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高中地理必修知識點總結

高中地理必修知識點總結

關於任何事物的知識都有五個層次或要素:事物的名稱、定義和形象,關於事物的知識或認識,以及事物本身——這才是知識的真正目標。下面我給大家分享壹些高中地理必修知識點,希望對妳有幫助。歡迎閱讀!

高中地理必修知識點1

資源的跨區域配置——以南水北調工程為例

壹、中國水資源的區域分布

1.中國水資源分布特征:①從數量上看,總量大,人均少;②時間:夏季多,冬季少,年際變化大;(3)空間:南方多,北方少;東部多,西部少。

2.南水北調工程原因: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平衡,供需矛盾突出。

3.長江作為水源區的地理條件

(1)中國第壹大河:流域面積大,水量大,是中國的富水地區。

(2)穩定流量:①年徑流量穩定;②季節分布均衡。

(3)貫穿東西:①流經三大經濟區;②上遊靠近西北幹旱半幹旱地區;③中下遊毗鄰最缺水的華北平原。

第二,南水北調工程

1.東線工程(路線:從揚州江都泵站引水,沿京杭運河向華北輸送;)

優點:水量大,利用京杭運河,工程量小;前期投資少,建設周期短;

缺點:黃河以南地形北高南低,需要向北抽水,消耗大量能源(流經該區域可能造成二次汙染)。

2.中線工程(路線:從長江三峽水庫引水,出丹江口水庫,再沿伏牛山、太行山東麓向京津等華北地區輸送)。

優點:自流供水;

缺點:需要挖河,工程量大。

3.西線工程(從長江上遊向黃河上遊及其他西北地區調水)

優點:青藏高原比華北、西北高,可以自己供水;

缺點:水量有限,只能向黃河中上遊的西北和華北部分地區供水,工作量大。

第三,南水北調工程的深遠影響

1.積極意義:

(1)社會效益:①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國內外資金;(2)緩解水資源沖突,有利於社會穩定。

(2)經濟效益:極大地促進了轉移地區的經濟發展。

(3)生態效益:①緩解北方水資源短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2)改善北方工業、農業和生活用水,控制地面沈降;③促進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

2.可能的環境問題(以東線引水區為例):

(1)長江徑流量減少,尤其是枯水期,海水會逆流而上,造成河口鹽度升高,影響下遊水質。

(2)還可能導致長江泥沙淤積加重,航道淤積。

(3)對長江、淮河沿線水生生物產生負面影響。

(4)東線工程範圍內由於地勢低窪,地下水位高,自然排水條件差,調水後土壤易發生鹽漬化。

(5)由於東線工程位於長江下遊,沿江有許多工業園區,輸水線路沿線有油田、煤礦和工業發達的城鎮,大量的汙水排放會降低水質。

附件1:西氣東輸

路線:1號線:輪南-上海。二線:霍爾果斯至廣州、上海。

對西部地區發展的影響:①促進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就業機會,有力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②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使之成為當地新的經濟增長點。

對東部地區發展的影響:①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有利於改善空氣質量。②促進經濟發展。

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東西部協調發展。

附件2:說明產業轉移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

1.概念:企業將部分或全部產品生產從原產地轉移到其他地區的現象。

2.影響因素:重要因素:勞動力、內部交易成本、市場。

其他因素: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國家政策調整、原廠生產用地緊張、地價高、環境汙染嚴重等。

3.對區域發展的影響:a .促進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b .促進區域產業分工與合作;c .改變區域地理環境:例如,導致工業遷移地區環境汙染加重;改變勞動力就業的空間分布;

珠三角“前店後廠”的經濟合作模式也屬於產業轉移。

高中地理必修知識點二

第四單元區域綜合發展與可持續發展

第壹節流域綜合開發與可持續發展——以長江流域為例(30 N)

壹、長江流域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自然條件)

1.自然環境:①地貌類型齊全多樣(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

②大部分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溫和濕潤;

(3)長江水量全國第壹,流域面積廣。它的主要支流橫貫中國東西,支流從北向南輻射。

2.自然資源:①水資源居全國(全流域)首位;(2)礦產資源豐富,儲量大(中遊);(3)豐富的水電資源和森林資源(上遊);④豐富的旅遊資源(全流域)

二。長江流域社會經濟調查(社會經濟狀況)

