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中國與非洲的歷史交流

中國與非洲的歷史交流

中非友誼源遠流長。以20世紀以前中國與非洲的交流為例;

1,漢朝

早在公元前二世紀,中國的漢朝和非洲就開始相互了解,間接交換各自的特產珍寶。據說公元前壹世紀埃及女王克利奧帕特拉穿的皇家服裝是用中國絲綢制成的。自漢代張騫開通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以來,中國的黃金和絲綢壹直出口到地中海南岸。

2.唐朝

中國的唐朝不僅與當時統治北非的阿拉伯帝國開始了正式的直接接觸,中國人也踏上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非洲黑人的形象也開始出現在唐朝的文化藝術中。當時中國文人筆下的非洲黑人,都是技藝超群、勇敢機智、俠義凜然的人。甚至敦煌壁畫也描述了非洲黑人的形象。

到了唐朝,與北非和非洲東海岸有了很多物資交流。在埃及、肯尼亞、桑給巴爾等地發現了唐代的青花瓷和錢幣。宋代航海的發展,進壹步發展了中非之間的人員和產品交流。中國的產品不僅出現在非洲北部和東部沿海,還深入到津巴布韋等非洲內陸地區。

3.元朝

元代中國與非洲的直接接觸日益增多。元世祖曾派遣使節到馬達加斯加“采訪不同的新聞”,中國著名的遊客王大元也去過桑給巴爾。中世紀四大旅行家之壹的摩洛哥人巴圖塔,也到過中國南方的泉州、杭州、廣州。

早在14世紀,中國元代地理學家朱思本就把非洲大陸繪制成壹個向南延伸的三角形,但到了15世紀初,歐洲人對非洲大陸的走向還不清楚。已故英國科學家李約瑟稱贊朱思本的《非洲地圖》是中國科技史上的“傑出成就”。

4.明朝

明代是中非古代交流史上最重要的時期,友好關系發展到雙方官方代表互訪。中國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曾多次率領數十艘大船組成的船隊,攜帶大量金銀、綢緞、瓷鈔,代表中國政府出訪索馬裏、肯尼亞周邊的東非港口。

索馬裏北部壹個名叫鄭和屯的村莊就是為了紀念鄭和的到訪而命名的。幾個非洲國家也派出特使訪問中國。東非馬林國(位於今肯尼亞)國王哇訪華,抵達福州時去世。他被安葬在福建省閩縣,中國皇帝謚號他。

519世紀

15世紀西方殖民者開始入侵非洲,將非洲推入歷史上最黑暗的殖民時期。殖民主義者對非洲的征服和瓜分,迫使中非友好交流停止。19世紀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國家後,中非人民不僅被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剝奪了相互交往的權利,還受到西方壟斷資本集團的奴役和剝削。

擴展數據:

中非合作的歷史意義

1.政治上,中非應該成為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戰略夥伴。中非應保持高層交往和對話,促進各種形式的人員往來,推動中非友好更加深入人心。

要平等相待,互不幹涉內政,尊重彼此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為了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協調與合作,我們致力於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維護發展中國家的正當權益。

2.經濟上,中非應該成為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夥伴。中非應共同努力,加強南南合作,促進南北對話,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平衡、包容、共贏的方向發展;要開展多種形式的經貿合作,擴大貿易規模,優化貿易結構。

中國政府將認真落實胡錦濤主席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發展籌資高級別會議上提出的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的五項措施,繼續鼓勵和支持中國企業赴非投資。我們也熱烈歡迎非洲企業到中國開展業務。

3.文化上,中非要成為促進文明進步、建設和諧世界的交流夥伴。中非要加強治國理政經驗交流,尊重文明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包容、平等對話、取長補短、共同繁榮;我們要加強中非文化交流,互學互鑒。

百度百科-中非合作

百度百科-中非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