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楓株湖“漁光互補”奏響鄉村“漁光曲”

楓株湖“漁光互補”奏響鄉村“漁光曲”

楓株湖“漁光互補”奏響鄉村“漁光曲”

 我的老家坐落於鄱陽湖南岸,信江下遊,三面環水,楓株湖水庫環繞村子的南西北三個方向,只有東邊壹條蜿蜒曲折的小路與外面的大千世界相連接。故鄉門前的那個池塘母親教我叫印塘。她的上遊水是來自壩塘和水田的匯合。故鄉門前的那個池塘水流往有著約2400畝面積的楓株湖水庫。楓株湖水庫的水流在家鄉隔壁村交匯,然後流出楓株湖水庫閘門匯入信江下遊,全長不足3公裏。

 日前,正在南昌創業的我的外甥張百英來電話告訴我:故鄉通過引入新能源企業晶科電力有限公司,投資約6.4億元在我的老家------楓株湖水庫利用2400畝的水面建設總裝機容量為80MW的漁光互補的光伏發電項目,打造出壹種“水上發電、水下養魚”的立體化漁光互補發電模式,這種“壹湖兩用”的創新形式,該項目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目前該項目已經完成了簽約,正在緊鑼密鼓地投入施工準備階段,該項目預計今年開工建設,年底建設完工,屆時壹個以太陽能光伏發電為核心、其他相關產業協調發展的綠色能源產業集群,就會在我的老家楓株湖形成。聽完這個消息後,當時我非常興奮,這些日子我對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進行了精心研究,近日在網上搜索了“漁光互補”等有關知識,也給故鄉的老百姓提供壹番解析。

 何為“漁光互補”?網上瀏覽之後,明確指出:漁光互補光伏電站,就是利用江南地區豐富的魚塘、湖面及蘆葦蕩灘來開發建設光伏發電項目,目前,大規模建設光伏發電面臨的主要難題是土地資源問題。漁光互補光伏發電站就是利用高架樁基,將光伏組件立體布置於水面上方,向縱深索取安裝面積,屆時站在高處向湖面望去,只見成百上千個多晶矽光伏面板被架設於千畝湖面之上,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呈現出“海天壹色”的景觀。這種在湖面上空發電,在湖裏大量投放那些喜蔭、適合“漁光互補”養殖的蟹、青蝦及青魚、草魚、鰱魚、鱅魚等四大家魚。

 漁光互補的模式適宜於特色養殖。因為在魚塘上架設了太陽能電池板,減少了光照,因此適宜於不喜光的特色魚類養殖,此外光伏發電可以直接用於養殖用電,降低了養殖成本。和其他類型分布式光伏相比,漁光互補還有壹個優勢,由於電站建在魚塘水上,水面的環境溫度較地面的環境溫度要低,組件之間的間距較傳統電站也大,因此形成了良好的日照、通風、降溫環境,對延長光伏發電組件壽命、提高發電效率較為有利。

 由於楓株湖水庫光照條件好,據測算,每座光伏電站建成後,在25年使用周期內,年發電量達3.5萬千瓦時,每年為村集體穩定增加收入3.5萬元。在提供清潔能源的同時,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這種“壹湖兩用”的創新方式,不僅讓光伏發電用地難題迎刃而解,水上發電,水下養殖,在不占用額外土地資源的同時,還能催生休閑旅遊觀光業,可謂形成“壹舉多贏”的局面。壹算經濟賬,該光伏電站滿產並網後,預計年均發電量可達7440萬KWH,僅發電年收入即可達到7000余萬元,上繳政府利稅達1600余萬元;二算環境賬,相當於每年減少了6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三算社會效益賬,光伏電站的建設,既能保證當地的生產生活用電,其增設的排水供水設施,還能提升楓株湖的防洪灌溉功能。

 與此同時,引入“漁光互補”的光伏電站,是近年來故鄉進行“生態立鄉”,打造綠色楓株湖水庫的壹個縮影。在光伏電站項目完工之後,老家還可以包裝故地的名勝古跡,與光伏電站、周邊的美好鄉村示範點連成壹片,讓美麗的楓株湖可以打造成為壹處集歷史人文、生態保護為壹體的鄉村旅遊景點。遊客來這裏可以進行垂釣、休閑旅遊,屆時故鄉的老百姓可以利用楓株湖畔的壹山壹水,改造老房子發展民宿經濟,發展農家樂,走上增收致富脫貧之路。

 因此,光伏發電是我國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清潔、安全、便利、高效等優勢和特點。故鄉利用光伏發電項目,打造光伏產業發展之鄉,把光伏產業發展與扶貧工作、特色種植、旅遊觀光結合起來,增加農民就業,提高農民收入,實現農民***奔小康,這些做法在全國尤其值得借鑒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