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國家地質公園規劃技術要求》國家地質公園規劃專項研究報告大綱

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國家地質公園規劃技術要求》國家地質公園規劃專項研究報告大綱

1.1的自然地理

公園所在地理單元的性質,以及山脈、地形、流域、水域、氣候(溫度、降水、蒸發、日照時數、無霜期等)的特點。)、水文、植被(植被類型和結構、植被和森林覆蓋率)、生物、土壤等。

1.2社會經濟概況

人口(數量、密度、構成和分布)、行政區劃演變、產業和經濟結構、經濟發展水平現狀和預測。

1.3公園範圍的確定依據

根據充分滿足公園內重要地質遺跡、主要地質景觀及其賦存環境保護利用的需要,說明了確定公園範圍的依據。分析公園範圍劃定的合理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1.4公園開發

1.4.1地質公園名稱,授牌時間。

1.4.2地質公園合格前的地質研究程度及主要研究成果。

1.4.3地質公園在申請和建設期間的調查和規劃。

1.4.4地質公園已完成建設工程及現有基礎設施概況

1.4.5地質公園現有管理機構和人才結構

如1.4.6公園與世界遺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等重疊或部分重疊。,可簡述其成立的基本情況。

描述區域地質、地貌、景觀概況及其演化歷史。區域地質概況包括地層和古生物、區域構造背景、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以及區域地質發展史。地貌學包括地貌區劃、主要地貌景觀類型及其發展演化歷史。

3.2地質遺跡景觀類型

根據公園內發育的地質遺跡景觀類型,分別進行描述。

3.3地質遺跡景觀評價

3.3.1地質遺跡景觀價值評價

3.3.1.1科學價值(包括典型性、稀有性和完整性);

3.3.1.2審美價值

3.3.1.3科普價值

3.3.1.4旅遊開發價值

3.3.2地質遺跡景觀綜合價值等級評價

通過與國內外同類地質遺跡景觀的對比分析,綜合評價了公園主要地質遺跡景觀的綜合價值等級。4.1其他自然景觀及其評價

說明公園內其他自然景觀的類型和特點,評價其科學價值、美學價值、科普價值、旅遊開發價值和生態價值,並評價其綜合價值水平。

4.2人文景觀及評價

說明公園內人文景觀的類型和特征,包括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其科學價值、美學價值、科普價值、歷史文化價值和旅遊開發價值,並評價其綜合價值水平。5.1總平面布置概述

5.1.1布局原則和方法

根據地質遺跡資源的特點,提出了相應的布局原則和方法。比如適度規模原則、整體性和連續性原則、有效保護原則、有利於遊客和方便管理原則、與相關規劃相協調原則、有利於社區福利改善原則等。比如空間分析的理論劃界,群體意願的調查,利用地貌、特征和行政區劃保證公園基礎設施的完整性等等。

5.1.2總平面和空間結構

公園內地質遺跡的景觀組合、地形、水系和行政區劃的自然分布。

從不同層次、功能和點的關系(景點、居住區等)描述公園的空間結構。)、線路(景觀線路、旅遊線路、交通線路等。)和區域(景觀組合區、地貌區、建築設施分布區、行政區等。).

5.2公園和風景區

5.2.1公園或景點劃分的依據

5.2.2公園或景點的分區說明

描述每個公園或景點的特點和性質。

5.3職能領域

5.3.1功能區劃分依據

5.3.2功能區的劃分說明

每個功能區域的功能屬性和特征的描述。

5.4地質公園的劃分

5.4.1劃界技術方案

說明需要勘界的各類地質公園界線,以及勘界數據和資料的工作程序、技術方法和手段、精度要求、建立清查檔案的方法。

5.4.2建立界碑

列出將設立的不同等級和類型的界碑的數量和位置(列出擬議界碑位置的地理坐標)。6.1地質遺跡保護區類型、級別和範圍的劃分

根據保護對象的自然狀況,可分為點、線、面類型;根據科學價值的稀有程度,可分為特級、壹級、二級、三級保護區;保護區範圍必須準確劃定(邊界重要拐點應標明坐標);各級保護區應有明確的保護要求。

