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身著漢服 穿越時光

身著漢服 穿越時光

陽春三月,春花爛漫。

在公園裏、景區裏,時常能看到身著漢服的青年男女,或行於楊柳岸邊,看裙裾隨風飄揚,或立於樹下花前,聽聞鳥語花香。他們束發盤髻、衣袂飄飄,與春天極為相配,美得讓人挪不開眼。

漢服,目前得到廣泛認可的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指的漢族有史以來所有的傳統服飾。漢服愛好者自稱“同袍”,取自詩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之意。在生活中,最為流行且常見的漢服有漢制、唐制、明制之分,樣式上有襦裙、直裰、襖裙之別,還有上下連體的“深衣制”等。

最近幾年,年輕人對中國傳統服飾的熱愛與日俱增,身著漢服出遊、出席活動已經成為壹種風潮。這其中,不僅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也蘊藏著無限商機。

在這個春暖花開時節,讓我們走近漢服,來壹場“時光穿越”之約,壹探究竟。

漢服之美

和煦春光,華裳綻放,漢風飛揚。

3月20日,是個周末,加上天氣晴好,雲臺山景區的遊客服務中心內人聲鼎沸,從四面八方趕來的遊客正秩序井然地排隊等待進入景區。在景區內的小寨溝、紅石峽、茱萸峰等景點,時常看到身著漢服的年輕人。他們有的手拿團扇,有的腰插豎笛,有的款款而行,有的則化身翩翩君子,在山水間談笑風生。

此時,正值雲臺山漢服花朝節活動期間。許多熱愛傳統文化的遊客身著漢服,從四面八方而來加入這場盛會,成為壹道亮麗的風景,與百花盛開、泉瀑溪流的雲臺山水組成了壹幅美妙的山水畫卷。

“花朝節”又稱“花神節”,意為百花的生日,古時便有。有記載為農歷二月十二,有記載為二月十五。每到此時,從宮廷到民間都會祭祀眾花神。人們身著華服,出門賞花踏青、簪花宴樂,孩童們則放飛風箏,嬉戲鬧春,是我國春日的傳統活動之壹。

當然,除了古文記載和古畫裏的人物穿著,現代最直觀的就是電影、電視劇裏的服裝道具。如《清平樂》裏的宋式服飾,《女醫明妃傳》中的明代服飾,等等。許多觀眾看完都說,服裝讓故事更加生動形象,果然是“華夏之美,始於衣冠”。

蔣心是壹名漢服愛好者,衣櫃裏掛的有近三十套,價格從200多元到3000多元不等。趁著周末,她和幾位“同袍”壹起自駕去了雲臺山和榮盛雲臺古鎮遊玩。

“我最初只是覺得電影、電視劇裏的衣服好看,就從網上買了壹件,質量壹般,就是圖個新鮮。”她說,後來在鄭州市中州大道旁看到壹家專業的古風攝影店,就去拍了壹套,感覺非常美。再後來,她認識了同樣愛好的壹些人,加入了他們的“袍子圈”,甚至節假日別的城市有活動,也會和“同袍”組團去參加。

經過這幾年的浸染,她也成了壹位資深漢服愛好者。“只有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了解漢服文化的基礎知識,才能更好地穿出品位,穿出美。”

如今的人們對漢服都已不再陌生,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穿著漢服行走在路上。不僅如此,即便平日,在大城市,穿著漢服出街的也大有人在。

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不斷發揚光大,漢服也從小眾群體逐漸走向大眾視野,並吸引了無數愛好者為之駐足消費。在雲臺山景區,漢服愛好者被問得最多的就是:“有鏈接嗎?”“能為妳們拍照嗎?”自信張揚的年輕壹代開始追尋有文化的生活,漢服的流行,也恰恰展現了傳統文化的魅力。

