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徽州歷史

徽州歷史

蘇軾與惠州西湖

幾乎每個土生土長的惠州人都會說幾句惠州的“東坡宮”。要說蘇軾對惠州西湖的影響,研究最多的是民進惠州市委原主席梁大河先生。梁先生總結了蘇軾對徽州西湖的五大影響:

蘇軾喜歡遊覽西湖。東坡到了惠州不久,就被幽深、蜿蜒、美麗的西湖傾倒了。他不僅經常在白天拜訪,還經常在晚上拜訪,甚至通宵拜訪。他說:“晚上可以爬合江塔,或者帶著客人遊覽胡風湖(這裏是徽州的西湖),進七禪寺,敲羅浮道院,登逍遙殿,抓到天亮就回家。”即使被貶到海南,他仍然記得西湖。他曾說,“到老年,和葉紫壹起享受壹次悠閑的旅行。日暮,因西山羅浮道院敲,已是二鼓。我留在西塘。”

蘇軾最早的稱謂是徽州西湖。東坡在少生二年(1095)九月寫了五首江月詩。這首詩不僅描述了涼爽的天氣和明亮的月亮下的西湖美景,還有壹句著名的句子:“當月亮在小山上升起時,玉塔躺在淡淡的藍色中”。因此,有人說,“這是胡慧景觀的開始。”

蘇軾曾經為徽州修過壹座堤橋。為了解決西湖兩岸的交通,東坡提議在西村和西山之間修築堤橋。他帶頭“扶犀帶”,動員妹夫石捐“千金錢以助”。這個項目由七禪寺的西固和尚主持。先是在河的兩岸修建,然後用“堅如磐石”的石鹽木在河堤上建橋,取名西新橋。少生三年(1096)六月,堤橋完工。東坡寫了壹首描寫建造過程的詩,也與民同慶:“父老歡喜,壺空。”三天不能喝酒,就把西村的雞全殺光。“後人為了紀念東坡的功績,將其命名為蘇公堤,簡稱蘇堤。於是,便產生了西湖八景之壹的“蘇堤戲月”。可以說,蘇軾幫助修建堤橋,為西湖增添了不少魅力。

蘇軾首先稱胡風為西湖。邵聖二年(1095)九月,東坡在《贈檀秀》壹詩中首次稱胡風為西湖。南宋以後,人們逐漸稱胡風為西湖。因此,明代早期編輯《東坡於慧集》的大學者張選在《徽州西湖歌》中寫道:“徽州西湖嶺之東,亦名東坡公”。

西湖更出名的是蘇軾。據《徽州西湖誌》記載,歷代與徽州有密切關系的文化名人有400多位。其中,當過宰相的政治家有陳耀佐、劉正、文天祥等,著名藝術家有李商隱、楊萬裏、劉克莊、黃遵憲、邱等。但他們對惠州西湖的影響,是無法和蘇東坡相比的。清代返善學者黃安瀾在《西湖蘇集》壹書中說得好:“西湖山水之美,借東坡之題,愈盛。”

珍貴字畫回歸東坡紀念館

東坡紀念館展示了最新的徽州蘇稽三維模型,用大量的資料展示了東坡在徽州期間的活動及其對後世的巨大影響。兩個博物館裏有100多件與蘇東坡有關的展品。

特別值得壹提的是,在徽州文化工作者的努力下,1095年徽州制作的蘇軾水墨畫《朱墨龍卷》在流亡海外近百年後終於在美國浮出水面。幾經周折,由電腦按原尺寸復制的《朱墨長卷》終於回到了畫作的誕生地,並擺放了壹個進度櫃與觀眾見面。

蘇東坡有很多藝術成就。其畫引領北宋風尚,被視為“文人畫”的理論奠基人和傑出實踐者。據史書記載,蘇軾在徽州期間還畫了許多水墨畫,羅浮山道士鄧壽安畫的水墨畫《朱墨長卷》就是其中之壹。遺憾的是,這些畫已經完全失傳了,徽州壹個人也沒有了。據惠州博物館館長袁介紹,不久前,惠州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外文資料中發現了壹幅長卷,與蘇東坡的作品極為相似,遂得其所寶。經過多次考證,最終確認這幅《朱墨長卷》是蘇軾在徽州的作品。他們用電腦復制了原畫的大小,長2米,高0.6米,在國內首次完整再現了《朱墨長卷》。

