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梁紫鄉旅遊資源

梁紫鄉旅遊資源

梁紫地區是革命老區,有太清山、蘆紅山、燕子洞、大鶴洲溫泉、雷神洞、風洞、青山峽等自然旅遊景點和水田崗龍山文化遺址等歷史遺跡。太清山位於梁紫鄉南部。太清山自古以來就是旅遊勝地,有四十八景之稱。山中有120多個洞穴,都有洞,洞內有水,洞內的鐘乳石各有形狀。有30多個各種寺廟和廟宇的遺址和80多個其他自然景點。太清山素有“窯洞”、“寺林”、“湘北詩山”、“湘北第壹山”之稱,其人文景觀因戰亂已被徹底破壞,大部分自然景點仍保存完好,因未被開發而呈現原生態。太清山北部景色宜人,南部有許多奇特的洞穴,被譽為“北有仙境,南有洞天”。

太清山在古代是宋人李寧陽修行道教的地方。據說李寧陽在白天升起,乘龍去了天堂。乘龍廟是在他的家鄉太清山腳下修建的,遺址至今仍在。也有人說,太清山以前叫“掀山”(當地也有人叫掀山)。相傳很久以前,這裏還是壹片平地,有仙女對精衛開墾的由衷同情。在壹個漆黑的夜晚,他帶著這座山來到東海,準備幫助精衛。沒想到,兩個仙人擡山到這裏時,已經聽到雞犬之聲,只好半途而廢,把山留在當地,開回天庭。太清山南面有它的孿生兄弟庚子山,傳說太清山和太清山是孿生兄弟。太清山被擡走的時候,它不忍心丟下弟弟壹個人,就主動跟著弟弟,跟到了這裏。庚子山是壹座孤峰,清麗碧綠,山頂觀景,旁邊有壹潭,叫靜壽池。山中壹面石壁上有仙人的巨型腳印,山上有“踢打錘”、“金頂”、“銅鍋堰”等自然景點。大鶴洲溫泉位於梁紫鎮渭水河西岸,毗鄰松滋縣城。進水8.8升/秒,水溫43度,水無色,有硫磺味。水中的元素與石門縣維新鎮熱流中的元素相同,具有很大的藥用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

大鶴洲溫泉就像壹顆藏在深山裏的珍珠,外面的人還沒有領略到它的優雅。這裏風景優美,蜿蜒的沱水河在這裏更加開闊。溫泉在河邊,泉水和河水融為壹體。泉水熱得受不了,遠處有幾條線,鵝卵石裏出現壹串水泡。河邊壹個四面環水的青石池,可以容納幾十個人。水深剛好到成年人的腰脖子,多余的水從青石上溢出...

這裏有很多感人的傳說。據說有個仙女下凡,在這裏沐浴。她被當地壹個農民瞥見,愛上了生死,卻被玉帝阻攔。也有說賀龍鞭打騾馬,沿湘鄂邊界行走,販運食鹽,途經大河州。賀龍卸下騾馬,赤條條的,泡在熱水裏,等他養好了精神,便鼓著氣,在河邊的青石上點燃煙鬥,緊鎖雙眉,沈思起來,宛如壹尊神龍,然後猛力向前,扶富濟貧,直到兩把菜刀造反...

大河州與國外客戶合作建設了壹個占地20畝的甲魚養殖場。2005年,“大鶴洲溫泉山莊”建成,每天都有人來這裏沐浴。秋冬春是泡溫泉的好季節。鹿紅山,又名鹿黃山,位於石門縣北部梁紫鄉的西北角。是湖南和湖北的界山,與湖北省五峰縣接壤。海拔1170米,距縣城200裏。蘆紅山的部分支脈垂直向南延伸,形成灣脊相間、北高南低的地貌。發源於蘆紅山的溪水順著山勢向南傾瀉。

蘆紅山巍峨,氣勢磅礴,群峰蒼翠,林木蔥郁。站在主峰之巔,復興觀,俯瞰兩湖南北,北面可看到五峰漁洋關、松滋、枝江、宜都,晴天可看到長江白線,蔚為壯觀;南面俯瞰整個沱水流域,地勢略低的太清山與之對峙。

關於蘆洪山地名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壹種是山上除了八毛、思茅和少數灌木外,大部分是蘆葦,遠遠望去是黃色的,所以叫蘆黃山。據說有壹個姓唐的大家族曾經在山腳下豎起48座高爐煉鐵。火旺,山紅,故稱爐紅山。

鹿晗山紅山上的大風崖(就是大風崖),壹天到晚都是山風,風都能把人吹倒。如果妳想強行通過隘口,妳必須彎下腰鉆過去。如果遇到風暴,根本過不去,所以取名大風關。

大風崖是石門西北鄉的古驛道之壹。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由明初的百戶地方官陳鐵西修繕。有南北兩條東西向的古驛道。顧北大道沿胡平主峰向東延伸,沿山脊向東蜿蜒,經南屏河、八峰山、左子嶺、上馬墩、白果樹、大峰山、北崖、松樹崖(可為下子梁)、水桐灣,直達松滋曲池河。紮茨嶺下面,騾馬可以通行,鋪了壹些青石,路面狹窄崎嶇。全程100多公裏,是從上到下的官商要道。雖然今天已經荒蕪,但它仍然是人們在山區行走的主要山路。