3.城市和人口:城市化水平比較高。除了金沙江流域的少數城鎮,宜賓以下的河流兩岸城鎮非常密集,中下遊城鎮密度遠高於上遊。

4.交通:宜賓以下河流均可通航,素有“黃金水道”之稱。

5.經濟發展:以重慶為中心的上遊經濟區;中遊以武漢為中心的經濟區;以上海為中心的下遊經濟區

第三,長江流域的開發與整治

1.上遊區域

(1)優點:地形差異很大,河流落差大,水電資源豐富。

(2)開發重點:水電資源(三峽工程:防洪、發電、航運、供水、水產養殖);三峽的主要任務是:防洪

(3)存在的問題:①自然災害頻繁(崩塌、滑坡、泥石流)②森林植被破壞嚴重,造成水土流失。主要問題是水土流失。

(4)治理重點:抓好生態環境建設。

(5)措施:①加強長江防護林和水源涵養林建設;(2)實行封山育林、灌溉種草的保護政策;③保護三江源地區的生態環境。

2.中遊

(1)優勢:①平原面積廣闊,土地肥沃,是我國重要的商品作物基地;礦產資源特別是金屬礦產豐富,已成為中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重點發展商品農業和制造業。

(2)問題:洪水

①自然原因:中遊河流湖泊蜿蜒,地勢低,水流緩慢,淤積,排水不暢,降水集中在春夏兩季。

②人為原因:a .過度砍伐樹木,陡坡開荒,植被減少;b .圍湖造田降低了洪峰調蓄能力。

(3)整治重點:長江洪水防治和河湖整治。

(4)措施:①禁止沿湖圍墾、退田還湖、疏浚琥珀;②搞好分洪工程,加強和完善荊江分洪工程;

③以水土保持為中心,營造防水林④修建水利工程(如三峽水庫),汛期蓄水。

3.下遊區域

(1)優勢:①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主要是地勢平坦,河湖密布,氣候溫暖濕潤。

②優越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形成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重點發展農村經濟和綜合工業基地。

(2)問題:水和空氣質量普遍下降。

(3)整治重點:綜合治理環境汙染。

(4)措施:①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

(2)控制汙染,美化環境,創造綠色空間。

高中地理必修知識點3

農業與區域可持續發展——以東北地區為例

壹、自然環境(山水環繞,良田千裏之外)

1.範圍: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自治區東部。

2.東北地區氣候條件:(1)大部分為溫帶季風氣候;(2)降水量自東南向西北遞減;(3)南北溫差大。

南方是暖溫帶,可以種植冬小麥、棉花和暖溫帶水果。春小麥、大豆、玉米、高粱、水稻、亞麻等。可在中部中溫帶種植;北部屬於寒溫帶,以春小麥、大豆、馬鈴薯為主。

3.土地資源豐富:(1)耕地面積廣,人均耕地多。

(2)有許多適合耕種的荒地。

(3)土壤肥沃,分布有黑土和黑鈣土,有機質豐富,土層深厚,生產力高。

概述:東北農業生產的有利條件

1.自然條件

①豐富的土地資源和廣闊的平原適合大規模的機械作業;②土地肥沃:黑土、黑鈣土分布廣泛,有利於農業發展;③宜農荒地多,後備耕地資源豐富;④氣候溫和濕潤;⑤山區可發展多種經營;⑤草地資源:草地面積廣闊,有利於畜牧業的發展;⑤海岸線長,灘面積廣,淡水湖多,有利於漁業發展;⑧林地面積廣闊

2.社會經濟條件:①人口少,人均耕地多②農業機械化程度高;(3)農場管理,便於管理(4)工業部門齊全,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為現代農業奠定基礎。

二、農業生產與布局

1.中國重要的農林基地

(1)農業結構比較完整,以種植業為主。

(2)地位:①全國重要商品糧②全國最大的甜菜生產基地。

(3)我國重要的林業基地集中在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和長白山。

2.農業布局:A:特色: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

b:具體表現:①東北農業從東到西的地域變化是:林農交錯以森林為主。

帶,農業、林業、種植業、農牧結合區和畜牧業區;②東北農業的地域變化從南到北依次為:海洋漁業區、農耕區和農林牧業區。

三。農業與區域可持續發展

1.黑土的開發

A.存在的問題:①生產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2)荒地開墾後,植被遭到破壞,表土流失嚴重,土壤肥力下降,使農作物產量和質量逐年下降。

