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鼓浪嶼簡介

鼓浪嶼簡介

鼓浪嶼(英文:Kulangsu)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南宋時命名為“烏龍島”,明代改稱“鼓浪嶼”。因為島西南的沙灘上有壹塊兩米高的巖石,中間有壹個洞穴,每當漲潮的時候,海浪打在巖石上,聽起來就像打鼓壹樣。人們稱之為“鼓浪嶼石”,故名鼓浪嶼。鼓浪嶼街道很短,縱橫交錯,是廈門最大的島嶼。

世界文化遺產——中國鼓浪嶼

鼓浪嶼綠化覆蓋率超過40%,植物種群豐富。有90多個科和65,438+0,000種樹木、灌木、藤本植物和地被植物。代表性景點有:日光巖、蘆莊園、郝躍園、豫園、鼓浪嶼石、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海底世界、天然海水浴場、海上天堂結構等。

世界文化遺產——中國鼓浪嶼

鼓浪嶼景區先後獲得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最美五城區等榮譽。2017年7月8日,“鼓浪嶼:國際歷史性社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2個世界遺產項目。

植物資源

世界文化遺產——中國鼓浪嶼

全島綠化覆蓋率達40%以上,植物種群豐富,有90多個科,各種喬木、灌木、藤本、地被植物1000種。在亞熱帶地區常見的廣玉蘭、香樟、閩楠、梧桐、桃、榕樹、案樹、棕櫚、椰林、竹林等,種植在房前屋後,或坡前路邊,或庭院綠地。

地理環境

世界文化遺產——中國鼓浪嶼

鼓浪嶼形狀不規則;周長2.85英裏,長1.1英裏,寬0.72英裏;值得註意的是,上面散布著大量的花崗巖石,其中島中部以南的巖石最高,海拔302英尺。【16】以豐富的海岸線和水體為邊界,以筍光巖、筆架山、旗山等丘陵山地景觀為主體,以不同類型的建築、園林等人工形態為主體的景觀綜合體。建築或立於平臺之上,或依山或依水而建。

建築史

鴉片戰爭前,鼓浪嶼在很長壹段時間裏都是壹個人煙稀少的荒島。直到宋元時期才出現“圓沙洲”的名稱,到了明代才開始使用“鼓浪嶼”的名稱。島上多為半漁半農,原有房屋多為非常簡陋的房屋。閩南三角的原始民居自然影響到鼓浪嶼的民居。所以在外地人進入鼓浪嶼之前,島上的房子和閩南沿海金三角(廈門、漳州、泉州)的房子沒有區別。這種形式在壹些保存完好的村落中仍然可以看到。即使在現代的鼓浪嶼上,也有兩進四出的古代民居建築。

世界文化遺產——中國鼓浪嶼

1843到1902西方建築的出現。從明末清初壹直到鴉片戰爭,鼓浪嶼的建築開始發生變化。廈門成為通商口岸後,外國殖民者紛紛來到鼓浪嶼定居或暫住。鼓浪嶼成為他們土地開發的首選。鼓浪嶼地理、氣候、風景條件優越,非常適合居住。到目前為止,鼓浪嶼90%的建築都是居民樓。外地人染指鼓浪嶼,首先出租民房,行使管理教堂、學校、醫院的權力。在他們的實力發展起來,能夠站穩腳跟之後,他們逐漸建立教會學校、教會醫院、教堂、聖教局和領事館。當然,豪宅、別墅等住宅建築的建造數量最多。大批早期出國謀生的華僑,也在事業有成後回到祖籍閩南,選擇鼓浪嶼作為最佳落腳地,紛紛在鼓浪嶼投資,修建了許多獨立式住宅。很多建築的規模非常巨大,超過了外國人,造價也非常昂貴。他們經常選擇最好的建築材料和施工技術。在鼓浪嶼上,許多這樣的大型獨立式宮殿都被政府改造成了公共建築。

望采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