壹些被流放到外地的蘇東坡在徽州的作品,也被發現10多,被臨摹後首次在博物館展出。除了《朱墨長卷》之外,流散在德的書法詩《歸Xi詞》原件也被放置在東坡紀念館。

“知我者,只面向雲。”

正如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所說,大家都知道蘇東坡在徽州的生活與王朝雲的愛情有關。

王朝雲出生在錢塘(今浙江杭州)。因為家境貧寒,她從小就成為了壹名藝妓,卻有著清新淡雅的氣質。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蘇軾被貶為杭將軍。壹次偶然的機會,蘇軾在壹次宴會上看到王朝雲翩翩起舞,被朝雲的氣質所打動,便娶她為妻,準備寵溺她。蘇軾有句著名的詩“湖上飲楚青雨”:“水明艷陽,山色空?雨是奇怪的;要拿西湖比西湖,穿得又厚又輕總是合適的。”這首詩明明描寫的是西湖的美景,其實卻凝聚了蘇東坡初遇朝雲的情懷。蘇東坡在杭州生活了四年,之後輾轉密州、徐州、湖州。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為副使。這期間,晁雲壹直陪伴在蘇東坡身邊,和他壹起過著漂泊的生活,成為他苦難中最大的精神慰藉。蘇東坡性情豪爽,並無才氣。他經常在詩中談論政治觀點,因得罪當朝權貴而數次被貶。蘇東坡的妻妾中,朝雲是最善解人意的。有壹次,蘇東坡指著自己的腹部問妃子:“妳們有人知道我這裏有什麽嗎?”壹個回答說,“文章。”另壹個回答:“知識。”蘇東坡頻頻搖頭。這時,朝雲笑著回答:“妳的肚子不合適。”蘇東坡聽了,稱贊道:“認識我的,只有晁雲。”

晁雲三十出頭隨蘇軾到徽州,而蘇東坡已年近六旬。眼看主子沒有東山再起的希望,蘇軾身邊的侍從妃嬪紛紛離去。只有朝雲始終如壹,跟隨蘇東坡長途跋涉,翻山越嶺,到達徽州。蘇軾很感動。他到徽州不久,就為朝雲寫了壹首詩:“不似楊誌離別幸福,恰似同德陪淩源;阿奴羅秀與舊不同,沒有總解禪的女維摩。絡藥爐新作,舞衫歌板舊婚;丹程將我驅離三山,而不在巫山為仙。”這首詩還有序:“我家有幾個妃子。四五年間相繼辭官,因讀樂天詩而獨遷南方。”在白居易年老體弱的時候,深受白居易寵愛的美麗妃子蘇凡悄悄溜走了,白居易寫下了壹首“春回有範子壹會兒”的詩。晁雲和蘇凡都是舞妓,但她們的氣質卻截然不同。朝雲的踏實讓老蘇軾感到安慰。

沒想到的是,造化弄人。這樣壹個善解人意的少婦,並沒有陪伴老蘇軾走過壹生,而是在蘇軾之前離開了這個世界。少生二年七月五日,朝雲突然得了瘟疫,死了。朝雲是壹個虔誠的佛教徒。臨死前,她握著蘇東坡的手,念著《金剛經》裏的預言:“萬物各有其道,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意思是:“世間萬物皆有定數。人生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閃電,壹眨眼就永遠消失了,不必太在意。”這句話既是朝雲對禪宗的透徹理解,也暗示了她對東坡臨終時的無盡牽掛。

8月3日,蘇東坡按照朝雲的遺願,將她安葬在惠州西湖孤山南麓齊禪寺大聖塔下的松林裏。朝雲的安息之地是壹個僻靜的地方。黃昏時分,可以聽到陣陣松濤聲和禪寺的鐘聲。附近寺廟的僧人集資在墓上建了壹個亭子,就是紀念朝雲的“劉茹亭”。亭柱上鐫刻著壹副蘇東坡親筆寫的對聯:“格格不入,唯朝雲知我;壹個人彈著老調,每次下雨都想妳。“這幅亭子對聯既反映了蘇東坡對自己坎坷壹生的感嘆,也包含了他對壹個紅顏知己的無限深情。這幅對聯在漫長的歲月中已經損壞了。現存的朝雲墓和劉茹亭是清代易炳壽任徽州知府時重建的。亭欄石對聯是陳偉寫的:“妳從南海來,將柳絮飛經藥竈;去了東坡後,夜光仙塔,壹亭湖,壹枝寒梅。“對聯的形象真實地概括了東坡和朝雲那些年的生活,也反映了朝雲墓千百年來帶給後人的冷清悲涼之感。

