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曹甸鎮曹甸旅遊九景

曹甸鎮曹甸旅遊九景

曹甸鎮十景(據史料記載)壹東朱曉園林丁山寺鎮海塔林家碼頭部馬莊五子讀書樓魁星樓東、中、西橋曹甸街烈廣場(七棟)顧靖古渡雙:壹意雙檐,二意雙亭並立;寧:壹是曹甸曾經有“小南京”的美譽,二是曹甸人民幸福安康。

此亭位於集鎮門口華川路與S414省道交界處東南角。建有曲橋、休閑步道、觀景臺等景點,是曹甸工業集中區休閑、垂釣、健身的小型娛樂公園,種植有黑松、五針松、烏桕、桂花等珍稀樹種。丁山寺位於曹甸鎮古塔村(舊稱塔兒頭)(省道S414、縣道X101東北角)。

曹甸人喜歡叫它“塔兒頭”或“大安”。這座寶塔建於公元400年,由東晉時期以能言善辯著稱的學者德聰所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是江蘇中部現存最早的佛教寺廟。丁山寺有三座山門,東邊是武文寺,西邊是城隍廟,中間是丁山寺。三者融為壹體,前後99間半。大殿雄偉,亭臺犬牙交錯,占據古涇河北岸。寺廟內外有許多歷史遺跡。有大大小小兩座寶塔,鎮海塔最有名。寺後是壹棵古銀杏樹,周長十尺,枝葉繁茂,下垂數十乳。雖然每年紙課都燒,但沒有損壞,人們覺得不壹樣。60多年前被鋸倒,但天空從未熄滅這棵樹,它向四面八方伸向樹根,吐出新芽。經過風風雨雨,它變成了六棵不屈不撓的大樹,緊挨著雙塔,環繞著古廟,形成了壹片郁郁蔥蔥、氣勢磅礴的叢林奇觀。

(鎮海樓)

鎮海樓建於唐初,磚石結構,四尺多高,八面七層,拔地而起,直抵雲霄,十分壯觀。大鐘也是唐竹。廟裏的龕裏供奉著第壹個有功德的祖先,古塔的管理者尉遲敬德。相傳,子林寶駐寺時,因違反軍紀被斬首,頭顱葬於此,並建塔紀念。“塔兒頭”(今古塔村)由此得名。上世紀60年代,丁山寺遭遇滅頂之災,和尚被趕走,佛像被焚燒,寺廟佛塔相繼被拆。改革開放,春回大地。方丈天樂回到古塔村。在當地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下,他先後修建了後殿、前殿、觀音殿、城隍廟和東西廂房,修復了壹口唐代挖的古井,修建了放生池,兩塔又重新矗立在原址上。丁山寺舊景重現,香火漸長。

從2010開始,政府對丁山寺的主體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和改造,從2012開始,對寺廟的環境進行了改造,使丁山寺有了千年的歷史。

(清明廟會)

廟會,以清明為正期,前後兩天,是每年丁山寺的香火高峰。從東邊的鹽阜,西邊的安徽,北邊的槐木,南邊的未央,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蜂擁而至,燒香拜佛,用紙悼念。寺內外人山人海,涇河兩岸車水馬龍。因此逐漸促進了曹甸集鎮的商業交易。大會期間,南北商賈雲集,市場繁榮,客流量數萬人。廟會和壹年壹度的春風壹樣,從明清延續至今,使得丁山寺的名聲越傳越遠,也使得曹甸鎮的商業流通越來越繁榮。

1940 165438+10月,劉少奇、陳毅、粟裕、黃克誠親自指揮著名的曹甸戰役。1957、11年6月,為紀念犧牲的革命烈士,在寶應縣曹店鎮第壹舊靖安公路元嶺路北修建“四十烈士墓”。1958年4月,陳毅元帥為40烈士墓題詞,鐘期光上將寫悼詞。陳毅元帥的題詞是:在曹甸戰役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們,妳們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我高呼曹甸英雄萬歲!萬歲!萬歲!