6.2地質遺跡保護措施

重點保護的地質遺跡、風景名勝區劃入保護區後,要分析地質遺跡保護區的保護現狀和主要影響因素,提出科學的保護方案。特殊和壹級保護對象要落實到人。7.1生態環境保護

7.1.1生態環境質量現狀分析與評價

闡述和評價了土壤、空氣和水環境質量、噪聲、環境本底天然放射性劑量水平、水土流失以及居民和遊客活動對園區自然生態的影響,並對生態環境影響進行了預測。

7.1.2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提出公園生態環境的保護措施

7.2預防和控制自然災害

分析了公園及其區域內地質災害、森林火災、病蟲害、極端氣候災害、旅遊安全事故等災害的歷史情況、背景和條件,論證了保護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7.3生物多樣性和物種保護

說明生物多樣性和物種保護現狀,分析生物多樣性和物種面臨的主要威脅,論證保護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7.4人文景觀保護

闡述公園人文景觀保護現狀,分析人文景觀面臨的主要威脅,提出保護措施,論證保護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7.5地質公園的環境容量

7.5.1環境容量計算

說明公園、公園、景區、景點環境容量計算方法的選擇、計算參數的確定、計算依據。

7.5.2園區環境容量控制與管理現狀

7.5.3環境容量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7.6地質公園的建設能力

建築容量的計算

說明公園建築容量計算方法的選擇、計算參數的確定和計算依據。

7.6.2公園建築容量控制管理現狀

7.6.3環境建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8.1選題原則和依據

8.1.1選題原則

科研課題主要圍繞資源、保護、科學解釋、創造科學的旅遊產品、提高旅遊效率、保護遊客安全和公園的可持續發展等方面設置,充分挖掘公園的科學文化內涵,體現前瞻性和實用性原則。

8.1.2選題依據

8.1.2.1全球或全國地質演化中主要地質遺跡代表性的分析與對比研究。

8.1.2.2各種地質遺跡的形成演化規律、美學特征、分類及評價標準的分析與比較研究。

8.1.2.3地質公園科學解說研究(包括講解員培訓、地質博物館、科普電影博物館(影視廳)、解說牌、科普書籍等。)

8.1.2.4地質公園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研究

8.1.2.5地質公園管理研究

8.1.2.6地質公園旅遊產品的創造與實施研究

8.1.2.7地質科研成果轉化研究

8.1.2.8數字地質公園建設研究

8.1.2.9旅遊安全研究

8.1.2.10其他需要研究的問題

8.2科研規劃

選定的科研項目將根據規劃期的要求列入計劃。提出計劃實施方法和措施,短期(3-5年)科研計劃單獨制定實施方案。

8.3研究基金

按門票收入的2%作為研究基金,要說明研究基金設立和使用的可行性。

8.4科研成果的發表和轉化

提出方案,做可行性說明。9.1解釋系統規劃的基本原理。

9.2地質博物館和科普電影院(電影廳)

9.2.1地質博物館

新建和改建博物館的選址、建築規模、建築風格應進行多方案比較分析,提出推薦方案並列出實施方案;編寫展覽內容概要和展覽形式要求。

9.2.2科普影院(電影廳)

原則上應獨立設立,不具備條件者可暫設在館內;列出建築面積、座位數和投影技術等級,並列出實施方案;編制放映影片清單、制作計劃和技術要求。

9.2.3展示形式和演示形式

闡述展覽展示形式的技術理念、藝術風格以及不同方案的比較。

9.3公園的主紀念碑和副紀念碑

9.3.1主紀念碑

對公園主碑的選址、占地規模、設計風格、不同方案的比較進行了分析論證,說明了推薦方案的依據。

副紀念碑

對公園附屬碑的選址、占地規模、設計風格、不同方案的比較進行了分析論證,說明了推薦方案的依據。

9.4景點(物體)解說牌

闡述了公園景點(物)解說牌設置與設計的基本原則和技術思路,並制定了實施方案。

9.5公共信息標牌

闡述了公園公共信息標識設置與設計的基本原則和技術思路,並制定了實施方案。

9.6書籍、音像出版物

闡述了《公園科普指南圖》、《國家地質公園叢書》等音像出版物設計的基本原則和技術思路,並提出了實施方案。

9.7講解系統的維護和更新

本文闡述了口譯系統維護和更新的基本原則和技術思路,提出了維護和補充方案。10.1地方科普活動

本文分析了地方科普教育的活動內容、對象、活動條件和項目可行性,提出了近期活動計劃。提出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的計劃。

10.2教學實踐活動

分析了教學實踐活動的需求、遊客構成、活動條件和項目可行性,提出了近期行動計劃。提出與相關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建立教學實習和科研基地的計劃。

