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旧房装修 - 無視、雙標——摧毀壹個孩子最簡單的方式

無視、雙標——摧毀壹個孩子最簡單的方式

摧毀壹個孩子可以有多簡單?

無視。

前兩天,微信刷到這麽壹條朋友圈:

“以前我們常說‘打擊壹個孩子特別簡單,只要他和妳打招呼三次,妳都不要理就夠了’,每個老師都知道的道理,在如今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卻很容易讓人忽視。網絡加深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互動頻率,卻也淡化了互動的儀式感。不要對孩子的表現‘已讀不回’,不要無視孩子付出的任何壹次努力、發出的任何壹個訊號。願常常自省。”

這條朋友圈來自壹位 小學英語老師兼班主任 ,稱她為Y老師吧。

和Y老師關於這個話題聊了聊,她給我分享了 壹個小故事:

去年疫情期間,全市采用網課教學。每天她都會正常布置英語作業,第二天再抽查壹部分學生,線上審閱他們作業的完成情況。

沒想到在某壹天,其中壹位學生家長給Y老師發微信,說自己孩子 第壹次沒有主動完成英語作業 ,而是要靠催的,甚至在家長催促的時候吐槽: “寫了我們老師也不看。”

Y老師說,想培養壹個孩子的學習興趣很難,想摧毀它卻真的很容易,甚至不用刻意打壓,只要讓這門課的老師 無視他就夠了

無視,摧毀壹個孩子最簡單的方式。

在我國,有壹群孩子常年被無視,他們有壹個專有名詞: 留守兒童

分享壹組來自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統計得出的數據:截至2017年,根據我國各級法院判決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留守兒童犯罪率約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0% ,還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或許誰還記得,五年前那個“毒殺童年唯壹玩伴”的小女孩陳曉雯嗎?

2015年7月,新京報做專題報道了這起留守兒童犯罪案件, “壹瓶可樂”的真實故事 ,至今令我印象深刻。

《新京報》:12歲少女毒殺童年唯壹玩伴

陳曉雯把老鼠藥混進了可樂瓶,然後遞給了幾乎是整個童年唯壹的朋友湯曉霞。

在陳曉雯對警方的供述中,投毒的起因僅僅是湯曉霞跟她的母親告狀,對方掐她耳朵,弄得她“好痛好痛”。

對於成年人而言,這實在是壹次很容易化解的小摩擦。

但在陳曉雯的世界觀裏,殺死對方,是她 解決問題的唯壹方法

年幼的孩子對於生命、犯罪、法律全然沒有概念,換言之,在 最該被好好教育的年紀,沒有人告訴他們,什麽是對與錯

陳曉雯不知道“殺人需要付出什麽代價”,甚至在接受審訊時還多次詢問 “我什麽時候可以回去上學?”

但與對待“殺人”的冷漠態度相比,審訊過程中,陳曉雯也出現了激烈的情緒表達。每當問到她的爸爸媽媽,她都會 崩潰哭喊 ,尖聲叫著 “不要提他們,我恨他們!

令人惡寒又唏噓。

看過《隱秘的角落》嗎?

劇中朱朝陽,劇外陳曉雯,似乎都是那壹類可怕的 “黑化兒童”

《被忽視的孩子》 壹書中,美國心理學家喬尼絲·韋布給出了 情感 忽視的概念:

而空虛對於壹個孩子來說意味著 情感 麻木;質疑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樂於尋求刺激;感到不同於其他人,並對此困惑不解;經常覺得自己是局外人。

無視是壹種冷暴力,不要小看其殺傷力。對孩子來說, 無回應之處,即是絕境

摧毀壹個青少年可以有多簡單?

雙標。

湖南衛視《少年說》的其中壹期最近又被轉發起來了,這位叫崔兢的少女,站在天臺上哭著表達了自己對爸爸的看法。

在她心目中,爸爸是個特別嚴肅、古板的人,這並不是因為他對自己要求有多嚴格,而是他永遠 只相信自己所認定的“事實”

寫作業的時候,崔兢明明是用手機查單詞,但不管怎麽解釋,爸爸都會認為她是在玩手機。

但這比起爸爸 對妹妹的偏愛 來說,根本不算什麽。

崔兢有壹個比自己小六歲的妹妹,已經上壹年級了,總是無緣無故招惹她。

她想要教育妹妹,妹妹反倒會跑去爸爸那裏“惡人先告狀”。每當這個時候,爸爸什麽都不問清楚, 從不訓斥妹妹,只會責備自己

她不明白,為什麽爸爸就不能相信她壹次呢?

然後呢,妳們猜猜她爸是怎麽回應的?

