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基隆山旅遊景點介紹 基隆山旅遊景點介紹詞

基隆山旅遊景點介紹 基隆山旅遊景點介紹詞

馬鞍山和縣雞籠山景區介紹及防疫要求

根據查詢得知以下三點。

1、馬鞍山景區介紹,山湖公園、褒禪山景區、濮塘風景名勝區、淩雲山、香泉溫泉、雞籠山、和縣陋室公園、太湖山國家森林公園等。雞籠山半月湖風景區,位於馬鞍山和縣善厚鎮,是國家4A級風景區。

2、雞籠山海拔240多米,山上有三和壇、三清殿、南天門、溶巖洞,鳳林禪寺等景點。半月湖位於雞籠山西北麓,三面環山,中心有壹小島,面積1088畝,因形似半月故名半月湖。如今這裏已經建設環湖大道,周邊有四季花海、農耕樂園、西曹美麗鄉村等景點。

3、防疫要求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和上級有關要求,全市A級旅遊景區將嚴格按照“限量、預約、錯峰”的要求,做好流量管理,強化防範措施,所有進入A級旅遊景區的遊客均需進行實名制預約、戴口罩、掃安康碼、測體溫,核驗遊客安康碼、行程碼,查驗72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符合要求的方可進入。

基隆的介紹

基隆

基隆市位於臺灣島最北部,是壹個港口都市。轄7個區、7個附屬島嶼,總面積132.76平方公裏。

基隆古名雞籠,壹說因基隆山象雞籠形狀而得名,又壹說認為該地以前為高山族凱達喀蘭人住地,“雞籠”是“凱達喀蘭”的閩南方言譯音。明末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張燮著的《東西洋考》裏,就有雞籠社、雞籠港、雞籠城、大雞籠街等記載。表光緒元年(1875年)設基隆廳時,才把雞籠改為基隆,其含意是“基地昌隆”。

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雞籠,1642年被荷蘭殖民者所取代,1667年才被鄭經(鄭成功之子)率部趕走。日本入侵時期(1895年至1945年),設基隆郡基隆街,後來升格為市,1945年臺灣光復中國政府接管後,成為省轄市。現轄仁愛、信義、中正、中山、安樂、暖山、七堵等7個區。

市境東、西、南三面環山,但山勢不高,多在250公尺以下,北面為港灣,入口處有和平島和桶盤嶼橫扼門戶,成天然防波堤。氣候濕潤溫和,雨期長,雨量多,人們把基隆市稱為“雨都”或“雨港”。溫帶海洋氣候很顯著,年平均氣溫21℃,最高為8月,平均28℃,最低為1月,平均15℃。

基隆有街市始於1723年,1851年開始與外國通商,1860年天津條約簽訂後,正式辟為商埠。1887年建築基隆至臺北鐵路,1891年通車。1889年建成第壹座碼頭,日本侵占臺灣後大舉築港,分四期於1935年完成,成為現代化商港,現有39個深水泊位,可停靠3萬噸級輪船。1945年光復後,增建了仙洞的貨櫃碼頭和特種貨物碼頭,以及八鬥子漁港。現在基隆港是僅次於高雄港的第二大港。每年進、出港船各約5000多艘,貨物吞吐量約8000萬噸。基隆漁港是臺灣重要漁業基地,年漁產量約占全臺灣漁產量的五分之壹。基隆市在日本入侵時被劃為要塞區,現為臺灣當局的海軍基地。

基隆市的重要工業主要有采煤和造船。基隆港口在臺灣經濟建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於市區三面環山,平地狹窄,其發展受到壹定的限制。

主要遊覽地有觀海亭、慈航寺、佛都圖書館和全身乳白、頗為壯觀音菩薩像。有靈泉寺,建於1889年,為基隆最古、最大佛寺,有33尊觀音石像排立。有社寮島蕃字洞和千疊敷海蝕奇觀,此外,還有海門天險、清代炮臺遺址,以及“仙洞聽潮”、萬人堆、獅球嶺炮臺,暖暖水源地等旅遊勝地。

基隆廟口小吃是指位於奠濟宮附近仁三路和愛四路的小吃攤,約成“L”形,總長約4、5百公尺的區域,聚集不下300多個攤位,經過數十年的演變,這裏的攤位不僅按順序編了號,連招牌都整齊劃壹,各式小吃種類繁多,各家皆以獨創口味招攬顧客,口碑遠播,致使基隆廟口小吃名聞全省。

奠濟宮建於清風吹清同治12年(1873年),乃漳州籍先民為紀念來此開墾的先祖而建,香火鼎盛,但自從小吃攤聲名大噪後,已有油煙蓋過香火之勢;然於大啖美食之余,別忘到奠濟宮細細鑒賞這座百年廟宇,壹窺先民精致的雕琢藝術。

廟口小吃以仁三路的攤位歷史較久,有很多是日據時代就流傳下來的,***聚集了70多家小吃攤,皆有固定的攤位 整齊的招牌,自白天就開始營業;著名的小吃有獨樹壹幟的蝦仁羹、天婦羅、泡泡冰、豆簽羹和三明治等,都讓人垂涎不已。

