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蕎麥是什麽?

蕎麥是什麽?

蕎麥

蕎麥

蕎麥是蓼科蕎麥屬作物,壹年生草本雙子葉植物,蓼科栽培植物。彜族人稱之為“額”,古代也寫成蓧麥或黑麥。四川省習慣稱蕎麥種子。又名“胡蕎”。

壹年生草本植物,生長期短,抗逆性強,極寒貧瘠,當年可多次播種,多次收獲。莖直立,下部不分蘗,多分枝,光滑,淡綠或紅褐色,有時有稀疏的乳突。葉心呈三角形,頂部呈錐形,基部呈心形或戟形,全緣。托葉鞘短圓柱形,頂端斜截,脫落早。花序總狀或圓錐狀,頂生或腋生。春夏開小花,開白花;花梗纖細。果實幹燥,橢圓形,黃褐色,光滑。栽培品種很多,尤其是苦蕎最具營養保健價值。紫色莖,三角形葉,小白花,黑色種子,磨成面粉食用。

分布在歐洲和亞洲;在中國各地栽培,有時野生,生於荒地或路邊,種子富含澱粉,用於食用和藥用,也是蜜源植物。

栽培歷史

蕎麥起源於中國。栽培歷史悠久。栽培蕎麥有4種,即甜蕎、苦蕎、甘蕎和蕎麥。蕎麥和苦蕎是兩種主要的栽培品種。收集了3000多個地方品種,其中蕎麥和苦蕎各占壹半。

蕎麥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糧食作物和救荒作物之壹。已知最早的蕎麥出土於陜西鹹陽楊家灣4號漢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此外,陜西鹹陽的馬泉和甘肅武威的磨子子也分別出土了漢代以前和漢代以後的器物。

然而,在唐朝之前,蕎麥的種植似乎並不普遍。雖然《齊·姚敏書·雜說》中有蕎麥的記載,但壹般認為《雜說》非所撰,可能出自唐人之手。據說齊麥10號所附的“曲麥”是蕎麥,但這只是壹家之言。農書中對蕎麥最準確的記載,最早見於《四季匯編》和孫思邈《千女方子》以備不時之需。同時,蕎麥在相關詩詞中也有提及。因此,壹般認為蕎麥是在唐代開始普及的。

隨著唐代蕎麥種植的普及,蕎麥栽培技術也得到總結。雜註不長,但對蕎麥的記載很詳細。《雜記》首次記述了蕎麥的栽培技術,特別強調適時收獲。“全是蕎麥。五月犁地。三十五天後。草爛了要種三遍耕三遍。立秋前後十天內種下了它們。如果妳耕地三次,妳會有三倍的負荷。下重子是黑的,上重子是白的,都是白汁,壹樣濃壹樣滿,就是壹定要收割。但是小費要鋪好。白的壹天比壹天黑,值得。如果那裏壹直是黑暗的,太陽黑子就會減少壹半。”這說明當時的人們已經對蕎麥的成熟特性和後熟功能有所了解。《六月四季匯編》中有壹篇關於“種蕎麥”的文章:“立秋六月種之,即秋前十日,立秋七月種之,即秋後十日。宜詳敘秋晚病。”宋代關於蕎麥栽培技術的記載並不多,但宋人對蕎麥的生理生態方面有很多了解。北宋陳師道在《後山談》中提到蕎麥與氣候、物候的關系,“中秋暗,天下同。蕎麥在月亮上很美。中秋若無月,蕎麥不實。”朱扁在《曲藝舊聞》中詳細描述了形態和生態,說:“蕎麥有黃葉、灰葉、紅莖、黑籽、黃根,也有五方之色。但是,方最怕霜降時強。這個時候下雨,特別適合掛果,也不霜凍。農民稱之為‘化霜雨’。”元代對蕎麥栽培技術有了新的認識。壹是在播種量和播種方式上,提出“播種密則種子多,播種疏則種子少”。其次,根據蕎麥容易掉籽的特點,改進了收割方式,使用鐮刀收割。王鎮的農書上說:“我害怕種子被燒焦,但我會用推鐮刀的方法得到它們。”《農業機械圖冊》中也詳細介紹了推鐮的結構和功能。可見,推鐮刀是最早的收割機,蕎麥是最早用機械收割的作物。

