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鳳凰古城在哪裏?

鳳凰古城在哪裏?

鳳凰古鎮

鳳凰古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譽為中國最美的小鎮。它毗鄰吉首德夯苗寨、永順猛洞河、貴州範靜,是貴州懷化、吉首、銅仁之間的必經之路。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鳳凰的風景有機結合了自然和人文特色,透視後的厚重感可能是其吸引八方遊客的魅力本質。

這座曾被新西蘭作家路易·艾黎稱為中國最美城鎮之壹的“鳳凰古城”,建於清朝康熙年間。這顆“湘西明珠”是真正的“小”,小到城市裏只有壹條像樣的東西向的街道,卻是壹條綠色的走廊。

古城的起源

相傳天方國(古印度)的天鳥“鳳凰”活到500歲後自焚。從灰燼中復活,美味異常,永不再死。這只鳥是鳳凰,中國的鳥中之王。鳳凰西南有壹座山,形似鳳凰展翅飛翔,故名。

歷史鳳凰縣自古以來就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區。明代設五寨長訟,清鳳凰廳,以中國鳳凰山命名。1913變更為鳳凰縣。2001年,經中國人民和國務院特別批準,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壹。

春秋戰國時期,鳳凰為“五溪苗地”,屬楚國領土。根據對該縣出土文物的考證,當時中國文化已在此產生影響。秦統壹全國,全國分三十六郡,鳳凰當時是黔中壹郡。

漢高祖五年,黔中郡為武陵郡。所以鳳凰在西漢和東漢都是辰陽郡的地,屬於武陵郡。

三國時期,鳳凰先屬晨陽郡、武陵郡,後歸蜀。劉備戰敗後,吳占其地,鳳凰仍屬武陵郡。

西晉時鳳凰屬槁城郡,隸屬武陵郡。東晉時為舞陽郡、武陵郡。

南北朝時期,鳳凰壹直屬於武陵郡。

隋朝統壹全國,改辰陽縣為辰溪縣。鳳凰當時屬於辰溪縣,隸屬沅陵縣。

唐初為金州,唐高祖武德三年,設麻陽縣,鳳凰屬麻陽縣。唐以後,拱懸三年,鳳凰脫離麻陽縣,次年設未央縣,在縣址設黃四橋,即現在的黃四橋古城。固陽縣隸屬錦州廬陽縣。

宋太宗第七年,未央縣改為趙宇縣。宋神宗熙寧八年,廢趙宇縣,恢復麻陽縣,未央劃歸麻陽縣。

元朝設五寨司,隸屬泗州綏靖司。這是土司政權時期,本縣少數民族的統治人物當政,五寨司就在今天的鳳凰縣。

明代采用元制,有五寨龍官司和極官司兩個官司,都由保靖宣威司管轄。明朝永樂三年,對店子坪主任的訴訟仍由保靖宣威司管轄。龍第三年,鳳凰營在鳳凰山建立。

清朝順治三年,為了鎮壓苗族,清朝采取了壹系列軍事和政治措施,在五寨司設立了鎮桿會副司令。清康熙三年,為陳淵、永靖統治。康熙三十九年,園洲鎮連長移至五寨司城,正安副司令在園洲解任。康熙四十三年,苗人改文化,斷土司,在本縣設鳳凰營,鳳凰山原鳳凰營設判官。潼關本應管理地方行政,但當時是土司掌權,形成了水土並存的局面。雍正七年,陳設為駐防道。乾隆元年,元州改府兵,十六年,鳳營改鳳廳,升為同知。嘉慶二年,鳳凰廳升為直隸廳,隸屬湖南外交部。

辛亥革命後,清朝被推翻,1912年元旦,鳳凰光復。

民國二年九月,鳳凰堂廢棄,改作鳳凰郡,至今仍是湘西的軍政統治中心。

1949年鳳凰縣解放,原屬沅陵區,1955年劃歸湘西苗族自治區,1957年改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區,直至現在。

建設

鳳凰古城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歷經300年滄桑,它古老的容顏依然存在。現在東門和北門古城建築還在。城市的青石街道,沿河的木高蹺,朝陽宮、天王廟、大成殿、萬壽宮等建築,都具有古城的特色。

鳳凰古城分為老城區和新城區。老城依山傍水,淺淺的沱江穿城而過。紅砂巖砌成的城墻聳立在岸邊,南華山兩旁古塔林立。城樓依然是清朝的銹跡斑斑的鐵門,依然可以看到當年的雄偉模樣。北門寬闊的河上有壹座窄窄的木橋,用石頭做橋墩。兩個人都要側身而過。這曾經是出城的唯壹通道。

