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旧房装修 - 北京建福宮花園由哪些建築格局組成?

北京建福宮花園由哪些建築格局組成?

建福宮花園格局是以宏偉的延春閣和寬敞的靜怡軒為主,周圍有玉壺冰、凝暉堂、妙蓮花室、碧琳館、敬勝齋、吉雲樓、慧曜樓、積翠亭等建築環繞。

這裏的建築布局錯落,構思精巧。以遊廊的設計特色鮮明,不僅起到劃分空間的作用,而且使各個建築物巧妙相連,造成虛實相間的藝術效果,壹反皇宮花園四平八穩的風格。乾隆喜歡在這裏休息、遊樂,也常在此吟詩,高興時就召見能文能詩的近臣在此壹唱壹和。

建福宮花園為帝後休憩、娛樂的場所。建福宮花園坐北朝南,以延春閣為中心,周圍散布有敬勝齋、碧琳館、凝暉堂等建築。

這些建築高低錯落,內以遊廊相連,並配有山石樹木,虛實得當,堪稱融皇家園林與江南私家園林藝術特色於壹體的佳作。

而且它布局十分獨特,不像禦花園、慈寧花園等故宮花園追求左右平衡對稱,因此在我國古代宮廷園林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乾西五所是內廷西六宮以北五座院落的統稱。乾西五所與東路的乾東五所相對稱,由東向西分別稱為頭所、二所、三所、四所和五所,每所均為南北3進院,原為皇子的所居。

乾隆皇帝即位之後,將乾西二所升為重華宮,頭所改為漱芳齋並建戲臺,三所改為重華宮廚房,而後拆建四、五所改建建福宮及花園,從而徹底改變了乾西五所原有的規整格局。

建福宮花園壹組建築,東壹路以軸線控制,布局不失皇家建築的嚴謹氣氛。西壹路以延春閣為中心向心布局,建築形式也多體現了乾隆時期靈活多變和豐富多彩的特點。

園內是壹個以靜怡軒、慧曜樓壹組建築為主體的院落,甚為封閉、安謐。西邊以延春閣為主體建築,倚宮墻建有吉雲樓、敬勝齋、碧琳館、妙蓮華室和凝暉堂。它們不僅以富華、艷麗的建築立面遮蔽了平直的宮墻,而且在壹片樓宇、花廊縱橫的空間裏襯托出延春閣的高聳和宏偉。延春閣的南邊,疊石為山,巖洞磴道,幽邃曲折,古木叢篁中,饒有林嵐佳趣。

凝暉堂面東三間,以南室"三友軒"稱著。1747年,乾隆帝以舊藏有曹知白十八公圖、元人君子林圖、元人梅花合卷庋軒中。歲寒三友深為乾隆帝所喜愛,遂以"三友軒"顏額,並禦制三友軒長詩,書以巨幅懸於軒內。

除藏三友珍品外,另在三友軒窗外種植松竹梅更是內外相呼應。堂中有聯道:十二靈文轉寶炬;

三千凈土蔭慈雲。

讀之聯句,如入佛門之地,可知此地曾為供佛之處。

妙蓮華室,有聯道:青蓮法界本清凈,白毫相光常滿圓;

轉諦在語言而外,悟機得真實之中。

碧琳館為壹座依山而建的小巧玲瓏的建築,館前疊石種植竹、檜,大有"咫尺間,縹緲蓬壺趣"的意境。

延春閣平面呈方形,面各五間,周圍廊,二層出平座,四面各三間。《國朝宮史》記載有:閣內南面匾曰、聯曰;東室門上匾、西室門上匾、東次室聯、東西室內匾、右室聯、西面匾、左室匾、右室匾;二層樓上匾、最上樓匾。

從記載來看,延春閣雖然外觀二層,內實為三層,為明二暗三有夾層的樓閣式做法,其中底層間隔較多,寧壽宮花園的符望閣仿延春閣所建,因其底層分布復雜多變,真真假假變幻其中,身臨其境難辨東西南北,因有迷樓之稱,由此延春閣布局之復雜可想而知。園內各具特色的建築

