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旧房装修 - 室內設計有哪些歐美風格?

室內設計有哪些歐美風格?

室內設計的風格主要可以分為:傳統風格、現代風格、後現代風格、自然風格和混合風格。

第壹,傳統風格

傳統風格的室內設計是在室內布局、線條造型、色調以及家具和陳設的造型等方面吸收傳統裝飾的“形”和“神”的特點。比如吸收我國傳統木構架建築的吊頂、吊掛、麻雀替換的構圖和裝飾,明確家具的造型和風格特點。再比如對羅馬式、哥特式、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古典主義等的模仿。在西方傳統風格,如模仿歐洲英國維多利亞或法國路易風格的室內裝飾和家具風格。此外,還有日本傳統風格、印度傳統風格、伊斯蘭傳統風格、北非城堡風格等等。傳統風格往往給人以歷史延續和地域文脈的感覺,使室內環境凸顯民族文化淵源的形象特征。

第二,現代風格

現代風格源於1919成立的包豪斯學校。學校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強調突破舊傳統,創造新建築,重視功能和空間組織,註重結構構圖的形式美,造型簡潔,反對多余的裝飾,提倡合理的構圖技術,尊重材料的性能,註重材料本身的肌理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在功能布局的基礎上發展非傳統的不對稱。包豪斯學派重視實際的工藝操作,強調設計與工業生產的聯系。

包豪斯學派的創始人格羅皮烏斯對現代建築有著非常清晰的看法。他認為“美的概念隨著思想和技術的進步而變化”。建築沒有終極,只有不變。“建築表現中不能抹殺現代建築技術,建築表現中要應用前所未有的形象”。當時的傑出代表有勒·柯布西耶和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目前廣義的現代風格還可以指造型簡潔新穎、富有時代感的建築形象和室內環境。

第三,後現代風格

後現代主義壹詞最早出現在西班牙作家德·阿尼斯(1934)的《西班牙和西班牙語詩選》壹書中,用來形容現代主義內部的反叛,尤其是現代主義的反叛心理,即後現代風格。20世紀50年代,隨著所謂現代主義的衰落,後現代主義文化思潮在美國逐漸形成。受20世紀60年代流行藝術的影響,後現代風格批判了現代風格中純粹的理性主義傾向。後現代風格強調建築和室內裝飾要有歷史延續性,但不拘泥於傳統的邏輯思維模式,在造型手法上探索創新,註重人情,往往在室內設置誇張、變形的柱子和破拱門,或以新的方式組合古典構件的抽象形式。即運用非傳統的混合、疊加、錯位、裂變以及符號和隱喻,創造出感性與理性相結合、傳統與現代相融合、大眾與專家相交融的建築形象和室內環境。後現代風格不能只通過我們看到的視覺形象來評價,需要通過形象從設計思路來分析。後現代風格的代表人物有P·約翰遜、R·文丘裏和M·格雷夫斯。

第四,自然風格

自然風格主張“回歸自然”,從審美上倡導和結合自然,使人們在當今高科技、高節奏的社會生活中達到生理和心理的平衡。所以在室內使用木材、織物、石材等天然材料,展現材料的質感,清新淡雅。此外,由於其目的和手法的相似性,田園風格也可歸為自然風格。田園風格力求在室內環境中表現出無憂無慮、舒適自然的田園生活情趣,常用天然木、石、藤、竹等材質的簡約質感。巧妙設置室內綠化,營造自然、素雅的氛圍。

此外,壹些英國希靈頓市政中心和耶魯大學教師俱樂部,在20世紀70年代反對同樣的國際風格,用木板和飾面磚砌墻,傳統的地方門窗和坡屋頂,稱之為“地方風格”或“地方風格”,也稱為“灰派”。

五、混合風格

近年來,建築設計和室內設計總體上是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室內布置也有現代實用的特色,吸收傳統特色,在裝飾和陳設上融合古今中西,如傳統的屏風、陳設、茶幾,配以現代的墻面和門窗裝飾,新的沙發;歐洲古典的玻璃燈具和墻面裝飾,有傳統的東方家具和埃及的陳設、素描等等。混搭風格雖然在設計上不拘壹格,使用了多種風格,但在設計上依然獨樹壹幟,造型、色彩、材質的整體構圖和視覺效果都經過了徹底的推敲。

