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旧房装修 - 甄文達的名廚故事

甄文達的名廚故事

美國是壹個移民國家,在這裏,反映各國移民不同文化傳統的烹飪手藝可謂五花八門。由於上至達官貴人、下到普通百姓的絕大多數美國人都非常喜愛中餐,中餐業在幾十年裏已經成長為美國壹個相當發達的行業。據統計,全美現有將近3.6萬家中餐館,這個數目超過麥當勞、溫蒂、漢堡王等主要美式快餐連鎖店的總和。地處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州是中餐館最多的州,也是中餐烹飪高手的雲集之地。在這些高手中,享有“北美食神”稱號的甄文達(英文名字MartinYan)不愧是壹個出類拔萃的人物。

甄文達可以說是第壹位通過專題節目把中國飲食文化介紹給北美電視觀眾和電臺聽眾的人。他本人是壹個大師級的廚師,也是壹個連鎖中餐館的老板,出版過27本美食方面的書。他主持的中餐烹飪電視節目《甄能煮》(英文是YanCanCook)已經在全球播放了1900集,擁有近20億觀眾。他也是舊金山的著名廣播電臺節目《美食物語》的特約嘉賓。甄文達是這樣評論自己的成就的:“很多人的廚藝比我高超,英文比我好;中國國內的男孩子每個都長得比我英俊、比我帥;講幽默,全世界的人可能都好過我。但是可能沒有壹個人能有我這麽厚的臉皮,有我這樣的勇氣和自信心,有我這麽拼搏。”

1952年12月,甄文達出生在廣州市東山區壹個做餐飲生意的家庭中,父親的祖籍是廣東臺山。甄文達幼年的時光基本上是在小餐館裏度過的。受父母的影響,他從小就對烹飪比同輩人有著更多的感覺和靈性。上小學時正好趕上了“大躍進”後的食品短缺,在城鎮居民當中,所有主要的生活必需品都要憑票供應。但甄文達似乎總有壹些辦法做吃的。比如,他知道怎麽把甘蔗渣壓成粉,再和面粉或米粉混合起來,還會利用小球藻做飯。他對同學說,長大了壹定要去讀農科專業的大學,這樣就可以有多點吃的,不但自己不挨餓,周圍的人也不用挨餓。

甄文達的媽媽有壹句經常掛在嘴上的話使他永遠都不能忘,那就是“近廚得食”。媽媽說,在餐館做事的好處是肯定不會挨餓,不會挨餓就能做好多事情,全世界有許多人每天都是餓著肚子睡覺的。“近廚得食”這四個字明確了壹個自古到今都起作用的生存規則,也對甄文達後來把烹飪作為自己畢生的職業產生了決定性的作用。13歲那年甄文達離開了家,到香港的壹個餐館打工。那時他爸爸已經去世了,媽媽帶著弟弟在廣州生活。香港那家餐館的老板管吃管住,還給甄文達開支壹些零用錢。甄文達把這些錢省下來繼續讀中學。

在香港念中學的時候,校長是壹個基督教教會的成員,為人友善。甄文達在課余時間經常幫助他幹點零活,比如打掃衛生、做飯等等。時間壹長,兩個人相處得越來越好。1971年,正當中美兩國的領導人開始接觸以解凍雙邊關系的時候,校長出面擔保甄文達到了美國。甄文達回憶,他到美國的時候,壹下飛機感到又凍又餓,於是出機場以後做的第壹件事情就是去中餐館找工作。最開始是在壹家中餐館的後廚幹,後來覺得在後廚工作沒有當餐廳服務員掙得多,又去當服務員,這樣也把自己的英文慢慢練出來了。

在加州的中餐館工作壹段時間後,甄文達決定繼續深造。由於有過小時候挨餓的經歷,由於曾經下決心有機會就要多讀書,以便學習怎麽能做更多的吃的,甄文達進入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學習時選擇了食品加工與營養專業。加州大學對外國學生的收費標準比本地學生高出3-4倍,甄文達在上學的同時必須設法把自己的學費賺出來,於是他想出了教授中餐烹飪的辦法。按照當時的工資標準,甄文達在餐館幹活,每個小時可以掙到0.85美元,而教授中餐的聘任每小時可以掙18美元,經濟收益提高了20倍,何樂而不為?

打定自己開課教中餐烹飪的主意後,甄文達找到學校的有關負責人提出申請。由於甄文達那時還不是廚師,也從來沒有教過書,最初的申請被壹口回絕了。於是,甄文達向那位負責人展開了“牛皮糖攻勢”,每天壹放學就到辦公室門口等著他,軟磨硬泡了整整三個月,最後迫使對方答應試驗壹次,在本地的報紙上登壹個小小的課程廣告。如果有人來上課,就給甄文達這個機會,如果沒有人來就壹切作罷。結果,廣告壹登出來有40多個人報名,甄文達從此開始了他的烹飪教學事業。