敬勝齋外觀九間,內分為東西兩部分,東五間與延春閣正對,兩側接遊廊與閣相連。室內閣上有匾為:"旰食宵衣"。是對帝王廢寢忘食,勤於政事的贊譽。齋西四間偏於花園的西北角,為1743年,在西墻西移後所添建的。

慧曜樓是在1757年增建的壹所佛樓。這是建福宮及其花園自1742年始建後最後建成的壹座建築。

慧曜樓樓進深壹間,面闊七間,上下二層,樓梯設在東側,供上下,樓內曾供有佛像若幹尊,還有殘壞的石佛座存於每間之中。由於地域狹窄,房屋進深小,因此將後檐柱包砌於北宮墻,以增加進深,擴大室內空間。

建福門是在清乾隆年間隨建福宮而建的,是建福宮南出之主要門戶。琉璃門壹座,開大門兩扇,東西各有隨墻角門壹座,門內為撫辰殿。撫辰殿,面闊三間,卷棚歇山頂,藍琉璃瓦頂綠琉璃瓦剪邊,前後帶廊,後廊左右接抄手遊廊與建福宮相連,構成壹進封閉的院落。

惠風亭位於建福宮後庭院的中央,正方形,面闊各三間,重檐攢尖式頂,上覆紫色琉璃瓦,孔雀藍琉璃瓦剪邊,白石須彌座臺基,周以白石欄板、雲紋望柱,秀美中亦顯莊重典雅。

靜怡軒面闊五間,進深三間,三卷勾連搭式屋頂,周圍廊,前檐出抱廈三間,左右有遊廊與前矮垣相接,自成體系。西側遊廊在這裏既作為靜怡軒院的西院墻,又辟垂花門與花園相連,使靜怡軒作為建福宮的寢宮,既不能離開軸線,又與花園相連。這種宮苑相間的布局手法,運用的十分得當。

靜怡軒在東壹路建築中屬體量較大的壹座,由於它采用三卷勾連搭式的屋頂,而不是像廡殿頂和歇山頂那樣有著高高的正脊,因此雖然占地面積較大,但並沒有建築高突的感覺。

相反,三卷勾連搭式的屋頂,曲線優美坡度平緩,作為園中之寢,其建築形式又與園林建築相和諧,也是宮殿區有別園林區的壹種過度形式。靜怡軒被視為建福宮的寢宮,是乾隆皇帝為守制所居而建。

然而"當年結構意,孤矣不堪思",乾隆為皇太後守制時未能在此居住,不能遂初葺之意而發憂傷之感。在傷感之中,又感慨"城市人煙遮倍常,只有靜怡猶涼爽",曾有兩年的時間在這裏避暑,亦不曾作詩,以體驗"意靜身則怡"的意境。

乾隆喜歡古玩文物珍寶,禦覽之後,就選其最佳者珍藏在此。乾隆當了60年皇帝,誰也不知道,他在這裏收藏了多少珍寶,然而,近臣皆知,當時的建福宮花園是壹座當之無愧的珍寶倉庫。

乾隆去世後,嘉慶皇帝曾下令將此處收藏的珍寶、玩物全部原殿加鎖封存。以後,歷經道光、鹹豐、同治、光緒諸朝,誰也沒有啟封,更沒有查庫。

清末代皇帝溥儀被準許繼續居住在後宮,生活供應由政府提供。溥儀喜歡建福宮花園,就把它稍加裝修,居住在裏面。他曾開啟過少數倉庫,看到過那裏面存放的大量珍寶,他還登上屋頂天溝觀看宮殿風光。

對溥儀來說,這裏也是壹個神秘的地方。後來的壹天夜裏,建福宮花園內的敬勝齋突然發生神秘的火災。整個花園建築夷為平地。

那座壹度華美絕倫的建福宮西花園,以遺址的形式,從此隱匿宮墻深處,不為人識。後來,經故宮博物院設計施工,歷經5年,這座宮廷園林建築在廢墟之上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