室內設計的流派

流派,這裏指的是室內設計的藝術流派。從現代室內設計的藝術特征分析,也有很多流派,主要包括:高科技、明亮、白色、新洛可可、超現實主義、解構主義和裝飾藝術。

壹、高科技或稱重技術。

高新技術或稱重技術派突出當代工業技術的成就,在建築形態和室內環境的設計上炫耀,崇尚“機械美”,將梁板、網架等結構構件和風管、電纜等各種設備、管道暴露在室內,強調技術和時代感。高科技學校的典型例子有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香港中國銀行等。

第二,光明會

明派,又稱銀派,在室內設計中以新材料和現代加工技術的精準明亮效果為傲,室內多采用鏡面和平曲面玻璃、不銹鋼、拋光花崗巖、大理石等作為裝飾材料。在室內環境照明方面,經常使用折射、折射等新型光源和燈具,在金屬和鏡面材料的對比下,形成炫目的室內環境。

第三,白人學校

白派的室內樸實無華,室內界面和家具往往以白色為主,簡潔明了,如美國建築師R·邁耶設計的史密斯公館及其室內。R Meyer的白色派室內不僅僅是簡化裝修,選擇白色表面處理,還有更深的概念內涵。設計師在設計室內環境時,綜合考慮室內活動的人群和透過門窗看到的不斷變化的室外景色。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室內環境只是活動場所的壹個“背景”,所以他們在裝飾造型和色彩運用上不做過多渲染。

第四,新洛可可派

洛可可最初是18世紀盛行於歐洲宮廷的壹種建築裝飾風格,以精致、輕盈、繁復的雕刻為特征。新洛可可繼承了洛可可繁復的裝飾特征,但裝飾造型的“載體”和加工工藝使用了現代新型裝飾材料和現代科技手段,因而具有華麗而略帶浪漫的裝飾氛圍,在傳統中仍有時代氣息。

動詞 (verb的縮寫)德斯太爾抽象畫派

風格派(De stijl)始於20世紀20年代的荷蘭,以畫家P·蒙德裏安(P mondriaan)為代表的藝術流派強調“純粹造型的表達”,“將藝術從傳統和個性崇拜的束縛中解放出來”。De stijl認為“對生存環境的抽象是對人的生活的壹種現實”。他們經常用幾何形狀和紅、黃、藍三原色做室內裝飾和家具,有時也用黑、灰、白三種顏色。De stijl的內飾,無論是色彩還是造型,都有著非常鮮明的特點和個性。建築與室內往往以幾何塊體為基礎,建築的室內外空間與內部空間、外部空間融為壹體,以屋頂、墻面的凹凸和強烈的色彩來強調塊體。

第六,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追求所謂的超越現實的藝術效果,經常用異常的空間組織、流動的弧線的曲面或界面、強烈的色彩、變幻莫測的光影、奇特的家具和設備,有時還會用現代的繪畫或雕塑來烘托超現實的室內環境。超現實的室內環境更適合壹些對視覺形象有特殊要求的室內空間進行展示或娛樂。

七、解構主義。

解構主義是法國哲學家J·德裏達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壹個哲學概念。它是對本世紀初盛行於歐美的結構主義和理論傳統的質疑和批判。建築和室內設計中的解構主義對傳統的古典主義和構圖法則持否定態度,強調不受歷史文化和傳統理性的束縛。是壹個看似瓦解結構,突破傳統構圖形式,使用廣泛材料的流派。

八、裝飾藝術還是裝飾藝術。

裝飾藝術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在法國巴黎舉行的壹次裝飾藝術和現代工業的國際博覽會,後來傳播到美國等地,比如美國早期建造的壹些摩天大樓。裝飾藝術擅長運用多層次的幾何線條和圖案,重點關註建築的門窗腳、飛檐、腰線和頂角線。上海早年修建的老錦江飯店和和平飯店的內外裝飾,都是裝飾藝術手法。近年來,壹些酒店和大型商場的內部往往在現代風格的基礎上裝飾上裝飾藝術風格的圖案和花紋,既有時代氣息,又有建築文化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