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潼關鎮千年古鎮

潼關鎮千年古鎮

古老的潼關是歷史文化遺產的寶庫。從潼關石崗到石柱湖,沿湘江東岸的何世禮,形成了數十處唐代古窯址。保存完好或有遺址的古窯址有:長沙銅官窯(1961年7月劃入書堂鄉,現屬定鎮)、範家窯、窯頭姚崇、郭華窯。陶瓷考古專家周石榮先生來潼關鎮考察。他在考察總結時說:“根據潼關賈凡窯出土的青釉碗的餅形分析,這個窯比長沙潼關窯長,特別是蔡佳段的外興窯,從唐代就開始燒制陶器,這在世界上確實少見。”春秋時期,石崗的吳楚橋是吳楚的分界線,現在仍有清光緒年間重建吳楚橋時橋址上的功德碑。潼關老街基本形成於唐代。街上的建築大多是磚木結構,街道是花崗巖鋪成的。有100多家老店和手工作坊。現在老街還在,市場更繁榮了。銅官廟建於清康熙十三年(1674)銅官老街南端,光緒三十年(1904)改建為東山寺,有石木結構戲樓,規模宏大,工藝精湛。石崗泗州寺是歷代陶藝家祭祀陶瓷始祖舜帝的地方。每年六月初六,各窯代表前來祭拜、遊行、唱戲,熱鬧非凡。杜甫壽風閣是潼關鎮最著名的建築。它是兩層磚木結構的亭子,用木雕和陶瓷浮雕技術裝飾,有人物、山水、龍鳳、鳥獸,給人以藝術享受。劉佳大廈位於袁家湖。毛澤東在1923年來潼關視察工人運動時,在這個房子裏住了兩個晚上。它是望城縣毛澤東唯壹居住過的地方。潼關地下水豐富,古井眾多,四季取之不盡,大多有上百年的歷史。沙灣古井、劉家沖古井、杜家沖古井保存完好。這三口古井水質清澈見底,清涼甘甜,長年累月用甘甜的“乳汁”滋潤著千家萬戶,被群眾譽為銅官的“白沙井”。同時,潼關鎮還有許多古老的民居建築、民間傳說、傳說、民俗、民歌、楹聯。青銅官是壹片紅色的熱土。

1923 1在郭亮的陪同下,毛澤東視察了潼關工人運動,經毛澤東批準,潼關陶瓷工會成立。1923年夏,陶瓷工人黨支部成立,是全省最早的基層黨組織,開啟了潼關革命波瀾壯闊的新篇章。1930年8月,湖南省委遷至潼關,同年冬,中* *南安縣委、湘陰縣委聯絡處遷至潼關,潼關成為當時全省革命鬥爭的指揮中心和紅色搖籃。1935年5月,經湘鄂贛省委批準,在潼關成立湘江特委,領導長沙、益陽、湘陰的革命工作。1944年,八路軍南支隊從延安出發,突破敵人重重封鎖,行程千裏,於7月24日1945到達潼關。當晚,部隊登船,經被國民黨反動當局封鎖的洪家洲渡過湘江。分遣隊前衛隊奉命還擊,將其擊退。部隊順利渡過湘江,繼續南下。銅官還培養了郭亮、文、袁忠賢、、李燦英、楊東貴、謝等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郭亮烈士陵園、郭亮烈士紀念亭成為紅色旅遊景點。

