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荊州旅遊景點導遊介紹荊州的導遊詞。

荊州旅遊景點導遊介紹荊州的導遊詞。

荊州必遊景點。

導語:荊州是傳說中的三國古城,很多人都充滿了好奇和敬佩。以下是我為妳準備的去荊州遊玩的景點。希望對妳有幫助!

1,九老仙都景區

九老仙都景區位於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古城,是以荊楚文化為核心內容的大型歷史文化景區,全長1.3km,面積340余畝。主要景點和展示的文化內容有:宋家山-荊楚三國文化、湘東園林-南北朝園林文化、玄妙觀-千年古觀文化、荊楚非物質文化、昌盛古街-荊楚民俗文化、古城墻博物館-古城墻文化。

九老仙都景區不僅有豐富的實體景點,還會根據每個景點不同的文化和歷史,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景點編導不同的演繹節目。主要演出有《關羽巡城》、《梁武帝遊園》、《元順帝告白》、楚樂表演、荊楚民俗表演等節目。這些節目將以表演的形式展現與景點相關的人文歷史和故事,讓每壹位遊客在遊覽景點的過程中,不僅能體驗到夢回古代、穿越千年的感覺;另壹方面也能真正了解荊楚文化的博大精深。

要了解荊州和荊楚文化,就壹定要去九老杜憲風景區。景區也正以飽滿的熱情和優質的服務迎接您的到來!

2.荊州博物館

荊州博物館是壹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占地面積48000平方米。它以優美的環境、豐富的文物收藏、獨具地域特色的文物展示、豐碩的考古研究成果而享譽海內外。65438-0994,該館經國家文物局專家評選,榮獲中國“十佳博物館”美譽。荊州博物館配合各項工程,發掘出654.38+20多萬件珍貴文物。其中,有戰國帛書;四代王月劍,王武伏叉矛;戰國秦漢有漆器;世界上有中國最早的數學專著,如漢初的《數學書》和蕭何的《二年律令》等簡牘;這裏有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西漢男屍。

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荊州西門內,是壹座集展覽展示、群體接待、文物保護、田野考古、文物收藏、科學研究為壹體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荊州博物館成立於1958年,經過40多年的發展,在當地政府和上級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下,投資近億元。目前建築占地面積46700平方米,建築面積1.77萬平方米。荊州博物館配合各種基本建設,發掘了7000多座古墓和50多處古遺址。其中,江陵馬山戰國帛書、江陵張家山漢簡、雞公山舊石器遺址都是當年中國重大考古發現之壹,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它是中國最大的地市級博物館。

荊州博物館館藏文物13萬余件。其中,楚及秦漢時期的漆器就有壹萬多件,是我國收藏古代漆器最多的博物館。楚秦漢簡牘數量居全國之首,戰國絲綢制品以年代早、品種多、保存好而聞名中外,被專家學者譽為世界“絲綢寶庫”。此外,還有保存完好的珍貴西漢古屍。

為了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歷史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荊州博物館先後推出了江漢平原原始文化展、江漢平原楚漢文化展、傳世文物展、荊州出土簡牘展、荊州鳳凰山168號漢墓展、古代漆器展、楚漢繡展等。

荊州博物館現有工作人員10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19人,中級職稱45人。初步形成了門類齊全、學術水平較高的文物專業隊伍,發表了壹大批在省內外有重要影響的科研成果。出版專著多部,學術論文300余篇,如《江陵魚臺山楚墓》、《江陵馬山壹號楚墓》、《長江中遊新石器文化概論》、《楚漆器研究》、《楚絲織品研究》、《楚系簡帛編》、《肖佳屋頂》、《荊州高泰秦漢墓》、《棗林崗》、《堆金臺》等。1993年,荊州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評為縣級十佳優秀博物館,1995年被文化部、人事部命名為全國先進文化集體。1999年,《江漢平原楚漢文化展》獲國家文物局十大優秀展覽獎。2000年,荊州博物館榮獲國家旅遊局四星級旅遊單位稱號。2003年,我館“馬山壹號墓及戰國楚墓絲織品保護研究”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荊州十大旅遊景點有哪些值得壹去?

