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都江堰旅遊景點介紹都江堰特色景點介紹

都江堰旅遊景點介紹都江堰特色景點介紹

都江堰有哪些旅遊景點?

安瀾電纜橋1

安瀾索橋位於都江堰余醉分水堤上,建於宋代之前,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索橋。索橋全長261米,橫跨閩江南北。它是中國五大著名古橋之壹,也是古代川西與阿壩之間的商業大動脈。

2.二王廟

二王廟位於岷江之畔,建於南北朝時期,是為了紀念都江堰挖掘者李冰父子。李冰父子創建的都江堰,千百年來造福川西平原。人們感激它的仁慈,自發地供奉香火和祭品,所以二王廟自古以來香火鼎盛。

3.熊貓谷

熊貓谷是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在都江堰開設的野生研究中心。該基地模擬原始生態環境,允許人工繁殖的小熊貓在其中生存和繁殖。是“家養”大熊貓回歸自然的過渡實驗室。

4.茶溪谷

茶溪谷位於都江堰市湘鄂鄉石北村,距都江堰市區6公裏。在這裏,遊客可以親身體驗采摘、制茶的過程,感受做茶農的快樂;還可以在山裏露營、燒烤、攀巖、真人CS,體驗最狂野的戶外活動。

5.上清宮

苻堅宮是遊覽青城山的起點,青城山建於金代。我們今天看到的建築大多是清光緒十四年(1888)重建的。在苻堅宮,有394字的清代青城山著名對聯,被譽為“青城壹絕”。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都江堰

都江堰有什麽好玩的地方嗎?

1,秦炎樓:秦炎樓原為觀景臺。站在琴巖樓上,可以看到都江堰的全景,余醉分水大堤、沙飛堰、裏壁、玉雷關、松茂古道、安瀾索橋盡收眼底。

2.安瀾索橋:是中國五大著名古橋之壹,全長320米;

3.伏龍觀:伏龍觀位於李堆公園。旁邊是壹個深潭,伏龍觀傳說說李冰治水的時候降伏了這裏的惡龍,所以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龍觀”。現存大殿三座,前殿中性有東漢(公元25-220年)所刻李冰石像。還有東漢堰石像遺跡鼎,唐代賢與公主出家青城山時的情景。伏龍觀又名老王廟、鞏俐祠、鞏俐廟。

4.李堆公園:李堆公園占地90余畝,建於1932。它是成都都江堰的景點之壹。

5.二王廟:二王廟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百花嶺路,都江堰岷江東岸雷宇山腳下,是紀念中國都江堰挖掘者李冰及其子二郎的廟宇。二王廟是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的重要組成部分。始建於南北朝時期,原名崇德寺。清朝以後,它改名為這個,成為四川的壹個旅遊景點。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舉行以李冰父子為主題的廟會。

都江堰有哪些好玩的事?

都江堰旅遊景點介紹

1,青城山

青城山是道教的發祥地之壹,以“青城山幽於世”而聞名。隱藏在山川中的靈山、秀水、道觀,讓人流連於山間,感嘆青城之美。

2.都江堰南橋

都江堰南橋位於都江堰瓶口下的岷江內江上,是連接南街和復興街的壹座雄偉的廊橋。清光緒四年(1878),縣令魯保德用丁寶楨大修都江堰的余銀設計建造了壹座木橋,命名為“普濟橋”。

3.城隍廟

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是壹座封建世俗寺廟。寺廟設計,風格獨特,依山而建,依坡地勢而建,結構極為嚴謹巧妙。清華大學建築系師生來此考察,認為這是壹座充滿道家哲學的道教古建築。

4.都江堰虹口旅遊區

都江堰虹口旅遊區是國家級自然生態保護區,是新開放的旅遊景點,原生態保護完整。擁有高山、峽谷、清泉、瀑布、原始森林等優美的自然風光,有“西部第壹漂”之稱。

5.安瀾索橋

全長240余米,飛架岷江南北,岷江是古代川西與阿壩之間的商業大動脈,是連接藏、漢、羌族的紐帶。安瀾鎖橋建於宋代之前,明末毀於戰亂。索橋由木排和石墩支撐,用碗口粗的竹纜飛跨河面。上層甲板用木板鋪成,兩側用竹纜做立柱,總長約500米。現有橋梁下移100余米,竹木換鋼,支撐索的木墩換成混凝土樁。位於杜江堰魚嘴處,被譽為中國五大古橋,是都江堰最具特色的景觀。

6.百丈橋

百丈橋位於崔瑩湖和白雲古村之間,在飛泉溝的中遊。用木板鋪成,逆水而上,長約100米。兩岸老樹龍吟,伴著草綠色的“木蘭”如紗起舞。百丈橋可以說是去青城山壹路上最有趣的地方了。蜿蜒數百米,橋下流水清澈涼爽。頭被太陽遮蔽,涼風習習。

多了解身邊的事~ ~ ~

都江堰旅遊景點介紹

都江堰旅遊景點介紹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西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於公元前256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僅存的宏偉水利工程,其特點是不建大壩引水。

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河流出口的特殊地形、水脈和水勢,因勢利導,不築壩取水,自流灌溉,做到堤防、引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充分發揮防洪、灌溉、輸水和社會用水的綜合效益。它最大的壹點是,堰已經修建了2250多年,而且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都江堰建成後,成都平原千裏沃土。“水旱來自人,無饑荒,故謂之豐。”

都江堰渠首樞紐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組成。三者有機配合,相互制約,協同運作,引水灌溉,分洪減災,有“四分六,平旱”之效。