繁榮的青銅官是盛產陶瓷的沃土。

陶瓷是水的節奏,是地球的語言,是火的藝術。它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劃時代的標誌,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潼關鎮十裏桃城,依山傍水,車水馬龍。它的房屋貼著琉璃瓦,煙囪錯落有致,生產機器日夜轟鳴,陶瓷制品五彩繽紛,在漫長的歲月中形成了獨特的陶豆風格。據宋代《監註》“順陶在江邊,器具不苦。”指舜帝曾經組織湘江沿岸的陶器生產。潼關制陶工人仍然把舜帝尊為他們的父親。《水經註》也有記載:“潼關山,又名雲母山,適陶,沿河而居道士千余人……”指潼關鎮到石柱湖壹帶的制陶業。進入民國時期後,由於軍閥混戰、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和資本家的殘酷剝削,青銅官瓷生產衰落,陶瓷工人生活貧困,人民生活貧困。新中國成立後,潼關陶瓷業通過手工業合作,從個體走向集體。1987,湖南銅官陶瓷公司成立,員工6200多人。主要產品有日用陶瓷、建築陶瓷、工業陶瓷、藝術陶瓷、炻器五大類1700多個品種。產品暢銷全國各地,並出口到美國、日本、荷蘭、澳大利亞、香港等27個國家和地區。2005年,潼關陶瓷產值突破1億元。潼關是壹座充滿希望的城市。

潼關立足區位、交通、產業、資源優勢,突出經濟工作的中心地位,圍繞工業強鎮、商貿活鎮、農業穩鎮三個重點,狠抓經濟結構調整、財源項目建設、環境保護和精神文明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2005年,建成區面積增加0.17平方公裏,建成區人口增加1200人,城鎮化水平為62.3%,小城鎮建設總投資增長20%,城鎮綠化覆蓋率增長80%,國內生產總值增長32.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485元,同比增長31%。第三產業比重30%,新型合作醫療覆蓋率90%,公共安全指數90%,人均娛樂文化支出占消費支出比重15%,高中畢業生畢業率45%,人口自然增長率0.8%。人均綠化面積65㎡/人,城市建成區自來水普及率100%,農村飲用水衛生合格率100%,重點工業汙染源排放達標率9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80%,水沖式廁所密度每平方公裏5座,清潔能源普及率60%,實行“十五小”和“新五小”。2006年,潼關鎮被列入望城縣“十壹五”規劃建設核心區,縣委、縣政府作出了加快潼關鎮、潼關窯、黑米峰保護性開發,實現河東崛起的決定。為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的決定精神,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壹是加強領導,成立了以鎮黨委書記為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工作機構。二是指定專人成立辦公室,開展歷史文化遺產普查,建立專門檔案。三是制定保護管理辦法,通過掛牌保護重點文物。四是廣泛開展宣傳,動員群眾參與潼關鎮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第五,總體規劃已經做好。由上海同濟大學編制的《湖南省長沙市潼關古鎮保護與發展中期規劃》已於3月底評審定稿。總之,通過努力,潼關鎮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為潼關鎮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將進壹步加強潼關鎮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加大資金投入,努力把潼關鎮建設成為全國陶瓷產業基地、長沙重要的能源基地、長沙產業梯度轉移基地、陶瓷文化旅遊基地、紅色旅遊基地和湖南省歷史文化名鎮,讓潼關鎮這顆璀璨的明珠在望城湘江之畔更加熠熠生輝。青銅官是人才輩出的福地。

潼關古為臨湘郡地。兩千多年來,歷史上的文人墨客對青銅官情有獨鐘,留下了許多佳作。唐代的杜甫、、高僧護國,明代的詹士毅、王夫之,清代的易宗英、唐、何希齡、吳等都在這裏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最著名的詩人是杜甫,唐代詩人,晚年出蜀,逆湘江、耒陽,被大風阻隔,與壹銅官泊舟,寫下《壹銅官守風》詩。青銅官為了紀念杜甫,在潼關街湘江上修建了杜甫瞭望亭。青銅官員深厚的人文精神代代相傳,人才輩出。大革命時期,郭亮、文、楊春林等同誌為中國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周漢清、朱等同誌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赴朝參戰,戰死在異國他鄉,被視為革命烈士。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張春在貴州參加剿匪時被土匪殺害。“泥人”劉子真、民間藝人周、陶瓷工藝美術大師雍麒麟、劉喜武、陶瓷造型與模具大師馮炳坤、“泥人劉”傳人劉、銅官窯傳人胡武強,是銅官陶瓷藝術的精英,是銅官人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