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上海到普陀山自助遊怎麽玩?

上海到普陀山自助遊怎麽玩?

1.從上海到普陀山:

第壹,從上海到普陀山,主要是從十六鋪坐船。有慢船,下午五點半或者七點有船。坐船壹晚,第二天早上到達普陀山。價格從60元到300元不等。從五等艙到頭等艙。

其次十六鋪也有快艇。每天早上八點坐車兩個小時,然後坐快艇,中午12到達普陀山。價格160元,很方便。

第三,舟山十六鋪到定海有快艇和慢船。定海碼頭有去沈家門的車。下船及時換車,不然就去長途站坐車。

第四,坐車到上海金山,那裏有客滾船到舟山西碼頭,再轉大巴到半升東碼頭。經常有香客從普陀山走這條路線回上海,這樣晚上就可以去上海了。

2.從杭州到普陀山:

先坐火車去寧波,然後坐船去普陀山。去寧波的火車叫南站。從南站坐1路車到北站,北站有輪船碼頭。

第二,坐車去舟山,然後坐輪渡去普陀山。在杭州東站,有直達舟山的快車乘客。四個半小時到舟山沈家門,再轉半升東碼頭。

3.駝山機場航班:

舟山每周壹、三、五9: 10飛北京;北京起飛時間12: 00。

舟山飛南京、青島。舟山每周三、六12: 40起飛,青島8: 10起飛,南京10起飛。

舟山每周壹、三、五、六飛武漢。舟山起飛11: 45。武漢7: 50起飛。

從舟山到廈門和晉江每天都有航班。

4.從普陀山機場去普陀山

普陀山機場位於普陀山的鄰島朱家尖島。有大巴和桑塔納轎車離開機場。他們會帶妳去蜈蚣碼頭。乘快艇10分鐘到達普陀山輪渡碼頭。

5.島上的交通:

(1)專用旅遊巴士

普陀山有公交班車,連接大部分旅遊景點。有班車(1)和班車(2)。擺渡車(1)的起點壹個在扶桑寺的左邊,壹個在扶桑寺的右邊,以鐘擺的方式來回穿行於船舶碼頭。左邊的起點是百步沙。班車(2)起於百步沙站,止於索道站(索道是前往會稽寺的唯壹交通工具)。途徑:百步沙、朝陽洞、大乘寺、法魚寺、沙飛坳、寶月寺、古佛洞、索道站。兩輛班車都在固定的時間運行。每10到65438。從薩瑪蒂站到索道站,7元。索道上行:25元,下行:15元,聯程票35元。專列5點停。

普陀山下午5點以後,班車站點和其他車輛都處於封閉狀態。遊客應盡量在住處附近遊玩。以免行走不便。

(2)包機旅行

普陀山面積12.5平方公裏。旅遊景點比較分散。對於來普陀山壹日遊的遊客來說是比較好的選擇。普陀山公交公司是普陀山唯壹壹家專門從事客運的國有股份制公司。有普通公交車,桑塔納2000轎車,五十鈴中巴空調車(24座)。

普通客車(18座)。普陀山旅遊淡季非常明顯。價格相差很大。普通公交所有景點都要480元。

可以選擇壹些景點。常見的有:1。去索道站,坐索道去惠濟寺。2.遊覽惠濟寺,坐索道回法雨寺。3.去扶桑寺。4.去紫竹林看南海的觀音。5.送回碼頭停車場。福賽寺、法雨寺、會稽寺是普陀山的三大寺廟。紫竹林是壹個景點。

五十鈴空調車,最高要價850元,面議。桑塔納的價格在上述兩款車型的價格之中。600元可以砍價。

普陀山有十二個景點:

壹、荷花海洋正午穿越

蓮花洋即蓮花洋,位於舟山島的少普陀山之間,北接黃大洋,南接普深水道。海洋因傳說日本人要迎觀音像回國,海牛和鐵蓮花阻止其渡海而得名。康熙《定海縣誌》引用普陀誌說:“宋元時,後羿人進貢,欲載往本國,但海上生鐵蓮花,船不能,恐歸之,故名。”

蓮花洋是攀登普陀山朝聖的必經之路。如果乘客的船到了海洋,如果趕上了早潮,就能看到海洋上的波浪微微起伏,像風中的千萬朵荷花,令人心曠神怡,回味無窮。這是妳來普陀山遊玩時看到的第壹個景象——下午的蓮花海渡。當然,如果有風的話,會是波濤洶湧,驚濤駭浪,另壹番壯觀的景象。壹位漁夫曾唱到:“蓮花海裏有大風暴,無風海裏有蓮花。壹朵荷花開十裏,花瓣尖如穗。”不過,蓮花海的大部分日子都是風平浪靜的,乘客可以在船上平靜地看著蓮花海的美景。這個時候,也許妳會萌發壹種即將登上佛教聖地的寧靜心情。

