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壹場不該參加的馬拉松-2018柏林馬拉松

壹場不該參加的馬拉松-2018柏林馬拉松

2018年4月倫敦馬拉松跑完,回臺灣之後的練跑,開始覺得左側膝蓋在跑步的時候都有疼痛感。並且發現膝窩的地方有貝克式囊腫,至醫院接受核磁***振檢查,發現疑似半月板破損,於是在6月中接受手術治療。 自己身處醫界,當然是找相關領域比較好的醫師,主治醫師說基本上壹個月就可以復跑,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壹個多月後,上下樓梯仍難有疼痛感,這樣要下場跑步根本是自殺行為。剛好有個也頗愛運動的同事,之前因為踢球而十字韌帶斷裂,也是到處復健無效後,找到壹家物理治療師開的健身房,而回到球場。 這家以運動復健為主要營業項目的健身房,或許就是我最後的希望。我不少跑友不管是找網路上有名的復健科醫師,還是有名的物理治療所,傷痛都壹直無法復原,業內的人都知道,臺灣骨科開刀的技術基本上不輸給世界任何國家。 臺灣開刀技術真的沒話說,但手術後的復健,醫師沒說,也非常難尋找到資源。意味著我們有很好的手術治療,但卻沒有辦法讓多數業余運動員回到原本的運動場上,運動員的術後復健還有著非常大的缺口。 8月初開始接受運動復健治療,跟復健師討論,壹般是需要3個月時間,才能開始做跑動的運動,但是中間卡了柏林馬,說什麽也要去,反正最後就只要走回終點就好。 治療前的評估,發現我的身體素質就算扣掉受傷因素,整體來說算是非常不好(柔軟度算其中壹個項目,從小肢體前彎從沒碰到腳趾過,且至少差壹個手掌以上的距離)。他們對於我這樣的身體還能去跑數場全馬感到訝異,也認為提升身體素質後才能避免受傷。 有別於壹般復健是相對靜態的治療,這家健身中心就是讓身體開始接受有限度的活動,並逐漸加強活動度的訓練。上下樓梯的疼痛感也開始逐漸消失,但是壹個月的復健雖然有所進步,並不足以上場比賽。 壹個月下來,可以發現這家健身中心,真的是有非常多開完刀後來做復健的病患,但需求壹定是大於供給,且這樣的機構可以想見非常缺乏。(宣傳似乎也不足)

壹場不該參加的馬拉松-2018柏林馬拉松

我們為什麽分享這篇文章? 運動傷害後還沒復原,該怎麽面對接下來的大賽?這是許多跑者都遇過的頭號困擾。陳柏長醫師寫實地還原他如何頂著未痊愈的傷勢,完成人生中的第五場世界六大馬-柏林馬拉松。從賽前對大會的觀感,到賽間跑經的設施,以及完賽後恢復狀況,他都壹壹描寫地真切而寫實。我們仿佛跟著他壹起經歷了這段既痛苦又快樂的跑馬經驗,也透過他的眼睛,有如身歷其境2018柏林馬現場。

