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濕地旅遊可持續發展中面臨的嚴峻形勢和威脅主要包括哪些

濕地旅遊可持續發展中面臨的嚴峻形勢和威脅主要包括哪些

幹擾因素威脅主要有生產性人為幹擾、生活性人為幹擾及其它類人為幹擾。?

壹、生產性人為幹擾?

生產性人為幹擾包括工農業生產和濕地旅遊開發的非生態性等,也可稱之為產業性幹擾,其對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的危害,是由於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不註重產業結構調整,粗放發展,忽視生態環境保護所致。目前,這類幹擾是影響杭嘉湖地區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的主導因素。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尤其是進入21世紀後,旅遊業開始從觀光旅遊向休閑度假旅遊轉型,旅遊消費者的大自然情懷不斷提升,濕地生態旅遊迅速發展,各地都興起了濕地生態旅遊開發熱,將其作為旅遊產業的重點加以發展,相關主體大力開發濕地經濟價值,對濕地保護帶來了嚴峻挑戰。地方政府為解決濕地保護經費,加快地區經濟發展,解決財政困難,大量引入非政府資本,出讓經營權,鼓勵決策者和經營者充分利用廉價的自然資源,盡快盡多的將其轉化為經濟指標的增長,淡化了濕地生態系統、生態環境的保護,而濕地經營企業作為經濟人,為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更多地註重濕地生態旅遊開發,忽視生態環境的保護,濕地生態旅遊開發缺乏規劃,急功近利,導致開發過度,建設強度過高,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沖突愈演愈烈火。?

(壹)農業生產的非生態性?

農業生產的非生態性主要表現為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等導致的農業面源汙染及高密度養殖等導致的濕地有毒物質增加,富營養化加重,水質下降,造成生物多樣性減少,自凈能力降低。杭嘉湖地區是我國水稻重要產區之壹,為增加產量,農民在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化肥、氮肥、磷肥等,施入農田的化肥實際利用率僅為30%-50%,氮肥為30%-50%,磷肥為7%-15%,大部分隨農田排水進入附近水體,導致濕地水體富營養化,其後果就是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並使水禽的食物來源受到極大影響,對濕地生態系統健康構成嚴重威脅。養殖業、種植業不科學合理發展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濕地生態系統的健康。如地處湖州市德清縣的下渚湖濕地,湖區沿岸有三家養豬場,除部分豬糞用作肥料外,其余豬尿、部分豬糞和豬舍沖洗廢水壹起直接排入湖中。該類廢水有機物濃度高、懸浮物多、氨氮含量高、臭味大,對湖水汙染嚴重。為獲得更大的魚類養殖密度和經濟效益,直接向湖泊中投放魚類餌料。此外,湖區種植大量菱角,農民直接向水體撒化肥和農藥,也嚴重惡化了水質。可見,養殖業、種植業非生態化發展,加速了濕地富營養化進程,造成濕地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和濕地自凈能力和生態服務功能的下降。?

(二)工業生產的擴張及其非生態性?

杭嘉湖地區是鄉鎮工業和民營經濟的發達地區,除農業汙染物增加造成濕地生態環境惡化之外,工業化發展所帶來的濕地面積的減少和濕地生態的惡化是生產性人為幹擾又壹重要誘因。壹方面,工業化發展帶來了土地資源需求的不斷擴張,導致大量濕地面積縮小或消失。如2005年杭州灣產業帶濕地面積約為1.78×105hm2,其中海寧市濕地資源豐富,其次是杭州、嘉善,而當年濕地面積的7%左右因工業發展占用而喪失,其中平湖市濕地資源年均減少1%以上,變化顯著,嘉興市區和杭州市區也在區域平均水平上下。預計到2020年期間,由於建設用地持續擴張,環杭州灣產業帶濕地將發生大面積退縮,約1.2×104hm2的濕地將轉變為建設用地。目前,環杭州灣產業帶濕地受建設用地侵占的威脅較大,其中“壹級風險等級的濕地面積約8000多hm2,約占濕地退縮總面積的69%;二級風險的濕地面積約2000多hm2,約占濕地退縮總面積的19%;三、四級風險的濕地各有700多hm2,占濕地退縮總面積的6%左右。隨著建設用地的擴展,對濕地的侵占趨勢沒有減弱。”另壹方面,杭嘉湖地區是我國工業尤其是鄉鎮工業最為發達的地區之壹,工業產業的層次低,經營粗放,大量含有多種有汙染物和過量養分的工業廢水大多未經處理便直接排入河流、湖泊、近海海域。工業汙染已嚴重破壞了區域內類濕地的生態環境,目前,除錢塘江幹流的水質保持良好外,其余中小河流和平原水網水質汙染均較嚴重,大多數城市河流有機物汙染問題突出,並出現季節性的或終年的水體黑臭現象。近海海域水體處於中度富營養狀態,嘉興所處近海海域在整個浙江省中水質最差,100%為四類海水,杭州灣水質全部為劣四類,導致了近海海域生物生存質量差、生物完整性、豐富度已受到很大影響。?

