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大佛的主要景點

大佛的主要景點

樂山大佛雕刻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交匯處的巖壁上,是壹尊彌勒佛像。佛像雕刻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由海通和尚發起,集人力物力,降低水勢,造福眾生。它於19年(公元803年)在德宗鎮遠建成,歷時90年。

1996 65438+2月6日,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大佛身材勻稱,莊嚴肅穆,鑿山而立,臨江而坐,險象環生。大佛高71m,頭寬10m,發髻1021,耳長7m,鼻長5m,眉長5m,眼長3m,肩寬8m,指長8m,腳背寬8m,可坐100人左右。大佛左側,沿著“洞天”是淩雲棧道的起點,全長近500米。右邊是九曲棧道。靈寶塔又名淩雲塔,因矗立在靈雲寺後靈寶峰之巔而得名。該塔建於唐代,為方形金字塔,檐密,磚砌,坐東向西,高38米,* * * 13層。塔是中空的,石階沿著塔軸盤旋而上。塔頂是四角尖型。靈寶塔的結構和風格類似於Xi的小雁塔。

靈寶塔的每壹層都有窗眼,既能照亮天空,又能讓遊客東張西望。南面可以看到藏經樓和東坡紀念館;西邊的河水仿佛從天而降,三山如船如雲;鳥瞰北方的樂山市。

根據山川情況,建此塔的目的主要是作為三江匯合的象征。71米高的大佛是為了節約用水,保證安全,靈寶塔作為航標,讓船工更加註意安全渡過急流險灘。

靈寶塔已成為嘉州古城的象征,並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靈雲寺大門正中懸掛著壹塊巨大的金匾,上面寫著蘇東坡書中的“靈雲寺”四個字。兩邊的對聯是“不歸之河,佛道西來”。

淩雲寺是由天王殿、大乘殿、藏經樓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築,青瓦綠樹。天王廟前是壹棵參天古木楠樹,廟的兩側是四個明清重修廟宇的題字。大殿正中的雕像是壹尊坐的彌勒佛像,肚子裏滿是歡喜,俗稱“腹滿羅漢”。兩側有四尊天王像,眉清目秀,氣勢磅礴。天王堂後面是韋陀堂,供奉木雕和黃金的保護神韋陀。穿過天王殿,是明代僧人舉行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坐在大殿正中的是釋迦牟尼的三體像(身、身、身),造型優美,表情莊嚴。大雄寶殿背面是新塑的觀音花瓶,兩側是文殊、普賢、地藏、四菩薩,為明代以前的作品。

寺內最後壹座寺廟是藏經樓,原是寺內收藏佛經的地方,新建於1930。從它的結構和形狀,我們可以看到現代建築風格。莫若紀念館,位於靈寶峰西北角,由壹座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築組成,青磚灰瓦,古樸典雅。它是為了紀念出生在樂山沙灣的郭沫若而建造的。前門“莫若紀念館”四個字是楚圖南題寫的,門的兩邊是著名作家馬識途寫的對聯。

在大殿前約10米的臺階上,矗立著壹座高約3米的郭沫若銅像。雕像旁立著壹支6.5米高的花崗巖巨筆,上面刻著女神、屈原和鳳凰聶良的圖案。巨直指藍天,象征郭沫若的不朽功績。

莫若紀念館是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中心和資料中心,陳列郭沫若生平事跡圖片、各種著作版本、郭沫若研究成果展覽等。樂山大佛右側的石壁上,有壹條陡峭的棧道,從上到下盤旋九圈。這就是“九曲棧道”,是在修建佛像的同時開鑿的。棧道頂端有壹條長廊亭。棧道第壹折雕刻精細,刻有亭臺樓閣,是研究唐代建築和石雕藝術的珍貴資料。

棧道最寬處1.45m,最窄處0.6m,將***217的石階向後移下懸崖,到達大佛腳下。

棧道1983初挖,1984竣工,同年10月開通,全長約500米。北端與大佛相連,南端與碧津樓相連,與大佛右側的九曲棧道共同構成壹條迂回的旅遊路線。馬號崖墓位於淩雲和吳優山脈之間的泄洪道東岸,馬號是它的地名。崖墓是四川地區壹種突出的墓葬形式,其特點是沿淺丘和山谷人工挖成方形洞穴,然後埋葬遺體和祭品。從外面看,這是壹個神秘的洞穴。這種墓流行於1800多年前的東漢至南北朝時期,故稱東漢崖墓。

樂山有數萬幅東漢摩崖石刻,分布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沿岸及淺谷的崖壁上。其數量和規模之大,石雕的豐富程度居四川之首。馬號崖墓是樂山崖墓群中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墓群。崖墓544座,長約200米,寬約25米。墓門掩蓋相連,密如蜂窩,極為壯觀。漢代墓葬於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淩雲山另壹側的吳優,四面環水,孤峰卓立,枝葉繁茂,竹林幽深。山上的五遊寺建於唐代中期,正殿為大雄寶殿,結構嚴謹,輝煌燦爛。佛殿壹側是羅漢殿,有五百多尊彩飾泥塑,十分壯觀,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爾雅臺位於吳優西山的絕壁上,是漢代文學家郭舍人註《爾雅》的地方。爾雅臺原址在現在的匡洽館,1921重建時遷到現在的位置。爾雅臺本來是三個故事,連成壹個整體,曲折有趣。解放後維修時拆除了二層,保留了頂樓和底層。頂樓之後改名聽濤軒,二丫臺只剩壹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