用孔融讓梨的故事來反駁。

用很多家長慣說的那句“她還小”,反過來 指責崔兢不懂事

從始至終都 不覺得自己有錯

女兒哽咽,當父親的卻 理直氣壯、無動於衷 ,這場談話當然以失敗告終。

畫面中還有壹個值得註意的細節:看著崔兢在臺上掉眼淚,恐怕 有同樣經歷的女孩,也默默哭了

這位 雙標父親 令我倍感不適。

小怎麽了?

小就能對姐姐無理取鬧了?

小就能理所應當的被爸爸 區別對待 ,讓姐姐遭受不公嗎?

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哪有大小之分。

連主持人陳銘都沒忍住出聲質問這位父親, 公平何在

而以孔融讓梨為例,就更是無知的可笑了,因為在這段典故裏,孔融是作為弟弟,將大梨讓給哥哥。

《後漢書·孔融傳》中清晰記載,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們壹起吃梨,總是拿小的吃。有人發現後問孔融: “為什麽每次都只拿小的?” 孔融說: “我年齡小,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

崔兢的父親自己都沒理解孔融讓梨的故事內核,還扭曲了故事的主要情節,拿它來教育小孩……這叫什麽事兒。

雙標家長,毀人不倦。

上個月,我們發布了壹篇文章《奇葩說:扶弟魔到底是個什麽魔?》,文章花了很大篇幅,和大家討論重男輕女的家庭氛圍會對孩子產生哪些貽害終身的影響。

重男輕女是性別雙標,但 雙標卻不僅僅因為性別不同而產生

實際上,即便家中二孩是兩兄弟或兩姐妹,很多家長仍然壹碗水端不平。《少年說》的評論區裏,就不乏壹些觀眾和崔兢有所***情:

“作為家裏最大的壹個,壹直都是這麽過來的。委屈的時候也會嘗試跟爸媽溝通,但是總歸抵不過壹句‘妳比他大’。”

“我有個弟弟,我媽從小對我說 的 最多的就是‘他是弟弟比妳小,妳得讓著他’。也就比我小3歲。”

“同款爸媽!永遠別指望他們承認自己有問題。”

重小輕大 ,這些父母理所當然地認為大的就應該讓著小的,年齡上的代溝和處境的差異,又使得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溝通無法順利進行。那麽在雙標中吃虧的壹方,就會感受到 如“扶弟魔”姐姐壹般無二的辛酸

芒果TV親子真人秀《壹起出發吧》(《爸爸去哪兒》第六季),節目嘉賓楊爍對待大兒子楊雨辰、小女兒楊雨曦也是典型的雙標,過分到讓同季嘉賓陳小春直言: “楊爍,收斂壹下吧”!

總結壹下 楊爍對楊雨辰的迷惑行為:

楊雨辰沒有按著他走過的路線走到他身邊,他大吼大叫讓兒子重新走壹次;

早上起床,楊雨辰嘴裏嘟囔著 “我還有點困” ,他立馬吹胡子瞪眼批評人;

選房子環節,楊雨辰選了自己的幸運數字5,到了地點發現房子不太好,他冷嘲熱諷,留下楊雨辰手足無措地看著鏡頭不敢動;

高原上,楊雨辰累得喘了幾下,楊爍非但不安慰,還威脅兒子讓他重新爬。

不是怒吼就是冷暴力,平時看楊雨辰的眼神,毫不誇張帶著狠勁兒, 仿佛是看仇人

楊雨辰不犯錯都能被罵得體無完膚,如果犯了錯誤,簡直不敢想象會是什麽後果。

楊爍是不會疼孩子嗎?不存在的。 對待女兒,他直接從裏到外換了個人

跟女兒視頻滿臉慈父笑,旁邊的妻子都想吃醋。

看到女兒在門口偷偷看自己,就輕聲細語的叫過來寵溺地抱著,哄得人心都化了。

女兒年紀還小,其實並不如哥哥懂事,但楊爍的 耐心似乎又找回來了 ,而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再也不見面對兒子時的嚴厲和暴躁。

這種區別對待會不會給小楊同學的童年帶來某種“創傷”,目前不得而知。但至少從節目中我們能直觀看到,對比無憂無慮的妹妹楊雨曦,哥哥楊雨辰在鏡頭前 唯唯諾諾、大氣不敢出、無限順從 ,壹句簡單的誇獎就能讓他如釋重負地嚎啕大哭,而且他 真的很少開心的笑

摧毀壹個成年人可以有多簡單?

