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發展全域旅遊的現實意義與必要性有哪些?

發展全域旅遊的現實意義與必要性有哪些?

我國發展旅遊業的意義

仔細研究發現,在當今的世界經濟地圖上,那些具有國際或區域競爭優勢的產業,大多是集聚於某些特定區域而發展起來。如在美國,汽車產業主要集中於密歇根的底特律;在德國,鋼鐵生產主要集中於多特蒙特、埃森和杜塞爾多夫;在我國,海寧的皮革、東莞虎門的服裝、溫州柳市鎮的低壓電器等等。理論界把這種集聚於某些特定區域,依托比較穩定的分工協作,形成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產業集聚空間稱為產業集聚。當然,產業集聚的這種經濟現象不只限於制造業領域,在服務業中也同樣存在。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服務業也是最大的產業的旅遊業,也不例外同樣也存在著顯著的產業集聚現象。

壹、旅遊業產業集聚

產業集聚是當今產業組織發展的重要特征之壹。美國哈佛大學的波特教授在對10個工業化國家的考察中發現,壹國有競爭力的產業具有明顯的產業集聚特征。波特指出,產業集聚是提高產業競爭力的基本因素。並認為在全球經濟壹體化過程中,壹個國家或地區的國際競爭力,關鍵取決於其產業集聚的競爭力。國外學者Donald (2004)等人根據波特的產業集聚理論從產業鏈和提高競爭優勢的角度來界定旅遊產業集聚,提出了“旅遊競爭集聚”的概念(見圖1),他們認為:旅遊集聚是由有效的旅遊供應鏈組織起來的壹系列旅遊活動和旅遊服務,其目的是旅遊目的地所有單位協同作用以便提高目的地的競爭力。

二、我國旅遊業產業集聚的現狀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的旅遊業的發展非常的迅速,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中國旅遊業在未來幾年到十幾年的發展目標,就是向世界旅遊強國邁進,達到和超過現在壹流世界旅遊強國的發展水平。建設世界旅遊強國是中國旅遊業發展歷史上的新轉折期。在這壹轉折期中國的旅遊業要想實現對旅遊資源的有效整合,提升旅遊業的競爭力,促進其產業集聚式發展是其必然選擇的發展戰略。

目前我國的旅遊業的產業集聚已經初現端倪。被譽為拉動中國經濟起飛的“三駕馬車”蘇滬杭、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國內城市群落已經開始了壹輪全新的合縱連橫,以建立超級都市圈的方式提升區域競爭力。與之相對應,活躍在三大都市經濟圈內的熱點產業旅遊業,也積極表現著不同程度的壹體化發展態勢,並逐漸打破行政區劃的界限,向構建大都市旅遊圈的目標迅速跟進。蘇滬杭長三角旅遊協作區以上海市為龍頭,依靠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勢和完善的城市旅遊集散功能,率先實現了連橫資源的重新整合和區域旅遊功能要素的配套,壹躍成為中國旅遊業最大的經濟產出地。自2003年1月至2004年7月,面積僅占中國1%的長三角地區接待海外旅遊者600多萬人次,占全國的16.53%;旅遊創匯40億美元,占全國的19.68%;接待國內旅遊者2億4千多萬人次,占全國的27.66%。廣東省則利用珠三角的城市集群品牌優勢和港澳市場的輻射作用,也爭先做“大旅遊” 的文章,同樣獲得了1260.83億元的豐厚回報,表現了不可替代的大區域旅遊的優勢。目前,泛三角旅遊區域旅遊也逐步形成,旅遊業將會在更大區域和更多企業間集聚。與此同時,壹個以京津兩大巨型城市為“雙核”,以河北省的11個城市為衛星環繞的大北京旅遊圈正在加速形成。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大旅遊圈將形成 “三足鼎立”之勢。

但是由於我國目前正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舊的體制在壹些領域還在繼續發揮作用,旅遊的綜合經濟就同原來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行政區域管理、行業管理的條塊分割、自成體系分割發生了矛盾。這種矛盾阻礙了旅遊業的行業集聚的形成。所以雖然我國旅遊業的產業集聚化非常的迅速,並獲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但是真正意義上的產業集聚並未最終形成。

三、提高我國旅遊業產業集聚的對策

(壹)制定區域旅遊市場開發專項規劃,促進區域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旅遊發展,規劃先行。旅遊發展需要有壹個整體的發展思路作為指導,即需要編制壹個跨越行政區劃的區域旅遊規劃,對於區域內旅遊發展的方向和目標進行統籌安排。旅遊發展規劃的編制和實施能夠有效整合區域旅遊經濟資源,形成區域旅遊特色,並促進區域內部有序發展、避免出現內部競爭的混亂局面。編制規劃時應立意高遠,站在國內、國際旅遊市場競爭的角度,以提升區域旅遊產業競爭力為導向,通過大思維、大手筆、大創意為旅遊的發展描繪出壹幅宏偉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