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平遙有什麽好玩的平遙遊玩攻略

平遙有什麽好玩的平遙遊玩攻略

說到平遙這個名字,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地方,說實話也沒有聽說過,但是這個地方很值得壹去的,平遙是壹個古鎮,而且沒有很商業化,去了就可以體會到真正古鎮的感覺,下面就跟著小編壹起來看看吧。

離開西安,去的第壹個城市就是平遙,這是我生平第壹次旅行,時而安靜,時而小心情。沒有什麽明確的目的,只想去走壹走,僅此而已。我想人這壹輩子,壹定要像謎語壹樣去生活,簡單,也復雜,總之要成為自己。

從進入平遙的第壹步,我就明顯的感覺到,這裏的生活節奏截然不同於西安,慢,不焦急,甚至有點恍然隔世的體驗。西安呆久了,壹時半刻還無法適應這種逆差,起碼在心理體驗上。

山西的漢民族文化氣息特別明顯,而平遙古城保留了平遙人民獨具特色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這壹點,很難得。

平遙的漢民族文化特征特別明顯,我作為壹位少數民族兄弟同胞,對這壹點也深有體會。我接觸的第壹位平遙人是壹位出租車司機,操壹口地道的山西方言,話語在嗓子和鼻腔繞壹個圈兒,然後才悠悠然的飄揚出來,像壹泉流淌的小溪遇到巨石的阻撓,回轉壹個圈兒,發現可通過的通道,然後明快的流淌下去。

我以為,要想了解壹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出租車司機是最好的人選,通過與司機的交流,就可以知道這個地方的大致情況。而那個司機,很好的傳承了祖先經商的優良傳統,從高鐵站到古城,繞壹個圈凈賺我十五塊,還好相貌的告訴妳,那個地方該怎麽走。晉商文化作為壹種地域性風土文化,潛移默化、深刻持久的影響著平遙子民,那位司機就是壹個證明,三言兩語就告訴我平遙古城的真實與虛假,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在交流中,以壹位少數民族的眼光去看,那位司機缺少壹種信仰,或者說思維單壹,沒有其他思考維度,我猜想這應該是壹種普遍現象。歷史上山西的主流文化是儒學,幾乎從未與其他思想有過碰撞,沒有外來文化的交流融合,在思考力與思考維度上自然呈現單壹性。用行業術語來概括,就是工農仕商,再世俗話壹點便是功名利祿。

我直觀的感受,平遙子民思想上具有保守性和封閉性,或者說自我滿足欲比較明顯,不會關心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麽,他們在談吐上心中只有平遙,而沒有除平遙之外的世界,話語間都夾雜著實用主義與功利主義的價值觀念。從當今世界發展趨勢來看,這壹點比較現實,但也隱含危機。

平遙古城的消費文化可以大致分三類。第壹類是高端消費,諸如推光漆器等。在平遙古城,有壹家很大的唐都推光器具店,裏面的器具都很精致,臻於完美,壹幅50cm*60cm的牡丹掛畫標價兩三萬,期中我看到的最貴的是壹面屏風,標價超過五十萬。我不明白在平遙這樣低消費的縣城,提供這樣高端的消費品有何意義,就算是提供給遊客消費,來平遙古城的遊客能支付起這麽高端的器具消費又有多少呢!我大致數了壹下,偌大的器具店,遊客稀稀少,而大部分也只是看看而已。

第二類消費是主流消費,包含兩種消費。壹種是飲食消費,壹種是景點旅遊消費。平遙古城的主流飲食消費很有意思,如果說前人是小農經濟生活的話,那麽現在的平遙古城便是小商經濟生活。古城內最普遍的壹種飲食文化現象是,店家租壹點不大的店面,店內烹煮蒸炒,店外露天吃喝;更為特殊又傳統的壹種情況是,主人就在自家門口做起了生意,大門口(其實也不大)的走道裏支起鍋竈案板,門口外面稍空曠壹點的地方支起桌椅,就地消費用餐。這種小商經濟生活很有意思,各自營業各搶生意。與祖先晉商文化完全不同。傳統晉商起源要從唐宋說起,那時候平遙的市有“朝、午、夕”的說法,宋朝抑商政策寬松後,商業迅速發展,到明清時期已經發展為有規模、有組織的結構化商業團隊,或者商幫,但現在的平遙古城並未保留這壹優勢。換言之,平遙古城現在的飲食消費,各自為利,缺少結構機制的統壹規劃、合作***贏,未能實現利潤最大化,失去了平遙古城商業競爭的傳統優勢。與飲食消費不同的是,景點旅遊消費基於旅遊行業的管理標準,都將各景點納入旅遊管理範疇,壹是為了統壹管理,二是為了盈利增長。但平遙古城旅遊業存在的問題是,可供挖掘的旅遊資源有限,吃老本,沒有將晉商文化這壹歷史資源完全發掘出來,這是它致命的弱點。從現代旅遊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平遙古城旅遊業仍是傳統旅遊,它的模式是:門票—看—走,沒有壹個宏觀統壹的旅遊主題,缺少視覺與心理的雙重體驗,未能給遊客帶來深刻體會,也就是說這是壹種走馬觀花的快餐式旅遊消費與營銷模式。雖然有壹部《又見平遙》來補充平遙古城旅遊業的單壹粗淺,刻意將歷史的深沈厚重表現得深刻到位,但影視與現實、文化標榜與現實操作、歷史的視覺內涵發掘與當下的旅遊體驗還完全是兩碼事。所以說,平遙古城的主流消費,仍然是壹種大眾化的群體性低端消費,缺少現代視角,導致歷史資源發掘不到位。而平遙古城的營銷模式,無非是從小農經濟轉變為小商經濟,個體利益高於集體利益,晉商文化也就只能存在於歷史,缺少組織結構建制與“走出去”商業思路,缺少整體規劃與系統發掘,體現壹種無序的混亂。

