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旧房装修 - 有關祖國的鐵路,體育,航天的光榮事跡

有關祖國的鐵路,體育,航天的光榮事跡

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獲獎者“魏青剛”

在家鄉他就像泥土壹樣的樸實,在城裏他淹沒在喧鬧的人群中,他和千千萬萬離鄉離土的農民兄弟壹樣,奔波、忙碌、拉家帶口過著平常的日子,可能他和我們擦肩而過的時候,我們都不壹定能註意到他,然而就在那壹瞬間,他讓所有的人眼前壹亮。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為了壹個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進三出,危險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選擇,因為這瞬間動作源自內心品質。從人群中壹躍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俠之大者。

面對滔天巨浪和落水女青年,魏青剛奮不顧身,三次躍入水中救人,眾多媒體稱他為“平民英雄”;面對尋找他的新聞媒體,他又悄然離去。

“我覺得沒必要到處宣揚這事,也從沒覺得自己是個英雄。”他還說,“想踏踏實實幹點事,目前正在籌備壹家裝修公司,想讓壹些會裝修手藝的夥伴們,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

三次跳海救人

今年30歲的魏青剛是信陽市固始縣錢老樓村人,2004年年初來到青島後,壹直幹著室內裝修的活兒。今年8月8日下午5時,在青島市沙子口麒麟山莊打工的魏青剛來到海濱廣場防浪堤壩閑逛。壹個巨浪突然打來,附近壹名女青年被卷入其中。

魏青剛立刻與女青年的同伴跳入大海營救。魏青剛在海水中找了三四分鐘,終於發現了落水女青年。他抱著女青年奮力向岸邊遊來。快到岸邊時,突起的巨浪又將他們打散,女青年再次跌入大海。

當地警方接到報警,攜帶救生工具趕到現場。望著落水女青年向大海深處越漂越遠,魏青剛穿上救生衣,套上救生圈,再次跳入巨浪滔天的大海中。但海浪實在太大,壹排排巨浪不停地掀起,擋住了魏青剛的視線。他根本看不到女青年的身影,只好又返回岸上。

返回岸上的魏青剛再次看到了落水女青年的身影,在波濤中若隱若現。魏青剛第三次跳入大海,靠近女青年後,緊緊抓住她不放。岸上民警急速地拖拉救生圈,將他們拖回岸。

魏青剛把女青年救上岸後筋疲力盡,凍得渾身發抖,看到其他人正忙著搶救女青年,自己也插不上手,就悄悄返回住處。

魏青剛回到工地後,並沒有把這件事告訴工友,而是依舊像往常壹樣批墻幹活,直到壹位青島市民用攝像機拍下他救人的場面,送到電視臺反復播放,才找到了救人不留名的魏青剛。

英雄要辦裝修公司

8月末,魏青剛回到信陽老家。鮮花、掌聲蜂擁而至,魏青剛顯得很平和。他說,他對這種現狀很不適應,壹直想在清凈的環境中踏踏實實做些事。

9月2日,魏青剛在老家沒有停多長時間,就來到鄭州龍王裝飾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打工。出於對英雄的尊重,公司董事長張貴發專程從鄭州趕到魏青剛老家接他上班。魏青剛被公司聘為項目經理。在這裏,魏青剛側重學習裝修項目管理經驗。

魏青剛說,在鄭州這段時間,他跟著公司在不少大型建築工地待過,眼界大開,也學到了不少裝修管理經驗,這也使他萌生了自己創業單幹的想法。

11月,魏青剛從鄭州回到固始縣老家,決定和幾個好朋友壹起辦個裝修公司。魏青剛東籌西借,籌措了八九萬元的啟動資金。“我對裝修還是很有經驗的,以前在外地幹裝修時,也認識了不少同行老板,聯系到業務應該不成問題。”魏青剛還說,他的公司年前開業應該沒問題。這樣春節過後,壹些有裝修手藝的老鄉就不用東奔西跑打工了。 本報記者熊飛 大河報記者溫中豪

新聞鏈接·專家點評

吳海峰(省社科院農經所所長):魏青剛舍己救人,又不張揚、不求回報,反映了河南人樂於助人、勇於現身、厚道善良的高尚品質。如果我們都能像魏青剛那樣,向危難者伸出援助之手,那麽,我們就能構築起美好的和諧社會。

