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平遙古城聯系電話是多少?

平遙古城聯系電話是多少?

平遙古城聯系方式:0354—5627660,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

平遙古城景點簡介:

平遙古城1986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目前,全縣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90處。其文物之多、價值之高、內容之豐富,在全國縣級市中實屬罕見。這座古城的珍貴文物中,有北漢天惠七年(963年)修建的振國寺萬佛殿。有雙林寺,建於北齊武平二年(571)。有清虛館,創建於唐憲慶二年(657);有大成殿,是北漢七年(963年)修建的文廟;還有惠濟橋,建於清康熙十年(1671)。

平遙被稱為古陶之地,是堯帝的封地。平遙古城原為夯土城墻,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782年)。明洪武三年(1370),出於軍事防禦的需要,也在原西周老城脊的基礎上擴建成今天的磚石城墻。

平遙古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現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城。是中國中原漢族古縣城的典型代表。由於縣城的設立,清道光三年(1823),平遙古城誕生了第壹家國家銀行日升昌。日升昌的建立在中國古今金融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標誌著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出現了壹種新型的金融業。

至今,城墻、街道、房屋、店鋪、寺廟等建築仍基本完好,原有的建築格局和風貌基本保持不變。城市及其郊區的古建築中的大多數珍寶都保存完好。它們屬於平遙古城現存歷史文物的有機組成部分,都是研究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建築、藝術等歷史發展的活標本。

平遙縣城墻。建於明洪武三年(1370),周長6.4公裏,是山西最古老、最大的城墻。明清兩代都有修繕,但基本都是明初的形制和結構。城呈方形,城墻高約12米,外墻全為磚砌,垛口建在城墻上,墻外有護城河,深4米,寬4米。城周圍有六個門,兩個在東,兩個在西,壹個在北,壹個在南。東西方詐造骨灰盒方便防守。在城墻上,有90座西塔,塔最初建在城門上,四角有瞭望塔,大多已損壞,但城墻仍保持原樣。城市裏的街道、建築和商店仍然保持著它們原來的形狀。是研究我國明代縣城建設的實物資料。平遙縣位於太原市西南部,是中國僅存的四座完整古城之壹。景區完好,墻內建築渾然壹體,具有旅遊和欣賞價值。古城南與介休市接壤,北與淇縣接壤。是大運會公路唯壹經過的地方。交通十分便利。古城內各種服務應有盡有,各種名吃名店各具特色,城外的賓館飯店商場壹應俱全。平遙牛肉以其純凈、真實和美味而聞名。

1997 65438+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將平遙古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報告對平遙古城的評價如下:

平遙古城是明清時期中國漢族城市的傑出典範。平遙古城保存了它的所有特征,並向人們展示了中國歷史發展中非凡的文化、社會、經濟和宗教發展的完整畫面。

平遙古城以其古老而雄偉的魅力屹立在晉中平原上。平遙,古稱古陶,是壹座有著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壹。同時也是中國唯壹壹個以整個古城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古縣城。

平遙古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城。是中國中原漢族古縣城的典型代表。由於縣城的設立,清道光三年(1823),平遙古城誕生了第壹家國家銀行日升昌。日升昌的建立在中國古今金融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標誌著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出現了壹種新型的金融業。

平遙古城墻建於827782年的周宣王。據《平遙縣誌》記載,西周將軍尹吉甫、燕雲曾在此駐紮。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出於軍事防禦的需要,在西周老城的基礎上擴建成今天的磚石城墻。500多年來,這個縣城在明清時期已經修復了26次。多次修繕使平遙的古城墻更加堅固,更加壯觀。平遙古城墻,城呈方形,略偏東南。東西南北的線路都是筆直的,只有南墻沿河曲折。城墻周長6157.7米(12.3裏),城墻高度6-10米;城墻外建有護城河,深度和寬度分別為1丈。共有六座城門,每座城門外都架設了吊橋,甕上建有重檐塔。左右各有壹座炮塔;城墻四周,每隔60米建壹座瞭望塔,整面城墻共有72座瞭望塔。傳說城墻上有3000座城垛和72座敵了望塔,是按照孔子3000弟子和72位先賢的人數建造的。民間和人民根據地的布局被稱為龜城。平遙城墻,墻內填充壓實的土,四周用周青磚圍起,頂部用磚鋪成,便於排水。城墻四角建有角樓,東南角還有壹座魁星樓。

至今,城墻、街道、房屋、店鋪、寺廟等建築仍基本完好,原有的建築格局和風貌基本保持不變。城市及其郊區的古建築中的大多數珍寶都保存完好。它們屬於平遙古城現存歷史文物的有機組成部分,都是研究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建築和藝術歷史發展的活標本。平遙城最顯著的特色之壹是四合院式的民居建築。全市現有傳統四合院3797座,大部分仍在使用。也許法國人對它的評論概括了它的精髓:平遙充分體現了中國高墻大院下的古老文化。在過去,平遙城是銀行和富商的聚集地。嚴謹而不死板的住宅布局,精致而古雅的建築手法,無不體現了清代的建築藝術水平和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