劉茹亭是為了紀念蘇軾的妃子王朝雲而建的。亭柱上鐫刻著壹副蘇東坡親筆寫的對聯:“格格不入,唯朝雲知我;壹個人彈著老調,每次下雨都想妳。"

來自/html/荀子/Shuhuaqutan/2006-7/27/2006 _ 07 _ 27 _ 0641010475192690 _ 067271824 2065438+

蘇東坡被貶徽州的日子

發布日期:2004-11-25 15:43訪問次數:1602發布者:劉寅居士。

作者深圳商報

2004-09-08 15:04

蘇軾作為壹個無權無勢的純文人,

但它對壹個城市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北宋文化大家蘇軾,在宋哲宗紹盛年間被貶至徽州。雖然事業陷入絕境,連生計都成了問題,但此時的蘇軾依然眷戀著徽州的山山水水,流連於鵝城的清風明月,品嘗著嶺南四季的果實,以壹如既往的樂觀精神享受著人生的酸甜苦辣。

蘇軾在徽州的四年,寫了160首詩,數十篇散文。他的詩歌頌了惠州的風景,使惠州名揚天下。他在徽州傳播文明,傳播教育,後來數百名學者、文學家匯聚壹堂,辦書院,興科舉,使徽州人才輩出。就像清代著名詩人蔣說的,“壹去,天下不敢往徽州。”又叫“破渡難,文明傳。”蘇軾作為壹個無權無勢的純文人,在貶謫期間對壹座城市產生如此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多見。蘇軾作為壹個無權無勢的純文人,

但它對壹個城市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北宋文化大家蘇軾,宋哲宗紹盛年間被貶徽州。雖然事業陷入絕境,連生計都成了問題,但此時的蘇軾依然眷戀著徽州的山山水水,流連於鵝城的清風明月,品嘗著嶺南四季的果實,以壹如既往的樂觀精神享受著人生的酸甜苦辣。

蘇軾在徽州的四年,寫了160首詩,數十篇散文。他的詩歌頌了惠州的風景,使惠州名揚天下。他在徽州傳播文明,傳播教育,後來數百名學者、文學家匯聚壹堂,辦書院,興科舉,使徽州人才輩出。就像清代著名詩人蔣說的,“壹去,天下不敢往徽州。”又叫“破渡難,文明傳。”蘇軾作為壹個無權無勢的純文人,在貶謫期間對壹座城市產生如此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多見。

蘇軾貶謫與程

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九月,18歲的宋哲宗執掌大權,開始重新推行其父宋輔宗申倡導的新法。權力中心轉移到新法家,他們嚴厲迫害舊法家。少生元年(1094),張盾、蔡京等人以“輕侮初朝”為名,將時年59歲的蘇軾貶為潁州(今廣東英德縣)刺史。六月,蘇軾還在去潁州的路上,第二次被貶,被安置在徽州,任寧遠軍副使。同年10月2日,蘇軾帶著妃子王朝雲和三子蘇果,經過半年的長途跋涉,到達徽州,直到少生四年(1097)四月十九日離開。* * *在惠州度過了四年940多個日日夜夜。

為什麽把蘇軾貶到徽州?這要先說說蘇軾的堂弟程。程既是蘇軾的表妹,又是蘇軾的妹夫。蘇軾的妹妹八娘,自幼讀詩書,擅長詩詞寫作。16歲時,她嫁給了她的表妹程。但八娘嫁到程家後,公婆壹直不喜歡她,經常虐待她。第二次,八娘生了兒子,生了重病,程家卻不為她治病。她的父母不得不帶她回娘家治療。病情壹好轉,公婆就找她的茬,責怪八娘不孝順媳婦,搶走了她的寶貝,讓八娘傷心欲絕,舊病復發,懷恨在心而死。蘇軾的父親與程家斷絕了關系,兩家從此成了仇人。

邵聖元年間,程正在搞廣南東路刑律(掌管下屬各州的司法、監獄、監察),當局希望借程之手除掉政敵蘇軾。當他第壹次來到徽州時,蘇軾真的很擔心程等著報復。但想到兩家人已經42年沒有音訊,似乎是時候結束這件事了。他讓壹個同鄉給程捎了壹封信,表達了和解之意。信中還說:我最近得到了壹個很好的釀酒配方,釀出的酒色香味俱佳。我不知道我表哥什麽時候來,我肯定會提前釀好這個酒來接待。程也想借此機會了結前代留下的恩怨,於是來到徽州看望蘇軾。兩人壹見如故,了結42年的恩怨。