荊州,古稱江陵,屬於湖北省的壹個地級市,是長江中遊城市的重要成員之壹。荊州在歷史上曾是楚國的故都,也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壹。這裏有壹個著名的歷史典故“劉備借荊州”。那麽荊州有哪些值得去的景點呢?下面我給大家帶來荊州十大旅遊景點大全。讓我們看壹看。

10._水旅遊景區

_水旅遊景區總面積286平方公裏,旅遊資源和自然景觀獨特,集山、水、林、泉、洞、壩於壹體,屬於環境十分優美的山水風景區。

9.南嶽山森林公園

南嶽山森林公園創建於6月1992。它橫跨筆架山、馬鞍山和南嶽,森林覆蓋率達95%。有200多種樹木和20多個文化和歷史景點。這是壹個值得參觀的景點。

8.太子山國家森林公園

太子山國家森林公園依托交通區位、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優勢,以“中國農業谷”為契機,將太子山定位為“中國農業谷”的生態安全屏障、中國農業谷生態旅遊產業核心區和服務接待中心。

7.萬壽塔

萬壽塔位於荊州市沙市區西南的荊江大堤象鼻上。這座寶塔建於公元1548年。它是當年攻打江陵的遼王朱顯尊,奉其母毛之命,為嘉靖皇帝祝壽而建。此塔為亭式塔,磚石結構,八角七級,高40余米。由高高的石臺組成,石臺上嵌有塔利斯,頂上施葫蘆形銅鍍金塔剎,毛公主手書金剛經。

6.洪湖藍天生態旅遊風景區

洪湖藍田生態旅遊景區曾是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至今仍保存著39處革命舊址遺跡。景區是壹個罕見的未受汙染的淡水湖,有著自然淳樸的原生態之美。

5.粵西半島溫泉

嶽西半島溫泉有稀有珍貴的偏矽酸溫泉和冷泉。景區內不僅有溫泉spa,還有迷人的田園風光和四季鮮花盛開的主題花園。這裏樹木參天,水鳥嬉戲,猶如天然氧吧,是中國最浪漫、最獨特的溫泉勝地。

4.張華寺

張化寺,位於荊州市沙市區,始建於公元1325年左右。是荊楚名寺,與漢陽歸元寺、當陽玉泉寺並列湖北三大叢林。章華寺的章華古美、沈香古井、銀杏樹、石碑古雕被稱為“古代四大奇觀”。

3.張故居

張故居位於荊州古城旅遊區附近。故居被戰爭摧毀了。現在故居按照當年的布局重建,包括大學堂、九鳥園、展覽館、文化藝術碑廊、壹手示範群雕等。

2.荊州博物館

荊州博物館雖然是地方博物館,但藏品並不豐富,也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在荊州博物館,妳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史前玉器,包括中國質數最高的戰國帛書、越王的劍、五福差王的矛等等。鎮館之寶是迄今為止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西漢男屍”。

1.荊州古城

荊州古城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現存的古城墻大多建於明清時期。磚城挺拔、完整、堅固,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墻之壹。

荊州市區有哪些旅遊景點?

荊州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著名的旅遊景點有:荊州古城、楚王車馬陣景區、荊州博物館等。

⒈荊州古城:位於荊州市荊州區張居正街2號,是中國4A級旅遊景區,是三國文化誕生和繁衍的歷史勝地,是中國三國旅遊路線上的重要旅遊區,有30多處三國遺跡和文化景點。

2.楚王車馬陣景區:位於湖北省荊州市川店鎮張敞村,距荊州市區約35公裏。景區占地731畝,包括車馬遺址、楚墓和皇後墓修復展區、烈士墓展區、園林和生態農業展區。2014-12,楚王車馬陣景區被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中國旅遊報社評為“中國最具文化旅遊目的地”。

13.荊州博物館:位於荊州市荊州區荊州中路134號,是壹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面積4萬至8萬平方米。它以優美的環境、豐富的文物收藏、獨具地域特色的文物展示、豐碩的考古研究成果而享譽海內外。65438-0994,該館經國家文物局專家評選,榮獲中國“十佳博物館”美譽。

關於荊州市旅遊景點的更多信息,請訪問:查看更多。

荊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荊州必遊景點介紹。

1、民俗街:有500多年的歷史,是國內少有的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群,集古建築和革命遺址於壹體。徽派飛檐、雕欄、彩繪建築;賀龍等老壹輩革命家創辦的湘鄂贛邊西閣首府,被譽為“沒有圍墻的博物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生態園:入口處巨大的仿古牌樓古色古香。生態園以垂釣、采蓮、泛舟垂釣、漁家樂等水上特色生態農業旅遊項目為主。