蕎麥的種植比較簡單。因為它的整個生長期很短。主作物收獲後,可改種壹棵成熟的蕎麥,既增加復種指數,又便於與其他作物輪作。這種情況在明清時期很常見。《天工開物》說“所有蕎麥須南割,黍須北割後種”。《農田手冊》還說,收割谷子後,“地要種小麥”。《馬首農言》也說“今年麥田多種蕎麥”。明代的《養盈月令》和清代的《救荒簡書》都指出蕎麥可以和紫花苜蓿混著吃,割了蕎麥,紫花苜蓿第二年就自己生根生長了。《農桑經》主張“田地多,每年種菜籽”。

蕎麥作為壹種傳統作物,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但在糧食作物中的比重很小。世界上的蕎麥多指甜蕎麥。蕎麥在國外被視為野生植物,也被用作飼料。只有中國有栽培和食用的習慣。全球蕎麥種植面積700-800萬公頃,總產量500-600萬噸。主要生產國是前蘇聯、中國、波蘭、法國、加拿大、日本和韓國。前蘇聯是世界蕎麥生產大國,種植面積約300-400萬公頃,占世界總播種面積的近壹半,平均每公頃產量約615kg,總產量約200萬噸。中國蕎麥種植面積和產量居世界第二位。50年代種植面積達220萬公頃,總產量90萬噸,平均畝產405公斤。但由於蕎麥的生物學特性和農民長期的種植習俗,我國蕎麥過去壹直被當作救災作物,種植粗放,產量低,生產脫節,商品率低,不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和高產作物的推廣。近年來在農業、醫學和食品營養方面的研究表明,蕎麥,尤其是苦蕎,是所有糧食作物中營養價值最高的。它不僅營養成分豐富,營養價值高,而且含有其他糧食作物缺乏和不具備的特殊微量元素和藥用成分。具有防治現代“文明病”和幾乎所有中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的功能,因此受到各國的重視。蕎麥的生產和保健食品的開發呈現出新的發展勢頭,蕎麥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也在提高。據1986不完全統計,全國20個省區蕎麥種植面積72.2萬公頃,總產量51萬噸,平均每公頃產量705公斤。其中苦蕎約176000公頃,總產量22萬噸,平均每公頃產量1249.5公斤;蕎麥54.6萬公頃,總產量29萬噸,平均每公頃產量531公斤。

涼山州是四川省蕎麥集中產區之壹。作為涼山州半山以上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6萬公頃,其中苦蕎麥4.8萬公頃,總產量11萬噸,約占全國產量的1/2。泉州有7萬公頃適合蕎麥種植的耕地。蕎麥產品開發潛力巨大。作為原料基地,每年可向加工企業提供數千萬公斤的商品蕎麥。

生產意義

1.農業地位

蕎麥生長期短,從種植到收獲壹般只有70到90天,早熟品種50多天就可以收獲。蕎麥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生長發育快,在作物布局中具有特殊的地位:①蕎麥產於無霜期短,降水少而集中,水熱資源不能滿足大型糧食作物需求的廣大旱作農業區和高寒山區;(2)在無霜期長、人均土地少、耕作粗放的農業地區,蕎麥作為連作作物;(3)蕎麥遭受旱澇等自然災害後,幼苗死亡或主要農作物歉收,是救災的重要作物;④蕎麥壓青是改良輕沙土的措施之壹,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和養分;⑤蕎麥還能將土壤中的不溶性磷轉化為可溶性磷,也能將不溶性鉀轉化為可溶性鉀,留在土壤中供後期吸收利用。

蕎麥播種後3 ~ 5天即可出苗,生長發育迅速,封後可抑制大部分雜草。種植蕎麥省時省力。在農業時間安排上,蕎麥通常從翻耕、播種到管理排在其他作物之後。可以調整農時,綜合安排農業生產,實現低投入高產出的經濟效益。隨著我國蕎麥科研和產業發展的推進,蕎麥在農業生產中的地位正在從“救災補種”作物向農民脫貧致富的經濟小作物轉變。

2.營養價值

蕎麥營養豐富。據分析,其籽粒含蛋白質7.94 ~ 17.15%,脂肪2.00 ~ 3.64%,澱粉67.45 ~ 79.15%,纖維素1.04 ~ 1.33%。日本學者報道蕎麥的營養效價指數為80 ~ 92(小麥為70,大米為50)。