南古驛道西起胡平,經文化,穿山越和平,過石灣大橋,經蝦子梁的太清、水田,東至津市,全長150公裏。是古代重要的官道和通道。據說劉備南下取朗州(常德)時經過這條路。這個地區也是中國五大童話之壹“莊八龍”傳說的發源地。

還有南北兩條古道,都通往湖北五峰漁陽關。

壹條是從維新場、九渡河、太平街,經幹溝河、蔡家灣、大風埡到漁洋關。1937抗日戰爭爆發後,特別是湖南被困,官鹽受阻,元公渡、維新場、三生等地的官商前往湖北三鬥坪搬運川鹽,是必經之路。1943期間,梁、太平兩個日寇都走這條路線,民國抗日中央軍也是從太平街經大風埡駛往湖北漁洋關。

壹條從石門到梁平,扁擔灣,北衙(有南北界樁和路標,文革時被砸,但遺跡還在)到漁洋關。20世紀30年代,大革命時期,賀龍多次帶領紅軍經過這條路線。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國中央軍(66軍,18軍,79軍)也兩次走這條路線。這壹時期,石門-梁紫-漁洋關的長途電話線、通道、抗日口糧和軍火轉運也走這條路線。

過去,沿著這些古老的驛道有許多寺廟,風景優美,民風淳樸。現在該寺已完全廢棄,但仍能看到路碑寺的地基等遺跡。

蘆紅山常年雲霧繚繞,山上原有的野生茶林估計有500畝,但山林中零星的野生茶林難以估計。自古以來,這些茶樹都是天然野生的,沒有工業汙染,沒有農藥化肥。它們醇香四溢,是未開發的珍貴資源。

蘆紅山物產豐富,地下有豐富的煤、鐵、石灰石。山上的桐油樹和木子,每年成熟的時候都會掉在地上,沒有人去撿。野生的盾葉薯蕷、山蒼子、獼猴桃、百合、葛根也是自由開采,有響、熊洞、響水、泡骨四泉。水清澈、純凈、甘甜;燕子洞、雷神洞、齊秋田、風洞河等地的自然風光無窮無盡,美不勝收。

古跡是北衙山腳下的王爺崖,是明代某太子的巡捕地,關隘遺址至今猶存。燕子洞位於梁紫鄉新道灣村孔雀橋東北,沿峽谷村級公路約400米。有壹個石灰巖拱洞叫燕子洞。在洞穴外面,有幾十個懸崖。洞頂綠樹成蔭,藤蔓交錯隨風搖曳,像壹幅天然的綠色紗簾。五只形態各異的石蝙蝠蹲伏在洞口——“五福”石像仿佛在望,它的四只雛鳥即將展翅飛翔,從洞外望去,宛若蓮臺。右側墻上有壹幅“兩只獅子抱球”的巖石像。洞下流水清澈,小魚遊入嬉戲,似與人同樂。從左邊數十步進入洞穴,是壹個高大空曠的拱頂。地面不平坦,但很寬敞。如果像壹個大廳,兩邊都是透明的,不會太暗。呆在這裏,感覺涼爽舒適。大廳的左上方,開著壹個小洞,就是南門。在外面被風雨侵蝕,裏面被滲漏浸透的斑駁石壁上,左邊有壹個巨大的石虎“咆哮”,是“虎嘯青霞”;右壁像壹條長長的、仙女般的身姿飄浮著,人們稱之為“南極仙女壁”;不遠處,有壹個和尚穿著袈裟,拿著海螺爬墻,壹切都栩栩如生,引人註目。

去主洞的路上,到處都是鐘乳石,形態各異。沿途有“玉柱撐天”、“文房閣”、“神龜護寶”、“老硝田”(前人煮硝的地方)、“三江並流”(陰三河流向不同)、“爬天梯”、“撞鐘巖”、“塔巖”。下了車要拐到閣樓,然後穿過百米峽谷的通道,出後門,就能看到百米外的避暑勝地風洞河。雷神洞位於梁紫鄉新道灣村,在該村孔雀橋西1.5km處。有兩座巍峨的大山,東面是馬鞍山,西面是金山,北面與蘆洪山(湘鄂分界山)相對,中間有壹條峽谷,是梁紫鄉通往太平鎮的西門走廊。就在約1000米高的金山腳下,有壹個寬約10米,高約30米的山洞。沿外緣有參天古樹,藤蔓婀娜多姿,春暖花開,五彩繽紛,若天然洞簾。夏秋時節,枇杷、楊梅等各種山果眾多,掛滿枝頭,為洞穴增添了美感。洞內有清泉流出,甘甜清涼,汩汩流淌,巨蟒出沒;往裏看,黑暗深不可測,源頭不知從何而來;洞頂懸掛的鐘乳石晶瑩透亮,形態各異。這就是美麗奇特的雷神洞。