3.蓮源:原是百裏洪湖上的壹座天然島嶼。每年夏天,這裏的荷花最先開放,特別香。周圍有朝拜大門和重約22.5噸的觀音銅像。這座島嶼俯瞰著湖區的自然美景。

荊州景點介紹

荊州景點介紹

萬壽塔

萬壽塔矗立在長江第壹奇石荊江大堤觀音磯頭上。它建於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是明朝第七代遼王朱占領荊州時,為祈求嘉靖皇帝長壽而建。

它是湖北省另壹個重要的古建築。65438至0956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第壹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萬壽塔高40.76米,八面七層,為亭式磚石仿木結構。塔基八角各有壹個漢白玉力士為主。在塔的第壹層中間,有壹尊佛像,高達8米,令人肅然起敬。塔內外壁嵌有佛龕,有87尊漢白玉坐佛像,神態各異,造型高超逼真。部分塔磚燒制獨特,形狀方正,圖文並茂,門類繁多,有2347塊花磚、浮雕佛磚、滿藏蒙漢五言磚等。塔磚來自中國8省16地州縣,均為全國各地信眾奉獻。塔身中空,內置石階,可螺旋上升至每層,每層對外開四門;門邊臨江遠眺,城墻很美。塔頂為葫蘆形銅鎏金,上面刻有《金剛經》全文,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

荊州三館

荊州三關位於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江陵古城。荊州古城三觀包括元廟、開元、太會。城內的圓明寺始建於唐貞觀九年(635),始建於唐開元元年(713-741)。原名玄觀,到了清代,為避康熙皇帝之諱,改為元觀。現存建築有山門、玉皇閣、三天門、玄武殿等。其中玉皇閣重建於明萬歷十二年(1584),四角金字塔形屋頂,共三層,寬三層,深三層。雙檐飛檐,紅墻綠瓦,古樸典雅。玄武寺矗立在平臺上,雄偉壯觀。觀前有元九舊仙都宮碑。城西門的開元觀,建於唐代開元年間,故名。從那以後,進行了多次維修。大門坐北朝南,由山門、雷公廟、三清殿和祠堂組成。主體建築三清殿,寬五間,深三間,單檐歇山頂。精致又好看。後來祠堂建在祭臺上,青瓦紅墻。館內有元明時期的碑刻、鐘、竈、石磬等文物。門前雕刻的壹對石獅子原是程楠關帝廟的遺跡。城西約1 km處的太慧寺,是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湘仙王白澍在宋元草店寺的基礎上修建的,崇禎八年(1635)重修,清初順治、康熙、乾隆三朝重修。建廟英雄荊楚,人稱“賽武當”。現存山門、三清殿、朝拜門、金殿、附殿等。其中金殿矗立於高臺之上,寬三間房,深三間房,各寬10米。它有重檐重檐,壹個美麗的拱門和壹個銅瓦覆蓋頂部,令人眼花繚亂。前檐下石柱,浮雕雲龍,生動奇特。

臧炳東

荊州城墻位於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現存明清重修的城墻,東西長3.75km,南北寬1.2km,面積4.5km2,周長10.28km,高9m。城墻有八個門和兩個門樓。荊州古城分為三層,外面是水城,中間是磚城,裏面是土城。水城(護城河)全長10500m,寬30m,水深4m。西接太湖,東連長湖,與古運河相連。明朝時,為了防止城基下沈,淹城,在城右腳的裂縫裏灌上糯米漿,所以城墻特別堅固。荊州城墻設有甕城、敵塔、戰屋、炮臺、藏兵洞、復門。防禦體系完備,歷來易守難攻,故有“鐵荊州”之稱。

