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海南有哪些名勝古跡?

海南有哪些名勝古跡?

1.瓊臺書院

瓊臺書院位於海口市瓊山區文莊路。相傳是後人為紀念海南第壹才子、明代大學者邱浚而建。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年(1705)。相傳丘浚被稱為瓊臺,書院因此得名。現為瓊臺師範學校舊址。

其主體建築魁星樓,兩層樓高,青瓦紅廊白墻。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磚木結構,至今保存完好。魁星樓二樓,中梁中間掛著壹塊匾,上面寫著“進士”二字,有水桶那麽大。這是朝廷之後,翰林學士張日忠的高徒送的。樓內雕梁畫棟,極為別致;樓前有樹,環境優美安靜。

這裏曾經是瓊州最高學府,是古代海南人進入官位的唯壹階梯。著名粵劇、瓊劇《尋訪學園》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當時,書生張生愛上了瓊州鎮臺的少女。鎮臺大怒,嚴懲了她。丫鬟逃到書院求救,鎮臺派人追殺。書院教謝豹仗義執言,門前不接電話,機智地將她連夜送出城外,使張生與丫環終成眷屬。瓊臺書院以搜索書院聞名海內外。

2.見龍Ta

見龍塔是海南保存較為完整、建造較早的古塔之壹。

看龍塔始建於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由定安縣令吳和鄉紳林其和捐資創建。未完工,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5年)由知縣吳仙居、鄉紳莫某捐資繼任。塔高20余米,八角七層樓閣式。塔磚上刻有“千字文”,底樓正面額頭刻有“見龍塔”字樣。塔頂的鐵閘桿頂端覆蓋著藍天。遊客可從內墻上的磚梯登上塔頂,遠眺鑒江南岸,欣賞沿江和遠處的美景,令人心曠神怡。

1956年,人民政府撥款對龍塔進行了修繕,使古代依然保持著昔日的魅力。

3.白馬井紀念碑

位於儋州市白馬井鎮,距離那大鎮50多公裏。

白馬井遺址的主要景觀是“白馬湧泉”和富博將軍廟。傳說漢朝英雄馬將軍,因將軍的白馬用蹄子挖沙,湧出清泉而得名。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漢朝的英雄,修建了伏波廟,並設置了壹口波井,因此“白馬湧泉”和富博將軍廟成了旅遊景點。

隋唐記載白馬井古跡,寶玉舊誌是侯將軍乘白馬刨沙泉,因井距海濤僅四十五步,其味清甜,村民在井上設伏波寺。又雲:鹹通五年,唐懿宗、辛川、李斯領兵過南壇港,渴白馬挖沙泉。我國傑出的現代作家、偉大的詩人、歷史學家、考古學家郭沫若在遊覽白馬井1961時,寫下了《白馬井港》這首詩。在詩的序言中,有壹段關於古跡考證的話:港口附近,有水井和寺廟。傳說富博將軍來此時,有壹匹白馬來到地下取泉,此沈命名為“白馬”。其實白馬就是壹個隱波。古無輕唇聲,讀如白,馬聲相近。從這種古老的聲音,可以斷定富博將軍確實來過博。只是不知道是不是魯壓制了馬。蘇東坡的《富博條集》說:“漢代有兩個富博,都是對嶺南人民的功勛。前伏波,皮高路後葉。浪潮過後,新的氣息隨之而來。.....古今傳說,莫可集於壹身”。東坡誕生於900多年前,很難“入定”,而今天更難入定。

隨著洋浦港的開發建設和白馬井開發區、白馬井邊貿市場的建立,白馬井鎮建成了白馬井酒店、金港酒店、馬坤酒店等壹批高檔食宿項目,開通了程控電話,建成了壹條1km的商業街。街上有200多輛機動客車和輪渡機動遊艇,為遊客提供多種旅遊服務,國內外遊客日益增多。