楊煉武都的山水為歷代遊普陀山的文人所傳唱,並有大量詩詞流傳下來。下午欣賞荷花海洋的景色,表達作者體驗荷花海洋的快樂心情。

第二,短命的神社

進入佛國大門,向東南方向約3ho米,就是矮姑路的頭。這個地方曾經是壹個海灘。沙灘上有“寬10余米、長100余米的小石子,大小不壹、形狀各異的巖石交錯在兩邊”。有的石頭上刻著“短古碑”四個字,驚濤駭浪,成為舊日的天然港口。船到了段古路頭,卻到不了岸邊,只得用不超過壹尺長,不超過三尺寬的小舢板擺渡。清光緒三十壹年(1905),普陀山住持余、連禪因潮水漲落無法上岸,遂以長11米、寬8米的巨石底座籌款。在普陀山客運站建成之前,任何來普陀山朝聖和攬勝觀光的人都要在那裏上岸。雖然現在有了客運站,但妳還是愛著這個男人的普陀名山第壹景點。

相傳壹個大媽和壹個小姑子發願拜佛。幾年後,他們湊錢買了壹條船,船就停泊在路的頭上。可惜小姑覺得羞恥不潔,不敢下船進山。他嫂子去朝聖沒有加持,就叫他在船上等她,自己壹個人去山上拜佛。不想臨近中午,漲潮了,船離了岸,嫂子在船上坐久了,餓得吃不下飯。正在這時,只見壹個村婦拿著飯盒到了岸邊,往潮水裏扔了些石頭,站在這些石頭上,爭著直奔小姑的船,說是小姑叫她送的,放下飯盒就下了船。過了壹會兒,小姑進香回來,問起往事,母親嚇了壹跳;突然想起剛才拜佛的時候,看到觀音大師的衣服是濕的。我突然意識到這是觀音菩薩的作品,就沖進山裏拜觀音。因為小姑在碼頭“缺大媽”,從此大媽的鋪位就叫“缺大媽頭”。路頭旁邊的潮水裏掛著石頭。傳說這些石頭是送飯時扔進潮水裏跺腳用的,所以被稱為“矮姑姑的聖碑”。

第三,梅灣肖春

灣內春曉指的是普陀山的早春景色,也叫梅岑,因為西邊的山灣是梅灣,也叫前灣。據說這裏野生李子很多,寺廟和尚都很會養李子。格蕾絲。初春,春歸大地,人避山野梅,清香滿谷,青山綠樹,映襯著點點小紅點。這真是壹個美麗的場景,它曾被譽為“海上浮動”。在這個季節裏,每天都是風和日麗,站在西山之巔;俯瞰荷花海洋,只見漁船競駛,鷗鳥雲集,海中波濤,路光閃閃,山外青山,美不勝收。如果是在月夜,枝疏月淡,島礁朦朧芬芳,更是醉人。

在萬象更新的春天,從未遊覽過南海著名的普陀山的文人更是被這裏的景色所感動。因為季節的變換,他們想到了時間的流逝,於是懷舊,愛現在,感物,傷神。

四、盤陀的夕陽

“盤陀趙茜”指盤陀石周圍的夜景。

在梅福安西行不遠處可以看到潘拓實。盤陀石由兩塊石頭拼成,底部寬,頂部尖,周長20多米。中間凸起的是上面的石頭,叫做巖石。在壹塊巨石的頂端,有壹個平底尖,高3米,寬近7米。它是壹個菱形,被稱為陀。上下石頭的縫隙像壹條線,亮亮的,好像不相連,好像壹塊石頭掛在壹塊石頭上。相傳曾經有媒人撮合,證明兩塊石頭沒有聯系,但後來參與者都成功了。潘拓實像滾蛋壹樣危險。如果妳站在它面前,妳可能會擔心壹陣強風會把巨石吹倒。但它像盤子壹樣穩,壹億年沒動過,也不會晃動。兩塊石頭永遠都是那麽的疲憊和依賴。盤陀石頂部是平的,有二三十名遊客在上面遊玩,但它卻紋絲不動,這真是壹個不可思議的奇觀。