10.3面向普通遊客的專項科普活動

對面向普通遊客的專項科普活動的需求、來源及構成、活動條件、項目可行性進行分析,編制近期活動計劃。11.1旅遊發展目標

說明制定旅遊發展目標和指標的依據。

11.2旅遊市場

11.2.1市場調查

闡述市場調查的原則、技術方法、實施過程和結論。

11.2.2市場預測

說明市場預測的依據和技術方法。

11.2.3市場定位

說明市場定位的依據和技術方法。

11.3旅遊項目(產品)

11.3.1旅遊項目規劃原則

11.3.2各類旅遊項目規劃的依據和設計思路

11.3.3各類旅遊項目推廣的基本條件及可行性分析

11.4地質旅遊紀念品

11.4.1地質旅遊紀念品開發的基本原則

11.4.2地質旅遊紀念品主題確定和產品系列設計的依據和技術思路。

11.4.3地質旅遊紀念品開發及營銷策劃可行性論證12.1地質公園數據庫及GIS。

12.1.1建設目的

比如地質遺跡研究資料* * *享受;有利於地質遺跡的管理等等。

12.1.2技術標準

說明選擇技術標準的依據和技術標準的適用性。

12.1.3內容和功能

分析了數據庫內容和功能需求的現狀和發展趨勢,闡述了數據庫總體框架的技術思路。

12.1.4應用和管理

應用和管理能力現狀及需求分析,建設目標可行性分析。

12.2監控系統

監測系統現狀和需求分析說明了園區綜合環境監測系統(如水文、氣象、地質環境、生態環境、物種等)的規劃依據和技術思路。)和旅遊管理監控系統(如遊客容量、交通疏導、旅遊安全等。).

12.3網站和網絡系統

網站和網絡系統的現狀和需求分析,說明園區網站和網絡系統規劃的依據和技術思路,以及規劃的可行性分析。13.1道路交通

13.1.1外部流量

規劃原則和結構分析

13.1.2內部道路和交通

規劃原則和結構分析

13.1.3停車場

規劃原則和結構分析

13.1.4其他運輸方式

規劃原則和結構分析

13.2供水和供電設施

13.2.1供水工程設施

供水和用水需求現狀、需求預測、用水標準、水源選擇依據、供水方案和工程建設控制要求。

13.2.2供電工程設施

電力供應和電力需求狀況、需求增長分析、電源選擇、項目選址、規模依據和建設控制要求。

13.3環境衛生

公共廁所的規劃原則、選址、布局依據和建設控制要求。

汙水和垃圾排放處理現狀、汙水和垃圾排放預測、處置原則和建設控制要求。

13.4通訊設施

通信設施現狀、需求預測、規劃原則、建設控制要求。

13.5服務設施

13.5.1餐飲服務設施規劃原則、選址依據、規模布局、建設控制要求。

13.5.2住宿設施的規劃原則、選址依據、規模、等級和布局、建設控制要求。

13.5.3安全防護設施的規劃原則、功能和布局依據、建設控制要求。

13.5.4規劃原則、功能、選址依據、醫療服務點規模與布局、建設控制要求14.1用地規劃。

包括土地利用現狀、土地利用調整方案和規劃協調情況。

首先,需要對規劃區內的土地資源進行分析評價;分析土地利用現狀及不同類型土地利用的數量和分布;在上述兩項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地質公園的需要,綜合平衡規劃調整用地結構和布局;根據地質公園用地分類(如表3所示),最終編制土地利用平衡表(包括現狀和規劃)。15.1社區調整

包括居住區的調整搬遷,人口和勞動力向為地質公園服務的相關產業轉移等。

15.2景觀改善

15.2.1整治目標

15.2.2補救原則

15.2.3分階段整治的依據16.1管理機構設置

16.2職能部門設置

16.3配備各類專業技術人員

專業人員配置現狀分析,專業來源,專業類型,學歷,按比例分配的需求。

16.4導遊

導遊人才現狀,導遊技能、能力、資質和地質專業知識要求分析,導遊培訓條件和途徑說明。

16.5管理人員

管理人員現狀,知識和能力結構需求分析,培訓條件和方式說明。

16.6確定近期建設項目的依據

16.7項目實施計劃(多個項目應分別說明)

