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淩陽旅遊

淩陽旅遊

安徽,從南到北,

徽州文化、皖江文化、淮河文化、中原文化相得益彰。

留下了無數美好的古鎮,留下了濃濃的回憶。

來看看12最美少數民族古鎮吧。

潁上縣是春秋時期偉大政治家管仲的故鄉。申城鎮歷史悠久。悠久的歷史給申城留下了豐富的人文景觀,如管鮑廟、後亭、清真寺、文廟大成殿、魁星閣、官墩步月、東堤六郎、風雨、飛龍等。花鼓燈、彩車燈、花車、舞獅、舞龍、馬叉會、彩轎子、肘亭、三仙會、跑驢等數十種民間藝術在申城長期上演。眾多的名勝古跡見證了沈城的歷史沿革,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是應城人民智慧的結晶。

鎮上的關中老街是最有名最漂亮的。它是南北建築的結合,兼具古代和現代的特色。看起來粗獷婉約,古樸現代,成為潁上縣的壹張名片。

老街的大門十分氣派,正中寫著“關中老街”四個大字。千百年來,當地人都把關中作為潁上的驕傲來紀念。漫步在老街,晚上特別美。

正陽關鎮隸屬淮南壽縣,位列全國八大城市之壹。曾是淮上重鎮,有“小上海”之稱。民國至解放前夕,為安徽八大城市之壹。解放後,大批商人、資本家、軍人走向海外,走向寶島臺灣省,古鎮上的人有很多海外親戚,頗為壯觀。

正陽關鎮旅遊資源豐富,有宣帝廟、三座古城門、許多古街、古巷、古民居等。

正陽關,這個曾經興盛於淮河岸邊的古鎮,壹直有著“七十二水回正陽”的美譽。鎮上古城的大門上寫著“鳳城守貞”四個字。古城門上斑駁的青磚,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她所經歷的滄桑。

位於馬鞍山。曹雲古鎮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其典型風格是“過馬路壹座木樓壹條石板路,小磚瓦馬頭墻”。位於含山縣城以南40公裏,總面積70.3平方公裏。

曹雲鎮的建立可以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距今近1500年。公元530年左右,南朝梁武帝派東魏大將侯景帶兵渡江,開發這片不毛之地,取名“遼化州”。明朝成化年間,“曹雲鎮”的名字來源於漕河。

明清時期,曹雲鎮因其市場規模和繁榮程度位列“江北八鎮”之首。佘氏宗祠、李鴻章典當行、明清古宅、老街等壹批珍貴的文化遺產保存至今。

烏江鎮位於馬鞍山縣城東北角,距縣城21公裏。位於江蘇、安徽兩省交界處,面朝長江,與南京、馬鞍山市形成立足之地,素有金陵門戶之稱。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不肯過江東,自采烏江,結束了楚漢之爭,烏江名揚天下。項羽死後,當地百姓為他建了壹座“衣冠冢”。

宋紹興二十九年(1159),吳江湘江寺定名為“應暉寺”。經過多年的改擴建,現有正殿、青龍宮、行宮、水靈府等99間半。殿內有項羽、、範增等塑像,並有石獅、早舟、編鐘、鼎、匾額、碑等文物。唐宋時期的詩人如孟郊、杜牧、蘇舜欽、陸遊、王安石、李清照等都曾題詩。後來,舉行了許多戰鬥,大多數建築被摧毀。清同治七年(1868),重建霸王形象。掛著“拔山出人間”的牌匾,並有“山前水帶,虎嘯龍吟”的對聯。

小鎮街道縱橫,建築多為低矮幽深的小巷。青石板的路面又窄又長。鎮上商業發達,有近百家棉店、米店、商店、茶館、客校。吳江是壹座千年古鎮,文化底蘊深厚。是唐代著名詩人張繼、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張孝祥、張曉波、張即之、當代草聖林散之的故鄉。

位於安徽六安。蘇埠鎮,自宋代以來,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古跡眾多,歷史文化資源豐富。

千年老街保存完好,青磚綠瓦、重梁高脊訴說著昔日蘇埠的繁華。街上保存完好的古建築有白馬會所、劉銘傳典當行、惠康錢莊、小龍升米行、王大中私宅等。許帥銅像、蘇家堡前線指揮港舊址永惠寺、蘇家堡戰役指揮部舊址朱家院墻,訴說著紅軍歷史上“圍殲要點爭取援助”的輝煌勝利。永惠寺和朱家院城墻曾是省級文保單位。

大別山巍峨,江水滔滔。蘇家埠鎮位於大別山東北麓,淠河中遊,安徽省西部。始建於元代,盛於明代,盛於清代,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蘇家埠的繁榮是因為淠河上的船的好處。始於壹個叫蘇的人,在淠河上擺渡,人稱“蘇家渡”。後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產的不斷發展,大量的竹木、茶葉、麻類在這裏運銷,於是逐漸成為碼頭和店鋪,宋代稱為“蘇家埠”。

