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誰介紹青海西寧?

誰介紹青海西寧?

西寧概況西寧是青海省的省會,是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教、交通、通訊的中心。全市常住人口215.36萬人,增長1.24%,其中城市人口129.24萬人,農村人口861200人。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1.076438+0.700。出生率為11.98‰,死亡率為4.3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61‰,計劃生育率為98.77%。轄東、中、西、北四個區,大同、湟中、湟源三個縣。以及正在建設中的西寧(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南新區和胡亥新區。西寧地處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南北兩山對峙,屬祁連山系,黃河支流湟水河自西向東貫穿市區。全市總面積7665平方公裏,城區面積350平方公裏,建成區面積75平方公裏。市區2261米,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蒸發量1363.6毫米,年平均日照1939.7小時,年平均氣溫7.6攝氏度,最高氣溫34.6攝氏度,最低氣溫-18.9攝氏度,屬大陸高原半幹旱氣候。夏季平均氣溫17-19攝氏度,氣候宜人。它是壹個避暑勝地,被稱為“中國的夏都”。西寧歷史悠久。商周秦漢時期,河湟地區是古羌人的中心。西漢元壽二年(公元前121),霍去病將軍在此設西平閣。東漢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設西海郡。唐初(公元619年)設立鄯善郡,成為青藏高原與中原地區的中轉站。五代北宋稱青唐城,為吐蕃都城,成為東西貿易交通之都,興盛壹時。宋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宋軍入清唐城,改稱西寧府(名西和平之意),建都隴右。清雍正三年(1725),西寧府遷址。西寧路1914設立。1926年,道路撤銷,改為西寧行政區,行政長官為西寧。1946西寧改縣為市,成為青海省省會。1949年9月5日西寧解放,仍作為省會。西寧是壹個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多宗教並存。西寧,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農區與牧業區、漢文化與藏文化的結合部,是青藏高原唯壹壹個百萬人口以上的中心城市,移民人口654.38+0萬。有漢、回、藏、土、蒙古、撒拉族等34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54個。36萬人,占總人口的25.55%。佛教、伊斯蘭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並存,藏傳佛教和伊斯蘭教影響深遠。塔爾寺是中國六大藏傳佛教寺廟之壹,東關清真寺是西北四大清真寺之壹。各民族團結奮鬥,互幫互助,書寫了輝煌的發展歷史,創造了輝煌的成就,賦予了西寧串起財富的人文精神,使西寧呈現出包容、勤勞、開放的面貌。創新城市文化特色西寧是古代“絲綢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自古以來就是西北的交通樞紐和軍事重鎮,被譽為“海上咽喉”。隨著西部大開發和現代交通建設的加快,以西寧為中心的交通網絡已經形成,315、109國道貫穿全境,高速公路、壹級公路四通八達,鐵路四通八達,總鋪軌裏程1300公裏。青藏鐵路的建成通車,使西寧成為青藏高原鐵路的中心樞紐。西寧機場的旅客吞吐量正以每年33%的速度遞增,已開通至全國各大城市。“蘭-Xi-拉”(蘭州-西寧-拉薩)通信光纜工程使電話通信連接了全國各地和世界幾十個國家。西寧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隨著青藏鐵路的開通和省委、省政府提出將青海建設成為著名的旅遊大省,我們將繼續挖掘和開發旅遊資源,積極拓展“天路起航,華夏避暑之都,健康之旅”旅遊品牌。以西寧市中心為半徑兩小時車程的旅遊圈已經形成。利用已開通或正在開通的環青海湖、黃河源頭、唐蕃古道、宗教朝聖、世界屋脊、青藏鐵路等十條優秀旅遊線路,充分展示塔爾寺、青海湖、原子城、日月山等著名自然人文景觀和富有青藏高原魅力的民族風情文化。按照海拔高度分類,2000-2500米的中等海拔具有強身健體的作用。主要有四個方面:壹是增強人的耐力;二是有利於減肥,在不傷害身體的情況下減肥;三是增加體內微血管能量;四是促進心肺活力。據統計,西寧地區居民高血壓、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肺氣腫、關節炎、婦女濕重患病率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由於大氣中缺氧、低溫低濕、紫色紅外線的影響,許多細菌、病菌的生存、繁殖和傳播相對減弱,缺氧對紅細胞代謝的刺激有利於體內氧氣的交換。國家體育總局在西寧湟中縣建設了多巴國家高原體育訓練基地,王立平、王、孫英傑等著名體育運動員在這裏進行過賽前訓練。西寧是國務院確定的內陸開放城市,與國內外多個城市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關系。每年在西寧舉辦的“虞書香節”、“青洽會”、“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節慶活動,進壹步擴大了“中國夏都”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西寧依托青海豐富的高原動植物資源、天然礦產資源和水電資源,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發展循環經濟為方向,立足資源綜合利用和產業鏈延伸,培育發展優勢互補、各具特色、相互協作的產業集群。