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39)口飛龍門古鎮(下)春遊江南(201721)

39)口飛龍門古鎮(下)春遊江南(201721)

龍門古鎮對外人警惕。古鎮裏的每壹個廳、堂、屋、巷都是相通的,龍門人可以自由往來。那些不跟著導遊走的,往往會拐個彎,又回到原來的地方,就像我和老公此刻的樣子。我能聽到腳下的鵝卵石路在笑,老廳在咧著嘴笑,遍地的花在笑,擡眼低眉的白墻磚在竊笑,縱貫南北的龍門溪只能拍手笑。

焦慮過後,魚兒洋洋自得。這條小溪邊的風景不亞於婺源、西遞、宏村。過了太婆橋,我和老公就摸索著進了龍門古鎮西南景區,這裏有五個景區單元,分別是鹽池夜月、孫氏大宗、幽深弄堂、易門劉放、溪邊人家。龍門古鎮的自然美景和祖業輝煌都集中在這裏。

夜月鹽池

壹泓碧水,微風吹過,泛起層層漣漪,水草、鳥雀點綴其中,更顯靈性。月亮上的樹枝依然映著千年前的明月,空靈而寧靜。就像大硯臺裏的水壹樣,說明讀書是家庭最大的希望,沒有什麽比高中狀元,獲得功名更光榮的了。通過自然的事物來表現家族信條是多麽令人難忘。采擷壹把清泉,折射出幾代文人,肩負著家庭和個人的未來,寒窗苦讀,夜深人靜。妳看,硯池邊,明月下,書生還在踱步。

主要景點:明哲堂、善樂堂、鹽池。

明哲堂原本是龍門孫氏最繁華的房間,子孫眾多,多為青壯年,很多人外出做官。“耕讀傳家”壹直是明哲堂的農訓。明哲堂的書已經很多很久了,讀書的人也很多。往往是壹個接壹個的讀書聲。下課後,硯池成了孩子們玩耍的好地方。

明哲殿建於明代,規模宏大。明代的建築風格。正殿寬三間,前後三個入口,為壹廳、壹正廳、壹後廳,中間有兩個天井,周圍是當地的房屋,大門外有圍墻。是龍門古建築“廳堂合院”的典型代表。

明哲館裏陳列著許多古老的農具,有些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如石臼、情侶磨、水車、休閑籃等。休閑籃是在沒有其他交通工具的年代使用的。比如新媳婦回娘家,用的是休閑籃。還有壹些農民常用的農具,如夫妻磨、水車、犁、犁等。

孫氏大宗

自古以來,孫氏就有許多英雄。武帝孫權馳騁沙場,平定江南,治理臺灣省,立下赫赫戰功。追溯到春秋時期,撰寫《孫子兵法》的兵聖孫武和近代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都與龍門孫氏有著持續的血緣關系。厚重的家族歷史濃縮了成龍門濃厚的宗族文化氛圍。每壹個晚輩都在鏗鏘的悼詞中跪拜,站立的如“十八判官”孫棋、工部尚書孫坤、長葛縣令孫娟、“七縣首富”孫超、“山西第壹清官”孫賢、英姿颯爽的孫小梅等。

古鎮的建築以孫家的兩座祠堂為中心。有40多個孫氏大廳,3個磚砌拱門和65,438+0座古塔和65,438+0座寺廟。鎮上的房屋和走廊相連,長長的街道和彎彎曲曲的小巷相連。鎮外的人進入鎮裏,就像在迷宮裏壹樣。

主要景點:孫氏宗祠、花園戲臺和廣場。

孫氏宗祠是祭祖和議事的主要場所。整個祠堂占地2570平方米。門前豎起的旗桿,是清朝道光年間的貢工孫炳元(1821—1850)豎起的。左邊古瓶刻有“精選貢桔兵李源”,右邊有“清道光已酉支”。孫氏宗祠的大門在古代也叫“正門”,旁邊的兩個門是偏門。只有地位顯赫的人才能走正門,那些小官只能走側門。整個祠堂分為門廳、正廳和後廳。相鄰的兩個大廳是偏廳,門廳裏有壹個舞臺。可以看出,這個戲臺是可拆卸可折疊的,所謂戲臺也是用於祭祖和演戲的。主廳。在古代,它是祭祖的主要場所。它在春季和秋季舉行,春季是二月的第二天,秋季是十月十九日。這時,所有的雞鴨都被放在這裏供祖先享用。