這條街以十字街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分為東、西、南、北四條主要街道和幾十條背街小巷。穿過長街,四通八達,縱橫交錯,曲徑通幽,壹排排的店鋪和木結構的老房子,高墻大院的奇聞軼事,都在這裏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那時候正是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三教九流,各種各樣,有解放前上海世界和南京夫子廟的味道。難怪蘇家埠的老人都聽說過“買不到的東西可以在這裏買,賣不到的東西可以在這裏賣”這句話。生意興隆,可見壹斑。

清晨的陽光照進閣樓,樓上的影子似羞澀,閨房在黑暗中藏著壹場夢,夢裏困倦疲憊。別看這壹片腐朽破敗的景象。曾幾何時,這是壹個大家庭的特權場景。壹個閨秀,壹個落魄書生,壹個小販,壹個弟子...多少個月前,在壹起的時光,我被深深的鎖在閣樓裏。

古風猶映滄桑,十字街寂寥。老街的歷史壹天天淡去,老街的故事壹天天隱藏,但那些繁華的印記和鮮活的軌跡不會被抹去。它是老街的根和魂。

鎮上的老街始建於元代,興盛於明代,興盛於清代。如今,半個街巷都蕭條了,沒有了車水馬龍,沒有了鮮花,卻有著歲月刻下的不朽痕跡。

位於安徽六安。毛坦廠明清老街位於安徽省六安市晉安區毛坦廠鎮,地處舒城、霍山、晉安三縣交界處之外。老街建於明初,全長1,320米,呈南北走向。是皖西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

老街長千余米,寬不過三五米,南北走向。現在大部分房子都是清末的建築,臨街的750多間,近百戶,有的門面改成了商鋪。

街道中間是常青石板,兩邊是鵝卵石。青石條上有深深的車轍,是舊獨輪車留下的痕跡。

老街建於元末明初。朱元璋攻陷南京後,為了對抗元朝騎兵,實行“馬正”,在蘇皖周邊郡縣養馬、損兵折將。此地依山傍水,草原肥沃,適宜養馬,於是州官設廠養馬,稱之為“毛坦廠”(養馬的棚在明代稱為“廠”),後逐漸變為“毛坦廠”,因聲型變化,無法檢驗。

明朝統壹後,毛坦工廠聚集商旅,逐漸成為重要城鎮。清朝實行“茶馬政策”,以茶換馬,使這裏的茶葉經濟迅速發展,出現了許多商人。2007年,毛坦廠老街被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稱號。

大同位於銅陵市中部,古稱蘭溪。幾千年來它壹直是壹個城鎮。歷史上曾是聞名中外的沿江重鎮,與安慶、蕪湖、蚌埠並稱安徽“四大商埠”。

大同鎮始建於西漢,古稱“蘭溪”。唐代,這裏修建了大同水驛,成為著名的交通要道。宋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建鎮,已有上千年歷史。

清末民初,大同鎮是煙臺條約的重要通商口岸。其河月洲曾是招商局鹽務局、長江水師、安徽臨時軍政府的駐地,壹時繁華壹時,有時被稱為“小上海”。至今,蘭溪老街仍有制作桿秤、織網、編藤等保存完好的傳統手工藝。

據史書記載,大同唐設水驛,史稱大同水驛。南宋時期,“日出而作,午出而作”的市集活動已被“鎮”所取代。詩人楊萬裏在《舟渡大同鎮》中寫下了“漁是舟最大的障礙”“魚蟹不在乎錢”的詩句,為漁村留下了生動的寫照。

恍惚的走在老街上,沒有高調的叫賣,就像壹個還沒睡醒的孩子,靜靜地躺在長江的懷抱裏!我們也放慢了平時匆忙的腳步,悠閑地漫步,靜靜地品味著蒼桑的歲月。

古鎮上天主教堂的鐘樓是西班牙人建造的。它經歷了近70年的寒暑,雄姿依舊。與遠處的大亭子遙相呼應,東西方文化可以在這裏相互回歸,成為大同鎮的壹大文化景觀。

位於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臨渙鎮,是壹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鎮。著名景點有古城墻、文昌宮、城隍廟、健叔墓、故居、傳統老街、特色古茶館、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等。是安徽省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安徽省特色景觀旅遊鎮等。是安徽省歷史文化保護區。

臨渙古鎮,古稱羅,又稱茶鄉。在當地,茶館印證了歷史。鎮中心壹裏多長的街上,有16個茶館,300多個茶館,600多個茶壺。古鎮茶館始於明代,臨渙人喝茶的習慣已經延續了600年。如今,臨渙鎮的茶館還保留著明清時期的舊木桌、土黃色的粗砂碗和銹跡斑斑的銅茶壺。每天都有老茶客提著煙袋悠閑的來,喝茶,打牌,聊天,享受閑暇時光。