小漢服 大產業

雕梁畫棟,飛檐微翹,唐風漢韻的店鋪林立。

在修武縣榮盛雲臺古鎮,不時有身著漢服的青年男女流連其間拍照留念,壹些遊客則悠然踱步,享受“穿越”時光。

壹家出售漢服的店鋪裏,女掌櫃王力冉正在搭配衣飾:水紅衫子、綠羅裙,再從梳妝臺上拿起杏花簪子插入發髻,擺好姿勢,“哢嚓”,手機拍下並將照片傳至朋友圈和“同袍”的群裏。

自去年十月她轉行加入漢服行業,並在榮盛雲臺古鎮開了壹家店鋪,生意非常不錯。

“此前是喜歡漢服,也看到很多人穿。後來雲臺古鎮招商,我覺得這個行業有前途,就立馬在這裏開店了。”王力冉介紹,從去年十月開業至今,每個月都有漢服愛好者購買她的衣服。尤其是過年期間,網上銷售和景區的遊客讓她店裏漢服銷量創了新高。“將自己的興趣愛好做成職業,是很幸福的壹件事兒。”

隨著越來越多人的加入,漢服產業鏈也在不斷發展壯大。據統計,2019年,淘寶平臺上漢服市場規模破20億元,並保持著每年150%左右的增速。抖音的漢服話題裏有125萬個視頻,播放量高達330億;在B站,2019年帶國風愛好者標簽的人數有8347萬人。

去年電視劇《清平樂》終章之時,網上某商家推出了宋制漢服系列,壹天銷售了45萬多單,兩周內已達60多萬單,創漢服商家史上最高紀錄。最近壹段時間,古裝電視劇《錦心似玉》《風起霓裳》的熱播,裏面的服飾成為觀眾們討論的話題之壹,掀起了漢服的又壹波熱潮。

榮盛雲臺古鎮的另壹位漢服從業者梁娜,強烈感受到這裏的漢服文化氛圍和政府的支持力度,於是下決心開了全縣第壹家漢服店。她每天除了上網學習、看貨,就是為顧客介紹服飾搭配。為了更好地宣傳漢服,她不僅擴大店面,將漢服作為店員的工作服,還絞盡腦汁地策劃活動,希望更多的人喜歡漢服。節假日遊客較多,為了滿足更多顧客的需求,她將店鋪最裏面的壹隅收拾出來,布置成古風風格,便於漢服愛好者來拍照。

據《2019—2021中國漢服產業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漢服已購用戶規模為1800萬人。從漢服消費者的購買動機來看,有47.2%的消費者是出於對漢服文化的喜歡,也有40.3%的消費者是出於對流行 時尚 的追求。對於漢服款式的未來發展趨勢,約62.1%的漢服消費者更傾向於在漢服保持基本形制不變的前提下設計得更漂亮。可見,漢服文化的魅力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是最大的,且影視劇等網絡宣傳所定義的流行 時尚 ,也是年輕人購買漢服的壹大因素。

這幾年,我國漢服愛好者的群體越來越大,幾乎每個城市的大學裏都有漢服社的存在。甚至在國外,很多留學生也會將漢服穿著於重要場合,比如畢業典禮、生日會、成人儀式等場合,作為民族傳統的符號之壹。

有業內人士分析,隨著 社會 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會繼續激發漢服市場主體消費人群數量的增加,其背後或支撐起數十億元的龐大產業。

文化才是核心IP

今年年初,在北京舉行的“第壹屆漢服博覽會”,修武縣發布了壹個重磅消息:要打造中國“漢服之都”。

“都”,從字面上來看,是宏大的,從經濟角度理解,是龐大的。那麽,壹座小縣城,緣何撬動壹個大產業呢?