荊州古城不乏精彩故事。相傳三國時蜀國統帥鎮守荊州,突然遇到九仙女,給王太後捎話,說荊州刀光劍影頻仍,百姓水深火熱,要把她們接回去,放在壹個神聖的地方,不允許凡人為她們而戰。關公忠於弟弟劉備,不肯放走荊州,於是想出壹個妙計,說:“妳在西北,我在東南,各築壹城。周五全城走壹千步,天黑烏鴉停。誰先建,誰就管理這個地方。”九個神仙用他們的裙子收集土壤,關公砍蘆葦建造壹座城市。關公離九個童話城市只有壹個角落,雞還沒有啼叫。關公振振雞籠中的葦席,公雞啼叫,九仙女羞慚上天。這就是現在荊州北門外九女雕的由來。也有說張飛也運土幫二哥建城,但是來晚了,就把土倒在東門外。如今,人們把這兩座小山似的土堆稱為“張飛扛土”。這些都是神話傳說。但是,為了防止吳棟,關公在漢朝的時候在老城旁邊建了壹個新城,這壹切都有史書記載可考。

經過54年至57年的兩次大修,荊州城墻保留了6座城門。荊州古城墻的六個城門都有與當地地理、歷史和風俗相關的名字。東門叫迎賓門,南門叫南麂門,西門叫安瀾門,北門叫公基門,小北門位於東北,小東門位於東南,叫公安門(水門)。以前的公安門(水門)和外界沒有陸路相連,都是坐船。曲城建在其他城門之外,也不盡相同。它們都呈半環狀將主門圍起來,另壹扇門開在曲城前面,與主門壹起形成雙門。

曲城的建設和主城完全不壹樣。曲城內外均用城磚砌成,兩側建有城垛。城門洞和城門架都是用石頭和城磚砌成的圓頂。雙門各配壹扇木門相向,木門內還有壹扇厚10 cm的大門,既抗強敵,又防水。這樣就形成了雙門四門的防禦。雙閘之間,稱為甕。翁城的巧妙設計體現了中國古代積極防禦的優秀軍事思想。縱觀城市攻防的歷史,城門其實是最薄弱的壹環。無論外敵強攻還是誘騙,或者漢奸造反,都是通過城門成功的。甕城的修建把薄弱環節變成了易守難攻之地。戰時兵馬出城,必須經過雙重通關,以澄清嫌疑;如果援軍來了,可以放進骨灰盒驗證,不管真偽。骨灰盒最大的秘密就是可以實施主動防禦,打開骨灰盒,誘敵深入,四面包圍,壹舉殲滅。

公濟門古稱六門,明稱拱宸門,俗稱大北門。它位於江陵市的西北部。曲城門洞高5.8米,寬4.6米,深10米。主城入口高7米,寬4.8米,深15米。內外門相隔32米,骨灰盒略呈半圓形。在古代,此門是中原以北的要道。又叫六門,因官員遷職,士子進京尋官。出此門,車披冠,各贈詩賦。蘇軾曾在《荊州十首》中寫道:“柳門徑國道驅馬,春陽。野火燒幹草,東風動青芒。北連鄧旭,南至極橫巷。靜初穿越世界,懷上了王信的弱王。”就是念叨這個。今天,城門仍然是車行的主要通道,保存完好。內票門上方,有乾隆荊州知府張題寫的石碑,上有“宮吉門”二字。

除了上述六座城門外,荊州城墻在乾隆五十三年六月二十日宛城大堤潰決前,在城西南角還有壹座城門。叫水金門,決定萬城大堤的時候,洪水正好從水金門和西門湧進來,導致了城的坍塌。後乾隆命國子監學生阿桂重修荊州城時,水金門並未修建,只恢復了西門,命名為安瀾門。

荊州古城墻作為古代大型軍事工事,不僅有高大堅固的城墻和甕等建築。

城墻上面有很多配套的軍事設施。四個藏兵洞,東西南北各壹個,長10.5米,寬6.3米,深6米,分上下兩層,可容納100余人。每層還有小兵藏身的洞穴,每層可以容納兩個人,而且都是打孔的。藏兵洞所在的城墻呈長方形向外凸出,可以從三面從背後射殺攻城的敵人,使其措手不及。藏兵洞建築精美,獨具特色,是防禦反擊的重要軍事據點。萬壹城被攻破,藏兵洞的部隊可以相應地進行反擊,以自己的方式作戰,以扭轉戰局,也就是所謂的負隅頑抗,試圖達到破城不陷的目的。公安門景區往南100多米,可以欣賞到荊州古城城墻上獨特的軍事設施。

石阡萬壽宮

石阡“萬壽宮”是江西商人在省外修建的公共建築。“萬壽宮”又稱江西會館或張羽會館,位於貴州省銅仁地區山珍鎮北路。石阡萬壽宮建於明萬歷十六年(公元1588),乾隆三十二年(1767)重修。

