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華中科技大學歷史研究所的發展歷程

華中科技大學歷史研究所的發展歷程

在壹個工科、醫、理都比較強的高等院校,確立人文學科的學科門類,確立明確可行的學科建設方向是關鍵。因此,歷史學院在本科之初,就在著名歷史學家張豈之教授的領導下,確立了優先發展中國文化史,形成學校歷史學科優勢和特色的指導思想。歷史學科圍繞本學科的建設方向,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壹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三年來,在相關校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的熱情關心、支持和大力支持下,歷史學科積極引進相關高級專業人才,關註名校名門弟子,德才兼備,註重不同學術風格,取得了顯著成效。近年來,引進的人才先後在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武漢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等單位畢業或工作。他們大多年富力強,學術成就斐然,富有學術創新精神,給本學科的科研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潛力和活力。羅家祥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師從已故北京大學著名歷史學家鄧光明教授。在宋代政治史、學術文化史等學術領域有獨到的研究,承擔了多項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傑出青年學者基金資助的研究項目。原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雷家鴻教授,在民間史、地方史、家族制度史等研究領域頗有建樹。李傳印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師從國內外著名學者屈教授,在魏晉南北朝學術文化史研究領域頗有建樹。他們都成為了該校歷史學科的學術帶頭人。此外,武漢大學的博士、華東師範大學的金博士、正在武漢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李瓊,都有著深厚的學術背景和理論素養,在未來的學科發展中將會展現出鮮明的學術個性和實力。預計未來三年,歷史學院將根據本學科發展需要,引進3-5名在學術上頗有建樹的高級專業人才,進壹步整合優化現有資源,使學校歷史學科擁有壹支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和較強學術實力的師資隊伍。目前,學校的歷史學科以專史(中國文化史)為重點,取得了顯著可喜的成績。

在專業史專業上,已經形成了三個明確的發展方向:

魏晉南北朝學術文化史

學術帶頭人李傳銀教授。李傳印教授承擔或參與了中國大典、史典與史子典、魏晉南北朝、古安徽研究、中國古代歷史與政治的關系及其現代啟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成果等重要課題的研究。《南北朝歷史與政治》和《北朝家譜與政治》是他的優秀作品。

宋代學術文化史

學術帶頭人羅家祥教授。羅家祥教授在完成宋代政治史相關研究後,轉向宋代學術史研究,先後承擔了《王新學與宋代社會》、《從新學到理論——20世紀下半葉至13世紀初宋學主流的演變》、《宋代學術演變與政治變遷》(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研究課題。還獲得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基金資助的1研究項目,其《北宋黨爭研究》、《王新學在北宋的興衰及其理論價值》、《王新學的歷史命運及其內在原因》等研究成果受到學術界好評。

中國民間文化史

雷家鴻教授,學術帶頭人。雷家鴻教授對宋遼金學術文化史、中國古代社會史、民間文化史、地方史等有深入研究。作為史學家,他還參與了湖北省和武漢市的壹些重要的區域經濟建設活動,出謀劃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上述三個學術發展方向的建設,有力地推動了學校的歷史學科建設,擴大了影響力。預計未來三年,歷史學科將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和學科發展特點加大建設力度,會有較大的提高。其基本目標是在歷史學科的八個二級學科中建設中國古代史和中國近現代史兩個碩士學位點,爭取2005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計劃2007年啟動專史博士學位點申報工作。學科成立後,高度重視科學研究,並把這作為學科未來生存和發展的大事,積極組織並大力鼓勵科學研究,大力鼓勵各級各類科研課題的申報。

取得的成果

截至目前,該所已獲得國家社科基金1項(羅家祥教授,《宋代學術沿革與政治變遷》);2人作為課題組成員參與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招標課題申報並獲批準(羅家祥教授、雷家宏教授);1人次參與國務院重大研究項目1項(李傳銀教授《中國大典·史典·魏晉南北朝》);1人次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項目研究工作(李傳銀教授《中國歷史上的腐敗與反腐敗研究》),1人次參與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李傳銀教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成果》);1人參與教育部組織的優秀教材編寫(羅家祥教授)、武漢市資助的科研項目1、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科研基金1。科研方面,已出版學術專著1部;發表學術論文23篇。這些科研活動的開展和取得的成果顯示了我校自身學科的優勢和特色,極大地擴大了我校歷史學科的影響。然而,在這樣壹所以理工科著稱的高等學府,我們充分認識到,要充分體現歷史學科的特色,彰顯其人文價值,僅僅在本學科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致力於各種教學活動,以科研促進教學工作,實現歷史學科人文價值的創造性轉化。歷史的教學現在分兩個層次,即歷史的碩士教學和我校各系的本科教學。