再宏大壹點的視角是,在營銷模式上,可以結合明清歷史,將晉商的興起與衰落與時代結合,尤其是清末,這就站在了民族視角,將民族命運與晉商留存緊密結合,這種結合不僅僅要在影視作品裏實現,還要在旅遊業發展中實現。畢竟歷史中晉商的足跡並未局限於晉,也並未受限於它本身,而是跳躍於民族時代的變局裏。總體來說,平遙古城主流消費的定位與格局,遠遠不夠。

第三類消費,便是非提不可的享受消費,比如書坊、咖啡館、酒吧等。時光書坊、在別處酒吧、可可西裏等都是典型代表,而這些消費小店都是以個體的、獨立的分散式的面貌出現,以集體面孔出現的是風情街,她還有壹個夢壹般的名字,“雲樓”(應該是這麽稱呼)。那條街上,有好幾家酒吧,他們標語***同的主題是:盡情艷遇。這壹點很符合當下年輕人的胃口,包括我。

我進去的兩家店,壹家是時光書坊,壹家是驢友餐廳。時光書坊在西門那裏。小店不大,有壹個隔間兒,店主三十歲出頭,看得出是個讀書人,戴壹書生眼鏡,滿屋子都是書,談吐爽朗。他有壹個十歲的女兒,她說她叫杜雨荷,我問她是喜歡看書的爸爸還是喜歡陪她玩兒的爸爸,小姑娘猶猶豫豫再三斟酌才答道:都喜歡。

在那個寂靜的午後,我是真的不想離開那間書坊,盡管外面人聲嘈雜,但小店裏面卻頗為安靜,陽光從城墻頭頂射下來照進屋子,時光靜謐,靠在窗邊翻壹本書,喝壹杯咖啡,都是極大的享受。

驢友餐廳具體在哪條街、什麽位置,我已記不清楚了,也從來沒有記過。驢友餐廳出現兩個基友,點壹份小饅頭,壹份烤羊肉,兩碗葡萄酒,靜靜的坐著。那間店的擺設極為考究,但也世俗,既要追求高端,又要接近平民,這是比較難的。店裏裝飾擺設都不錯,有壹種舊時光的感覺,許多旅人把車票留在那裏,貌似很浪漫很有情調,我也這麽做了。它的特殊之處是將享受消費和飲食消費結合在壹起,這就區別於其他店面了。

這壹類消費在平遙古城不算多,但也知足了,唯壹的憾事是沒能去那家可可西裏坐坐,大冰可以去可可西裏看海,而我卻沒能進去坐坐。這並不很遺憾,下壹次出走,可能就真的在可可西裏了,皆有可能,不是嗎?

關於旅途,我並不大願意講起,至多偶爾飄壹句:哦,我去過。至於原因,我也不想說起,可能在某壹天的夢裏我會告訴妳。

平遙古城的建築保留了傳統風格,熙熙攘攘擠在壹塊兒。每家都有各自的地盤,各自的地盤又緊密相連。有些人家的門面很破舊,估計旅遊管理局為了保證古城的整體風貌特意做了保存工作。古城裏的庭院都不大,門道很狹小,三人並行已是較大的了,進到院落裏面也不大,房屋矮小緊湊,人家都過著平靜的日子,破舊的環境與街道的熙攘,好像並未打擾到他們。我壹直很納悶,他們的生活收入怎麽來?種地,還是小商生意?我看這周圍也並沒有什麽田地,有些人家也並未從事小生意。這壹點我壹直沒有弄明白。

這些院落讓我感動的地方是,依然隱約保存了壹部分傳統社會的生活狀態,比如“人家分個內外,前院門庭清肅,後院婦子熙熙”保留了天德與人私,每家院落都有壹兩棵棗樹,稍微的區別是,前院門庭變成了做生意的陣地。

登上城墻,又有另壹番感觸。那天小雨,天氣灰蒙,佇立城頭,心中自有壹點快慰。那些青磚瓦市,也在灰蒙之中表現出另壹番清瘦與孤冷,畢竟是古城了,現代人再怎麽鬧騰,也改變不了刻在它骨子裏年歲上的蒼老,這壹點我深有感觸。那些青磚瓦砌,總讓我有壹種冷靜的感動,雖然是經過補修了的,很多處墻體已經自然風化腐蝕,但它依然保持著年老前的姿態。走近拍壹些照片去看,確實很老了,相當老了。但年老的身子依然要接受無知後生的糟踐,壹聲聲沈重的呻吟,消沈在疲憊的身體裏,如果有心,妳會聽到骨頭架子腐朽斷裂的聲音。

離開古城回到西安,我的腦子裏,依然是青磚瓦砌的影子,作為壹只跛腳鳥,那是我死前第壹次棲息地方,立在城頭,我看到每家院落裏都藏著壹兩棵棗樹,每壹家院落都有天德人私,都有清肅熙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