宮殿建造年代早,規模大,裝飾工藝精。特別是木雕臺上的人物栩栩如生。以此殿為首,相鄰的殿宇依次為:玉殿、亭、黑殿、忠烈殿(又稱“觀音閣”)等殿宇連成壹線,總長180多米。有萬壽宮、玉宮、玉皇閣、黑廟正殿。現存部分為明代建築,主要供奉許真君等神靈,東面正殿為正殿,列有紫雲宮和盛迪宮。兩宮壹墻,壹小院,壹鐘樓壹鼓樓,壹石梯連西院廊。西院開正門,有廳有石鋪大院。大院的西面和北面是長長的走廊,走廊裏有花窗欄桿,下層是明柱走廊。西廊中間有壹座寶頂龜角、飛檐吊脊、六棱三拱彩繪的戲樓。1936 65438+10月紅二、六軍團途經石阡時在此短暫休整。石阡萬壽宮具有歷史文化、民族文化、革命文物等諸多文化價值。因其建造年代早、規模大、保存完好、設計巧妙、構思奇特、工藝精湛,被省文化廳列為代表性古建築。2001年6月25日,石阡萬壽宮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萬壽巖遺址

萬壽巖遺址位於三明市顏倩鎮顏倩村西北的石灰巖孤峰上,是壹處舊石器時代遺址。其海拔高度為359米,相對高度為170米。山上有許多洞穴,如風帆洞、靈峰洞和金龍洞。1999秋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萬壽巖舊石器遺址的發現,將福建古代人的生活歷史提前了10萬年以上,填補了福建省考古史上的壹項空白,也是迄今為止華東地區發現的最早的洞穴類型。萬壽巖舊石器文化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車十分鐘到山腳。巖石由石灰巖構成,巖溶發育,有十幾個洞穴。靈峰洞和樊川洞埋藏舊石器文化,總遺址面積1.200多平方米,發掘面積400平方米。在樊川洞穴下層文化中發現的人造石地面為中國首例,世界罕見。* * *出土了800多件石制品、少量骨角和20多種動物化石,年代分別為654.38+0.8萬年和654.38+0-3萬年。萬壽巖不僅有古代人類活動遺址,還有豐富的歷史人文和自然喀斯特景觀。目前洞內發掘堆積除宋元以後的晚期地層外,可分為10層。屬史前期的積累包括上下文化層。樊川洞穴下層文化出土的近400件石制品可能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估計距今2-3萬年。上層文化的時代應該晚於下層文化。在出土的遺物中,其年代很可能超出舊石器時代,估計在1萬年前左右或更晚。

萬壽巖遺址是中國東部第壹個洞穴型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萬壽巖舊石器遺址的發現,將福建古代人的生活歷史提前了10萬年以上,填補了福建省考古年代的壹項空白,也是迄今為止華東地區發現的最早的洞穴型早期舊石器文化遺址。萬壽巖遺址文化遺存年代早、延續時間長、洞形及周邊環境保存完好,保存了大量當時人類生活及其環境背景的重要信息,是研究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早期人類社會演化歷史的重要資料。

在萬壽巖帆船洞上層文化中,磨制石器、磨骨、磨角的文化特征更符合長濱文化中潮州洞的內涵,但年代比潮州洞還要早幾千年。它是迄今為止閩臺地區最早的舊石器時代文物,為研究海峽兩岸古文化的同源關系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可比資料。

截至目前,我國發現的舊石器時代人類化石和文化遺址數量居世界之首,最早的原始祖先出現在距今約654.38+0.8萬年前。在原始社會,生產工具和武器並沒有分離,但由於生存競爭,氏族或部落之間經常發生血腥暴力沖突,因此在人類戰爭中也使用了致命的生產工具。