4.廣郎寺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和兒子蘇在儋州住了三年。

蘇東坡父子初來乍到,受到州官張忠的尊重,住在官邸,向官員要飯吃。第二年,宋紹聖第五年四月,派董從湖南到訪問廣西。當他得知東坡住在雷州丹州官邸時,便派人驅逐東坡父子。東坡父子無房可住,處境十分淒涼。當地人看到後非常同情。蘇東坡決定在城南楤木林買地造屋時,“州群(即張忠)與鄰裏相連”,“民運地助之”,“十幾個學生助之,俯首泥水之戰”。在村民的幫助下,僅用了壹個月,也就是少生五十年五月,就建成了三間茅屋。雖然周圍荒無人煙,蚊蟲螞蟻滋生,環境惡劣,但詩人終於有了自己的家。東坡松了壹口氣,小屋坐落在壹棵熱帶樹上,即壹棵綠葉海棠枝的棕樹上,於是將茅庵命名為“廣朗寺”,並寫下《廣朗寺銘》:“東坡居士,墮儋州,居無定所,死於棕樹林,采葉書法以記其所。當時蘇東坡幫村民們打了壹口井,井水甘甜,村民們把它命名為“東坡井”。數百年來,甘甜的井水從未枯竭。

元代延祐四年(1317)春,大都督軍事指揮部,蘇正廉政訪海南的秘書,到此處,在沒有寺廟的情況下,在廣郎寺原址建三大殿,使之成為“東坡寺”。明代,廣郎寺舊址仍存。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知縣韓優在原址上建祠蘇公祠。清光定帝(1847)年間,周城、興德、李文斌五人,發起修建新的五眼正殿、五眼講堂、三眼正門。清光緒十三年(1887),另壹位城市士紳曾提議,清廷冊封崔增瑞,用本市經費在此設立“檀郎書院”,並增建部分建築。不幸的是,民國九年(1920),“廣郎寺”在周城“大災”中徹底被毀。

廣郎寺是蘇東坡在儋州三年農村生活的寫照,也是這位大作家對儋州人民深情厚誼的重要標誌。歷代多次修繕擴建,可見人心。如今,儋州市人民政府已撥款請能工巧匠修繕廣郎寺,陳列有關蘇東坡的歷史文物,再現其父子共同生活的真實情況,寄托海南人民對蘇東坡的永久記憶和紀念。

5.西貝學院

位於文昌市埔前鎮,是清末海南著名的書院之壹。現保存完好,由文昌西北中學使用。

書院坐北朝南,規模較大,占地20多畝。南開山口,俗稱頭門,寬三灣。兩邊是磚側房,卷棚頂,琉璃瓦頂。門匾上有晚清著名書法家楊守敬題寫的“西貝書院”四個大字。書院創建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由晚清著名書法家潘村發起,得到雷瓊道主蔡和廣東巡撫張之洞的支持。從書院建成到宣彤的三年間,許多學者受聘在此講學,培養了大批人才。自1911年革命以來,它壹直被用作壹所學校。

6.宋家的祖宅

位於文昌市昌灑鎮古鹿苑村,坐落在壹座果樹環繞的小山上,四周綠樹成蔭,環境幽靜。沿著林蔭小道往村裏走100多米,就可以到達宋家的祖屋。孫中山先生的夫人,中國人民名譽主席宋慶齡的曾祖父、曾祖父、祖父,三代都在此居住。宋慶齡的父親宋耀如,1861年出生在這個祖居。為紀念宋慶齡及其家族在歷史上的貢獻和深遠影響,文昌市人民政府修復了1985宋慶齡祖居,並在宋慶齡基金會和海內外友好人士的支持下,先後修建了宋慶齡展覽館和宋慶齡植物園,並在祖居北面豎立了3.2米高的宋慶齡漢白玉雕像。