據中國醫學科學院健康研究所對我國主要糧食的營養成分分析,蕎麥粉的蛋白質含量明顯高於大米、小米、小麥、高粱、玉米粉和糍粑。蕎麥粉含有18種氨基酸,氨基酸組成與豆類作物蛋白質相似。脂肪含量也高於大米、小麥粉、糍粑。蕎麥脂肪含有9種脂肪酸,其中油酸和亞油酸最多,占總脂肪酸的75%,還含有棕櫚酸19%和亞麻酸4.8%。此外,還含有檸檬酸、草酸、蘋果酸等有機酸。蕎麥還含有微量的鈣、磷、鐵、銅、鋅,硒、硼、碘、鎳、鈷等微量元素,以及多種維生素:Vb、Vb2、Vc、Ve、VPP、VP,其中VP(蘆丁)和葉綠素是其他谷類作物所不含的。蕎麥種子的營養成分因品種和栽培條件而異。這些物質在人體的生理代謝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以及食品的質量和多樣化,蕎麥作為壹種健康食品將會受到人們的青睞。

3.飼用價值

蕎麥種子、外殼、稭稈和青貯飼料可用於飼養家畜和家禽,而碎谷物、米糠和外殼被廣泛用作家畜飼料。蕎麥屑是珍貴的飼料,富含脂肪、蛋白質、鐵、磷、鈣、維生素等礦物質,營養價值是玉米的70%。據報道,用蕎麥粒餵養家禽可以提高產蛋率,加速小雞的生長。餵養奶牛可以提高牛奶的質量;餵豬可以增加固體脂肪,改善肉質。蕎麥與其他飼料作物相比,生育期較短,可以在無霜期短的地區直接播種,也可以在無霜期長的地區反復播種,可以在短時間內提供大量優質的綠色飼料。

4.蜂蜜作物

蕎麥是中國三大蜜源作物之壹。甜蕎麥花大,花多,花期長,蜜腺發達,有香味,泌蜜量大。大面積種植蕎麥可以促進養蜂和多種經營的發展,還可以提高蕎麥的受精率和結實率。蕎麥田放蜂的產量可提高20-30%或更高。

5.食用價值

蕎麥是中國東北、華北、西北、西南、日本、朝鮮和前蘇聯非常受歡迎的食物。蕎麥食品是由蕎麥米和蕎麥粉直接加工而成。蕎麥米常用來做蕎麥飯、蕎麥粥、蕎麥片。蕎麥粉和其他面粉壹樣,可以做成面條、煎餅、面包、糕點、蕎麥酥、涼粉、血糕、灌腸。日本人非常喜歡蕎麥面條,中國大約有5000家蕎麥面館。蕎麥還可以用來釀酒,長期飲用色澤清亮,有利於強身健體。蕎麥葉中的營養也非常豐富,國內外對蕎麥葉的開發研究方興未艾。有的用幹樹葉做蕎麥茶,有的用蕎麥苗當蔬菜。

6.出口創匯

蕎麥是中國傳統的出口商品。中國蕎麥以“粒大、皮薄、質高”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主要出口日本和歐洲相關國家。近年來,由於科研的進步,對蕎麥的藥用價值有了新的認識,各省區逐漸從出口原糧轉向深加工產品。蕎麥在國際市場上價格較高,而我國每年蕎麥的出口量不足國際市場需求量的十分之壹,因此蕎麥是外貿出口中的緊俏物資。

7.副產品的利用

蕎麥營養豐富,不僅能給人們提供食物、畜草、家禽飼料和蜜源,還能防病治病,強身健體。蕎麥皮壹直是制作枕頭的好材料,長期使用蕎麥皮枕頭有清熱明目的功效。現代研究表明,蕎麥皮灰分中碳酸鉀的含量約為4.6%,蕎麥皮中蘆丁的含量高達30%。現在蕎麥皮出口價格比蕎麥高,估計大多用於醫藥和工業開發研究,蕎麥深加工綜合利用項目大有可為。近年來,蕎麥尤其是苦蕎麥的產業發展在食品、釀造、醫藥等領域占據世界領先地位,產品出口額比原糧出口高出數倍至數十倍。