B.①完善耕作制度,實行“少耕深松、耕松結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2)加強黑土施肥,增施有機肥,特別是稭稈還田;(3)植樹造林,加強坡溝治理,減少水土流失。

2.林業發展:

A.存在的問題:①重采伐輕養殖,采伐量超過生長量;②森林火災;③亂砍濫伐現象嚴重。

B.措施:①堅持森林經營,發展以落葉松、楊樹為主的速生豐產林。

(2)合理采伐,堅持材積采伐,以促進珍稀樹種尤其是紅松的更新。

③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保護生態環境,防止生態環境惡化。

3.濕地保護

A.存在的問題:①濕地生態系統遭到破壞;②濕地面積逐年減少;③植物的生長環境和動物的棲息地環境在惡化。

B.措施:①建立濕地保護區,保護現有的自然濕地;②逐步退墾濕地;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復退化濕地。

高中地理必修知識點4

經濟發達地區的可持續發展——以珠江三角洲為例

壹,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

1.發展條件

(1)地理位置: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毗鄰港澳,毗鄰東南亞。

(2)優越的自然條件:①地形:地域遼闊,平原廣闊;②氣候:熱量豐富,降水豐富;③水源:縱橫交錯的河流。

(3)社會經濟條件的優勢:

①人口與城市:人口密集,城市密集②歷史因素:資本主義萌芽早,有較好的歷史經濟基礎。

(3)改革開放政策:改革開放的前沿已經成為中國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區。(4)華僑的主要分布地區。

2.產業結構:隨著不斷優化,第壹產業比重下降,第三產業比重明顯上升,第二產業占主導地位。

3.工業體系:輕工業為主,重化工業相對發達。

4.發展方向: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經濟發展將逐步與國際市場接軌。

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中國重要的輕工業基地、外貿出口基地和商品農業基地。

工業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化的主要驅動力。

二。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的問題及對策

1.城市化發展

2.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

答:問題:生態環境形勢嚴峻;

措施:控制環境汙染,保護生態環境。

b:問題:人地矛盾加劇;

措施:優化產業結構,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調整農業生產結構

c:問題:重復建設突出;

措施:加強城鎮和區域規劃,避免重復建設。

高中地理必修知識點5

第壹節了解地區

1.含義:指具有壹定範圍的地理空間,是人們在地理環境差異(如降水分布不均)的基礎上,按照壹定的指標劃分的。

2..特點①有壹定的面積、形狀、範圍和邊界。

(2)具有明確的區位特征。

③某些內部特征相對壹致,與其他區域不同。

3.類型:①同質區:要素相似或相對壹致的地區,如自然區、農業區、方言區等。

②功能區:在某些方面具有關聯性或內在關聯性的區域,如城市經濟區、產業基地、浦東新區等。

4.特點:①整體性:區域內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統壹的整體。

②差異:地區間普遍存在差異;但在區域內部,“求同存異”。

③開放性:地域相互關聯,如西氣東輸、西電東送。

第二節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的區域差異

日本和英國的地區差異;

1.自然環境比較

(1)相似形狀:島國,面積,北溫帶,溫暖濕潤。

(2)差異

2.經濟發展

(1)相似性:工業發達,都是充分發揮島國優勢。

(2)差異

3.中國的區域差異

①劃分依據:地形和氣候。

②名稱:a .西北幹旱半幹旱區,b .青藏高寒區,c .東部季風區。

③邊界:西北幹旱半幹旱區和東部季風區以年降水量400 mm線為界;青藏高寒區範圍與中國地形第壹階梯重合,大致以橫斷山脈、祁連山、阿爾金山、昆侖山為界。

高中地理必修知識點匯總相關文章:

★壹個高中地理必修知識點總結

★高壹地理必修1知識點總結。

★高中地理是必修知識點。

★壹個高中地理必修知識點總結

★高中地理必修的壹個重點知識點總結

★最高級的高中地理知識點匯總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的總結和復習要點

★高中地理(人教版)壹個必修知識點總結

★高壹地理知識點總結。

★高中地理知識點的總結歸納

var _ HMT = _ HMT | |[];(function(){ var hm = document . createelement(" script ");hm.src = "/hm.js?3b 57837d 30 f 874 be 5607 a 657 c 671896 b ";var s = document . getelementsbytagname(" script ")[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