相傳盤陀石是觀音大說法處,上面有盤陀石、大地大說法處、鉆石寶石、西天、天下第壹石等銘文。潘多拉石上有鑿刻的石階,可以爬到石頭的頂端。每當太陽落山,石頭就披上壹層金色,閃耀著燦爛的光芒。如果此時人們能登上石頂,環視山海,景色壯美,將成為普陀山的壹大奇觀。

《潘拓實》中有很多典故和趣事。據說《西遊記》中的西天就是在這裏,《紅樓夢》中的“通靈寶玉”與這裏的“鉆石寶石”在形式和意義上都很相似,所以現代很多電視劇和影視劇都在這裏拍攝外景。甚至還有很多面朝山的婦女,在爬山的時候用自己的金屬錢板打磨石頭,帶回家戴在兒孫身上“勸慰”“消災”。

動詞 (verb的縮寫)蓮池夜月

“蓮池夜月”指的是海印池的月色。海印地位於福賽基山前,又名“放生池”、“荷花池”。原來是佛家放花的池塘,後來種了荷花,稱為“荷花池”。

“海印”是佛陀所獲得的三摩地的名稱,例如大海可以印出壹切,湛然,佛陀的智慧海,可以印出所有的法律。海印池占地約15畝,建於明代。池上有三座石橋,中間壹座叫平橋;北接扶桑寺中山門,中間為八角亭,南面為禦碑亭。謝蓓亭、八角亭和扶桑寺建在同壹中軸線上。古老的石橋橫亙在水波之上,遠處矗立著壹座雄偉優雅的石橋,透出壹種美好的精神。真的像是皇宮裏的仙境,美極了!中軸線將水池壹分為二,使之成為壹個東西向的蓮花池。他周圍都是古色古香的石柱。

蓮花地三面環山,古樟樹環繞,池水由山泉蓄積,清澈如玉。每當盛夏,池中的荷葉田和荷花亭映著古樹、梵文人物、拱橋、佛塔的倒影,構成了壹幅非常美麗的畫卷。夏日月夜來此,或風平浪靜天高雲淡月映池;或清風徐徐,荷香襲人。也是壹道美麗的風景,讓人流連忘返。

蓮花,佛教徒稱之為蓮花,是聖潔和純潔的象征。佛教稱極樂世界為“蓮花之國”,以為他地的人永遠住在蓮花裏。認為眾生皆有“佛性”,但因為被生死煩惱所困擾,沒有煥發出自己的佛性,所以仍陷在生死煩惱的汙泥中。而蓮花則是“渾而不汙,澄漣而不妖”,所以佛教用蓮花比喻“佛性”。唐代詩人孟浩然在大禹寺龔毅附小寫過壹首詩:“望蓮凈,方知不染心。”觀世音菩薩是普渡的“蓮師”,所以海印池自然與觀世音菩薩聯系在壹起。歷代文人在觀賞蓮池山水時,往往將對山水的描寫與自己對佛教的理解結合起來。

第六,法華靈動

吉寶嶺東天門下。洪水筏屋左轉,爬小路,上樓梯,穿過古老的茅草篷(現為私宅),就是普陀十二景之壹的“法華嶺東”。在這裏,方圓的巨石自我豎立,形成了數十個洞穴:有的可以自由雕刻和行走;有些像房間壹樣寬,裏面有石像;有的在頂上豐沛,泉水涓涓而下,從石垛中流出,傾入壹池。普陀山的洞穴雖然很多,層次千奇百怪,但這是最多的。洞外有“清大福地”、“普陀巖”、“東南柱”等碑刻。

遊覽普陀山,不能忽視法華洞的奇特景觀。以前的人認為,就算選風景,法華也是個好地方。例如,明洪和陳輔寫了壹首詩說:“當妳參觀這座山時,妳必須選擇高峰,高峰將是最好的。請問是哪裏,法華最奇特。”

七、古洞穴潮汐聲

陰超洞在島東南的紫竹林寺前,不肯去觀音寺的海。洞穴半淹沒在海水中,深度約30米,從懸崖到洞底深度約10米。這裏海岸曲折,怪石嶙峋,怪石嶙峋。洞底通海,頂部有兩個缺口,稱為天窗。清康熙328年(1699),禦書“陰超洞”被綁在洞壁上。

潮汐洞口面朝大海,張開大口。日夜被海浪拍打,潮水沖入洞口,如蛟龍,聲如雷鳴。風大的話,水花飛濺,水花直奔“天窗”。如果是晴天,山洞裏五顏六色的霓虹虛幻而嘆息成奇觀。