?柏林馬EXPO

柏林馬拉松的EXPO在壹個舊機場辦,要從機場入口壹直走到停機坪。EXPO的規模並不大,跑過這麽多國外馬後,EXPO對我來說只剩下拿號碼布、買壹件官方外套的地點,其他的攤商多寡對我來說已經不太重要。 我算是第壹天開門沒多久就進入EXPO的跑者,從停機坪帶上參賽者手環,再到領取物資總***走了超過20分鐘,且中途我沒有逛任何壹個攤位。拿號碼布的地方也很令人困惑,沒有任何編碼,來告訴跑者妳要排哪邊領取物資,最後搞懂了,他是現場印出來。然後因為我賽後選擇批風,因此把晶片放在我手上後,沒有給我任何可以裝物品的袋子,手上都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卻沒有可以裝東西的袋子,WTF。 更扯的是,壹般辦得好的比賽,通常就是直接把整袋物資給妳。柏林要事先預定是否要完賽T-shirt,但不是在取號碼布的地方給妳,要在跑到別的地方領取。但是柏林馬有2處可以領取pre-order的攤位,壹個在機場入口,壹個在停機坪上,但是領取的東西並不相同,有20分鐘左右的腳程,並沒有人引導該去哪邊領取。 我去詢問過後,只被工作人員兇了不是這裏,剛下機,腦袋還在智障模式,就放棄領取,因為我也不確定我是否有預定,回到飯店看到號碼布才確定我有預定,但數個月前的事,我也搞不清楚是我自己訂的還是旅行社送的。 出了領號碼布的地方,就是官方商品的攤位,adidas的商品居然大缺貨,才開門不到壹小時,而且這還是第壹天。我敢保證,這是我跑過5場六大馬裏面辦得最差的壹場EXPO。

?VOUX試用跑步裝備

Voux廠商在柏林馬的群組,邀請試穿他們的跑步裝備。廠商給的是壹件長袖帽T、壹件運動短褲。以跑馬季節來說,2018倫敦馬及柏林馬都是非常炎熱的,柏林雖然比4月的倫敦涼爽壹些,但還是有超過20度的高溫。(適合跑馬的溫度是10度上下)。 由於整個夏天都沒有進行任何訓練,因此廠商給的物資我是帶到柏林才打開。雖然20度上下的溫度不太適合跑馬,但還是可以感覺到涼意,穿著長袖跑馬是我近4年沒有做過的事情,而且要在相對比較高溫的情況下,顯然這是個不太可行的方案。但是穿著去景點玩,還算是相對舒服。 Voux同時有提供了壹件跑步短褲,理論上比賽前要試裝跑過,但是開完刀後都沒跑過,也只打算走完比賽就好 。賽前發現這件短褲如果要去輕松跑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跑馬拉松需要裝6條上下的能量膠,就會有些問題,因為只有暗藏的口袋,不太適合當作比賽的服飾,因此最後預計使用原本舊有的裝備上場。

最速賽道

沒有壹場馬拉松是輕松的,跑過馬拉松的人,多少都認同這樣的話。跑過3小時多的完賽時間,由於受傷,5月之後都沒練跑過,雖然有去遊泳維持體能,但是要期待跑壹場好比賽,顯然是不切實際,柏林馬我跑了6個半小時,可以證明跑慢比跑快更累,可惜了來「最速賽道」比賽的機會。 柏林馬拉松是我跑得第5場的六大馬,進入比賽的寄物起跑區,廁所算是非常的少,也沒有看到提供任何水或食物等物資,紐約、倫敦、芝加哥廁所及飲水或食物都明顯準備充分;東京廁所雖然還不夠多,還是明顯比柏林多上不少。 進入分區起跑點後,可以看到輪椅組在準備起跑,等他們起跑後,才匆忙打開A區的管制讓跑者進入,我覺得這對跑得快的跑者相對不利,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準備熱身就要起跑。 3月報名柏林馬的時候,我預期可以跑315上下,所以被分到C區。事後受傷是不可預期的狀況,但是可以在第壹波起跑還是比較好,天氣超過20度,後半段勢必非常痛苦,要多留壹點時間給後面花。 起跑後就先龜在後面,讓要跑快的人先跑,慢慢跑還可以有6分速,心裏想著在530-600完賽應該是有機會的。跑過8公裏後開始覺得肌肉疲累、並且有掉速的狀況,這時候也漸漸被第二波起跑的追上,因為真的有些龜速,不停的被人看著號碼布,到底是多不要臉敢填這麽前面的位置。