余慶堂(孫氏宗祠)是孫權第26世名下的壹個分支宗祠,稱為孫氏宗祠。它最早建於宋代,後來壹代壹代地擴建。最後壹次擴建是在乾隆五十六年,嘉慶三周年。余慶大廳的主體建築宏偉而寬闊,兩側是各種各樣的山墻。主樓有三個入口,正廳寬闊有三室兩巷,前面是天井,前面是門廳。有左、中、右三個門,舞臺在中門後面。如果是尊貴的客人,舞臺的門會被移走。大門為八字形玄關,有壹對大門,大門左右兩側有石鼓,雕有魚尾龍頭圖案。民間稱之為“門當戶對”,只有皇室才有。正殿前的天井是玄關,上面掛著左鈴右鼓。正殿後面,穿過走廊和東西兩個院落,有壹個影堂,寬三間,是列祖列宗的地方。孫權的祖父仲孫是第壹個地方,上面有壹個牌匾,上面寫著“沒有出生”。

余慶堂是龍門孫氏家族慶典和祭祀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鎮上重大活動的場所:壹是祭祖納主,每年春秋兩次祭祀;二是討論宗族中的重大問題;三是民族慶典活動的主要娛樂場所。

深巷隱居

長長的小巷,幽靜的院落,構成了龍門的基本單元。數百座明清古建築建在古鎮上,由鵝卵石小巷串聯起來,宛如迷宮。這可能是孫氏家深不可測的意境,也是把防禦意識融進了平常的生活。壹個宏大的防禦設施,孫氏的骨頭包含了吳棟的軍事基因。深巷的另壹端,幽靜處是壹個獨特的地方,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多姿多彩的方式上演,柴米油鹽,跌宕起伏,讓生活變得有趣。

主要景點:清溪堂、春濟堂、禦印堂。

沒有油紙傘,也沒有我想象中的女孩。悠閑的龍門人聚在樹蔭下,在家喝茶、打牌、聊天。他們把我們當成風景,我們也把他們當成風景。魚從他們身邊遊過,他們喜歡看魚的白色尾巴。

在何春音樂廳前減速。這裏正在拆遷嗎?還在建設中?也許妳去龍門古鎮,妳會給魚答案!

春濟堂建於明代,三室兩巷,前有天井和門樓,前有道路。右邊的伊稀廳和後面的建春廳都是明末清初的建築,毀於大火。

春和堂轉出,再進實德堂。余先生和余先生在古鎮逛了三個小時,魚有點餓了。

世德堂建於明末清初。實德堂的主人叫孫念陽,號鹿野,是個好商人。他投資了許多公益事業,如修建同興塔、聚流亭、明煥寺、文昌閣,挖掘上古塘深井,解決村民飲水問題,疏導龍門溪等。

施德堂是孫權的第44個孫子孫念陽所建。孫念陽經商致富,享受龍門的公益事業,全村受益。世德堂三房兩巷寬大,前有天井花壇,大門東開,坐北朝南,堂退堂原有香堂。正殿東西兩側是居民樓,西側有壹條狹窄的暗巷,稱為“側門背道”,是仆從通行的通道。實德堂有三間,分別為中室、國室、儒室,故堂匾為“中華儒教”。建於明末清初。

壹門流芳

義門牌樓上散漫的花紋、斑駁的雕刻,展現出壹個生動的“義”字,刻板的封建家訓得以貼近生活展現,孕育出流傳至今的動人故事。明嘉靖二十三年,龍門發生特大自然災害,義士孫超傾其所有救助災民。他感人至深的義舉讓朝廷和朝廷感到欽佩。義門不僅是壹座有形的建築,更是壹座無形的豐碑,讓“樂善好施”、“樂善好施”成為刻在龍門人心中的倫理,讓“樂善好施”成為孫氏家族千百年來堅定不移信奉的持家之道。

主要景點:壹鳴門樓、積善堂、實德堂、後知堂。

魚也想把腳放在銀和金上,但是卵石圖案不同意。這條魚既沒有找到金子也沒有找到銀子。唉,魚不好過啊!

“修仁公孝天下,與人為善,助人為樂。”

積善堂和同義門都是孫超的後人所建。明嘉靖年間大旱,義士孫超傾其所有救助災民。“積善”二字,意為“樂善好施”、“積善好施”,這種觀念早已成為龍門潛移默化的民族風格。因為旁邊的伊彥堂已被破壞,它的名字牌匾掛在積善堂。

積善堂左右墻壁上仍可見水墨畫梁柱的痕跡。明代要按柱腳交稅。為了減少稅收,盡量減少柱子的數量,改在墻上畫梁畫柱。建於明朝。

後知堂的主人是孫(俗稱小莊)意為幸福。它有三個房間寬,前面有壹個露臺。建築結構粗糙,單壹,平面簡單。正殿後面有兩層小樓,西側與積善堂壹墻之隔。大門開在東面,看起來像壹個小牌坊,造型更為優雅,與簡單的內部結構形成對比。後知堂前有燒龍門土酒的作坊。建於明朝。

花花閃閃的圖片都是塑料瓶,店主說是龍門當地做的。王先生嘗了壹小杯,說南方的酒和南方的女人差不多,溫柔宜人...魚知道王老師善於先揚後抑,但保證能接上,不禁苦笑退出。