16.7.1實施地點的選擇

16.7.2項目功能定位

16.7.3項目結構和組織

16.7.4項目施工控制要求

16.7.5項目經濟技術指標及投資估算

16.7.6項目資金來源

附表1類別和子類別

1.地質(體、層)剖面類別1。地層剖面圖(1)全球邊界地層剖面圖(金釘)

(2)國家標準簡介

(3)區域標準簡介

(4)地方標準簡介

2.巖漿巖(體)剖面(5)典型的基性和超基性巖體(剖面)

(6)典型中性巖體(剖面)

(7)典型酸性巖體(剖面)

(8)典型堿性巖體(剖面)

3.變質巖相剖面(9)典型接觸變質帶剖面

(10)典型的熱力學變質帶剖面

(11)典型混合巖化變質帶剖面

(12)典型高壓和超高壓變質帶剖面

4.沈積相剖面(13)典型沈積相剖面

二。地質構造類別5。結構特征(14)全局(巨型)結構

(15)區域(大型)結構

(16)中小型結構

3.古生物學6。古人類學(17)古人類學化石

(18)古代人類活動遺跡

7.古動物群(19)古無脊椎動物

(20)脊椎動物古生物學

8.古細菌(21)古細菌

9.古生物遺跡(22)古生物活動遺跡

四。礦物和礦床10。典型礦產地(23)典型礦產地

11.典型礦床(24)典型金屬礦床

(25)典型非金屬礦床

(26)典型的能源儲藏

動詞 (verb的縮寫)地貌景觀類別12。巖石地貌景觀(27)花崗巖地貌景觀

(28)碎屑巖地貌景觀

(29)可溶巖地貌(喀斯特地貌)景觀

(30)黃土地貌景觀

(31)沙質地貌景觀

13.火山景觀(32)火山機構景觀

(33)火山熔巖景觀

(34)火山碎屑堆積景觀

14.冰川景觀(35)冰川刨削景觀

(36)冰川堆積地貌景觀

(37)冰緣地貌景觀

15.流水景觀(38)流水侵蝕景觀

(39)流水堆積地貌景觀

16.海洋景觀(40)海洋景觀

(41)海洋地貌景觀

17.結構景觀(42)結構景觀

六、水景觀類別18。春景(43)暖(熱)春景

(44)冷泉景觀

19.湖泊景觀(45)湖泊景觀

(46)沼澤濕地景觀

20.河流景觀(47)景區河段

21.瀑布景觀(48)瀑布景觀

七、環境地質遺跡景觀類別22個。地震遺跡景觀(49)古地震遺跡景觀

(50)現代地震遺跡景觀

23.隕石撞擊遺產景觀(51)隕石撞擊遺產景觀

24.地質災害遺跡景觀(52)山體崩塌遺跡景觀

(53)滑坡遺跡景觀

(54)泥石流遺跡景觀

(55)地裂縫和地面沈降遺跡景觀

25.礦業遺跡景觀(56)礦業遺跡景觀

附表2序列

編號土地代碼土地名稱地區

(平方公裏)占總面積的比例(%)人均面積

(平方米/人)

當前規劃,當前規劃,當前規劃

00總地質公園規劃用地-

01A地質遺跡景觀用地-

02 b公園設施用地

03 c居住社會用地

04 d交通及工程用地

05林地-

06花園土地-

07耿耕地——

08新-

09非水域-

10滯留地-

保護區年總人口為10,000人,包括遊客、員工和居民。

年度規劃總人口10000人,包括遊客、員工、居民。

註1:其中“—”表示不適用。

註2:03項人均面積的計算基數只計算該項居住人數。

不包括遊客人數。遊客人數是指旅遊旺季的日均人數。

附表3序號代碼土地名稱魏凡註

01A地質遺跡景觀用地地質景觀用地、地質遺跡保護用地、待恢復景觀用地、戶外遊憩用地及其他觀光用地

園區B設施用地為獨立的旅遊基地、文體娛樂、度假醫療、科普設施等設施。

03 C居民社會用住宅用地,其他非旅遊建設社會建設用地。

土地利用

04 D交通用地及對外交通、內部交通(含停車場)等配套設施的工程用地。

除了E-woodland的花園之外的所有林地。

園區內各類人工經濟林不含竹材用材林。

07耕耕地菜地、旱地、水田、水澆地等。

08新曹土地上的各種草原

河流、湖泊、海洋、海灘、運河、水庫等。

10滯留地內所有廢棄建設用地、未利用地和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