蕎麥因其獨特的營養價值而被認為是世界上的壹種新作物。它是壹種小作物,但它可以彌補大作物的優點和它所不具備的成分的不足:它可以在生長期短、寒冷地區和不能種植大作物的貧瘠土壤中種植,它不僅含有大作物所含的營養成分,還含有大作物所不含的、人體所必需的成分。蕎麥全身都是寶,嫩枝葉、莖葉、花果、根稭稈、糠米粉都沒有浪費。從自然資源利用到養地增產,從農業到水產養殖,從食品工業到輕化工生產,從食品(食藥同源)到保健防病,從國內市場到國際市場,特別是在阿壩州日益壯大的旅遊業中,有著不可低估的市場前景,蕎麥將在特色農業中顯示其獨特的經濟價值。因此,大力發展蕎麥生產,將蕎麥的資源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實現增產增收,對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預防疾病、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高山脫貧致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營養價值

(1)營養質量

蕎麥營養豐富,無論是甜蕎還是苦蕎,無論是谷物還是莖、葉、花,其營養價值都很高。蕎麥與其他主要谷物的營養成分比較(表1)。

從表1可以看出,苦蕎粉的蛋白質和脂肪高於小麥粉和大米。蛋白質也比玉米粉高,但是脂肪比玉米粉低。維生素B2比小麥粉、大米和玉米粉高4 ~ 24倍,但谷類缺乏蘆丁和葉綠素。礦物質營養成分也不同程度高於其他谷物。苦蕎含蛋白質9.3% ~ 14.9%,脂肪1.7% ~ 2.8%,澱粉63.6% ~ 73.1,因品種、種植地區、籽粒鮮度不同,差異較大。與蕎麥相比,苦蕎蛋白質為665438±0.5%,脂肪為56.9%,維生素B2為3.65438±0.6倍,維生素P為65438±0.3.5倍。

(2)營養分布

將蕎麥果實去殼後得到的帶或不帶種皮的種子,稱為蕎麥米、甜蕎麥米、苦蕎麥米。蕎麥果或蕎麥米可以磨成蕎麥粉制成食品。和小麥、大米等散糧壹樣,蕎麥米的營養成分分布從外圍向中心逐漸減少,即外層營養成分最高,向內逐漸減少,中心達到最低。蕎麥米分別用全粉、外粉、心粉加工時,呈現出營養成分由外圍向中心逐漸減少的規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外層粉是靠近種皮的粉末,營養成分含量較高,尤其是維生素P(蘆丁)和葉綠素,是其他谷物所不含的。

(3)營養成分

1,蛋白質

苦蕎的蛋白質組成不同於其他谷類作物,其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較高,占總蛋白的46.93%,而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較低,分別占3.29%和15.57%,僅為小麥的1/10和1/2。殘留蛋白質為34.32%,是小麥粉的12.7倍(表3)。蕎麥粉和小麥粉這兩種蛋白質成分的不同,導致了面制食品加工特性的不同。苦蕎粉的面筋含量很低,類似於豆類蛋白,由於大米、小麥、玉米,蛋白質總量低。

(1)氨基酸:苦蕎含有19種氨基酸,不僅含量高,而且成分好。苦蕎每10g氨基酸含量為5.1161g,比小麥(3.401g)高出50.42%。比水稻高17.82%(4.3424克);比玉米(4.653克)高9.95%;比蕎麥(3.1721g)高出61.28%。在氨基酸中,組氨酸和精氨酸都是成人和兒童必需的。以精氨酸為例,苦蕎每100g的含量為1.014g,是小麥0.429g的2.36倍,大米0.745g的1.36倍,玉米0.47g的2.65438倍..

在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中,苦蕎的含量高於小麥、大米、玉米和蕎麥。特別是富含谷類作物中最容易缺乏的賴氨酸。苦蕎的含量是小麥的2.8倍,玉米的1.9倍,大米的1.8倍,蕎麥的1.6倍。苦蕎的色氨酸含量是玉米的2.4倍,甜蕎的1.71倍,小麥的1.6倍,比大米高15%。

(2)蛋白質的質量:優質蛋白質是含量豐富、氨基酸比例適當的蛋白質。目前國際上常用“化學評分”作為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化學分越高,蛋白質越容易消化,質量越高。雞蛋的蛋白質組成接近人體所需的最佳氨基酸組成,化學分100。以雞蛋為氨基酸組成標準,比較了苦蕎粉、小麥粉、大豆粉和玉米粉的營養價值(表4)。