就本科教學而言

歷史學科自成立以來,充分利用自身的特點和優勢,積極致力於本科教學,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發揮了積極作用。如羅家祥教授在從事研究生教育的同時,開設了“中國傳統文化專題”、“21世紀中國國學大師選介”、“中國通史”等課程。雷家鴻教授先後開設了“中國歷史與文化”、“家族制度與中國文化”、“中國思想史專題”等課程。講師夏增民先後開設了《中國政治史》、《中國人文傳統》、《中國歷史專題》等課程。講師李瓊先後開設了《中國與抗日戰爭史》、《20世紀中國政治權力比較》等課程。這些課程具有歷史特色,受到學校有關部門和廣大師生的歡迎。2003年引進的三位博士(包括壹位教授)也已投身於學校的本科教學。如李傳銀教授不僅承擔著歷史專業研究生的教學任務,還為本科生開設了“中國歷史文化”、“中國傳統社會理想與實踐”等新課程,深受學生歡迎。此外,金博士和博士還開設了具有歷史特色的公共選修課。此外,其他壹些歷史課程也正在組織和建設中。截至目前,歷史學院已為全校各系本科生開設了16門公共選修課。極大地豐富了該校人文學科的教學內容,對全面提高學生文化素質、完善知識結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本學科將根據現有教師的專業方向,不斷調整、豐富和提供具有歷史特色、適應學校特點的優質課程,為學校的人文素質教育做出貢獻。

在研究生的教學中

歷史學科形成了完整的研究生教育課程體系和管理體系,組織建設了中國古代思想史、學術思想史研究方法、宋代史料學、宋代政治史、宋代學術文化史、史學理論與方法、魏晉南北朝史料學、魏晉南北朝學術文化史、中國民間文化文獻學等專題。現有的師資隊伍完全可以滿足歷史專業研究生的學習需求。在2003年如期招收研究生的基礎上,2004年該學科的研究生人數將大幅增加。壹些歷史老師還積極參加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組織的人文講座和學校各學術團體組織的學術講座。如2003年4月,羅家祥應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邀請,作了“胡適與中國現代人文精神”的學術演講;2003年6月5日至2月,羅家祥教授應華中科技大學青年誌願者協會邀請,作了“中日關系的歷史、現狀與未來”的學術講座。2003年6月5438日至10月,應學校歷史文化學會邀請,雷家鴻教授作了“家族制度與中國文化的幾個問題”的學術講座。這些活動受到學生的歡迎。三年來,為了確立學校歷史學科的學術地位,擴大影響,歷史研究所積極組織各種方式的學術交流,也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在國外學術界,歷史研究所與從事中國歷史文化研究的國外學術機構和專家學者建立了密切的學術聯系。如與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歷史系、波特蘭州立大學歷史系的部分著名專家學者建立了學術交流渠道,為學校歷史和歷史學科走上國際學術舞臺奠定了壹定基礎。今年3月,劉金華博士將代表大學歷史學科赴港進行學術研究。在國內學術界,歷史研究所充分利用壹切可能的機會,積極組織和參加各種重要的學術會議和活動,努力提高這壹新興學科的影響力。爭取對外學術交流。近兩年來,我院參加高水平國際學術研討會5人次,邀請歷史學專業專家學者為人文素質教育基地作學術講座4次,與北京大學古代史研究中心、浙江大學歷史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武漢大學歷史學院、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建立了多種學術交流和互訪活動。此外,羅家祥教授還代表學校歷史學科參加了壹年壹度的國史系負責人聯席會議,大力宣傳學校舉辦文科的宏偉構想和學校歷史學科建設的設想。2008年是中國學術交流頻繁的壹年。3月,北京大學出版社在武漢舉辦的學術研討會邀請了歷史研究所的張豈之教授和羅家祥教授參加。5月,雷家鴻教授應邀參加由楚天金報和東湖管理局舉辦的“東西湖對話”研討會。9月,配合校慶,歷史研究所舉辦中國文化史、中國學術史系列學術報告會;5438年6月+10月,大學歷史與歷史研究所羅家祥教授、雷家鴻教授參加在武漢大學舉辦的東湖人文景觀與歷史文化建設學術研討會,為地方經濟建設獻計獻策;5438年6月+10月,李傳銀教授應邀參加在北京舉行的“新中國歷史成就與中外歷史交流國際研討會”。165438+10月,夏增民先生應邀參加“廣州發現的南越國遺物”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從廣州南越王墓所見文物透視嶺南文化變遷》。6月5438+065438+10月,雷家鴻教授應邀參加楚天金報、東湖管理局、湖北省旅遊協會舉辦的“東湖十景”評審會;65438年2月,歷史研究所邀請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王瑞明教授作學術報告。65438+2月,來自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南民族大學、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武漢市社會科學院等科研部門的30多位專家學者應邀出席了在學校歷史研究所召開的歷史學科建設與發展座談會。本學科全體教師同心同德,積極參加國內外各種學術交流和活動,為我校及其歷史學科贏得了榮譽,也為我校校本學科的可持續發展拓展了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