龍門溪在陽光下很安靜,水面反射的光喚醒了溪邊其他人家單位的景點。妳可以聽到小溪在空中大喊:魚來了。

潘茜人家

穿過村莊,穿過龍門溪,孕育了千年古鎮。村民依溪而建,依溪而居。民風淳樸,鄰裏和睦可親。世襲的耕作和讀書是壹家壹家傳下來的。古色古香的房屋沿著溪堤成排排列,高低不平,錯落有致。與其他古鎮不同的是,小溪兩岸自古以來就沒有店鋪,沒落了市井習氣和商業煩惱。生活在這裏,輕盈、舒適、簡單,遠離喧囂和混亂。在旅途中,我體會到了山鄉古鎮的獨特魅力,古樸與家庭建設的和諧氛圍讓人流連忘返。

主要景點:清溪橋、孫小梅故居、萬安橋、耕讀世家、汾系留香牌樓。

龍門古鎮有幾個景點正在修繕中。好在古鎮可看的東西太多了,精品也不是壹天就夠的。走馬觀花也不好,太讓這邊失望了。

最後,我在河邊找到了孫小梅紀念館。在南京雨花臺有壹個關於這位女烈士事跡的展覽。我很高興這位烈士百年後能回到他的出生地——壹順堂。原紀念館建於龍門古鎮承德堂,1999年5月。現在它已經成為龍門美術館。

孫小梅聽說了很多關於她的事。最令人震驚的是,她被日軍砍斷手腳,剖腹而死。

孫小梅(1914—1943),女,乳名小曼,小滿,富陽龍門人。出生在壹個封建大家庭。小學新教師,受進步書刊影響,傾向革命,主張男女平等。

孫小梅原名小滿,看了唐代“劉陽小滿腰”的句子,知道小滿是白居易的歌者,就改成了小滿。從小在媽媽的教導下看小說,11歲上高中,13歲高中畢業,然後打算在初中自學各種課程。在1930至1937期間,她曾在本縣巡羅小學、龍門小學、羅村小學、杭州橫河小學任教。受進步書刊的影響,她傾向革命,主張男女平等,帶領女學生進祠堂反對婦女不能參加祭祀的封建宗族規矩。1930年,孫小梅參與了富陽縣委領導的“五壹”暴動的準備工作。

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致力於推動抗日和減租減息運動。1938 10,偽裝成難民,步行到皖南涇縣參加新四軍教導隊。畢業後,我在以薛木橋為首的農村經濟調查研究組工作。他越過重重封鎖,深入溧陽、揚中等地農村調查。1940年夏,奉命前往蘇南敵後抗日根據地從事民運工作,加入中國* * *產黨。此後,她在中* * *,先後擔任過丹、武進縣委的婦女部長。5438年6月+次年10月,調任長江工委委員,曾護送新四軍第六師師長譚震林等人安全渡江北上。

1941 6月,孫小梅調離開山北縣委,到東路開始工作。1941年底,孫小梅被調到長江工委。1942年5月下旬,她在搞高層活動時,遇到新四軍第六師師長譚震林準備經高層資本渡江到江北。、朱春元、範、洪天壽等茅山區領導幹部也陪她渡江到淮南華中局學習。為了保證領導渡河的絕對安全,她主動參與到護航的準備工作中,連續兩次與杜江儀征的北渡路線聯系,為領導同誌安全渡河做出了努力。民國31年6月8日,芒克秀偽自衛團團長、中國特委黨員陳安義突然遇刺身亡。第二天,工委決定對兇手任曉紅、徐小二進行處罰。工委書記彭艷親自帶領人員飛往鶴洲。孫獨自上岸,引誘蕭紅上船,帶到焦山,審後鎮壓。當天晚上,她和有關同誌又去了鶴上洲,把許小二抓起來,在陳安怡墳前處決了。

1942 10,孫小梅刁路南人,曾任震旦中心縣委民運工作隊隊長。1943年3月,日偽軍開始大規模“清鄉”,長江工委劃歸茅山州委直接領導。為適應“清鄉”鬥爭的需要,孫小梅被調回長江工委,在鎮賚縣包華區從事秘密交通工作。4月27日,1943,孫小梅完成了護送幹部北渡長江的任務。在回來的路上,他被日本憲兵抓住了。日本人設宴“招待”她,企圖軟化投降的誘惑。孫小梅很生氣,掀翻了宴會並咒罵日本軍隊。日本人惱羞成怒,殘忍地殺害了她。他死時只有29歲。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追認孫小梅為革命烈士。

1984年6月,曾與先烈共事的中國著名經濟學家薛暮橋寫了壹首詩表達對先烈的懷念:“20年來,世界是美好的,女人是最美好的。”昔日壹腔熱血灑,如今千枝梅開。"

龍門古鎮之旅結束了。孫小梅嬌小的身影揮之不去。

註:龍門古鎮景點介紹和孫小梅烈士事跡摘自網絡,向原作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