從表4可以看出,苦蕎粉中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最接近雞蛋,賴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含量較高,但蛋氨酸略低於玉米粉,但也是雞蛋的55%,遠高於小麥粉和玉米粉的40%。苦蕎的化學得分為55,高於小麥38、水稻49和玉米40,因此苦蕎的蛋白質品質在谷類中具有較高的價值。

歐盟的漢斯(M.HAAS,1994)認為蕎麥蛋白的營養價值很高,其化學評分為81,高於表4所列。而且賴氨酸復合物中還有壹種新的氨基酸“酵母氨基酸”。

2.脂肪

苦蕎麥脂肪含量高,為2.1% ~ 2.8%,常溫下呈固態,黃綠色,無味,不同於普通谷物。苦蕎脂肪成分較好,含有9種脂肪酸,其中最多的是高度穩定和抗氧化的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和亞油酸,占總脂肪酸的87%(表5)。

此外,苦蕎還含有硬脂酸、肉豆蔻酸和未知酸。硬脂酸為2.51%,肉豆蔻酸為0.35%。苦蕎的脂肪酸含量因產地而異。

3.澱粉和膳食纖維

苦蕎種子的澱粉含量因地區和品種而異。蕎麥中的澱粉與大米澱粉相似,但顆粒更大。與普通谷物澱粉相比,蕎麥澱粉食用後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苦蕎粉含膳食纖維3.4% ~ 5.2%,其中可溶性膳食纖維約占總膳食纖維的20% ~ 30%,約為0.68 ~ 1.56%,比玉米粉高8%,蕎麥粉高60.39%,是小麥粉的1.7倍,大米的3.5倍。對四川涼山州以苦蕎為主食的彜族人的調查表明,食用苦蕎可以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推測是苦蕎中的膳食纖維。當然,苦蕎膳食纖維還有結合氨基肽的功能。

根據最近的研究,消化澱粉在人體營養中的作用類似於膳食纖維。根據斯洛文尼亞的I .克雷夫特教授對澱粉水熱處理的結果,蕎麥可以作為糖尿病患者很好的補充膳食,因為與小麥面包相比,水熱處理後的蕎麥澱粉可以獲得緩慢釋放的葡萄糖和相對較高比例的可消化澱粉。

4、維生素

苦蕎粉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PP、維生素P,其中B族維生素含量豐富。維生素B1和維生素PP明顯高於大米,維生素B2也比小麥粉、大米、玉米粉高0 ~ 4倍,具有促進生長、促進消化、防止炎癥的作用。蕎麥還含有維生素B6,苦蕎麥的維生素B6約為0。02毫克/克..

蕎麥含有其他谷物所沒有的維生素P(蘆丁)和維生素C。蘆丁是壹種多酚衍生物,屬於蕓香苷類,是壹種生物類黃酮。它和煙酸(維生素PP)具有降低血脂、改善毛細血管通透性和血管脆性的作用。維生素p和維生素c共存。苦蕎粉中維生素p的含量高達6% ~ 7%,而蕎麥中只有0.3%左右,含量相差20多倍。苦蕎中維生素c的含量為0.8 ~ 1.08 mg/g,能促進細胞再生和防止衰老的維生素E的含量為1.347 mg/g..

5、礦物質營養素和微量元素

苦蕎粉含有多種礦物質營養成分,已引起人們對人體功能和食品營養的關註。眾所周知,苦蕎麥是必需營養礦物元素如鎂、鉀、鈣、鐵、鋅、銅和硒的重要來源。鎂、鉀、鐵的高含量顯示了苦蕎粉的營養保健功能。

苦蕎中的鎂是小麥粉的4.4倍,大米的3.3倍。鎂參與人體細胞的能量轉換,調節心肌活性,促進纖維蛋白溶解,抑制凝血酶生成,降低血清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高血壓和心臟病。