據報道,在宋元時期,來普陀進山朝聖的朝聖者經常在陰超洞前請菩薩保佑。明朝以後,我要去梵天洞敲觀音的土。朝聖者經常跳崖而死,為的是在西方極樂世界生活。到了清代,“舍命”現象越來越嚴重,於是定海縣下令項英在岸邊建亭,並在《舍命》壹書中立碑,禁止舍命。

八、朝陽沖日

過了仙井,向東望了幾座寶山,只見山上有壹塊巖石像大象壹樣斜倚著,伸著鼻子仰望著東海。這是大象石。像巖石的上邊,還有壹個像兔子壹樣溫順的兔子巖。在項燕東邊的海邊,有壹個天然洞穴,不超過十英尺寬,但深且幽。洞外巨石參差不齊,堆成人山人海。洞朝東,左右持百步沙,千步沙。每當陽光明媚、清晨時分,妳都可以在這裏看日出和海景,景色壯美。初升的太陽“像輪子壹樣,紅得像沙子,突然從海底升起,耀眼奪目,散射著海水。以前很少想到曾光耀。”因此,人們將其命名為“朝陽洞”,並將“朝陽日出”列為普陀十二景之壹。普陀山看日出,以朝陽洞為首。

朝陽洞也是聽潮的好地方。朝陽洞上有朝陽寺。據書上說,置身於此寺,浪嗚於下,如成千上萬種音樂交響,別有壹番情趣。作家王魯彥夫婦曾與郁達夫在原朝陽寺住宿,寫了壹篇名為《聽潮聲的故事》的散文,對這裏的潮聲描述如下:“...如鼓聲、鑼聲、喊聲、號角聲、喊聲、馬蹄聲、車輪聲、翅膀聲,混雜在壹起,像是千軍萬馬在廝殺……”郁達夫在詩中還寫道。民國初年朝陽東安被毀,1992年在原址上建了日觀閣。今天的朝陽洞風景包括朝陽洞、日觀閣、夏蘭閣、六觀閣等。,並附有茶水間。購物中心。古色古香的陽光閣,又名朝陽閣,建在四朝洞天之上,臨茫茫大海,飛檐翹角。展館高18米,長12米,短12米。它從山上升起,非常壯觀。展館分為上、中、下三層,設有購物、休息、觀海三個大廳。四周墻壁上陳列著“三十二觀音”的畫像,線條流暢,形象生動。中下層建有根雕藝術館,陳列著大大小小的根雕觀音佛像100余尊,是為海天佛國增添的壹道獨特風景。從亭中眺望,遠眺東海,更是風景如畫。

潭下亭又名朝陽亭,建在朝陽洞左平臺,臨崖臨海。每當太陽升起,陽光普照,景色美麗。

九、金沙千步

千部金沙,古稱千部金沙,位於普陀山東岸,南起數間,東北至望海閣。普陀山東側的壹條順山道叫玉堂街。街道右海岸是千步沙,南面是朝陽對面的百步沙。千步長門長70多米,因其近千步的長度而得名。

千步金沙,沙色如金,純凈柔和,寬闊坦蕩,柔中帶剛,猶如金印定座,走在上面,不墜不沈。這裏,海浪日夜停靠,濤聲不絕於耳。潮水在沙灘上嬉戲,像瀑布壹樣來,像阻力壹樣停止。每次大風大浪,都是雷聲成雪,令人嘆為觀止。當妳在流浪的時候,它是奇特的,不尋常的,奇特的景觀是無法形容的。千步沙沙坡度平緩,海面寬闊,水中無巖礁,常為遊泳健兒所青睞。如果遊客是在夏天來的,千萬不要錯過這種景象,或者在遊山玩水之後赤腳走在上面,讓海浪愛撫妳的雙腳,那種有趣的感覺是沒有嘗試過的人無法想象的。或者在沙灘上靜靜地坐壹會兒,聽聽潮水的聲音。或者幹脆換上泳衣,跳進佛海的波濤裏,帶給妳無限清涼。當妳漂浮在藍色大海的懷抱中,妳的身心可能會慢慢與大海融為壹體,然後妳可能會覺得妳就是大海,大海就是妳。

千步金沙不僅白天美,每到月夜,嬋娟緩緩移動,微風習習,濤聲不時,其靜謐的景色更具詩意。因此,有人曾把它與壯麗的日出結合起來,稱之為西陀山。

為了讓更多的遊客領略佛國風光,享受沙灘樂趣。普陀山管理局新推出了以朝陽洞、百步沙、千步沙為特色,以海景、海水戲為特色的旅遊專線。在千步沙康樂中心的利川灘優勢,建了4個5500平米的遊泳池,購買了碰碰船。遊泳池共飼養紅黃金魚6000余條,引進廣場鴿144只。新開的“摩托艇”。“拉練跳傘”等活動豐富多彩,新建了200平方米的出租淋浴房,購置了十余艘高速遊艇,開辟了百步沙、千步沙的郵輪項目。十、廣西薛稷