修繕後的宋慶齡祖屋是當地傳統農家樂,由兩棟主屋、兩棟橫屋、兩棟門樓和院墻組成,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建築面積1.98平方米。展廳就設在這裏,裏面的史料、照片、圖表、繪畫、仿制實物等。博物館裏陳列著宋慶齡在青年時代和革命戰爭年代從事世界和平事業的照片,以及國內外各界人士對她的深切懷念。

7.文昌夫子廟

始建於北宋清朝,明洪武八年(1375)遷至文成鎮李文東20號,總面積3300平方米。它是海南省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群,也是中國南方最具特色的古文化旅遊點之壹。被譽為“海南第壹寺”,屬於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昌孔廟大成門前有孔子塑像,大成門殿有孔子祠、像、碑、十二哲。皇帝的印章、匾額、對聯、禮器齊全。還有孔子名言書法碑帖,北京、山東的孔廟、孔府、孔林圖片展。《孔子七十二弟子圖集》、《孔子聖物圖》、《文昌進士碑》等。恢復祭祀孔子的活動,舉辦“士”、“士”、“少年士”大獎賽,以重振教書助學之風。

文昌夫子廟以其仿古的明清建築技法和儒家的啟蒙智性文化氛圍吸引著海內外的學生、華僑和各界遊客。

8.桶柄塔

七星嶺森林茂密,草木茂盛,動植物資源豐富。這裏有幾十種野生動物,如野豬、野雞、野兔、山龜、馬坡、日本水獺、狐貍和松鼠。有人參、高良姜、紅薯、雞血藤、牛大力等幾十種野生經濟植物。鬥柄塔矗立在七星嶺主峰上,宛如七星柄,故名鬥柄塔斯社。該塔始建於明朝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重建於清朝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塔的平面是八角形的,有* * *七層,每層的收縮都是遞減的。磚路鋪滿線磚和梭角磚,每層都有拱門,螺旋臺階104,可登塔頂。塔高20米,塔頂的葫蘆已經廢棄。現在只剩下蓋盆,塔基44.8米,塔身3.55米厚。塔門朝西,門檻上的石碑上刻著“鬥柄塔”四個字。前壹段寫著“明日起五年造孟東嶽”;下壹段寫著“清光緒十三年孟重修”。桶柄塔斯社看瓊州海峽。以前商船經過這個峽谷,經常因為沒有航標而被打死,所以被視為怪物。明代禮部尚書王宏慧(定安)做官後,廣邀民眾,請求朝廷撥款建塔,以供航標和鎮妖之用。這座塔造型端莊穩重,優雅大方,高聳入雲,氣勢磅礴。成立370多年來,歷經滄桑,經受了無數次強臺風和雷電襲擊,依然巍然屹立。它不僅是海上航運和漁船作業的專用航標,也是研究海南古塔發展史的珍貴資料。

9.龜山

位於興隆華僑農場。三座山峰連接起來,形成壹條東西向的龜形山脈。主峰海拔280多米。錯落有致的山勢使龜的頭、身、尾栩栩如生,充分展示了大自然造物的偉大和神奇。山上建有兩個景點,分別是“神龜山上的亭子”和“神龜山上的廟”。有清末民初風水道士煉丹修身的遺跡,有比較完整的煉丹寺和墓葬。這是壹個未開發的文化景點。

10.府城鼓樓

位於海口市瓊山區鎮文莊路南端的古城墻上,是壹座古樸典雅的城樓,土木結構。鼓樓,又稱陳樓,也被稱為文明樓。它建於明朝洪武年間,由海南衛司令王佑修建。鼓樓上有重兵駐守,居高臨下,為的是窺視城內外動靜,維護治安。這是壹個古老的軍事設施。鼓樓雄偉壯麗。樓下城池寬大,面朝曠野,有石階直通大門。原來的檔案有三層樓高,現在只剩下兩層,歷代都很珍惜,所以屢毀屢建。現存鼓樓為萬歷三十年(1605),由大臣王海重修。爬上樓梯,可以俯瞰海府山川的壯麗景色,撫摩古人的思緒。

參考資料:

海南旅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