風味美食

湘西鳳凰姜糖、鳳凰血鴨、酸湯水煮豆腐、加繆酸魚、加繆烤菜、農家豆腐、酸辣炒香菇、湘西糍粑、湘西臘肉、鳳凰酸蘿蔔、隔年熏臘肉炒蕨菜。

工藝品

這裏的織錦、蠟染、紮染、銀飾工藝獨特,地方特色濃厚,藝術價值很高。

鳳凰蠟染原始簡單,分為兩個流派:壹個是土家蠟染印花布;壹種是苗族蠟染土布。土家蠟染印花講究純粹的配色和構圖,形成的布料色彩艷麗,具有獨特純正的藝術風格和突出的燙色工藝特點;苗族蠟染土布講究純染,不講究華麗的雕刻,給人壹種自然純凈的藝術感,其突出的工藝特點是冷色調。

紮染可以稱為蠟染的姐妹藝術,但其特殊的工藝性能是在手工紮染生產中凸顯出來的。用白線在純白光滑的布上綁上圖案、鳥、蟲、魚等不同的形象,放入事先準備好的藍色能量溶液中浸泡蒸煮,放在通風透光的地方晾幹線繩,然後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會出現在妳的眼前。最後做壹些防止腳脫落的技術處理,整個過程就完成了。

織錦主要體現土家風格,手工編織,做工精細;比紮染和蠟染花的時間長。

古城區銀飾眾多,做工精致,款式多樣。這裏的銀飾分為舊銀和新銀。老銀是從民間收集來的,無論是做工還是設計都有很強的民間特色。壹般這裏以苗族銀飾為主,這樣的銀器比較貴。新銀,現代加工設計,都有標準的銀含量,因為款式和做工不同,價格也不壹樣。

還有壹些民間工藝,比如民間剪紙,編織絲帶等等。

旅遊禁忌

1.不要開著傘進別人家。

2.不要踩別人的門階。

去別人家做客,男女不能共處壹室。

4.拜訪苗家時,不要踩別人的三腳架,不要坐在正殿(神龕方向)。

盡量不要和苗寨的已婚婦女交朋友。

6.不要在苗寨、土家寨隨便吹口哨(招鬼)。

景點介紹

沱江漂流

沱江是鳳凰古城的母親河。它沿著城墻緩緩流淌,哺育著古城壹代又壹代的孩子。坐在吳鵬船上,聽著歌手的歌,看著兩岸有著百年歷史的土家吊腳樓,別有壹番韻味。順流而下,跨過虹橋,壹幅江南水鄉的畫卷展現在眼前:萬壽宮、萬明塔、多翠樓...壹種遠離塵世的感覺,悠悠產生。

沱江南岸是古城墻,用紫砂和石頭砌成,典雅雄偉。城墻東、北有兩座城樓,歷經滄桑依然壯觀。

沱江清澈,靠近城墻的河水很淺,水流悠閑而平緩。可以看到輕輕的海浪中搖曳的水草,可以撐起壹根長竿。沿著沱江而建的吊腳樓,東門虹橋附近,北門跳巖,壹個人站在沱江裏,腳很細,像壹道永遠不會回來的風景。

東門塔

東門塔位於城東,緊靠沱江,原名“盛恒門”,是鳳凰古城四門之壹。

東門塔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城門的下半部分是紫色砂巖,上半部分是古磚。大門寬3.5米,高4米,呈半圓形拱門。兩個大門都用鐵皮包裹,釘上圓頭釘,堅固結實。城墻全部用紅砂巖建造,精細鉆孔,規格壹致。這堵墻有0.8米厚。下部內外兩側用砂巖和石灰漿砌築,中間填礫粘土,分層夯實。頂部中間填充物改為摻有石灰、卵石、黃土的混凝土,厚約0.33米,覆蓋紅色砂石。

塔高11米,大門上方8孔。歇山屋頂,遮腰檐,飛檐上翹,精致壯觀。

沈從文故居

沈從文,原名沈月環,中國著名作家、歷史學家、文物專家。他的文學作品被英、美、日、法、瑞士等幾十個國家翻譯,如《邊城》、《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被譽為世界鄉土文學之父。

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鳳凰人民的驕傲。他壹生500多萬字的作品是世界文學寶庫,也為後人研究中國和湘西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獻。

故居建於清同治五年(1866)。它是壹座木制的四合院建築,占地600平方米。分為兩個* * *房,10房間。沈先生於902年2月28日出生於此,並在此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1988病逝。