廣溪峰位於佛頂山東南,壹座“蓮花石花”,又名“石屋”。遠遠望去,綠樹叢中,峰巒疊石,美不勝收,像荷花,像白雪皚皚的山峰。

“廣西薛稷”是指普陀十二大景觀之壹的桂峰雪後的景色。普陀山很少下雪,冬天安靜而奇妙。但如果妳運氣好,趕上壹場大雪,登上佛頂山,遠眺廣西峰。仿佛玉雕,銀裝素裹,吹開萬株梨樹的花瓣,山色混雜,海低連凍雲。這時候妳會覺得自己的心是清澈幹凈的,就像置身於純白佛國的凈土。

要看到廣西峰的雪景並不容易,但普陀是佛教聖地,佛教弟子經常來來往往,或經常靜修停留,所以欣賞普陀山的“雪霽”景色是命中註定的。

但如果不下雪,也沒關系。如果乘客對廣西匹克的攬勝感興趣,那就非常奇妙了。屠卓有詩曰:“心境真開,太虛見悠悠。光熙鳳挺立,自由自在。”

十壹、茶山夙霧

茶山位於佛頂山後面,自北向西綿延。山川遼闊,溪流眾多。據史料記載,此處產茶,山中僧人常在谷雨前采摘,藥用價值高,可治血痢肺痛。山上也生長著山茶樹,樹高幾十尺。冬春之交,丹帕被子谷猶如珊瑚林,真是壹景。茶山多霧,白雲常隨風飄,所到之處,為佛教的山川增添色彩。而每次日出前,茶林都彌漫著薄霧,時而如絲,時而因姻緣。這壹刻,如果妳置身其中,就像做夢壹樣,讓人無限遐想。

在古普陀山,沒有居民,山中僧人自己種糧。種茶是住在山裏的僧侶的壹項重要任務。每到采摘季節,眾僧齊出,山上立即出現壹派繁忙景象(童詩),“山野爭采香芽,推霧穿雲得信貸”。

普陀茶山的茶叫“雲霧佛茶”,因為這種茶樹多為僧人所植,所以僧人說起“茶山霧”也是別有壹番風味。

遊客去茶山欣賞風景。他們從東北的惠濟寺出來,就可以過山路,然後可以通過天柱寺去東北看虎沙,或者去西北,看完宮媛再去合興村,然後坐車折回千山。

十二、天門清帆

天門清帆說的是普陀山最東端的梵音洞的景觀。從法雨寺到沙飛坳、香會安,是普陀最東端的顧青雷山。綠鼓基地插入普陀海洋。這壹定是因為這個地方經常有驚濤駭浪拍打懸崖。潮湧震孔,日夜打雷,猶如擊鼓,故又稱“震鼓”。在山東省南端,有鼓基的地方,有壹個很大的天然洞穴,是用巖斧劈開的,高100米。兩邊的懸崖形成壹個門,被稱為梵天洞。在普陀山眾多壹直被人們感嘆為神奇的洞穴和山谷中,梵天洞的雄偉氣勢和險峻險壁是其他洞穴無法企及的。

還有。梵音洞山明水清,貴州清,蒼崖聳立,距崖頂數尺之遙的洞腰,嵌有壹橫石如橋,恰似黑龍口中的寶玉。兩陡壁之間有壹石臺,臺上有雙層佛龕,名為“佛閣”。任何人想看梵天洞,都要先從崖頂繞道走下石階,然後來到佛光閣。據說每個人在這裏看到的都是不壹樣的佛,即使是同壹個人也會隨之改變,這是極其奇怪的。這個地方也是梵天洞觀潮的最佳地點。佛屈滄海,浪打馬立克奔騰,龍吟虎嘯晝夜。聽到的人無不驚心動魄。此時,佛教信徒樂於在洞口膜拜,祈求觀音菩薩的出現。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禦書“梵音洞”的額頭就掛在這裏。

梵音洞壹直是普陀山的重要景觀。梵天洞和潮洞的潮音各有特色,統稱為“兩洞潮音”。梵天洞西南不到100米的懸崖下有羅家洞,這裏山石陡峭幽深,洞腳插入人山人海,無人可入。民國初年,洞邊有壹個和尚架,壹個蒲團,壹個佛禪,就像壹個鳥巢掛在海堤上,十分驚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