興起較晚的愛四路則被規劃為流動攤位區,但每攤位置固定,較具代表性的攤位有八寶冬粉、奶油螃蟹、原汗豬腳大王、紅燒鰻羹,以及全家福的甜酒釀和元宵;後半段攤位則以服飾、鞋子、玩具、日用品為主,而與仁壹路交接處,也有幾攤老字號的小吃,此路段於下午4點半左右才開始營業。夜市白天時可通行汽、機車,下午5點開始管制,成為行人徒步區,因此遊客最好在傍晚前來,最能感受廟口夜市的魅力。

天婦羅

地址:仁三路16號攤位

營業時間:1100~2100

天婦羅是壹種日本食物,意指“炸的東西”,其實就是甜不辣,也是基隆廟口最負盛名的小吃之壹。廟口賣天婦羅的攤子有好幾家,其中以編號16號的攤子最為老牌,且味美料好。每家皆采現做現炸,以魚漿加上面粉、太白粉,再以糖、鹽調味,用機器攪勻後,再用手捏制成形丟進油鍋,配上甜醬、小黃瓜,既是壹份香酥可口的美食。

豆簽_

地址:仁三路26號攤位

營業時間:0900~2230

豆簽_是基隆小吃的特產,主要原料為“豆簽”,是以狀似黃豆帶有黑斑的米豆,磨成粉後加工制成面條狀,但比壹般的面條短而薄,便是所謂的豆簽,再與魷魚羹、蝦仁羹壹起在湯裏煮,其湯汁則是以蝦仁、蚵仔等材料壹起勾芡烹煮,料多實在,值得壹嘗。

紅燒鰻_

地址:愛四路9號攤位

營業時間:1600~2400

這家已賣了30年的紅燒鰻_,是廟口最有名的小吃之壹,它是用新鮮的鰻魚去頭、骨刺後切成塊,沾上調味料去腥再裹上面粉油炸紅燒,然後放入大鍋中和白菜、香菇壹起勾芡燴成,魚頭則煮成當歸鰻魚頭,風味鮮美醇口,是喜愛羹湯類食客不可錯過的佳肴。

全家福甜酒釀元宵

地址:愛四路24號攤位

營業時間:1700~2400

全家福的甜酒釀元宵完全是手工自制,在基隆非常知名。所謂的“酒釀”,是用白色的小糯米泡酒釀制而成,而全家福的酒釀,在香醇的酒味中還摻雜著淡淡的桂花香,嘗起來酸酸甜甜的,再加上各式手工包餡元宵,就是壹碗熱乎乎的甜酒釀,此外,也可買生元宵回家自煮,惟冬至、元宵時節,可得事先預訂,否則壹顆難求。

雞籠山的簡介

2004年,雞籠山鳳林禪寺被巢湖市政府授予首批市級重點寺院。定昌法師壹心致力於雞籠山歷史文化的發掘,打造以佛教文化為核心的雞籠山風景區建築,推動了和縣旅遊業的發展和佛教文化事業的發展。雞籠山遍布參天古樹,面積4500公頃,立木積蓄155000立方米。迂回於山間小道,目不見天,宛如置身碧海。雞籠山現已被批準為國家壹級森林公園。

道家杜光庭所著《洞天福地記》,稱雞籠山為“第四十二福地”。因其山巒連綿,上冠巨石,狀似蓮花,為“壹州奇勝”。山上有“三清殿”、“南天門”、“壹線天”、“溶巖洞”、“百歲缺”諸景點。相傳,東漢末年,高僧金佛、金幹、金坤三兄弟,在此悟道成佛。後人為之興殿名“三清殿”。奉為三毛祖師,塑像供於殿中,殿內兩旁為十八羅漢。內懸大鐘壹口,重千斤;大鼓壹面,鼓面直徑近2米。每逢朔望之日,各地群眾前往朝山拜佛,絡繹不絕,故有“江北小九華”之稱。歷代有李白、許渾、李思聰、楊萬裏、賀鑄、朱元璋、莊昶、王元翰、戴重、湯懋綱等,都留有題詠。其中:李白《歷陽壯士勤將軍名界齊歌》詩曰:“太古歷陽郡,化為洪川在。江山憂郁盤,龍虎秘光彩。蓄泄數千載,風雲何 。特生勤將軍,神力百夫倍。”唐許渾《題勤尊師歷陽山居》詩曰:“二十知兵在羽林,中年潛識子房心。蒼鷹出塞邊塵靜,白鶴還鄉楚水深。春坼酒瓶浮藥氣,晚攜棋局帶松蔭。雞籠山上去多處,自屬斤黃精不可尋。”朱元璋《登雞籠山》詩曰:“罷獵西山坐擁旗,壹山出地萬山卑。崔巍巨石如天柱,撐著老天天自知。”

唐初,山上山下,寺廟甚多。後歷經兵亂,原有建築被毀較多。建國後,尚存寺廟37間,內供大小佛像百余尊,有僧數十眾。“文化大革命”中,寺廟及佛像均被毀。1978年後,縣人民政府撥款重修,將山麓至山頂道路,用石條重鋪,並加鋼管欄桿。鳳林禪寺,亦修葺壹新,內塑佛像七尊。現存有民國13年(1924)《鳳林禪寺碑記》碑刻壹塊,每年接待來山香客遊人甚多。雞籠山現已被批準為國家壹級森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