語言。

甚至都不需要使用多麽激烈、嘲諷或羞辱性質的語言,只要 失望遺憾地說“妳不行”就夠了

不論他想去做什麽,都告訴他:妳不行;

不論他嘗試什麽樣的方式,都告訴他:妳這樣不行;

不論他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都告訴他:妳努不努力都不行;

不論任何時候,他向妳征求任何意見,都告訴他:妳真的不行……

這是 “精神控制”的核心套路

也是導致北大女生包麗自殺的牟林翰所使用的套路。

令人遺憾的是, 包麗不是第壹個PUA受害者,也不是最後壹個

2020年11月27日,黃子韜發微博感謝悼念壹個女孩:

“謝謝妳…壹路走好”

這個女孩是圈內 小有名氣的實力畫手 ,也是黃子韜的粉絲,大家親昵地稱呼她“代代”。

她藝考時獲得了重慶市速寫狀元,畢業後從事教育行業,擔任藝考培訓老師。 年紀輕輕,才華橫溢。

除了工作,代代業余時間也努力繪圖,作品優質又高產。她給偶像黃子韜畫過壹組同人圖,完成度相當高,黃子韜看到後特意發微博想要邀請她去北京,高薪聘請她給自己做漫畫連載。

隨後果真有工作人員和她聯系接洽,不過代代最終拒絕了邀請。

沒想到短短五個月後,再次從黃子韜微博得知代代的近況,卻是她的死訊。

被相戀兩個月的男友PUA,精神折磨到情緒崩潰 ,最後在自己剛剛裝修好的新房子裏 上吊自殺

在代代朋友出面爆料的聊天記錄截圖中,我們可以大致還原其男友的語言暴力行徑:

代代抱怨過男方的占有欲很強,要幹涉她每天去哪裏,和誰見面。

試圖和朋友下班聚餐、接通朋友電話,都會被男方以 “妳對不起我” 的方式禁止。

不準喝酒,抽煙,下班必須回家,不準單獨壹個人出去。和異性吃飯,接異性電話,更是遭到強烈的反對。

不聽話?那就得接受 “批評訓斥 ”。

等代代聽話照做,想方設法哄他開心後,再表忠心的瘋狂發射 甜言蜜語

如果這是我們面對陌生人,可能國罵+拉黑壹條龍已經安排上了。

但代代的處境卻不壹樣,她面對的是她喜歡和信任的男朋友,尤其是在這種 抽壹鞭子再給壹顆糖 的“馴化”之下,很容易就在對方的語言洗腦中 迷失自我

期間,代代也曾警惕地意識到問題,和閨蜜傾訴: “我好像被PUA了。”

然而PUA攻勢無孔不入,她 越陷越深 ,已經無力掙脫。原本陽光開朗的女孩變得 誠惶誠恐 ,逐漸接受了對方的強盜邏輯, 開始自我懷疑: 「壹定是因為我不夠好,他才會生氣。」「我要對他更好才可以。」

代代生前最後幾條微博,狀態已經支離破碎。

語言是可以施暴的。

2020年8月,黃樓鎮的壹名33歲男子也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警方將屍體打撈上來後,查看男子手機聊天記錄,發現男子對父母說:

“今年壹直努力,還是沒有達到壹個月賺幾萬,壹件事能說上千萬遍,不就是逼著我死嗎?”

他當然不是因為沒法月入幾萬而選擇輕生。

傷害他最大的,同樣是語言,來自父母的語言。

在有人崩潰甚至輕生的 社會 新聞裏,我們壹定都看到過這樣的言論: “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也太差了,這能怪誰?”“這點小事都受不了,這次不崩潰也會有下次。”“這是從小沒遇到過什麽挫折吧? 社會 教妳做人。”

在這些冷漠的人看來,好像每個普通人都擁有壹顆金剛不壞的大心臟。

但實際上摧毀壹個人可以有多容易呢?

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 無視他 ,任其自我崩壞。

當他成長為壹個青少年, 待他雙標 ,讓他時刻受到不公平處境的煎熬。

當他已經是壹個成年人, 用語言去捅他的心窩子 ,他總有壹天會懷疑自己的價值。

父母、老師、戀人……這些被親近、被信任的身份, 想傷害壹個人,真的不要簡單

還記得《親密關系》中的壹段話嗎:

我們在親密關系中受到的傷害,遠遠大於其他關系對我們的傷害。

至親的人 否定妳、逼迫妳、控制妳,有時候更能戳中妳的命門。

無處可逃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回顧壹下自己,在生活的細微之處,究竟有沒有帶著同理心去 溫柔待人 ,而不要在傷害到身邊的人之後,再去質問 “妳怎麽那麽玻璃心? ”

同樣的,如果身邊有人莫名讓妳感受到折磨,請壹定要 審視壹下 妳們之間的關系。如果TA的存在非但不能令妳的精神世界變強大,反而愈發虛弱,這時不妨警惕起來, 問問自己 :究竟真的是我不夠好,還是因為TA才是那個不夠好的人?

然後或許妳會發現, 遠離TA,才是那個讓自己變好的辦法。

話題 TOPIC

親密關系中還有哪些隱藏危險?

如何教會我們的孩子保護自己?

END

本文作者:無才小黑板

壹塊莫得感情但有態度的小黑板,聚焦新聞熱點,提供數據案例,記錄各方觀點,等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