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獲獎者“叢飛”

有這樣壹個歌手,有這樣壹個誌願者,當他自己還沒有當父親的時候,他就用父親那樣的眼神看著那麽多的孩子,孩子的眼神讓他心動讓他行動,他的名字很讓人產生這樣的聯想,他叫“從飛”(音),從讓我們看到了兩個人站在大地上需要互相支撐,互相溫暖。

從看到失學兒童的第壹眼到被死神眷顧之前,他把所有的時間都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沒有絲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貸,他曾經用舞臺構築課堂,用歌聲點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許不如往昔嘹亮,卻贏得了最飽含敬意的喝彩。

叢飛,原名張崇,1969年10月生於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莊臺鎮。初二輟學,後進入某銀行擔任出納,帶薪考入沈陽音樂學院,1992年畢業後到廣州闖蕩,兩年後來到深圳。

1994年8月應邀參加重慶舉行的壹次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義演,開始長達11年的慈善資助。截至目前,已經資助貴州、湖南、四川等貧困山區178名貧困兒童。先後被授予“中國百名優秀青年誌願者”“深圳市愛心市民”、“深圳市愛心大使”等稱號。

2005年4月被診斷為胃癌,進入深圳市人民醫院治療。5月27日在病床上加入中國***產黨。

陽光從窗外斜射進來,照在病房內的白墻上,留下斑駁的樹影。壹位穿綠色條格病服的人靜靜地坐在床上,靜靜地看著書。

這是深圳市人民醫院腫瘤科的壹間病房,兩個月前他被診斷為胃癌。

在動手術的時候,醫生發現他胃部的腫瘤已經與胰腺粘連。“胃癌已經擴散……”緊急會診後,醫生們決定將傷口立即縫合。

剛剛做完第三個化療療程,他的頭發掉光了,疾病已經壓迫到他的聲帶,他的嗓子嘶啞,疼痛。

他曾是深圳壹位小有名氣的演員。而現在,他的名字在更大範圍內傳播———按媒體報道,自1994年起,他開始資助貧困山區的貧困孩子,受他資助的孩子達到178人,累計捐助款300萬元。

現在,他受到了深圳市民的敬仰,由於資助孩子散光了家財,人們紛紛為他捐款,醫院也決定免收治療費。

手機響了,是最讓他無奈的催款電話,“妳不是說好要將我的孩子供到大學畢業嗎?他現在還在讀初中,妳就不肯出錢了?妳這不是坑人嗎?”

“我病了好幾個月都沒有演出,所以暫時沒法付款。”“什麽時候病能治好?”

對這個問題,病人也答不上來,因為自從住進醫院,大夫就沒有和他談過出院的事情。

“我將自己送上了天梯,上去後卻下不來,真是無力再往上走但也沒有下梯之路。”他這樣評價自己的助學之舉。

愛唱歌的“大崇”

叢飛,1969年10月出生在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莊臺鎮,11年前,他從沈陽音樂學院畢業後來到南方闖蕩,11年後,躺在深圳的病床上的他最希望能回東北農村。

現在,村裏的鄉親們還記得當年那位愛唱歌的“大崇”(叢飛昵稱)。“有時我回家,就看見我們家的土炕上坐滿了人,大崇拿著掃帚疙瘩當麥克風唱歌呢,”叢飛的母親李彩鳳回憶說:“叢飛從小就喜歡唱,但他和愛唱東北二人轉的父親不壹樣,他學電視連續劇的插曲。《霍元甲》、《上海灘》他聽壹兩遍就能記住,大家都說他唱得好。“

對於叢飛的這項愛好,老倆口並沒有太在意,“我們希望他能搞點別的,找個正式工作。”幾經周折,叢飛當上了銀行的壹名出納,並且點鈔點得“特溜”。

但叢飛的興趣還是在唱歌上,後來他考上了沈陽音樂學院。

現在兒子散盡家財資助貧困兒童,母親雖有些嗔怪但也接受了。多年前,她自己就收養了壹名孤兒———大叢飛兩歲的姐姐。“其實他爸也這樣,老把乞丐往家裏領,”