蘇東坡利用他與程的良好關系,為人民做了許多好事。例如,當他看到徽州守軍“營房眾多”,且大多“散落在大街小巷”時,就致信舒城付正,建議他修建300間瓦房作為營房,較好地解決了困擾徽州人的問題。少生二年,徽州糧食大豐收,米價暴跌。政府要的是錢而不是大米,農民低價出售比往年多壹倍的糧食來收稅。蘇軾得知這壹情況後,給程寫了壹封長信,指出這無異於敲詐農民。他希望成能盡快與有關官員商討,讓他“做人民喜歡的事,付少量的錢”。這個問題很快就圓滿解決了,惠及了惠州和廣南東路10多個州的農民。

蘇軾的徽州生活

北宋時期的徽州,經濟文化遠落後於中原,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然而,壹如既往樂觀開朗的蘇軾卻津津有味地過著尷尬的生活。在蘇軾心中,清風明月都是珍寶。也許人們會把這當成壹個文人筆下的浪漫筆觸,但其實他的真實生活就是這樣,源於東坡骨子裏的開朗樂觀。"壹個正直的人是開放的和泰然自若的,惡棍經常是悲傷的."也許正是因為他寬廣的胸懷,蘇軾才能在各種壓力和迫害下,真正做到永遠做壹個樂觀主義者。

在徽州時,蘇軾與陶淵明壹起寫詩,呼應陶淵明的每壹首詩。黃庭堅當時在貴州。聽到這些事情後,他還寫了壹首詩作為回應:“子瞻去了嶺南,被殺了也要殺。在徽州飽餐壹頓,品壹首精致深刻的詩。彭澤謙載人,子望百代。產地不同,風味相似。”這意味著蘇東坡被貶到嶺南,但朝中的人可能還是會殺他,而東坡卻過著清淡的生活,吃著徽菜,寫著陶淵明的詩。表面上看,蘇東坡和陶淵明的時代差異很大,但可敬的風格卻很相似。黃庭堅作為蘇軾的摯友和弟子,對蘇軾在徽州所作的《河套詩》做了最準確的註腳。

東坡曾住在徽州的嘉祐寺。壹天,在宋風館附近散步時,我感到筋疲力盡,想在樹林裏休息壹下。然而,我看到宋風館的屋檐在樹林裏還很遠,我想:我怎麽才能到達那裏呢?後來轉念壹想,我恍然大悟,“為什麽不能在這裏休息呢?”突然,我頓悟了,就像壹條魚掉進了魚餌裏,突然我解脫了。

少生二年秋,朝廷赦免了群臣,但元佑的官吏沒有赦免,東坡聞訊不肯北歸。此外,庇護蘇軾的程被朝廷召回,東坡面臨著被逐出當時居住的合江樓的窘境。他不得不未雨綢繆,為後面的路做準備。於是在少生三年(1096)春天,蘇軾在徽州水東白鶴峰買了幾畝地,打算死在徽州。新居20多處,包括“思無邪”、“德有鄰堂”等。蘇軾還挖了壹口深達4尺的井,供自己和鄰居飲用。然而,剛搬進來兩個月,他就被貶出中國,去了海南儋州。關於被貶海南,有壹種說法。蘇軾在徽州寫下《豎筆》壹詩,以“報春先生眠之美,道士敲五更鐘”為題,描寫他在春風的酣睡。宰輔張盾看到那兩首詩時說:“原來蘇東坡過得這麽舒服!”於是新的降級令下達了。但是,被放逐海外依然不能打敗東坡的樂觀。當他想結束島上生活的時候,他還是用壹首詩總結道:“不恨南九死壹生,終其壹生。”當然,這是後話。

惠州蘇東坡遺址

時至今日,徽州仍有許多蘇軾的遺物。比如蘇東坡資助的蘇堤和東西新橋;孤山上有蘇東坡的妃子王朝雲之墓和劉茹亭。有蘇東坡居住的合江樓、嘉佑寺遺址;有東坡故居,建於白鶴峰,以死為目的。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在孤山上修建了“東坡紀念館”,收集了100多件與蘇東坡有關的文物,並修建了壹座雄偉的東坡塑像。