苦蕎中的鉀是小麥粉的2倍,大米的2.3倍,玉米粉的1.5倍。鉀是維持體內水平衡、酸堿平衡和滲透壓的重要陽離子。

苦蕎麥含有豐富的鐵,其含量是其他散裝谷物的2 ~ 5倍,可以充分保證人體生產血紅素對鐵的需要,防止缺鐵性貧血的發生。

苦蕎中的鈣是天然鈣,含量高達0.724%,是大米的80倍。在食物中加入苦蕎粉可以增加鈣的含量。

鋅和味覺障礙的關系是顯著的。

苦蕎中還含有硒,具有抗氧化和免疫調節功能。它能與金屬結合,在人體內形成不穩定的“金屬硒蛋白”復合物,有助於排除體內的有毒物質。蕎麥被國家種質庫譽為寶貴的富硒資源。硒是聯合國衛生組織確定的人體必需微量元素,是目前該組織唯壹認可的防癌抗癌元素。國內外醫學研究證實,人體缺硒會引起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與飲食缺硒有關的疾病有40多種。美國癌癥研究所的醫學專家指出,適量的硒可以預防幾乎所有的癌癥。美國提倡每人每日硒攝入量為200μg . g,我國由於765,438+0%的地區低硒或缺硒,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人每日硒攝入量為50μg..目前北京、太原等大城市的調查結果多在50μg以下,國外食物硒的來源多為添加到飼料中轉化的無機硒,是食物鏈中的二次吸收。蕎麥硒是天然有機硒,以綠色植物為載體,因此非常珍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6.其他人

苦蕎麥中還含有較多的2,4-二羥基順肉桂酸,含有抑制皮膚黑色素生成的物質,具有預防老年斑和雀斑的作用。它還含有蛋白質的阻斷物質,可以阻斷白細胞的增殖。

形態特征

1.根

它是壹個直根系統,有壹個厚的,垂直向下生長的主根,有側根和毛狀根。不定根也可以在莖的基部或地上爬行的莖上產生。根壹般埋在30-50厘米的深度。

2.阻止

大多數種類有直立的莖,壹些多年生野生種類在基部有匍匐枝。莖光滑,無毛或有絨毛,圓形,稍有棱角,幼時實心,成熟時空心。莖粗壹般0.4 ~ 0.6厘米,莖高60 ~ 150厘米,最高達300厘米。有膨大的節,節數因種或品種而異,從10到30不等。莖色為綠色、紫紅色或紅色。莖可形成分枝,數量因種、品種、生長環境、營養狀況而異,壹般為2 ~ 10。多年生植物有大的球莖或根莖莖。

3.離開

葉包括葉和葉柄。葉腎形,基部略凹,有掌狀網狀葉脈;葉柄細長。真葉分為三部分:葉片、葉柄和葉鞘。單葉,互生,三角形,卵三角形,戟形或線形,稍具棱角,全緣,掌狀網狀。不同類型的葉片大小差異很大。壹年生種壹般長6 ~ 10 cm,寬3.5 ~ 6 cm,中下部葉柄較長,上部葉葉柄較短,頂部幾乎無葉柄。托葉鞘膜質,鞘狀和包莖。

4.花

它是壹種有限的和無限的混合花序,頂生和腋生。簇狀螺旋聚傘花序,其形狀為總狀花序、圓錐花序或傘房花序,著生於花序軸或分枝花序軸上。

5.花

大部分是兩性花。單人被套,花冠,壹般5件,只接底座,綠色,黃綠色,白色,玫紅,紅色,紫色等。雄蕊不延伸或稍外露,通常兩輪8枚:內輪3枚,外輪5枚。1雌蕊,三心皮合生,子房上位,1室,3花柱,柱頭頭狀。蜜腺通常為8枚,發達或退化。有雌雄蕊等長的模式,也有長花柱短雄蕊和短花柱長雄蕊的模式。

水果

大部分是三角形,至少有2個以上的不規則。形狀有三角形、橢圓形等。頂端漸尖,宿存的花被基部有5個裂縫。果實邊緣有無縱溝,果皮光滑或粗糙,顏色變化以及有無翅或刺是區分種和變種的主要特征。瘦果中有壹粒種子,胚藏於胚乳中,葉對生。