二、生活性汙染?

生活汙染包括生活汙水、生活垃圾、人糞尿等,始終是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的主要危害源之壹。生活汙染對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的影響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引起關註。隨著農村經濟的結構調整和農村城鎮化的發展,城鎮居民的比例不斷增加,人糞尿的利用率卻不斷降低,加之村鎮生活汙水的處理設施缺乏,這就使得生活汙染對濕地的潛在和實際危害性日益增大。可見,生活性汙染對濕地生態系統健康危害不可小視(表1)。?

三、其它人為幹擾因素?

除生產性人為幹擾、生活性人為幹擾因素外,對杭嘉湖地區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的人為幹擾因素還很多,主要包括不謹慎地引進外來生物物種、不合理的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和不科學的濕地管理制度安排及其運行機制缺失等。?

(壹)外來物種的引進?

不謹慎地引進外來生物物種,容易導致原生物種消失,並影響到濕地的水質,導致濕地生態系統健康水平的退化。杭嘉湖地區濕地生態系統健康受外來物種侵害最典型的是20世紀60年代引自南美洲、被國家環保總局列為首批16個外來入侵物種之壹的水葫蘆,學名鳳眼蓮,俗稱布袋蓮、水荷花、假水仙。近年來,由於大量生活垃圾和工農業汙水向江河湖排放,水體富營養化程度不斷提高,導致水葫蘆瘋長。水葫蘆在生長期間能大量吸取水中的營養物質,但到冬末春初腐爛後使水色變深,濁度變大,並釋放出大量的氮和磷。腐敗後的水葫蘆不但劣化水質,而且嚴重影響景觀,對杭嘉湖地區濕地生態系統健康構成了嚴重危害。?  (二)不合理的基礎設施建設?

不合理的公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僅直接造成了濕地面積的縮小,而且極易改變濕地水狀況,增加濕地沈積物的負載量,破壞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影響濕地生態系統的存續,幹擾濕地生物生境的連續性。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杭嘉湖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公路建設方面,全區域以高速公路、國道為主幹,連接鄉村公路,形成了公路全覆蓋。公路建設壹項對自然生態環境影響較大的開發行為,其中就包括對濕地資源的影響,因為“公路建設是壹項點多線長的帶狀開發行為,與濕地資源廣泛分布的特點相結合,從而使得公路修建對各類濕地生態系統的影響成為不可避免。”?

(三)不科學的濕地管理制度?

不科學的濕地管理制度安排及其運行機制缺失等也會對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產生重大影響。濕地退化和喪失既因人們對濕地的價值缺乏公***和政策性知識,缺乏對濕地保護政策的了解,也與保護機構的不健全,組織決策的分散有著直接的關聯。如行政區域是人為的地理區域劃分,但流域濕地生態系統內或之間物質、能量交換和信息交流沒有行政區域的限制,它們通過水循環或者生物信息交流而彼此關聯,但行政區切割及對自身經濟利益的追求,必須導致流域上遊對濕地的破壞或汙染通過水循環在下遊富集,而目前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尚處於探索階段。制度安排的不完善及運行機制的缺失,必然導致流域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管理缺位”,並最終影響流域濕地生態系統健康。因此,“濕地保護除了著力緩解或消除行政區域內圍墾、汙染、過度利用等對濕地的威脅因素,加強各相對獨立的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外,還必須突破行政區劃概念,加強行政區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

(四)旅遊者過度的旅遊活動?

旅遊業因其低汙染,素有“無煙產業”之稱,在發展過程中,人們往往更多地傾向於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其環境保護重視不夠。其實低汙染,並不等於無汙染。事實上,旅遊活動過程是與旅遊資源環境的壹種零接觸過程,它對環境仍具有內在的、隱性的破壞力。就濕地生態旅遊區而言,旅遊者的行為和旅遊交通工具會帶來大氣汙染、噪聲汙染和視覺汙染。客流量過大,會突破景區承載容量,導致濕地生態旅遊區環境以及生物圈的正常循環受到了嚴重的幹擾、破壞。可見,旅遊活動過程中所帶來的破壞是直接的、近距離的,它與環境保護的沖突同樣顯而易見,且難以避免。?

特別是在每年的旅遊黃金周期間,杭嘉湖濕地遊客數量就會過多,遊客密度就會過大。雖然黃金周的旅遊實現了驚人的經濟效益,但是遊客人數短期的大量集聚對濕地生態承載力來說是壹個不小的考驗,遊客密度過大不僅增加了濕地生態環境受破壞的幾率,而且擁擠的旅遊空間不利於遊客真切享受到旅遊旅程的愉悅,會減少人均旅遊生態足跡,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遊。同時遊客人數過多,也增加了遊客因素質較低而做出破壞濕地生態環境行為的幾率。在遊覽的過程中,大多數人都有意或無意地破壞了濕地,而真正註意濕地遊覽途中不破壞濕地環境的遊客還是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