90年代,400烈士墓被評為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在曹甸鎮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政府對“四十烈士墓”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和建設,使墓區更加莊嚴肅穆。6月1944日,新四軍蘇中學院在曹甸金屋莊成立,粟裕為首任校長。學校歷時兩年,為抗戰和建國培養了成千上萬的人才。1994年,為了讓這壹光輝歷程永遠照耀後人,蘇公老校友支持鎮黨委、政府在金屋莊為蘇中公學建碑,當年的老校長夏征農題寫碑名。

紀念碑總體保存完好,占地3.5畝。主碑占地150平方米,總高13.3米,碑身10.7米。坐西北,朝東南,正面鐫刻“蘇中公學碑”七個青銅鑲嵌大字。碑頂是青銅噴繪的“蘇中公學”校徽,高1.5m..左邊有碑,刻有蘇中公學簡介,右邊有書、槍、松的圖片。

1997被省委宣傳部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65438年至0998年,近千名蘇工中學老校友、新四軍老兵倡議並捐款,在金屋村新建蘇工希望小學。

2000年5月,被縣政府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背景

在中國軍民對日本法西斯侵略取得決定性勝利的前夕,為了全面反攻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準備大批後備幹部,中共中央作出了“大量吸收知識分子”和“每個根據地應盡可能地設立大規模的幹部學校”的戰略決策。

蘇中區委和蘇中軍區是在抗大九分校的基礎上創建的,重點培養連隊和區級幹部。校長為粟裕,副校長為關,專職副校長為,為教育局長。

1945年8月中旬,夏擔任校長。6月1,0944,在學校本部寶應金屋莊舉行了第壹次開學典禮。6月1,0946,在學校駐地寶應曹甸金屋莊舉行了第壹次開學典禮。到5月,1946,* * *已經舉辦了五期,* * *組建了44個學生團隊。其中知青23隊,軍隊幹部7隊,地方幹部7隊,解放偽軍軍官6隊,日韓抗戰兄弟。* * *培訓輸送幹部4000余人。學校先後遷至清溝、肖家莊、孟家莊、六軍溝、Xi安豐、古晉等地(寶應、阜寧、懷安三縣均為邊境鄉鎮),1945八月中旬遷至興化沙溝,10月3日遷至太華(今大豐)縣大中集,65438+遷至太華(今大豐)縣。5月初,華中雪峰大學與雪峰大學、江浙軍區穗英學校合並。下社店(現下社居委會轄區)位於曹甸鎮東南部,距寶應縣城15公裏。自衛戰爭結束後,縣政府的大量公糧被存放在該地北部的淑賢寺,無法及時運走。1946 165438+10月30日下午,國民黨反動軍隊第25師四十旅113團170人、80人從縣城進攻社店,企圖搶公糧,殺害當地幹部。敵人與陸路齊頭並進,直奔下社店。得知這壹情況後,曹甸區委書記潘長福立即趕到距離下社店約2.8公裏的縣獨立團駐地進行匯報。縣獨立團團長張明、縣公安局局長周柏林聞訊後,壹致認為這是集中消滅敵人的有利時機,於是研究制定了三路夾擊的作戰方案。由周伯林、潘長福率領特務連、曹甸區隊先插敵後,張明率領七連迎頭阻擊,副參謀長項率領三連截擊敵腰部。這時,附近的民兵和群眾也趕來幫忙。他們把煤燃料罐掛在樹上,點燃鞭炮來迷惑敵人。敵人在壹次突然襲擊後措手不及,倉皇而逃。這壹仗,打死50多人,俘虜40多人,繳獲機槍2挺,步槍90多支,運糧船6艘。這壹仗打響了寶應地方武裝對敵正規軍的第壹仗,極大地鼓舞了寶應軍民堅持對敵鬥爭,震懾了敵人。幾天後,延安新華社向全國廣播了這場戰鬥勝利的消息。

2013年,政府在原“下社店會戰”舉行的地方豎立了壹塊石碑——“下社店會戰遺址”,以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增強當代人的國防知識和觀念。此後,曹甸鎮在原蘇中公學紀念館和四十烈士墓的基礎上,新增了“革命傳統道德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