張度古鎮,又名靖西古鎮,位於皖南涇縣城西20公裏,青弋江上遊北岸。張度被稱為麒麟都,有1000多年的歷史。古鎮建在青弋江邊。房子壹面臨河,就用木柱懸掛在青衣江上,河水從中流過,很有江南情調。這座建築挨家挨戶,延綿約1,2華裏,用了1000多根木柱,所以被稱為“江南千條腿”——吊腳樓,又稱吊洞閣。

張度古稱麒麟都,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唐代詩人李白曾在遊歷涇縣時稱贊張度為皖南的“西鄉”。他去了張度南部的大藍山並寫了詩。”藍岑篦壁,忽地如鯨額。沖過水池,潛吞星石。秋沙帶明,水撼寒山。好時光要延遲,清輝可以留下。恨妳丈夫阻止妳旅行讓我感到害怕。未來萬物造,金液造。”

當時唐朝的張度是涇縣重要的水陸重鎮,在此設埠設州,轄三縣。洶湧澎湃的青弋江從小鎮邊緣流過,航運的發展使小鎮繁榮起來,所以被稱為“垂足壹千尺”。張度老街建於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張度鎮的“千腿江南”是壹座獨特的古民居建築,瓦房木結構,前店後屋。因為房子的主梁架是用木柱支撐在空中的,所以又叫吊東閣,位於張度老街南側,是壹家臨街的店鋪。另壹邊是青衣江。每當發洪水時,水總是會溢到街上。從遠處看,懸亭就像壹排漂浮在水面上的房子。

張度老街,寬4米,以壹塊石頭為軸,用青石鋪成,是為了方便舊時獨輪車行走而鋪成的。壹條長約100米的窄街,河的壹邊是“懸空閣”,另壹邊大多是破舊廢棄的房屋。據介紹,老街在古代是涇縣西南的商賈聚集地,抗戰時期成為新四軍轉運物資的重要集散地。

池潭位於西秦和青弋江的交匯處,在安徽省涇縣以北7.5公裏處。是青衣江水路上的壹個水鄉古鎮。自明代以來壹直是鄉(鎮)政府所在地,成為方圓數英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曾是涇縣歷史上著名的十八古鎮之壹,現屬西秦鎮。

赤潭古鎮始建於宋代,較好地保存了明清壹條街的古建築,鵝卵石鋪面,青磚黛瓦,馬頭墻,四水達堂。具有徽派建築風格,古樸典雅。

青石板上留下的獨輪車凹槽,記錄著古鎮過去的輝煌。有壹個民俗文化展廳,陳列著千余件塵封的民俗物品,再現了過去民俗生活的縮影。

此外,獵妖寺僧人來來往往,鐘聲悠揚。佛教文化展示館,廣欽禪師舍利晶瑩肅穆。

陵陽鎮,位於安徽省青陽縣南部,因位於陵陽山腳下而得名,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前國家副主席董途經陵陽時,留下了“富貴陵陽,風流村”的贊美詩。

“富饒的陵陽鎮”是家鄉人的壹句“口頭禪”,也是陵陽人引以為傲的自給自足心態。客觀來說,是地理環境使然,山多田少,出差多。陵陽商人是徽商中的壹支勁旅。他們的足跡遍布上海、無錫、南京、武漢、蕪湖、蚌埠、大同、惠州、屯溪等地。大多數在其他城市做生意的人只是店員、會計和小額工資。還有壹些有能力的人,逐漸發展成為資本家。這些人在當地陵陽鎮還有店鋪和代理。陵陽鎮的高樓是他們的家人在家鄉定居或落腳的地方。

陵陽鎮位於安徽“兩山壹湖”旅遊腹地。自古以來就是江南重鎮和山區土特產集散地,是徽商北上南下的重要通道。有“3A”景區神仙洞、省內外被稱為“小九寨溝”的黃石溪、神龍峽谷著名旅遊勝地等溶洞,其中庫美灘瀑布高近百米,蔚為壯觀。明清徽派古建築仍有不少,有古宅156座,古橋40余座,尤以太平山房、李氏宗祠、寧氏宗祠、南流橋等為最。

孔城古鎮是壹個歷史悠久的古鎮,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位於安慶市桐城。這裏曾經是連接巢湖地區和長江地區的重要水路樞紐,極其繁榮。歷經千年風風雨雨,只有壹條老街,平靜而世俗。

這座小小的徽州古鎮歷史悠久。三國之戰後,東吳的魯迅就駐紮在這壹帶。水給孔鎮帶來了繁榮。商業、餐廳、單飛、雜貨店、打鐵釣魚;據清末不完全統計,商號店鋪多達254家。

古鎮沒有被商業化,依然保留著古鎮的原始風貌。現在留下來的空城老街,是太平天國以後修建的。空城老街規模首屈壹指,是江北地區保存最完好的老街。店鋪和房屋都是青磚灰瓦,飛檐多,雕花木窗,頗有江南水鄉特色。空城老街的徽派建築融合了山水的靈氣和風俗文化的精髓,尤其是民居、祠堂、牌坊。被譽為“徽州古建築三絕”,壹直為中外建築界所推崇。

《古村記》編輯自網絡。