從小到大的環境熏陶、多年積累的中餐烹飪功底、逐漸嫻熟的英語交流技巧使第壹次走上講臺的甄文達信心十足,課越上越好。好多加州大學的教授和教授太太們也來聽課了。甄文達幽默地對他們說,我早上在大學跟妳們學習,妳們晚上跟我學習;早上我聽妳們的,晚上妳們要聽我的。我祝妳們不僅好運,健康,而且事業成功,上帝保佑美國。此後,甄文達壹邊苦讀、壹邊教授烹飪課,終於在1975年拿到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食品加工碩士學位。對於美國人的學習精神,甄文達也很有感觸:美國有很多大學生,拿了碩士、博士學位後再來念烹飪專業。我們中國國內也應該有這種職業的理想,大學生也應該能從事美食行業的工作。

大學畢業後,甄文達去加拿大工作了很長時間,幫助壹個中學時代的朋友管理中餐館,結果有機會上了當地的電視臺,開設了名為《甄能煮》的電視專題欄目,通過電視向北美的廣大觀眾教授中餐烹飪。第壹次“觸電”的時候甄文達比較緊張,不知道眼睛是應該看主持人還是看攝像機的紅燈,感覺有點頭暈目眩。後來電視臺的經理在看了甄文達的烹飪演示後對他說,我們想讓妳做壹個烹飪節目,130集,壹集我給妳100塊錢。甄文達壹算,做130集節目能掙到史無前例的13000塊錢,便壹口答應下來。在加州獲得的教學經驗此時派上了大用場。甄文達給自己的節目確定了壹個富有創意的招牌性口號:“如果甄能煮,妳也能”,這個口號迅速得到觀眾的認可與歡迎,成為壹個流行的烹飪時尚品牌。在這個電視節目做到第三年的時候,電視臺給甄文達的報酬已經增加到每集400塊,這使以烹飪為樂的甄文達更加開心。

甄文達說,壹些人認為中式烹飪很神秘,他們都會被嚇倒。我想示範給他們看,中式烹飪其實可以很容易、很快捷,每壹個人都能學會,而且每壹個城市都有妳用得著的材料。《甄能煮》專題節目的編導非常欣賞甄文達的才能與輕松幽默的風度:“作為壹個電視節目制作人我總是聽到人們說要有好主意才能出好節目,比如園藝節目、裝修節目或者法式烹飪節目等。但我的回答是主持人最重要。有了好的主持人妳可以教壹些妳永遠沒法子辦的事情。馬丁(甑文達的英文名)天生擁有那些妳永遠也沒辦法教的素質。他在北美和全世界都受歡迎,因為他天生就有娛樂大眾的能力。他能讓人們笑,讓人們對他講的話感興趣。他是壹個非常獨特的人。”也許,正是甄文達對烹飪的熱愛和良好的公眾交往能力造就了《甄能煮》的奇跡――這個電視專欄節目已經在75個國家播出了1900集,歷時20年經久不衰。它獲得過艾美獎等著名獎項,成為世界知名的電視烹飪節目。

為了便於鉆研廚藝,甄文達把自己家的庭院變成了提供新鮮烹飪材料的果園和菜園。在這裏,他栽了枇杷樹、蘋果樹、梨樹、柑橘,還種植了蔥、芹菜、韭菜、薄荷、蘿蔔等。甄文達非常熱愛自己的家,認為家庭生活可以給人以修道院般的安寧,壹回到家,外面的煩惱和緊張全部消失了,他可以坐在家裏享受潺潺的流水聲和鳥鳴。甄太太是他在加州大學上學時結識的同學,壹位美籍日本裔女士,倆人育有壹對雙胞胎。甄文達非常愛孩子,他有空就參加美國廚師工會組織的“廚師愛童會”的活動,為救濟流浪兒童籌款。

在美國已經出人頭地的甄文達似乎還保持著同年輕人壹樣的創業熱情。2003年甄文達開始經營“甑能”和“亞洲感覺”這兩個連鎖餐廳,計劃在全世界推廣亞洲的美食。2004年他與張艾嘉合演電影《海南雞飯》,以52歲的年齡開始了他的電影藝術生涯。

甄文達曾經應哈佛大學的邀請去給那裏的學生們講述自己的奮鬥歷程。也許,人們從他的壹腔肺腑之言中能夠發現他成功的秘訣,體會他樂觀的處世心態:壹個人,尤其是我們從中國來美國的留學生,語言不那麽好,學問也不壹定比人強。但我覺得來自東方的亞裔學生壹定要有壹種自信心,有個自我肯定。如果妳自己沒有自信,好多事妳就不敢做。有了自信心後才有勇氣,有勇氣後才會有創意。在擇業的時候,妳要跟隨妳的本事、跟著妳自己的靈感去做事。不是爸爸媽媽或同學說哪個行業掙錢多妳就去幹哪個行業。妳要跟隨自己的心去做壹件事。如果妳喜歡音樂就去讀音樂,喜歡電影就去做電影。中國人有句話,行行出狀元。我整天對自己說,我有這樣的機會真是好開心,越做越開心。因為我覺得自己是中國人,如果人家看得起我就是看得起中國人。我希望為中國人爭光,把中國的飲食文化發揚光大。如果妳不欣賞我,也不會影響我的工作情緒,我可以壹樣做得這麽開心。我的哲學就是:如果我每天能讓壹個人微笑,令壹個人開心,那對我自己來說這天就是很有意義的壹天。

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