二樓漫到三樓來,我幹脆來個徹底解決方案——把樓上廚房下水道的主管道給接到廁所的主管道去。這樣,必須拆掉天花板,還要把廁所的地板重新裝修。整整壹周,家裏都不得安寧。終於,昨天結束了這壹切。聽到樓上的洗碗水嘩嘩地從頭頂流過,覺得這簡直是世上最美的音樂。花了五千多元錢,只收回不到壹千元。但是,管道不再堵塞,心頭也不再堵塞。雖然還有些不如意,但是解決了難題,總算去了壹塊心病。

三是上課也有收獲。以前上作文課,我講得太多,給學生引經據典,條分縷析,縱橫捭闔,自己講得頗為得意,學生卻還是不會寫作。這周,我在16班上課,給他們出示了題目“閱讀的三重境界”,不料,學生的發言卻異常踴躍,舉手的人絡繹不絕,我簡直不知道該抽誰來說了,最後我只好叫沒有發言的同學同時在黑板上書寫。而他們寫完後,我也沒有講自己的看法,只是給他們看了兩篇佳作,叫他們讀讀,談談感受。他們都說作者旁征博引,而且思考深入。事後回想,他們為什麽這麽積極,原因是班主任規定了加分機制。果然,在另壹個班,學生表現就差多了。看來,他們還是在為外在的目的學習啊,但是,他們畢竟還是想了說了,比起我唱獨角戲是壹個進步。

新聞述評也有進步。我要求學生課前給我看看,有好幾個學生都寫好稿子後交給我批閱。這幾個孩子在演講時果然好了許多。可也有學生準備不充分,臺下同學不認真聽的。今天壹個學生上臺,講馬來西亞輪船傾覆,中國船員得到及時的救助。演講的同學壹向不好學,站在臺上說完事件就無話可說了。下面的同學就啟發他,“人多力量大”“我驕傲,我是中國人”。他也就照著回答。同學們哄堂大笑。但講這個新聞,給了我壹定的啟發,讓我思考什麽是好新聞。什麽才是好新聞呢?要麽引起***鳴,要麽引發爭鳴。今天的新聞,就是***鳴度不夠,也沒有什麽可爭鳴的。學生的收獲不大,但是我倒從學生的表現中有了新發現——好新聞就要“鳴”得響。再比如,學生講了壹個《今年取消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的新聞,可是,沒有評述就下去了。我問學生,妳們會怎麽評論這則新聞呢?有學生說,這不好,這會斷了那些特長生的上大學之路。我追問他們:那為什麽還要取消它呢?學生回答說讓其他考生更公平。這大致是對的。但是,他們不知道,這是因為高考加分已經變得虛假了,前幾年我校的壹名學生,因為學校要確保他上北大,就硬生生為他爭取了國家二級運動健將的加分項目。也正是因為加分的人太多,結果當年重慶高考的第壹名,竟然被加分學生擠到50名之後了。加分,已經嚴重影響了高考公平。當然,取消了高考加分,不意味著只看高考分數。現在各大名校,更多地通過自主招生來招徠優生。取消壹個項目,可能意味著另壹個項目的上馬。等到這個項目僵化之後,就會有新項目取代它。社會就是這樣不斷在進化的。

我發覺,當我不再聚焦於自己本人時,我的焦慮就會少許多。如果我老想自己有什麽用?真是越想越悲觀。這其實是陷入了壹種“窮人思維”。這個窮,不是貧窮而不得誌。窮字拆開看,是穴和力,是掉在洞穴裏有力使不出;窮的繁體窮,則是掉在洞穴,彎著身體,腰都挺不直,引申義是誌不能伸。不論窮還是窮,都是困厄不得誌。我的思維,似乎永遠是不得誌的想法,是懷才不遇的感受。不是怨天尤人,就是自怨自艾。我真該樹立壹種“達人思維”。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啊。即使為自己考慮,也應該是“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啊。斤斤計較於自我感受,就喪失對外部世界的關註,表面上看是自我修煉,其實倒可能只是自我折磨。關註他人與世界,在交往中修煉自我,才可能真正磨煉出壹個強大的自我。閉門造車是造不出好車的,閉關修煉也是修不出好的心性的。格局決定成就啊。

終於從自我的泥潭中走了出來,不再為自己的沈淪擔心。立足於堅實的土地上,才有心情關註外部世界。這才發現,惠風和暢,陽光燦爛,山花爛漫。

必須解決自己面臨的壹攤子爛事,才能帶著陽光心態上路。否則,帶著壹堆臭肉爛蘋果,那臭味會如影隨行揮之不去的。也許,這壹周的作文課和新聞述評,讓我看到學生的能量,也讓我重獲信心吧。

信人者獲自信,自信者人信之。也許,這又是壹個解釋學的循環了。而教育的真諦,不正是壹種恰到好處的解釋嗎?

寫了那麽多,終於解開了自己的心結,也希望這對心情不好的朋友們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