原來,這個只有27萬人口的縣城自帶漢味,自古風流。在3000多年的 歷史 長河中,留下了與服飾有關的燦爛文化——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途經寧邑改為修武,並在此修兵練武,留下了周室宮廷禮制和服飾;公元220年,漢獻帝劉協禪位於曹丕,後定居修武,並壹直奉漢正朔和服色,讓千年古縣第二次和漢服親密接觸;公元240年,“竹林七賢”隱居雲臺山百家巖竹林之中,飲酒賦詩,創造出對漢服文化影響深遠的魏晉風度;公元768年,百代文宗韓愈出生在焦作,其子孫後代在修武繁衍生息,承襲大唐盛世的華美服飾,從此又與修武結下不解之緣……

厚重的 歷史 文化是修武打造“漢服之都”的核心IP。從去年8月份開始,雲臺山景區連續推出“永不落幕的漢服節”等系列活動,加上榮盛雲臺古鎮招商、漢服博覽會以及全國線上線下的推廣,這壹套“組合拳”打下來,讓這個縣城與漢服緊緊連在壹起,迅速沖上了C位。同時又依托景區每年龐大的客流量,精心策劃漢服花朝節、紅葉國潮文化節等系列活動,推出“穿漢服、免門票”的重磅福利,引得全國各地的漢服愛好者雲集於此。

歷史 文化與史書提供養料,影視古裝劇提供想象,商家們“講故事”,就能“把傳統的,變成現代的;把經典的,變成流行的”。

身著漢服,心裏著的是絲線錦繡、光陰流轉,著的是血脈淵源、文化賡續。

百花已盛開,勸君與時令相合,身著漢服,感受歲月靜好,暢想萬古風流。

朋友圈裏的“喜袍子

史學傑

彭偉是我朋友圈裏的壹個另類,因為他思想前衛,重大節日常穿漢服,起個微信名叫“喜袍子”。“袍子”在漢服圈是親密的稱呼,漢服愛好者之間互稱“同袍”。我和他剛認識時,覺得他的漢服裝扮有點突兀。

那是前年國慶節,我在鄭州鄭東新區壹處濕地公園遊玩,看見壹個小夥兒身著紫色長衫,腰間穿著革帶,交領寬袖,卻戴著黑框眼鏡。這種扮相在人群中有極高的辨識度,吸引了不少遊人的目光。“這肯定是壹個內心強大的人,或者是壹個嘩眾取寵的人!”我心中暗想,眼睛卻沒能移開。

“妳好,能不能幫我照個全身相?”小夥子笑容燦爛,手裏拿著手機。

“好吧。”舉手之勞,也對他又有幾分好奇,我沒有拒絕。他擺著姿勢,我拍著。衣袂飄飄、環佩鏗鏘,相機裏的畫面真的很好看。

“穿這身熱不熱?”拍完照,我忍不住問。“不熱,挺薄的。”小夥子撩開下擺給我看,上面的黃色刺繡鮮亮精美。“妳不太了解漢服吧?現在穿的人越來越多了,我們還有個袍子群呢!”小夥子打開了話題,我們聊了起來。

他是個 歷史 迷,愛好傳統文化,喜歡古風歌曲,也喜歡交朋友,這些我們都很像。只是他更健談,給我講他和漢服的故事,話匣子打開就像關不住似的。

“我從小就喜歡楚留香那樣的翩翩公子,第壹套漢服是上淘寶買的,那時網上漢服商家很少,我拍了壹套自認為飄逸的白袍。收到貨壹看,面料是白棉布,我媽將我壹頓臭罵,那個慘呦!”彭偉邊講邊比畫,爽朗的笑聲吸引了更多的目光。

我突然覺得這小夥子真是與眾不同。早些年誰穿漢服上街,常招來冷眼和非議,彭偉卻如講趣事壹樣風輕雲淡。當時,看到同在公園遊玩的“袍子”,他老遠就抱拳作揖,猶如故交。

時代在發展進步,漢服的外在美和它的內在文化,吸引了越來越多像彭偉這樣的年輕人,讓它從“博物館裏”“古書裏”走進生活中,旁觀者也從不解和嘲諷慢慢變成了驚艷和贊嘆。 社會 的包容與開放,使漢服“始於顏值、終於內涵”,穿在身上,感受歲月靜好,暢想萬古風流,豈不美哉?

制圖/張炎莉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據新華社、修武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