閩江魚嘴引水工程

魚嘴引水堤又稱“魚嘴”,是都江堰的引水工程,因其魚嘴形狀而得名。它高高地聳立在岷江中部,包括百丈堤、岔岔堤和金剛堤等壹系列相互配合的設施。其主要作用是將湍急的岷江分成兩條河流,西邊的外河,俗稱“金馬河”,是岷江的正流,主要用於泄洪;內江,位於東緣山腳下,是壹條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於灌溉。

在古代,魚嘴是用竹籠裏的鵝卵石建成的。因為它建在岷江中間,岷江沖出山口,呈弧形環流,冬春兩季河水幹涸,水流繞過魚嘴上方的彎道,主流直奔內江。內江流入量約為60%,外江約為40%。夏秋季水位上升,水勢不再受彎道限制,主流直奔外河,內外河來水比例自動顛倒:內江來水40%左右,外河來水60%左右。這就利用地形完美地解決了內江灌區冬春旱季農田用水和群眾生活用水的需求以及夏秋兩季的防洪問題。

飛沙堰泄洪排沙工程

沙飛堰的溢洪道又叫“溢洪道”,具有泄洪、排沙和調水的顯著功能,故又叫“沙飛堰”。沙飛堰是都江堰的三大景觀之壹,看起來很普通。其實它的作用非常大,可以說是保證成都平原不被淹的關鍵。飛沙堰的主要作用是當內江的水超過瓶口的流量上限時,多余的水會從飛沙堰本身溢出;如遇特大洪水,會自行決堤,讓大量河流回流岷江。飛沙堰的另壹個作用是“飛沙”。岷江從山上奔流而下,帶著大量泥沙和石塊。如果讓他們下內江,會堵塞瓶口和灌區。在古代,飛沙堰是用竹籠和鵝卵石搭建的臨時工程;現在已經用混凝土澆築,保證壹勞永逸的效果。

寶江口引水工程

寶瓶口起著“檢查門”的作用,可以自動控制內江的流入。它是在岷江的長脊上從坎山(現在叫灌口山和雷宇山)挖出來的。是人為割開的控制內江流入的咽喉。因形似瓶口,功能奇特,故名寶瓶口。瓶口右邊左邊的小山,因與山隔,故名李兌。李兌在挖瓶口之前是徐山虎頭巖的壹部分。瓶口因其壯麗的自然景觀,被譽為“留樁鎖峽”,是歷史上著名的“灌陽十景”之壹。

二王廟

二王廟坐落在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在都江堰的前面。原為蜀王紀念館,後因齊建武(公元494-498年)祭祀李冰父子而改名為“崇德殿”。宋代(公元960 ~ 1279)以後,李冰父子相繼被皇帝加冕為王,所以後來人們稱之為“二王廟”。寺內正殿供奉李冰父子雕像,並有治水名言和詩人題詞。這些建築位於都江堰渠首的東岸,規模宏大,布局嚴謹,土地極其幽靜。這是壹個集寺廟和園林於壹體的著名景點。占地面積約5萬平方米,主體建築約1,000平方米。二王廟分為兩部分:東部是花園區,西部是寺廟區。整個寺廟為木結構建築,寺廟完全依托自然地理環境,依山而建,建築風格上不強調中軸線對稱。

伏龍觀

伏龍觀位於李堆公園。它面對著壹個深潭,據說是李冰父子負責治水。

當時惡龍在這裏被降伏在樁下,所以北宋初年,李冰被祭祀,取名“伏龍觀”。現存大殿三座,前殿中性有東漢(公元25-220年)所刻李冰石像。還有東漢堰石像遺跡鼎,唐代賢與公主出家青城山時的情景。伏龍觀又名老王廟、鞏俐祠、鞏俐廟。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四川巡撫認為:“吾雖為聖人,不在父前食。情況以公有功:對蜀亦有立功之功,功德可固不待子。今天,我已經忘記了我的祖先,所以我必須隱藏我父親的困惑。”

安瀾所橋

安瀾鎖橋又稱“安瀾橋”、“情侶橋”。位於都江堰魚嘴之上,橫跨內外兩河,被譽為“中國五大古橋”,是都江堰最具特色的景觀。始建於宋以前,明末(17世紀)毀於戰亂。古稱“竹浦橋”,宋春華元年改為“鑒定橋”,清嘉慶年間修建的新橋改名為“安瀾橋”。原索橋以木排、石墩為支撐,用粗大的竹纜懸河,以木板為橋面,兩邊用竹纜圍起,全長約500米。這座橋是壹根鋼纜混凝土樁。

索橋更早起源於川西。安瀾索橋修建的確切日期已不可考,但根據華陽國和蜀的記載,李冰是“能幹”的。《水經註·河流》壹書記載“涪江有橋”,證明至少安瀾橋的修建不會晚於都江堰的修建。意為竹索,是川西古索橋的主要建築材料,所以安瀾索橋又叫竹橋、索橋、竹藤橋等。該橋於1974重建,下移100多米。竹纜換成了鋼索,支撐鋼索的木墩換成了混凝土樁。

臥鐵

睡鐵是內江“鳳棲窩”埋藏的沖刷灘標,也是內江每年保持沖刷河床深度的標誌。相傳李冰築堰時,內江河床下埋有壹石馬,作為年灘沖刷深度的標準,後演變為臥鐵。現存的4個臥鐵分別於明朝萬歷四年、清朝同治三年、民國十六年和1994年入土。遊客在古園噴泉處能看到的這四個臥鐵的復制品,至今還埋在內江河床下。

其他景點

奎光塔、虹口景區、南橋、圓明園、清溪園、都江堰城隍廟、玉雷關、李堆公園、秦妍樓、雷宇山公園、拋筆槽、青城外山景區、青城前山景區、青城後山景區、兩江漂流王耀寺、幸福大道、崔月湖、靈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