進壹步擴大改革開放,註重投資環境建設、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不斷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2007年,全市合格造林面積9.43萬畝,其中退耕還林面積2.67萬畝。零星植樹251.72萬株,今年苗圃面積0.34萬畝。農村基礎設施繼續改善,綜合生產能力進壹步提高。年末農機總動力達到128.72萬千瓦,增長1.96%。工業經濟效益繼續提高。2007年,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45.05,提高了30.19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465438+4700萬元,同比增長52.23%;實現利潤32.83億元,同比增長20.46%。旅遊業發展迅速。全年旅遊接待國內遊客總量685.9萬人次,增長376.5438+02%;入境遊客3.34萬人次,同比增長16.27%。旅遊總收入30.95億元,增長42.33%,其中:旅遊外匯收入10155000美元,增長2461%。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年末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51個,其中醫院52個;衛生技術人員9589人,其中醫生3594人;衛生機構床位數為9165。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48人。200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36元,增長13.94%;農民人均純收入3398元,增長15.14%。全市生產總值343.09億元,比上年增長65.438+05.3%,按可比價格計算加快0.8個百分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6029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3.8%。西寧在全省優先級很高。人口占全省的38.84%,GDP占全省的43.93%。全市固定資產投資178.91億元,比上年增長26.85%。其中,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131.86億元,增長37.86438+0%。地方壹般預算收入占全省的3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全省的66.35%。“十壹五”期間,我們提出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把西寧建設成為投資環境優良的創業之城、生態良好的宜居之城、改革開放的先鋒之城、內涵豐富的文化之城、和諧穩定的青藏高原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西寧概況西寧是青海省的省會,意為“西部的和平”,是青藏高原的東大門。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古稱“西海之鎖”。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主要工業基地。位於省東部湟水中遊河谷盆地,地理坐標為101° 49 ' 17 ",北緯36° 34 ' 3 "。總面積7665平方公裏,其中市轄區350平方公裏。總人口2127300人,城市化率59.59%。市人民政府駐地:城中區南關街,郵政編碼:810000。代碼:630100。區號:0971。拼音:Xi寧西寧位於青海省東部,湟水流域,海拔2261米。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西寧是青海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交通中心,歷史文化悠久,自然資源得天獨厚,民俗風情多姿多彩。它是青藏高原上壹顆璀璨的明珠。西寧位於青海東部,黃河支流湟水上遊,群山環繞,三江交匯處,接壤青藏高原東大門。地理坐標為北緯101° 49 ' 17 "。地勢南北傾斜,西北高東南低,東西狹長,形似壹葉扁舟。湟水及其支流南川河、北川河從西、南、北三個方向在市區交匯,向東流經市區。西寧最高海拔4394米,市區海拔2261米。屬於大陸高原半幹旱氣候。其特點是氣壓低,日照長,雨水少,蒸發量大,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無霜期短,凍結期長,冬季無嚴寒,夏季無酷暑。這裏是天然的避暑勝地,被譽為“避暑之都”。西寧,古稱湟中,是壹座具有2100多年歷史的高原古城。西寧曾是西漢大將趙充國的根據地,是絲綢之路青海路的要道,是連接中原和西部邊疆的重鎮,也是歷史上“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今天,西寧是蘭青鐵路的終點,青藏鐵路和青藏公路的起點,仍然是通往青藏高原腹地的交通樞紐。西寧四面環山,氣候宜人,冬天沒有嚴寒,夏天沒有酷暑。屬高原半幹旱氣候,年平均氣溫4.9℃,最高31℃,最低-18℃。年降水量379毫米,夏日微風習習,秋高氣爽。這是壹個天然的避暑勝地。西寧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和旅遊城市,名勝古跡很多。主要景點有北山寺、東關清真寺、馬步芳公館。湟中縣塔爾寺是藏傳佛教的聖地,著名的青海湖距離西寧151 km。西寧市區面積350平方公裏,建成區面積75平方公裏,人口1萬。是壹個漢族、回族、藏族、蒙古族、滿族、土族、撒拉族等民族聚居的城市,少數民族占全市總人口的23%。特別是對於回族和藏族人民來說,這是壹個欣賞民族風情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