柏林馬拉松被譽為世界最速賽道

慢慢跑著,開刀的左腳膝蓋開始出現些微疼痛感。事實上,當下已經開始專註於借由通過壹個街口、壹個街口的小目標,來慢慢完成壹公裏,已經無法去欣賞這個城市的景點及路旁樂隊的表演。但是每次經過水站,踩踏在地上的塑膠杯,整片喀拉喀拉的聲音,居然莫名得讓自己變得很開心。 13公裏左右碰到老婆,直接跟他說後面應該會爆很大,順便休息聊天,以往的比賽都在搶時間,這次只求完賽,就都無所謂了。之後在半馬處再次跟老婆碰頭,這時候約跑了2小時15分,似乎可以5個半小時完賽。 比賽不是算數學,25公裏開始真的撞墻,轉變成跑走策略。這時候開始看到路邊有幫忙跑者 *** 的站,而且站數還不少,真的好想去給他們按壹下。但不知道躺下來放松肌肉後還能不能再跑得起來,只能投以羨慕的眼光。

水站附近地面滿滿的塑膠杯

過了25公裏,除了撞墻,路邊的觀眾開始大喊破紀錄了,這時候也不知道是誰破紀錄,但大概也能猜想的到是Eliud Kipchoge,事後也證實是他。隔天不少人去搶購報紙收藏,這樣相對熱的天氣,還能將紀錄往前推進真的不簡單。如果是更適合跑馬的天氣,不知道能在快多少?但是人生沒有假設。 接下來我逐漸進入壹段失憶狀態,只記得用走的比例越來越高,肚子也越來越餓(沒吃中餐),很久不曾在賽道上吃固體食物的我,這時候也只好狂吃香蕉。終點似乎越來越遙遠,6小時完賽好像越來越不可能。 最後1公裏,當大家開始跑起來時,我完全只能用走的進終點。不管再怎麽痛苦我終於完成了第5場六大馬,只剩下波馬了。後來酸痛了1個多禮拜,當了1周多的walking dead(編按:行屍走肉,亦指喪屍),連肩頸都非常酸痛,我已經用盡全身所能利用的任何方式爬到終點。

賽道路邊的跑者 *** 站

4個月前的倫敦馬,還可以跑進前20﹪,4個月後我是以臺灣最後第7名回到終點。回到臺灣後,給物理治療師評估,似乎沒有太過度的代償產生,繼續按原計劃復健,等物理治療師開綠燈後再開始復跑(應該是明年1月吧),比賽也等真的能跑再開始報名。 這次我是買新加坡旅行社的名額。他們收費比臺灣的幾家旅行社都便宜不少,且有多種方案選擇。入住飯店的時候還送了壹張Berlin wele card。Expo前的下午,旅行社老板還在飯店門口帶大家去Expo(我是自己前往),每天早餐都可以在餐廳看到老板跟大家聊天。在終點前也能看到老板在幫大家加油。 這家旅行社除了波馬沒有外,其他六大馬都有合作。小小的壹個新加坡,可以養得起壹家專門做運動旅遊的旅行社並不簡單(要取得6大馬旅行社資格想必不容易),有問題找他們也都是當天就可以得到答案,不會像之前其他業者轉來轉去找不到負責人,或是搞不清楚狀況的情形發生,整體的服務令人舒服驚喜,也難怪可以成為各大馬拉松的旅遊合作對象。 I'II be back soon.

柏林馬拉松抵達終點線之前

關於陳柏長醫師 經歷 .Pose Method? Level 1 認證教練 .Garmin 亞太區跑步教練培訓 .RAD 自我肌筋膜放松國際指導員 .醫師高考及格 .衛生福利部署定專科醫師 個人簡介 素人跑者,熱愛跑步運動,追求最新的跑步知識,以挑戰六大馬完賽為目標。目前已完成芝加哥馬拉松(2014)、東京馬拉松(2014、2015、2017)、紐約馬拉松(2017)、倫敦馬拉松及柏林馬拉松(2018);正努力利用工作之余,使用科學化周期訓練強化自己,以取得波士頓馬拉松資格,期許在2020年前完成六大馬拉松。 部落格 陳柏長醫師的跑步筆記 FB 陳柏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