李彩鳳說,有時她壹回家就看見滿院子晾著臟乎乎的墊子、衣服,壹進屋,“媽呀,全是乞丐。”

叢飛從小就開始和時不時來“拜訪”的乞丐打交道,“這孩子和壹個山東的乞丐關系特別好。”李彩鳳說,丈夫不僅壹次次把乞丐領回家,還讓兒子給他們端茶倒水,乞丐們逢年過節就來家裏拜年,“大崇就把手頭的餃子、點心主動給人。”

橋洞裏走出的歌手

1994年,叢飛從沈陽音樂學院畢業後來到了廣州。

他曾向朋友描述那段經歷,“睡在橋洞裏,吃人家剩下的盒飯”,這讓李彩鳳非常心疼,“我是後來才聽他說起的,叢飛剛來廣州的前半年都沒有和家裏聯系。

我想孩子,怕出了什麽事情。“李彩鳳說她當時常常拿著掃帚壹邊掃地壹邊就出起神來。

據叢飛的壹位左姓朋友講,1996年,叢飛在廣州時,有個人發現叢飛有演藝才能,就帶著叢飛搞演出賺錢。當年在深圳的壹次大型演出中,他們賺了不少錢,但那人拿著錢溜了。叢飛當時身無分文,生活重新陷入困頓。這位朋友說,叢飛曾從深圳寶安機場徒步走回市區,這段距離坐車也需要壹個小時左右。“但叢飛說他壹點都不恨那個人,”因為他認為那個人給了他第壹次演出的機會。

而據叢飛的朋友李雄兄弟稱,叢飛到深圳後不久,就認識了他倆。“當時他很黑也很瘦,顴骨高高的。”形象不是很好,但這個年輕人卓越的表演能力與歌唱天賦,讓他倆很驚訝,當即決定和他聯合搞演出。李雄說,在壹次大劇院搞的沙龍上,他們幫叢飛開了個人專場。“他唱得非常好,”此後,叢飛開始出入各種歌廳進行表演。從最初演唱壹首歌掙80元,到漸漸漲到幾百元。當時叢飛已經開始模仿名人的舉止神態,常逗得觀眾笑個不停,現場氣氛好,叢飛的節目常被放到下半場壓軸。

李雄說,漸漸地,有人開始註意叢飛,並邀請他去表演。久而久之就有名氣了。

滾雪球似的捐助

有了名氣的叢飛經常有演出機會,但朋友們發現,本來不該缺錢的叢飛卻總是顯得囊中羞澀。“後來才知道,他把錢都捐給山區的孩子了。”叢飛的壹位朋友說。

叢飛資助貧困兒童的義舉具體開始於哪壹年,已經很難考證,各種版本的說法都有,因為叢飛病情的關系,也無法向他本人求證,但比較公認的是1994年,叢飛在重慶參加的壹場為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的慈善義演改變了他的人生。

那次演出中,觀眾席上坐的是幾百名因家貧輟學的孩子,叢飛當時毫不猶豫地把身上所有的2400元現金放進了捐款箱。主持人告訴叢飛:“妳捐出的這筆錢,可以使20個孩子完成兩年的學業!”

叢飛當時感覺到這是很有價值的事情。從此以後,他就開始不斷地資助貧困山區的失學兒童,先後二十多次赴貴州、湖南、四川等貧困山區舉行慈善義演,為當地失學兒童籌集學費。

李雄說,叢飛也曾經詢問過他們,該不該資助那麽多孩子。“我們說這是好事,壹定要堅持,”並勸叢飛盡量收養少數民族的孩子,“集齊56個民族的孩子最好。”

據官方消息稱,現在叢飛資助的孩子總數達到178人,除了漢族外,還包括彜族、布依族、苗族、白族、羌族等少數民族的孩子。

叢飛曾這樣解釋他捐助的動機:“在山區時,我被他們的貧寒所震撼,看到他們穿不上衣,吃不上飯,我心裏就難受,而當我聽到這些孩子有書可讀時我就高興。”他說,他最主要的願望是讓孩子有書讀,讓社會少幾個文盲,少幾個法盲。正因為他愛上了這些質樸、憨厚、勤勞的山民,他的捐獻才像雪球壹樣越來越大。