這個洞穴為什麽得名?它有壹段歷史。相傳,很久以前,住在北方鹿紅山半坡上的人,每晚都會看到南峰下有燈光照耀,認定這座山是壹座藏有寶藏的金山,因此取名“金山”。既然有寶藏,就應該保護。於是,周圍的人選擇在山峰的閃光處建了壹座寺廟,取名金山寺,並雇了壹個和尚來供香。千百年來,世界各地的人們上山朝拜,大力吸煙,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享有盛譽。建廟祭祀的誠意,讓天帝大為感動。他派雷神大人住在山路口的山洞裏,巡山,保護鎮宅之寶,保壹方平安。因此,這個洞穴被命名為雷神洞。托水是富水上遊的壹條支流,深入石門縣城。發源於太平鎮大埡北麓的石碑埡(又名石滾埡),由南向北,經胡家沖,穿山越水,東拐至肖家溪,過紫生橋,經聖子坪、齊家河、萬石橋、太平街、苦竹坪。經太平鎮、梁紫鄉,全縣全長45.5公裏,流域面積347.7公裏,河道比降8.8‰。

沱水段有不同的名稱。從源頭到太平鎮四潭河村,名字跨越山川,從四潭河下面的村子到大河洲,又依次叫四潭河、南河、托水、四潭河。因為托水是山區小河,水位起伏很快,壹般水深0.3 ~ 0.4米,淺灘多,河床窄,只能通過2 ~ 3噸的船。從苦竹坪起航,順流而下,經過子良坪,到達曲池河畔的湖北松滋縣西寨。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於高速公路的建成,物資運輸棄水而走,水路逐漸廢棄。

有265,438+0條溪流(包括沱水)從梁紫鄉和梁紫以西流入沱水,包括齊家河、東流溪、周家沖、幹溝河和虎城峪。各山溪流眾多,沿途有苦竹坪、子良坪等河谷平原,人口稠密,土地肥沃。盆地兩邊盛產桐油。以前都是每年從沱水到沙市或者天津。

穿山河:穿山河是沱水上遊的壹段,位於太平鎮。發源於太平鎮大埡北麓石碣埡,向東經胡家沖、穿山河村,經自升橋、經四潭河村、升子坪流向太平街,與四沖河相連。

山河上有壹座自生橋,水流過山,橋下臨江,別具匠心。莊八龍(又名聶龍)跨越山河、繞過沱河的故事廣為流傳。很多地名都與莊八龍傳說有關,被稱為中國“第五傳說”,說法不壹。相傳古代這裏有壹條“惡龍”(巴龍),被道士徐景陽追殺。惡龍壹聲令下,刮風造雨,頭觸山勢,竄過山麓,在山麓留下壹個圓洞,故名“過山”。水從洞裏流過的那條河叫穿山河。又說惡龍墓在山中,其子白龍來掃墓,搖風搖雨,山過江。今天,當我們看這個地方時,它曾經是壹個高山湖泊。據說在這座橋建成之前,有壹個叫花棉洞的洞穴,水可以從那裏通過。在長年的水蝕和風化作用下,石灰巖山脊逐漸溶解。由於特大洪水的擠壓,縫隙間的水膨脹,石頭開裂坍塌,於是在所謂的“聶龍”翻越山體的地方形成了壹個很大的圓形石洞。"兩座山擁抱著巨石,從巨石中流出."洞頂巨石橫跨兩座山峰,成為雄偉的天然石拱橋,故名自生橋。至於清明節前後的水雹災害,則是變異的區域性小氣候。

這座自生橋是壹座單拱,河水從橋下流過。橋的北面是頭嘴,橋的南面與壹個陡坡相連。該橋寬12米,長150米,高200多米。是蘆洲村到達同村的必經之路。這壹帶峰巒疊嶂,山高谷深,懸崖峭壁,樹木蔥蘢,山路崎嶇,道路被雲霧阻隔,景色異常。此外,自生橋從遠處看橫跨在空中,像壹座橋和壹座宮殿。從山腳望去,它看起來像空中的彩虹,是縣城北部的壹大景點。

橋左側的懸崖上有壹個石洞,石門從中穿過,可容納萬人。洞頂有壹塊倒掛的石頭,形似蓮花。花寬6尺多,花根僅壹尺寬,故稱蓮花洞。有壹次,壹個遊客即興作詩:“山上有壹座自生的橋,構思巧妙,橋下蓮花洞美不勝收,引得旅人爭相。”

至今,隔著千山萬水的巴隆木墓上還立著壹塊石碑。傳說每年清明節前後,惡龍都會回來為母親掃墓。惡龍來時,雨雹紛飛,當地百姓受雹災影響極大,但母墳卻風平浪靜,安然無恙。據說清朝嘉慶初年,萬壽宮就建在鄰近的鹹陽坪,這才風平浪靜。相傳清朝光緒年間,成年讀邊的秦檜慈為了鏟除家鄉的水患,將惡龍母親的原墓建成了壹座氣勢恢宏的墓地,惡龍圖案栩栩如生。墓園依山傍水,鮮花環繞,林草茂密,不時有珍禽出沒。每到清明節,前來掃墓的人絡繹不絕,成為壹個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