後來,為了爭奪土地、人口和財富,部落聯盟之間的戰爭愈演愈烈。生產型工具已經不能勝任日益殘酷的戰爭,人們開始研究制造專業的戰鬥武器和防禦性武器。此後,武器逐漸從生產工具中分離出來,正式的武器出現了。這種變化發生在原始社會晚期,公元前2000年以前。舊石器時代在舊石器時代,中國已經產生了許多文化遺址。舊石器時代制造的石器具有厚重、工具種類簡單和工具用途多樣的特點。舊石器時代晚期,石器趨向小型化和多樣化,器物數量增多。舊石器時代的代表武器有刮石器、石錘、尖嘴石鑿;石頭箭頭。古代文獻《易經*系詞》說:弦木為弧,劈木為矢。弧是木弓;箭是箭的古稱。雖然在考古發掘中,很難見到石器時代的弓箭桿(弓箭桿由竹、木、藤等易腐材料制成,無法保存至今),但出土的石器時代箭頭非常豐富,有石頭、骨頭、蚌殼、陶器等不同材質,且大多經過打磨,形狀各異。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幾乎遍布全國。最著名的文化遺址是黃河流域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公元前5550-4900年);其中,紅山文化(公元前3500年左右)獨樹壹幟。

海寶塔

海寶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銀川市北郊,距城墻1.5 km。寶塔的名字是借用寺廟的,俗稱北塔。這座海塔建於壹個未知的年代。據史書記載,是赫連勃勃(大夏之王,公元407-427年)重修,故塔又叫何塔。在寺廟的中軸線上,從東到西有寺廟,如山門、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韋陀殿和臥佛殿。

海寶塔位於大雄寶殿和韋陀殿之間。這是壹座典型的佛教寺廟。寺內佛像栩栩如生,香煙裊裊,晨鐘鼓點,僧人誦經陣陣。高大的臥佛殿內有壹尊釋迦牟尼佛像,長達7.6米,威嚴肅穆,令人肅然起敬。後來,葉佳、阿難等十位弟子被繪成五色,各有壹個神情,表現了釋迦牟尼生前委托弟子處理後事的情景。海寶塔是寺廟的主要建築。它是壹座亭子狀的9層11磚方塔,總高53.9米。它有著獨特而獨特的形狀。每層四面都有券門,券門兩側有凹檐。塔制動器是壹個綠色釉面桃形四角緩沖制動器頂部。因為券的所有門都向外凸出,所以塔的外觀看起來像“亞”字。這在中國許多古塔中是罕見的。塔室是方形空間,用木梁和地板隔開,爬木梯154就能到達頂層。遊客遠眺山川,俯瞰四景,可看到西邊雄偉的賀蘭山,宛如壹匹奔騰的駿馬;東方的古黃河像壹條飛龍;山川之間,銀川平原壹望無際,溝渠如網,稻田連片,壹派江南景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幾經修繕。1963至1966對塔閘進行加固,安裝防雷設施,劃定保護範圍,設置保護標誌,並指定專人管理。1977至1980對鐵塔進行了拉桿加固,對塔基、臺階、扶梯、門窗進行了整修。文物管理處成立於1982。1985移交宗教部門管理後,對山門、寺院、鐘樓進行了重建,並重新劃定了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海寶塔建造的日期不得而知。最早的記載見於明代弘治年間的《寧夏新誌》:“黑塔寺(即海塔寺)位於李三城北,不知為何而建”。清乾隆年間,閩浙巡撫趙撰《重修海寶塔錄》,考證此塔與海寶塔寺的歷史:“舊海寶塔頗為自然,但離天甚遠,面鹹不知從何而起,但據說連塔相連。”赫連勃勃是南北朝時期大夏國的創建者。公元407年建立大夏國,431年被屠昆崳滅。當時寧夏大部分地區屬於後秦。後秦的開國皇帝姚興是壹位非常有才華的皇帝。在他20多年的統治中,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儒學興盛,佛教盛行。尤其是姚興滅後,把天竺高僧鳩摩羅什請到長安,使眾僧聚在壹起,以佛為師,自己“立寺塔,信佛,或以下,附己。”佛教的傳播和翻譯在北朝達到頂峰。盡管有這種猜測,但海塔寺和海塔寺建於秦末,重建於大夏時期的赫連勃勃國。1793海浮塔被地震摧毀。現存的海塔是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修的遺跡。作為壹座建築,塔身全部用青磚砌成,九層十壹節,高53.9米。平面呈正方形,四壁出玄關,即每層各邊有檢票口的部分向外凸出數十厘米,於是在正方形的平面上,形成“十”字形,形成十二角塔;各玄關兩側各有壹龕,龕眉突出。這些都為這座塔增添了光彩和立體感。海上寶塔和立體感。海寶塔寺的整體造型在中國古塔建築中獨樹壹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