熊希齡故居

熊希齡故居位於古城北文星街的壹條小巷裏,故居東200米就是美麗的沱江。故居是南方古木瓦結構的四合院,比較矮但精致。故居現存的四間房屋基本保持原貌,充滿苗族情調。故居是縣城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869年6月25日(農歷)熊希齡先生在這裏出生,在這裏度過童年。由於他的天賦,他被稱為“湖南神童”。十五歲進士,二十二歲舉人,二十五歲進士,後為翰林。1913當選為中華民國第壹任民選總理,因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不久被迫辭職。

熊先生晚年致力於慈善事業和教育事業,於1920創辦了著名的香山幼兒園。1937 65438+2月25日,這位風雲人物在香港去世,享年68歲。當時人們說為他舉行了國葬儀式。

楊家祠堂

楊家祠堂建於道光16 (1836)。它是壹個兩層的木制四合院,占地770平方米。它由大門、舞臺、大廳、畫廊和主廳組成,呈長方形。戲臺歇於山頂,單檐,檐下飾如意鬥拱,高16米。四柱雕有龍鳳。舞臺是鬥穿式,正廳是擡梁式。整個建築做工精美,富有民族特色,是全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家祠堂位於縣城東北的古城墻邊上。清道光十六年(1836),太子少保、郭、正安主將楊芳捐資修建。祠堂由門、臺、亭、廊、正殿、廂房組成。它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築,占地770平方米。戲臺歇於山頂,單檐,鬥式結構,高16米,寬7米,深8米。房檐下有玉拱,柱上雕有龍鳳。正殿為提梁樓,山墻為貓背拱,分為壹明二暗三室。兩邊都有翅膀。楊家祠堂設計精巧,制作精美。窗、門、檐飾全部鏤空雕花,整個建築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

南長城

華南長城始建於明朝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完成於明朝天啟三年(公元1622年)。它起於與銅仁接壤的亭子關,止於吉首的喜鵲營,全長382裏。它被稱為“苗疆萬裏長城”,是中國歷史上規模宏大的古建築之壹。

南長城沿城墻每隔三五裏設邊門、營寨、關卡,防止苗人起義。如亭子關、五朝關、阿拉關、靖邊關等。時至今日,這條線上仍隱約可見碉堡、堡壘和側墻。它分隔了湘西的南北苗區,北部是“洋人”的“活界”,規定“苗不出境,漢不入穴”,從而禁止了苗漢之間的貿易和文化交流。

南長城是真實的歷史文化遺跡,展現了壹個朝代的特征,蘊含了那個朝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現象,框定了那個朝代治國之法的精神實質。是研究明清時期邊遠少數民族征服和統治的生動史料。

黃寺橋古城

黃寺橋古城位於縣城西24公裏,古稱未央城。建於唐二年(公元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朝廷為了安撫和鎮壓少數民族,在這裏設立了鳳凰直隸廳和袁永敬軍事預備道。乾隆五十九年(1794),這裏爆發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壹次苗人起義,也就是史官們把這次起義稱為清朝的壹場戰爭,清朝從此走向沒落。黃寺橋古城是南方長城的壹部分,是苗漢鬥爭的前沿。

古城街區西朝東,是壹座青石結構的石頭城。城墻用的石頭都是石灰巖的綠色石頭,最大的重約2000斤,最小的1000斤。石頭表面光滑,工藝精湛。

城墻周長686米,東西長153米,南北長190米,總面積29070平方米。這堵墻高5.6米,厚2.9米。墻上的走道寬2.4米,可以用來賽馬。大大小小的箭樁有300個,分別開向東西南北。1983 10黃四橋古城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齊梁洞

位於縣城以北四公裏處的七良洞,是壹個典型的碳酸鹽巖洞穴,以奇、美、闊、幽四大特色聞名於世。洞長6000多米,分為古戰場、畫廊、天堂、龍宮、銀河五個景點。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與洞相連。它集奇石美石、流泉飛瀑於壹洞,由各種石筍、石柱、鐘乳石組成,構成了壹幅壯麗的畫卷。

壹條小溪穿洞而過,水流平緩,光線打在巖壁上,皺紋倒映在水中,如夢如幻。

洞內石筍、石簾、石花上掛著五顏六色的霓虹燈,營造出壹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洞裏有壹個大廳,據說是苗族人聚集的地方。大廳裏立著壹塊帶小洞的石頭,對著小洞“嗚嗚”地吹。整個大廳都會回蕩著低沈的喇叭聲,那是當年苗人發命令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