生長條件

1.溫度

蕎麥是喜溫作物,其生育期需要100℃以上的積溫1100 ~ 2100℃。蕎麥種子萌發的最適溫度為15 ~ 30℃。播種後4 ~ 5天即可整齊出苗。生長階段的最適溫度為65438±08 ~ 22℃;開花結果期間,涼爽的氣候和相對濕潤的空氣有利於產量的提高。當溫度低於13℃或高於25℃時,植物生長明顯受到抑制。蕎麥耐寒性弱,怕霜凍,所以栽培蕎麥的關鍵措施之壹是根據當地積溫掌握適宜的播期,使蕎麥生長期處於溫暖氣候,開花結果處於涼爽氣候,保證霜凍前成熟。

第二步:水分

蕎麥是喜濕作物,壹生需水約760 ~ 840立方米,比其他作物貴。抗旱能力弱。蕎麥在各個生長階段的耗水量也不同。種子萌發的耗水量約為種子重量的40 ~ 50%,水分不足會影響萌發和出苗;出芽後,植株體積增大,耗水量急劇增加。從結果開始到成熟的耗水量約占蕎麥整個生長階段的89%。蕎麥需水的關鍵期是花粉母細胞四分體形成期17 ~出苗後25天。如果開花期間出現幹旱和高溫,授粉就會受到影響,花蜜分泌也會少。當大氣濕度低於30 ~ 40%且有熱空氣時,會使植物枯萎,花、子房、已形成的果實也會脫落。在多霧多雨的氣候條件下,蕎麥的授粉結實也會受到影響。

3.陽光

蕎麥是短日照作物,甜蕎對光照敏感,苦蕎對光照要求不嚴格,因此在長短日照條件下都能生長並形成果實。在出苗至開花的生長前期,宜在長日照條件下生長;在開花至成熟的生長後期,宜在短日照下生長。長日照促進植物營養生長,短日照促進發育。同壹品種春播開花晚,生長期長;夏秋季播種開花早,生育期短。不同品種對日照長度的反應不同,晚熟品種比早熟品種更敏感。蕎麥也是喜光作物,對光照強度的反應比其他谷類作物更敏感。苗期光照不足,植株單薄;如果開花結果期間光照不足,花果會脫落,結果率低,產量降低。

4.營養素

蕎麥壹般需要更多的磷和鉀作為營養。施用磷鉀肥對提高蕎麥產量有顯著效果;氮肥過多,營養生長旺盛,“頭重腳輕”,後期容易造成倒伏。蕎麥對土壤的選擇並不嚴格。只要氣候適宜,任何不適宜種植其他谷類作物的土壤,包括貧瘠、酸性或新開墾的土地,都可以種植,但排水良好的沙土最適宜。酸堿性較重的土壤,改良後可以種植。

中國是蕎麥的起源中心之壹,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和豐富的種植經驗。然而,由於長期忽視蕎麥在作物布局中的地位,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的蕎麥研究還是空白。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尤其是在栽培技術的研究方面。總之,要實現蕎麥高產,要做到六個轉變:變茬為好茬、好地;變粗放耕作為集約耕作;變播種為條播,合理密植;變不施肥為科學施肥;變農場品種為優良品種;改變只種植,不管精細化管理。

栽培技術

1.種子選擇

選擇良種是投資少、見效快、產量高的首選。阿壩州蕎麥品種繁多,各有不同的適應性,要因地制宜。主要栽培品種為提純復壯的地方品種和育成的“川橋1”和“西橋1”。抗逆性強、產量表現高的中晚熟品種,如“苦蕎”、“細圓蕎麥”、“川橋1”、“西橋1”可獲得較高產量。在高中後半山區選擇“西樵1”、“豬屎蕎麥”等耐寒耐瘠薄品種,可獲得穩產。在二、半山區選擇川橋1、西橋1、苦蕎、水橋等早中熟高產品種。

2.選茬整地

(1)殘茬選擇

輪作制度是耕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輪作,又稱作物輪作,是指在同壹地塊上,在壹定時間內,按照壹定的順序種植不同的作物,以調節土壤肥力,防治病、草、蟲,實現作物高產穩產。“像施肥壹樣種植作物”說明了輪作的重要性。連作導致作物產量和質量下降,不利於土地的合理利用。蕎麥對留茬的選擇並不嚴格,任何留茬都可以生長,但禁止連作。為了獲得蕎麥的高產,在輪作中最好選擇好的茬。比較好的茬是豆類和土豆,都是陸地作物。其次是玉米、小麥、蔬菜茬,這些都是陸地作物,也是蕎麥的主要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