“其實他就是在滾雪球,不知不覺中雪球就越來越大,然後就慢慢開始覺得累了,覺得有些力不從心了。”

妻子邢丹說,“事實上,只要去貴州貧困山區看過的人,都會被那裏的貧困程度所震撼,我也是在跟他去了壹次後才理解他的所作所為的,每個人都會被那裏的慘境震撼,都會伸出援手。叢飛沒有什麽特別的,所不同的是,他每年都會去那邊,每年都會有義演,每年都會看到新的失學兒童,所以每年都會被新的資助對象所打動。”

17萬元外債

2004年,叢飛在貴州畢節地區織金縣認養了32名孤兒和貧困學生,資助的孩子總數達到178人。

貴州省織金縣官寨鄉副鄉長徐習文是叢飛在貴州捐資助學的承辦人,徐習文說:“叢飛對貧困山區人民的那顆赤子之心,常常感動得我們熱淚盈眶。來貴州扶貧助弱的單位和個人也不少,但沒有誰能像他這樣達到了完全忘我的境界。他6次來織金縣和安順市為貧困生送學費,走時不但捐光了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的錢物,還要向隨行的朋友借錢捐,有幾次甚至連身上穿的衣服都脫下來捐了,大冬天只穿著壹件短袖內衣返回了深圳。”

“本來以叢飛的實力資助那麽多孩子,其實沒有太大的問題。”叢飛的朋友李雄說。在壹些城市的商業演出中,叢飛已經小有名氣,每場演出的出場費能夠達到壹萬到兩萬元,多的時候壹個月的收入可以到十幾萬元,資助孩子們的學費,對健康的叢飛來說,完全可以承擔。但2003年非典後,叢飛的演出機會銳減,收入也就越來越少,給孩子交學費時資金也緊張起來。

按《深圳特區報》的報道,當時為了及時給壹百多個孩子交上學費,叢飛從親朋好友處先後借了10萬元,在開學前如期給孩子們送去。

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獲獎者“黃伯雲”

壹位大學生的演講中有這樣壹句話:今天我們努力的學英語,是為了將來全世界都努力的學漢語。我們要認識的這位獲獎者,他也許沒有聽到這個語言,但是他用他的行動來詮釋了這個演講詞的內涵,1988年他作為改革開放之後第壹個在美國讀完碩士、讀完博士之後歸國的留學生,十年後就在他所研究的領域裏走在了世界的前沿,而今走得更遠。

這個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著溫潤如玉的性格,淵博寬厚,抱定赤子之心;靜能寒窗苦守,動能點石成金。他是個值得尊敬的長者,艱難困苦,玉汝以成,三萬裏回國路,二十年礪劍心,大哉黃伯雲!

男,漢族,45年11月出生,湖南省南縣人,中***黨員。

80至86年獲美國愛阿華州立大學碩士、博士學位,後進入美國田納西大學和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88年放棄國外優厚待遇毅然回國。

九十年代初,他投入炭/炭復合航空制動材料制備技術的研究,03年1月、9月,他們研制的某型號大型客機國產炭/炭剎車副裝機試飛先後成功,結束八十年代至今英、法、美3國的壟斷,成為世界第四個擁有生產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國家。

3月28日,莊嚴的人民大會堂,中***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親自授予他們國家技術發明獎壹等獎,結束了該獎項連續6年空缺的歷史。

黃伯雲(1945.11.24- )。粉末冶金專家。出生於湖南省南縣。1970年畢業於中南礦冶學院,1980年赴美國留學並完成碩士、博士、博士後學習,1988年回國。現任中南大學教授、校長,兼任國家863高技術新材料領域專家委員會主任。長期從事粉末冶金材料科學和工程研究。研制成功特種改性陶瓷和金屬梯度復合材料,實現某型號戰鬥機剎車材料國產化;完成多種民航飛機剎車材料的研究與應用;突破傳統工藝,開發了多種粉末冶金特種功能材料,並推廣應用;研究發明了“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制備新技術”,為高性能飛機制動裝備和航天火箭發動機提供了關鍵材料。多次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勵,其中包括國家技術發明壹等獎壹項,二等獎壹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壹項,三等獎壹項。發表論文100多篇,專著2本。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獲獎者“李春燕”