我來重點說說蘇堤。蘇堤的前身叫“長橋”。由於長橋“屢遭破壞”,給兩岸交通帶來不便,於是蘇軾提出築堤架橋,自己“扶犀帶”,還動員妹夫石捐“千足金錢”。該項目由“齊禪寺西固和尚”主持。先是建在河的兩岸,然後用“堅如磐石”的石鹽木建橋,取名西新橋。堤橋建成後,東坡寫了壹首詩描述修建過程,還與民同慶:“長輩歡聚,壺空。”三天不能喝酒,就把西村的雞全殺了。後人為了紀念蘇軾,將其命名為“蘇公堤”,簡稱“蘇堤”。

關於蘇堤還有壹個傳說:晁雲死後,蘇東坡每晚夢見晁雲來侍候他,給年幼的兒子餵奶。蘇軾見衣服總是濕濕的,就問為什麽。朝雲答道:“是每晚渡湖回家造成的。”蘇東坡壹覺醒來不忍,便在湖中築起湖堤,好讓自己能在雲裏做夢。這就是“蘇堤”。築堤的那壹天,我夢見那天晚上來謝浮雲,聲音和臉色都和以前壹樣好。這個傳說與事實完全不符。證據有二:壹、蘇堤於少生三年(1096)六月完工,朝雲同年七月去世;其次,朝雲在黃州只生了壹個兒子,還沒到壹周歲就夭折了。這個傳說既宣揚迷信,又貶低了坡公主動築堤造橋的意義。

1958加寬加固工程後,蘇堤由6米加寬至11米。1983西新橋作為蘇堤的壹部分,也進行了修復。橋身用混凝土和花崗巖改建,橋長由30米增加到33.1米,增加了1米高的橋欄桿。橋下還有五個洞,遊艇可以自由進出。

徽州的其他景點,即使不是蘇軾的遺跡,也大多與蘇軾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如《劉丹點翠》中劉丹亭的木刻對聯“點歌清涼,呼吸湖光,飲山青;天地有義,丹心照史。”第壹部分是東坡詩集,描寫點翠洲的美景;“玉塔淡藍”出自東坡詩“多壹山吐明月,玉塔淡藍”。《飛鵝觀光勝》中飛鵝公園的巨型“鵝”也是按照蘇東坡的墨跡雕刻的。

蘇軾在徽州期間,壹直居住在徽州城內。不過他也去湯泉和羅浮山拜訪過幾次朋友和遊客。在湯泉,蘇東坡寫下名句“湯泉吐焰鏡,白水隨雨飛”“永別壹角觸,洗去心中九朵雲”。目前在九龍潭瀑布右側的石壁上,有蘇東坡的詩《洗盡心中九雲夢》和另壹幅題詞《出山不濁》。至於羅浮山,關於蘇東坡的傳聞很多,真假難辨。然而在900年前就已經流行了。“羅浮山四時春,橘楊梅新。經考證,“壹日三百荔枝,不惜長大為嶺南人”這首詩,確是蘇軾在羅浮山梅花亭所作。後人為了紀念蘇軾,在徐沖廟右側東坡山房舊址建了壹座東坡閣。

蘇軾在徽州的部分詩作

Bu運算符

彎彎的勾月掛在稀疏的梧桐樹上;夜深人靜時,水鐘的水壹直在滴。誰看了獨舞,仿佛天空中大雁般的身影。在夜裏,它突然變得害怕,突然飛起來,又頻繁地回來,但總是沒有人理解它無限的內心感受。拾盡寒枝不肯活,烏江楓葉落。

遊博羅季翔寺

在蛙魚鎮住了兩年,喜歡看早上的麥吐。東風搖曳,綠意婆娑,第壹天明黃。汪汪春泥齊膝,秋谷初長。誰說萬裏沒有朋友?看到這兩位美女,我欣喜若狂。三山屏持小僧院,壹股雷翻松涼。有必要為砂漿研磨提供水,並增加具有相地脈的堤壩。下雨下雪看面,隱約聞到麩皮的味道。當妳啜飲白雲時,妳會嘗到芬芳的十字架。不僅僅是推薦古香古色,而是要做的真的壹流那首詩笑到滿堂就絕對下來了,秀才說菜真好吃。

江月詩五首(上)

山壹吐月,玉塔臥青天。就像金庸門外的西湖。冰輪寬過海,香霧入樓。別打了,別打了。給我壹杯殘渣。

來自/lfj_news_show.php?id=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