她是壹位醫生,雖然她從來沒有機會穿上白大褂,甚至被人在醫生的前面還要加上赤腳這兩個字;她是壹名醫生,但是不像很多醫生那樣,不愁自己的衣食,她壹個月也許能收入600多塊錢,但是買藥以及買相關的壹些東西卻要花出900多塊錢,虧空300多,欠債也就越來越多;她是壹名醫生,自然被患者所需要,但是跟其他的醫生比她的患者似乎對她更加需要,這該是壹名怎樣的醫生?

她是大山裏最後的赤腳醫生,提著籃子在田壟裏行醫,壹間四壁透風的竹樓,成了天下最溫暖的醫院,壹副瘦弱的肩膀,擔負起十裏八鄉的健康,她是遷徙的侯鳥,她是照亮苗鄉的月亮。

中國102萬鄉村醫生的傑出代表

李春燕是今年《南風窗》評選的年度公益人物。2005年因積極搶救壹個從出生到死亡只有八小時的嬰兒被在當地的誌願者發現,公布在網上引起關註。

李春燕,27歲,是貴州從江縣大塘村鄉村醫生。三年前李春燕衛校畢業後嫁給了大塘

村壹個苗族青年成為壹名鄉村衛生員並且在自己家裏開設了壹間衛生室。

大塘村是壹個苗族村寨,只有她壹個鄉村衛生員,有2500多名苗族村民。生活極其貧窮。人們向來缺醫少藥。過去,村裏沒有醫生。得病了,除了苦熬,就是請鬼師驅鬼辟邪,或是用‘土辦法’自己治療。死了,誰也不知到是啥原因。現在,大家已經逐漸習慣了生病去李春燕那兒打針吃藥。有了初步醫療的保障。李春燕嚴格地講,不能稱作醫生,只能叫做‘衛生員’。因為他們沒有編制,不享受國家的工資和其他待遇。由於工作環境差、入不敷出,我國的大部分鄉村衛生員已改行或外出打工去了。而李春燕也遇到相同的問題,鄉親們來看病,沒有錢付藥費,只能記賬賒欠。2004年初,壹直賠本經營衛生室的李春燕決定關掉衛生室,和丈夫壹道去廣東打工。當他們正準備出門的時候,聞訊而來的鄉親們正好趕到。村民們掏出皺巴巴的壹元、兩元錢遞給李春燕:“李醫生妳走了,我們可怎麽辦”“這是我們還妳的賬,不夠的我們明天把家裏的米賣了,給補上。”李春燕於是沒有離開。這是李春燕留在這艱苦的地方做鄉村醫生以來唯壹想放棄的壹次。

《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獲獎者“洪戰輝”

哥哥這個稱呼在他心裏有著獨特的分量,因為是哥哥他生活中多了很多的操勞,因為是哥哥他生命中多了很多的體驗,哥哥使他成為今天的他。

在湖南懷化學院的校園內,每天早上壹位23歲的男生,都會用自行車,把壹個10多歲的小女孩送到石門小學,晚上再接回到他們的住處—男生宿舍下的樓梯間。這位男生就是2003年從河南省西華縣考入懷化學院經濟管理系的洪戰輝。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戰輝並沒有血緣關系,是犯有間歇性精神病的父親撿來的棄嬰。由於母親離家出走,這位撿來的妹妹,而由他壹手帶大。從洪戰輝讀高中時,他就把壹直把妹妹帶在身邊,壹邊讀書壹邊照顧年幼的妹妹,靠做點小生意和打零工來維持生活,如今已經照顧了12年。

當他還是壹個孩子的時候,就對另壹個更弱小的孩子擔起了責任,就要撐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學會友善、勇敢和堅強,生活讓他過早地開始收獲,他由此從男孩開始變成了苦難打不倒的男子漢,在貧困中求學,在艱辛中自強,今天他看起來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從來是強者.不行了,還有很多,不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